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國傢,名叫南斯拉夫。它曾經是世界主義的烏托邦實驗場,如今,它的形體已不復存在,卻給整個東歐留下幽靈般的遺産。
從2018年到2020年初,作者踏上前南斯拉夫的土地,走入它曾經的六個加盟共和國,與當地人相遇或分彆、攀談或爭辯,透過來自不同國傢、不同代際的記憶,讓前南斯拉夫在不同版本的講述中漸漸浮現。這片土地上的新一代人,該如何消化自己的曆史,建造自己的未來?
這是前疫情時代的一次可貴記錄。當世界趨於保守、封閉與隔絕,是什麼造成瞭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重重邊界?打開本書,打破邊界,重建人與人的真實聯結。
##我覺得作者在有些篇章和內容上還是帶有瞭預設和立場 但仍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對南斯拉夫和巴爾乾曆史有瞭一些認識 種草瞭黑羊與灰鷹與安德裏奇 期待柏琳老師下一本書!
評分##關於南斯拉夫的記憶、撕裂和未來的不可能。作為一個寫作者,柏琳有瞭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一本書。
評分##世界原來那麼美麗啊,可又那麼憂傷。我想起我小的時候,流行以地名為謎底猜謎的遊戲,有一個謎麵是“趕車上牆”,謎底就是南斯拉夫。
評分##在飛機上讀的相當愜意
評分##書中的地點對我來說都很陌生,好在作者在正文開始前加瞭一篇“掃雷標簽”,讀著讀著發現作者介入每個地點的方式通常是對話。對話,也是這本書裏我覺得最好看的地方。人們對於當下生活的態度、對於曆史的看法,都包裹在對話當中。而“邊界”一詞,不僅是解體國傢的邊界,也是曆史與現在的邊界,包括那裏的人們也站在身份的邊界上。
評分##在飛機上讀的相當愜意
評分##世界原來那麼美麗啊,可又那麼憂傷。我想起我小的時候,流行以地名為謎底猜謎的遊戲,有一個謎麵是“趕車上牆”,謎底就是南斯拉夫。
評分##書中的地點對我來說都很陌生,好在作者在正文開始前加瞭一篇“掃雷標簽”,讀著讀著發現作者介入每個地點的方式通常是對話。對話,也是這本書裏我覺得最好看的地方。人們對於當下生活的態度、對於曆史的看法,都包裹在對話當中。而“邊界”一詞,不僅是解體國傢的邊界,也是曆史與現在的邊界,包括那裏的人們也站在身份的邊界上。
評分##兩年前讀過試讀本,這是堅韌誠懇的寫作,仿佛作者上輩子是那裏的人。柏琳所做的這件事沒有巨大的熱情、徹底的興趣、堅決的意誌,根本無法完成。我對她寫的地方一無所知,但我也可以被她叫醒,如睡夢沉沉,耳邊有人喊你,雖然不清晰,但足夠讓人睜開眼睛。沒有什麼女性寫作,記者寫作,地域寫作,社會學人類學寫作,在我這裏,好的東西隻是兩個字“寫作”。這是她的“寫作”,不是“習作”。在任何情況下,任何時代,欣賞和鼓勵人的方式都不是悄悄說,而是當眾講,所以我當眾說這些話。她的文風和她的做人一樣颯,有力,為愛的事和自以為對的事,鑿壁偷光,刻舟求劍,得仁者無非求仁而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