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戴维·M. 格兰茨(DAVID M. GLANTZ),1942年1月11日生于M国纽约州,陆军退役上校,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M国陆军指挥和总参学院以及国防语言学院等。
译者:孙渤,1973年生,山东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工程系。高工职称,曾从事家用电器研发、品管和企业管理,199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集体二等奖。现居广东。军事历史爱好者,业余时间长期研究苏德战争史等领域的文章和书籍。
通过介绍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苏联红军的建设情况,军事历史学家戴维·格兰茨在本书中有力地反驳了西方近年来出现的关于苏德战争爆发原因与责任的错误说法。
##从巴别尔笔下的苏波战争就可看出有多糟糕
评分 评分##资料还是能看的——但最让我不满的一点在于格兰茨在P39-40页引用铁木辛哥报告上面实际上是“片面引用自己所有利的观点”,而如果翻阅档案原文的话意思相差甚远。至于观点的话跟以前的巨人的碰撞总体差不多,我之前写的关于巨人的碰撞的评价基本上都能适用。所以说格兰茨归根结底还是职业军人,对苏东体制的“偏见”还是在纸上还是能反映出来的
评分##关于苏德战争前的苏军,我第一次比较详细的了解是在朱世巍的《东线系列》第一卷,大概知道了苏军虽然经过了大清洗,但是三十年代末就开始了全方面的军事改革和新式武器装备的换装,需要的只是时间。历史已经固定,纳粹德国作为侵略者,已经被确定,以及被打败。 从德国方面看,...
评分 评分##116。从军事指挥序列、士兵、战略部署的计划动员展开、地面作战兵种、支援和后勤兵种、空军、预备队、情报等八个方面,以大量的档案表格数据,全面详实地介绍了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前的苏联军事情况。 书中给出了一系列苏军溃败的理由:中高层指挥序列平均八成以上的替换率、异常糟糕的后勤补给和交通运输体系、在1942年才能完成的大量兵种组织的军事改革、极速扩充到500万后大量未经严格训练的士兵和指战员、新增领土边境尚未完成的筑垒放线、以及最为重要的高层判断失误导致的战略动员展开的迟缓…… 突然想重看一遍《伟大的卫国战争》了( '▿ ' ) 乌拉!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