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有为

碌碌有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笛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22-10 平装 9787521747614

具体描述

王笛,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澳门大学讲席教授。

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英文学术季刊《中国历史前沿》(FHC)共同主编、中国留美历史学会会长等。作品曾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首届吕梁文学奖、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优秀学术著作奖等。

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

代表著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那间街角的茶铺》《消失的古城》等。

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对我们今天的普通人来说,重要吗?

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仍然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影响。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自在地活好当下。

而通常,我们了解的历史,多是王侯将相、知识精英、英雄豪杰,少了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则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逐步延伸至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展现人口的变迁、衣食住行、农村和城市的形成、秘密社会、风俗习惯、文人与教育、宗教信仰、法律与社会、宗族与家庭等等,让大家看到更细节的中国。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

上卷“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人们为什么会“以貌取人”,服饰是如何反映阶层和社会变迁的?厨房里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有什么样的关系?古代的轿子、车、船有什么独特发展历程?从集市到城镇,这种流通与集散的网络是如何形成的?真实的“勾栏”“瓦舍”是我们以为的勾栏、瓦舍吗?古人为什么喜欢翻老黄历?“十里不同俗”,传统社区的人们是靠什么凝聚起来的?古代真的无“礼”寸步难行吗?

下卷“家、群体和法律”,则讲述家族、群体和法律。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宗族力量不容小觑,那宗族是一个使钱生钱的公司吗?在传统的儒家社会,法律的制定是从哪里出发的?传统社会的那些酷刑与刑具,是怎么发明出来的?除了庙堂,江湖上的三教九流、黑帮会社靠什么来管理?中国传统社会有“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人们真的都“书画琴棋诗酒花”,诗意地栖居?

看历史就像看电影,我们会看到全景、中景,但更真实的情景可能来自近景与细节。我们只有把历史放在显微镜下,倾听普通人的声音,才能看到更鲜活、更有血有肉的历史,感受中国社会的烟火与温度。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我们有点文艺细胞的人大概都知道宋代张择端的一副长篇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代小人物生活的点点滴滴,里面的人物、器具、环境、活动等等活灵活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这幅闻名世界的名画的解析更是多如牛毛。我们看的这本书《碌碌有为》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清明上河...  

评分

评分

##在中国社会史通识课讲稿的基础上增订而成,每章首设问题尾作小结,对本科学生以及普通读者而言,是一部全面而易入门的读本。具体内容上,依然侧重作者专擅的时期(清-民)和地域(长江上游),下卷多引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令论述更加生动。当然,对于这样一个宏大的题目,独力担纲难免在很多领域过于依赖二手研究,参考书目亦限于精力和见闻,书中一些论断值得商榷。对于更高层次的读者,虽不乏收获,但整体还是较浅泛。即便如此,全书反映出的作者的历史认识和观念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评分

评分

##虽然都从微观史视角出发,这本书和王笛老师以往的作品还是挺不一样的,不仅历史学,还有文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等等融会贯通,感觉自己的视野又拓宽了!

评分

评分

##这两本书真的是好看到过分了,全、细、通俗易懂,从撰写和策划角度,从细节到整体设计都有太多值得学习的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