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纪念梁漱溟诞辰130周年所推出的文化精选集(特别纪念版)。选篇以《梁漱溟全集》为蓝本,从《朝话》《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经典著作中精选篇目,由梁漱溟家人钦定,诚意特献!
全书分为五辑,从学问、修养、理想和态度等主题入手,瞄准“人生和社会”,结合梁漱溟先生一生自学之路、待人接物之“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态度,试图为当下内耗严重、急需精神重建的年轻人提供一份精神读本和解决方案。
第一辑“做一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办法不是在说服,办法还是在养成。
第二辑“思想可开悟 人生可翻新”——放眼来看,心胸就可以开大,什么事情不用着急,不要常常颠倒在喜怒哀乐之中。
第三辑“多谈谈哲学 多想想办法”——问题来了,正是我们创造的机会到了。
第四辑“精神有所归 生活有重心”——说话是力量小,一定要在说话之外,办法在说话之外,在空口讲之外。
第五辑“志趣有所感发 便是一次向上”——“我怎么样去生活”的问题没有唯一不二的答案,我们只能告诉人去觅他的路,觅了路如何走而已。
当变幻莫测的世界无法把握,我们只能把握自己。不要对困惑熟视无睹,做一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读一读梁漱溟先生“如何才能合理痛快地生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感触而发为行动,从行动而有心得,积心得而为主见,从主见更有行动...如是辗转增上,循环累进而不已。”只此一句,便已经回答了书名《如何才能合理痛快地生活》。
评分##本书是为纪念梁漱溟诞辰130周年所推出的文化精选集。全书主要分为五辑,从学问、修养、理想和态度等主题入手,向我们讲述梁漱溟先生一生的治学之路和为人处世之法。这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不仅仅能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能有很多感悟。一起走进梁漱溟先生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感受其“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
评分##“一代宗师,诲人不倦;一生磊落,宁折不弯。”,先生告诉我们的还有很多,需得我们去学习,去体会,去实践。
评分##选文拼配,基本在其他梁漱溟书中看过,并灌了个鸡汤名
评分##读过《中国文化要义》,觉得作者能在那个众人皆反思自身文化不行的时代冷静客观分析对比并为之自豪,是非常不易的。这本书是作者的文字选集,特意选了一些跟人生松弛感有关的小文章,编辑很善于把脉时代呢
评分##51/2023.11.14 照我说: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可指,如其寻问,就是在人生生活上而有其意义;人生没有什么价值可评,如其寻问,那么不论何人当下都已圆足无缺无欠(不待什么事业、功德、学问、名誉,或什么好的成就,而后才有价值)。人生没有什么责任可负,如其寻问,那么只有当下自己所责之于自己的。尤其要切着大家错误点而说的,就是人生快乐就在生活本身上,就在活动上,而不在有所享受于外。 ——梁漱溟《合理的人生态度》
评分希望你成为一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
评分##以前对梁漱溟先生唯一的认知便是,他乃“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这次看本书,发现先生是个很有趣、见识也极为超前的人。 先生幼时入西式学堂,受新式教育,理化英文皆习之。自诉思想历程如下: 少时倾向变法维新,1913年生出世心思,醉心佛学。1917年在北大哲学系讲授哲学,研究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最后走上儒家的路子,变出世为入世。1931年,在山东施“乡治实验”,包括实验小学、试验农场、卫生院、金融流通处等,先生想“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 1931年!先生就有如此清晰的思路、落地方案和执行,惜被迫止于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当然,那时还有个和先生同岁的人,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有异曲同工之妙。此人逝于先生之前,先生提及他时:“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评分##以前对梁漱溟先生唯一的认知便是,他乃“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这次看本书,发现先生是个很有趣、见识也极为超前的人。 先生幼时入西式学堂,受新式教育,理化英文皆习之。自诉思想历程如下: 少时倾向变法维新,1913年生出世心思,醉心佛学。1917年在北大哲学系讲授哲学,研究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最后走上儒家的路子,变出世为入世。1931年,在山东施“乡治实验”,包括实验小学、试验农场、卫生院、金融流通处等,先生想“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 1931年!先生就有如此清晰的思路、落地方案和执行,惜被迫止于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当然,那时还有个和先生同岁的人,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有异曲同工之妙。此人逝于先生之前,先生提及他时:“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