★ 古希腊英雄父子的传奇史诗,交叠当代父子的平凡人生
★ 当古典学教授的文学课堂,迎来数学家父亲,细读关于漂泊与回家的12110行史诗
★ 他对父亲迟来的认识,也是我们所有人对父亲的理解与误解
★ 那漫长而曲折的旅程,终将抵达所有故事的终点
诺娜·巴拉基安优秀评论奖获得者、美国当代古典学家丹尼尔·门德尔松的文学与人生
△贝利·吉福德非虚构奖短名单
△《科克斯书评》年度最佳回忆录
△《新闻日报》年度图书
〰〰〰 〰〰〰 〰〰〰 〰〰〰
哪一面才算真正的自己?
《奥德赛》如此设问,且一个人可能有几重面貌呢?
那一年,父亲旁听我的《奥德赛》研读课,之后我们跟随奥德修斯的脚步巡游观光。
由此我明白,答案可能出人意料。
〰〰〰 〰〰〰 〰〰〰 〰〰〰
门德尔松81岁的数学家父亲去旁听儿子给本科生开设的《奥德赛》研读课,细读关于“漂泊与回家”的12110行史诗,之后父子二人又一起参加《奥德赛》主题游轮旅行。在文本与空间的“奥德赛之旅”中,他得以一次又一次重新理解父亲。
《奥德赛》是英雄漂泊多年,历尽千辛万苦得以归乡的故事;也是稚子长大成人,在寻父过程中逐渐了解父亲的故事。
《与父亲的奥德赛》则将《奥德赛》中古希腊英雄父子的传奇史诗与当代父子的普通人生并置,在文本与现实的交叠中,两对父子相互映照。
时空交错的回旋里,父、子与史诗的故事缓缓展开。
##读过试读本了。门德尔松这本就是我梦想写的书吧,挚爱的文学作品和生活用最深刻地方式合为一体,无比羡慕他有一位好奇也愿意试图理解自己儿子在做什么的父亲。翻译很好,值得加熊!
评分##甚至可以打更高的分数。门德尔松的大名早已熟知,但接触他的书还是第一次,他在书中没有提到一个核心的古希腊词“voos”,而他恰恰就是这个词的完美阐释。任何人文学者的纯熟状态理应是他这样的:不再把毕生所学当成纸面知识,继而故弄玄虚;也不盲目降格成生活鸡汤,继而好为人师。书中对《奥德赛》的阐释游走在他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经历之中,学识和亲情,难分离题和主题,门德尔松回答了两个重要问题:古典作品离现在究竟多远?古典作品离个人能有多近?而这两个问题是多少人想去解决,但大多落得铩羽而归或油腻盘串的结局。严格来说,这本书其实重新打开了《奥德赛》,让我们再一次在书中走出自己的“奥德赛”,行囊,时间,空间,身份,苦难,少年,中年,暮年,这些都是路标,也难以确定的伊萨卡或特洛伊。
评分##写法不错
评分##中文书名很有意思,An Odyssey: A Father, A Son, and An Epic,若亦步亦趋直译成“一段奥德赛之旅: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与一段史诗”未免机械生硬,况且中文也不这么强调数量词。Odyssey蕴含的多种词性和词义,既是专有名词荷马史诗之一,也是漫长充满艰辛的返乡之旅,尚可形容从2001到马里奥的伟大冒险。“父与子的奥德赛”四平八稳,但显然“子与父的奥德赛”更贴合作者的语境和书写,惜汉语里父子远顺于子父,最后变成“与父亲的奥德赛”,看似省略主语“我/子”,这种缺失的在场必引起读者心中一声咯噔,就像作者本以按照时间逻辑洋洋洒洒写好初稿却依然找不到一个线头和出口把故事讲好,最后才悟出《奥德赛》就是这扇门。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奥德赛,旅程中,我们得以成长、理解、传承。
评分##真的很好看,还是要共读经典才能理解它的隽永和多面向. intertwined的circular的写法无论缘由是什么吧, 让人感到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是odyssey,要面对自己是谁认同记忆困难的决定老病死之momentous,不亚于大战. 非常喜欢精读文本部分(施派)以及解读中的词源:ar痛苦之人长和短的旅途等等.现在这个阶段看,最最上心和伤心的突然地生病死亡很近了, 最开始可能只是摔了一跤但是很快(明明三个月前还一起爬山)就无法确定方向无法说话认不出亲爱的人,而且已经看过足够多的次数了,一个看上去强健的人一个有毅力的人一样也不会像所有祝愿那样,因为主观希望就能幸福就能康复. 古人的智慧很神秘. odyssey的旅程伟大,期间他学到了很多,但到底是神们布置的旅程.
评分##如此美丽,如此变幻不定,如此深情。
评分##从环套结构到戛然而止,门德尔松用史诗的写法,写成了“认识《奥德赛》(精读)”与“认识父亲”的并行双线。《奥德赛》精读部分太好看了,强烈要求他出详注本……奥德修斯在冥府遇到阿喀琉斯那一幕,是《奥德赛》价值观对《伊利亚特》价值观的否定这个观点让我大开眼界。
评分收到书时正好在讲《奥德赛》,很开心的把书中喜欢的一个点做了课堂分享:voyage、journey和travel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最后汇入了odyssey中。读之前就预感可能是罗斯《遗产》加大卫丹比《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的模式,读完大致如此,也即文学解读加上课堂交流,再以现实之间父子关系的互相理解为牵引。但是,本书的写法引我考虑一个问题,个体经验在多大程度上介入文本解读是合适的?必须坦白,在读门德尔松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与七大姑八大姨之间的故事时,我有些不耐烦,他缺乏像小说家罗斯那般把父子和解线索完美契合进入叙事主线的能力,导致这一部分呈现一种游离之感。显然,文学的解读必须要有个体生命的汇入,但不加节制就会变得冗余。所以,书中我最心仪的部分,是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在专业与个性间获得了完美平衡。
评分##只有真的读过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人才知道这其中并没有木马计,史诗结束于赫克托尔的葬礼,要到《奥德赛》中才有木马计相关情节,而这又涉及到另一个迷思,即《奥德赛》是讲述一个英雄归家的故事,这对,又不对。退休数学教授Jay在儿子Daniel的古典学课堂上尖锐指出奥德修斯算不得英雄:他多次借助神的护佑、经常哭哭啼啼,归来时仅余自己一人,同伴皆殒命他乡,他十年里有七年跟宁芙卡吕普索床笫交欢,有何资格要求发妻佩涅洛佩日缝夜拆嫁衣对求婚者虚与委蛇——现代人如何体悟和看待两千多年前的古典作品,Jay代替我们发问,学生们的存在对位得如同古希腊戏剧中的合唱队。正如《奥德赛》开篇于特勒马科斯出海寻父,乃双线叙事,我们的另一位主角Daniel得以在父亲生命的尾声,多认识一点自己的父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