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21
张晓朴,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经济学博士,研究员。2005年和2011年分别获第十一届、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3年获首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Mundell-Huang Prize)。获中国金融学会第六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评比一等奖。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朱鸿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是近20年来国内少有的对德国金融体系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比较研究。中国与德国在经济金融发展上存在诸多相似性特征。中德两国金融体系的银行主导特征都十分明显,国有或公共金融机构比重高,两国都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出口导向性特征明显,两国都实行大陆法系等。德国金融体系成败得失都耐人寻味,可以为探索中国的金融发展道路带来很多启发。
本书基于对德国金融一手文献的掌握和验证,辅之以与美国、英国、日本及欧元区金融体系的比较分析,深入研究了德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银企关系、去杠杆、货币政策、住房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性银行、合作金融和股票市场等问题,力求在弄清德国金融体系基本事实和内在运行逻辑的基础上,为中国金融改革借鉴德国经验提供启示。
本书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德国金融体系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
金融的谜题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金融的谜题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产业结构的影响没提
评分 评分##这是今年读过的印象很深刻的一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概括性语言总结出来,读起来没有纯学术著作那么累。更重要的是,在今天正在实施的很多宏观政策中,可以看到这种德国化的思路。这是一种分类施策、扬长避短的思路,在对传统和成熟行业的调控中,这一思路是主线,典型的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长期来看是温和的金融压抑,控制整个实体经济的金融中介和交易成本。而在成长和新兴行业中,是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主导型,典型的如全面注册制改革,科创板、北交所的相继开设等,以算大账不算小账为主,尽快催生在全球具备竞争力的创新性产业。站在对改革以来成败得失回望再出发的角度,这本书很值得揣摩深思。
评分 评分##最近市场上有不少人鼓吹我们的金融应该抛弃英美模式,走德国模式,因为德国在制造业大国、银行主导(以间接融资为主)等方面与我们相似,且德国金融模式在房地产金融的稳定性、政府债务较低等方面都表现了良好的有效性。 但是德国模式也有他的局限性,如股票市场长期处于滞后、对新兴产业投资不足等。我们与德国还是存在很多本质上的不同:1、基本国情不同,我们处于追赶的角度,经济体量很大,但是人均GDP不高,而德国已经是成熟的市场了。2、虽然同为制造业大国,但是我们是大而不强,盈利能力不强。德国在制造业有很多“隐形冠军”,同时受益于欧元区的红利,企业盈利能力很强,融资主要靠内源性融资,扩张的意愿不强,从而导致企业部门的的负债率不高,这些我们都没法比。3、房地产金融方面可以借鉴,主要是形成稳定的长期预期。
评分##可以压缩2/3
评分 评分##略读
评分##产业结构的影响没提
金融的谜题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