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瓶子的精灵

逃出瓶子的精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荷]戈尔·格罗特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引言 现代人反复无常的历史
笛卡尔,卢梭,尼采,勒福尔,黑格尔,德日进,海德格尔,福柯
感觉的历史
上帝之死,君主之死
失去锚点
终有一死的“人造上帝”
第1章 确定性的遗失——与重获
克莱门斯·非·教皇,笛卡尔,安瑟伦
怀疑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上帝
第2章 作为主体的人
笛卡尔,威廉·哈维,弗里茨·卡恩
冷酷无情
船上的舵手
第3章 一台复杂的机器
斯宾诺莎,莫扎特,拉·梅特里,赖尔
揭露真相的世纪
拉·梅特里:精神是一种功能
第4章 怪物与自由意志
玛丽·雪莱,E. T. A. 霍夫曼,图灵,康德
同一种实体
我能知道什么?
认识与电视
第5章 细密画与道德金律
康德,帕慕克
自由意志
道德金律
第6章 二元论
康德,奥古斯丁,卢梭
福祸参半
人性本善
乡村姑娘
第7章 共和主义与普遍主义
卢梭,康德
人权
多数人的意愿
没有特征的公民
第8章 人民及其本质
莱布尼茨,赫尔德,沃尔特·司各特
民俗
礼貌
艾凡赫
第9章 分散
斯塔尔夫人,路德
内在性
皮特·海因,阿姆斯特丹和须德海
严峻的后果
第10章 历史与野性的世界
黑格尔,叔本华
黑格尔的精神
自然的历史
高山之上
世界的无序
第11章 人是艺术家
席勒
审美教育
有创造力的人与阁楼
第12章 上帝之死
尼采,瓦格纳
瓦格纳
酒神精神,日神精神
疯子
第13章 呵,人类!留神啊!
尼采,巴塔耶,马斯曼
权力意志
颓废
酒神的悲观主义
在艺术中的回响
第14章 荒诞的悖论
克尔凯郭尔,加缪
存在
唐璜
你的歌
第15章 无意识
让·保罗,尼采,弗洛伊德
银质餐具
星系与荒野
谈话疗法
第16章 自由
普鲁斯特,柏格森,胡塞尔,萨特,波伏娃
现象学
复杂的意识
浑蛋
自由之刑
第17章 麻烦的他人
萨特
地狱
一夜情
第18章 通往存在之路
海德格尔,胡塞尔,阿伦特
上手
决心
转向
第19章 人道主义的辩论
海德格尔,萨特,伽达默尔
真理
诗意地栖居
第20章 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索绪尔,拉康
人文学科
纸牌游戏
普通语言学
时装与无意识
第21章 宫娥
福柯
词与物
委拉斯开兹
双重视角
一个新的主体
第22章 书写
德里达
文字学
延异
创伤

第23章 承诺与人脸
利科,普鲁斯特,列维纳斯
操之过急
太空
遗产
结语 矛盾——与不可预见
不和谐音
思考机器
魔术师的学徒
无可替代
人类世
生态系统
2001
结语
致谢
参考书目
索引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科学发现撼动了中世纪确凿无疑的权威,代表上帝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当众砍下头颅。人类得以立足于世界的那些确定性,消失了。精灵逃出了瓶子——如果人不再是神的孩子、神授君权之下的子民,那么何为人?“我”又是谁?本书回顾的,正是这段大概从十六世纪开始的、人类追寻自我的历史。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开启了这部关于“我”的哲学史,被视作西方现代哲学的开端。四百年来,不同生存背景下的思想家得出五花八门的论断——人是机器,人具有自由意志,人因个性而存在,人是艺术家——直到尼采尖锐地指出“上帝之死”。然而,精灵逃出瓶子的后果才刚刚凸显。此后,萨特将人类扶上神的宝座,带来一系列现实问题;海德格尔将人类推离世界中心,“诗意的栖居”;到福柯的时代,人类“如同海边沙滩上的一张脸”般被抹去,但是对于“何为人”的问题,答案依然是模糊的,结局终究是开放的。

