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月時間,一百篇日記,二十五本書,
葛兆光教授“宅茲東京”,
讀日本史論著,想中國史問題。
——————————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葛兆光先生在日本訪學時的讀書隨筆和日常生活中行旅、訪友間的記錄。不僅有對自己專業領域的反思,對曆史研究方麵的新感悟,也思考瞭全球史視角對當前曆史學研究的影響,等等。此外,書中也有葛兆光先生讀史時産生的對曆史與現實之間比較的思考,以及對若乾重要學術問題的新見解和新啓發。
——————————
【編輯推薦】
???? 曆史學之外對世事和人情的洞察。本書是曆史學者、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葛兆光先生2020年在日本的讀書隨筆和日常生活中行旅、訪友間的記錄。不僅有對自己專業領域的反思,中日曆史研究的比較,全球史視角對現在中國曆史研究的影響等等,也有在疫情期間讀史對現實和曆史對照之後的思考和對於日本訪學行旅中的睏惑。思考曆史學如何成為一門介入現實的學科
???? 深入淺齣,舉重若輕,一位知識人麵對時代變局的記錄和思考。作者既有對日本東洋學傳統、全球史和區域史研究在今天中國史研究的延伸和藉鑒,也有對東方主義、民族主義等經典命題的反思和批判。
???? 藉助他者視角,重新觀察今天中國曆史學研究的範式和問題意識。書中記錄瞭作者與許多日本當代曆史學者的交往,以及自己對日本漢學著作的閱讀和思考過程。比如網野善彥的日本中世史研究,丸山真男的思想史研究,這些長期對中國學界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本書中對這些學者的引介和對比。
##葛兆光先生在日本八個月的訪學劄記,因為客觀原因倒是有瞭更多的讀書時間,從關於日本方麵的、中國方麵的,還有亞洲諸如朝鮮、古琉球等國傢的內容,讀書下來的心得筆記,思考提問,對於讀者也多有啓發。 此外在兩三點一綫的空餘還注意到瞭周邊的花開花落,也是彆樣的經曆瞭。
評分##拿到葛兆光老師旅居日本時所寫作的《東京劄記》的時候,它的裝幀就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灰白色的函套盒上印著類似浮世繪的波浪圖,拿齣書,精裝鎖綫並帶有書簽繩,確實可以看齣對於這本書的重視。我查瞭一下,這本書屬於野望品牌下的“望MOUNTAIN”,登自己的山,一下讓我喜歡上瞭這個係列,其實之前也讀過多本野望的書,這一本則是我尤其喜歡的。
評分##字字在寫日本,處處不離中國,學者帶著中國的問題意識探訪日本,為思考中日文化曆史帶來瞭很多啓示,但過於強烈的中國問題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瞭對日本本體的深入理解。
評分##篇幅所限,主要是記錄所見所聞所感,但其中許多思考確實有麯徑通幽、微辭奧義之妙。對我來說,葛教授的觀點確實啓發瞭思考。如何看待曆史、國傢、他國。順帶錶揚一下裝幀,有清冷細膩的美感。
評分##字字在寫日本,處處不離中國,學者帶著中國的問題意識探訪日本,為思考中日文化曆史帶來瞭很多啓示,但過於強烈的中國問題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瞭對日本本體的深入理解。
評分##海內外知名的中國思想史學者葛兆光先生於2020年疫情期間在日本東京訪學八個月時間的日常劄記閤集。這些劄記融讀書筆記、日常隨記和思想日記於一體,圖文並茂,直觀、本真而清晰,豐富而立體地呈現齣一位優秀學人疫情期間睏居海外的閱讀、生活與思想全貌。這樣的劄記,可以有三種讀法——一是根據其中的讀書筆記與思想感悟記錄,學習作者閱讀、研究與生活中的思維方式、思考維度與問題意識;二是根據其中遊曆、社交、日常生活中的隨感記錄,學習作者把學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以及人生無處不學術的生命境界;三是根據其中睏居多月而潛心閱讀、思考、寫作的疫情時期的生活還原,學習在不由自主的大時代背景下,如何將個人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極緻,以勤勉和自律的小環境營造,對抗逼仄、崩塌的大環境的人生哲學。綜上所述,值得細讀。
評分##字字在寫日本,處處不離中國,學者帶著中國的問題意識探訪日本,為思考中日文化曆史帶來瞭很多啓示,但過於強烈的中國問題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瞭對日本本體的深入理解。
評分##字字在寫日本,處處不離中國,學者帶著中國的問題意識探訪日本,為思考中日文化曆史帶來瞭很多啓示,但過於強烈的中國問題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瞭對日本本體的深入理解。
評分##拿到葛兆光老師旅居日本時所寫作的《東京劄記》的時候,它的裝幀就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灰白色的函套盒上印著類似浮世繪的波浪圖,拿齣書,精裝鎖綫並帶有書簽繩,確實可以看齣對於這本書的重視。我查瞭一下,這本書屬於野望品牌下的“望MOUNTAIN”,登自己的山,一下讓我喜歡上瞭這個係列,其實之前也讀過多本野望的書,這一本則是我尤其喜歡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