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昌文,安徽太湖人,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国政治史、军事史、福建地方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多项。在《抗日战争研究》《民国档案》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阶段,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节点。如何整合地方实力派,完成实质统一是国民政府建设现代民族国家需要面临的艰巨任务。本书从民族国家的视角将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主体与客体,置于同一历史场域进行探讨。既分析中央政权的整合的制度与策略,亦兼顾地方实力派的视角。同时,采用历史学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诸多一手资料的比较、鉴别,深挖细节,重构史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特点、成效与局限。
##分析不错,就是前后重复太多。
评分##对学界的一些成说有所批评,揭示了历史发展中的多层次,整体上还算不错。认为蒋介石借“剿共”“削弱异己”存在泛化与标签化的倾向,国民政府初期以整合地方实力派为主要任务,1932年之后以“剿共”为优先,对地方实力派妥协,“毋宁说‘剿共’背景下对地方实力派的整合更能概括其完整面相。”同时在对外民族主义背景下形成了并不坚固的整合局面。在制度层面,国民政府在制度上的尝试,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蒋介石的权谋有一定作用,但不能高估。最后指出国民政府整合的三个基础:①全面抗战;②以中央军为后盾,各种权谋并用以及策略调整;③在前两者基础上形成的蒋介石个人权威。问题可能是个案分析过于个案了,有点散乱,个案分析与整体分析融合得不是很好。此外,中央政府内部的派系与地方派系之间的互动也值得研究。
评分##用十九路军、两广、川黔等具体案例分析了抗战前南京政府与传统上被称为“军阀”的地方实力派相互博弈的过程。视角上则双管齐下,除了国府这边,也关注各地地方实力派内部变化。本书整体完成度不错,对几个重要问题都有所回应。作者认为在“剿匪”和日本侵华这个大背景下,蒋系朝廷对地方实力派的整合手段是多样的,且多以政治经济手段完成,但根本还是以嫡系中央军作为底牌与资本。驳斥了过去很多针对蒋的阴谋论,认为这个整合过程蒋其实预设很少,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因势利导,因时而动。整合的结果从抗战角度看是不错的,其他角度则不尽如人意。十年后的西南的整体崩溃,其实也宣告了整合的失败。 另外作者还关注了蒋本人性格与心态对整合过程的影响。蒋本人的缺陷其实特别明显,对其策略制定与施行影响巨大。从这个角度来看,蒋可能是注定失败的。
评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阶段,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节点。如何整合地方实力派,完成实质统一是国民政府建设现代民族国家需要面临的艰巨任务。本书从民族国家的视角将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主体与客体,置于同一历史场域进行探讨。既分析中央政权的整合的制度与策略,亦兼顾地方实力派的视角。同时,采用历史学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诸多一手资料的比较、鉴别,深挖细节,重构史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特点、成效与局限。”
评分##信奉“枪杆子”的地方实力派又怎么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呢。
评分 评分 评分##信奉“枪杆子”的地方实力派又怎么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