不同于常见的哲学史或哲学教材,荷兰哲学家戈尔·格罗特以历史漫游者的心态,用轻松流畅的笔调,将这四百年间的思想流变娓娓道来。四百多幅插图和书中提到的众多绘画、建筑、音乐、电影、流行文化作品更是让读者看到,哲学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无处不在。即使是墙上的一幅涂鸦,都可能是一个入口,人们或许会从中窥见,我们这些身处21世纪初的、自觉但不安的现代人,是如何变成今天这副模样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还挺不错的

评分

##因为文学,以及它越来越细腻的叙事方式,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作为主体的自我体验也因此被赋予更为清晰的轮廓。主体不但能够认识自己,而且能在逐渐精确的自我阐释中得到发展。文学能让读者懂得自己是谁,在这一点上利科很喜欢引用普鲁斯特。他最钟爱的一段文字是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结尾将写书比作建造教堂。普鲁斯特写道,至少在他的想象中,那些塑造了他个人的书籍,它们的作者就是这样工作的:就像是真正的大教堂建设者。不过,他也马上说明:“我对自己的作品实不敢抱任何奢望,要说考虑到将阅读我这部作品的人们、我的读者那更是言过其实。因为,我觉得,他们不是我的读者,而是他们自己的读者,我的书无非是像那种放大镜一类的东西,贡布雷的眼镜商递给顾客的那种玻璃镜片;因为有了我的书,我才能为读者提供阅读自我的方法。”

评分

##因为文学,以及它越来越细腻的叙事方式,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作为主体的自我体验也因此被赋予更为清晰的轮廓。主体不但能够认识自己,而且能在逐渐精确的自我阐释中得到发展。文学能让读者懂得自己是谁,在这一点上利科很喜欢引用普鲁斯特。他最钟爱的一段文字是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结尾将写书比作建造教堂。普鲁斯特写道,至少在他的想象中,那些塑造了他个人的书籍,它们的作者就是这样工作的:就像是真正的大教堂建设者。不过,他也马上说明:“我对自己的作品实不敢抱任何奢望,要说考虑到将阅读我这部作品的人们、我的读者那更是言过其实。因为,我觉得,他们不是我的读者,而是他们自己的读者,我的书无非是像那种放大镜一类的东西,贡布雷的眼镜商递给顾客的那种玻璃镜片;因为有了我的书,我才能为读者提供阅读自我的方法。”

评分

##认识自己,乃是最重要和复杂的事情,以自己心灵实体、自由意志、周围存在三位一体的解释为上…

评分

##手感、设计一级棒,不愧是新星出版社。内容以时间为轴,按作者个人归纳的关键词串联起来,除哲学外,还涉及到绘画、电影、艺术等那个时代的传播途径,有兴趣可当成哲学入门来看。

评分

##作为一本围绕近400年哲学演变而创作的断代史,作者选取的切入点很新颖:这一次哲学不再关注世界(至少不再从世界出发),而是关注“我”是如何取代上帝的位置成为一切的主宰,而又如何一步步从巅峰“滑落”走向混沌。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确保逻辑缜密的同时做到了语言平实,“不端不装”;分析鞭辟入里的同时做到了深入浅出,不故作高深。惊喜的是,作者完全打破哲学与艺术的“次元壁”(虚掩的门),将建筑、绘画、电影、文学、音乐等多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编织进以“我”为主线的哲学发展史中,使这些艺术的发展与哲学观念的演变互为佐证,同时又为读者解读这些艺术提供了全新视角!本书的封面设计以丰塔纳的“刀痕画”为原型,精巧地贴合了主题。读的时候常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快感,恨不得把书放下,猛拍桌子叫好!另外,给翻译老师点大大的赞!

评分

##诶,预出版?

评分

##手感、设计一级棒,不愧是新星出版社。内容以时间为轴,按作者个人归纳的关键词串联起来,除哲学外,还涉及到绘画、电影、艺术等那个时代的传播途径,有兴趣可当成哲学入门来看。

评分

##哲学入门书,但还没入门,不过装帧设计很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