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马蒂亚·森,1933年出生于印度,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先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1998年离开哈佛大学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院长。他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他因为在福利经济学上的贡献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马蒂亚·森(1933—?),印度经济学家,因在福利经济学上的贡献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书是阿马蒂亚·森根据他1986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洛尔讲座的讲稿写成的。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人的本能与理性的分析,用伦理学说明了人类的经济行为,用经济学阐释了社会的道德规范,进而揭示了伦理学、经济学以及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作者对当代主流的经济学倾向提出了质疑,认为经济学家们把重心过多地放在“工程学”上,有意识地忽略了“伦理学”。作者从多个层面分析理性人假设的局限性,并最终抛出了问题——未来的经济学如何看待人类的行为。至少,经济学家们应该将伦理学与工程学两个层面并重。
评分##方向是对的,但是感觉作者还没想明白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到位,很清澈,但还是只点了水,指出了问题,但还是没有超越对经济学的逻辑分析。森的逻辑只是希望伦理学辅助经济学解决一些经济学的困境,而不是主张平分秋色的融合。尽管作者在协调双方的思维区别,但对利己主义没有真正的克服和跨越。
评分##反思福利经济学的部分很有启发。在伦理学意义上分析了现代经济学标准行为假设的缺陷,读完之后很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概念融入福利经济学规范分析里的。 近期,张维迎和林毅夫关于“市场需要政府协调吗?”的激辩引起了广泛关注。张维迎谈到:“我们现在很多经济学分析政策的标准是功利主义的。我认为我们不能只从经济发展、效率的角度评价所有的政策,人有一些基本的权利不能以任何的理由去剥夺它。”从这句话里我读出了两点: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