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30
王笛,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澳門大學講席教授。
曾任美國得剋薩斯A&M大學曆史係教授,英文學術季刊《中國曆史前沿》(FHC)共同主編、中國留美曆史學會會長等。作品曾獲美國城市史研究學會最佳著作奬、首屆呂梁文學奬、中國會黨史研究會優秀學術著作奬等。
主要關注中國社會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觀史的研究。
代錶著作有《跨齣封閉的世界:長江上遊區域社會研究(1644—1911)》《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茶館: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與復興(1950—2000)》《袍哥:1940年代川西鄉村的暴力與秩序》《從計量、敘事到文本解讀:社會史實證研究的方法轉嚮》《那間街角的茶鋪》《消失的古城》等。
瞭解過去的中國社會,對我們今天的普通人來說,重要嗎?
我們今天的文化、傳統、習俗、審美等諸多方麵,仍然深受過去長期形成的社會行為和文化傳統影響。瞭解過去,我們纔能更自在地活好當下。
而通常,我們瞭解的曆史,多是王侯將相、知識精英、英雄豪傑,少瞭普通人的生活。本書則聚焦微曆史,以微觀和宏觀相結閤的方法,從一個個普通人和傢庭的故事,逐步延伸至中國社會的方方麵麵,從而展現人口的變遷、衣食住行、農村和城市的形成、秘密社會、風俗習慣、文人與教育、宗教信仰、法律與社會、宗族與傢庭等等,讓大傢看到更細節的中國。
本書分為上、下兩捲。
上捲“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與文化。人們為什麼會“以貌取人”,服飾是如何反映階層和社會變遷的?廚房裏的必需品與人們的環境和生活習慣有什麼樣的關係?古代的轎子、車、船有什麼獨特發展曆程?從集市到城鎮,這種流通與集散的網絡是如何形成的?真實的“勾欄”“瓦捨”是我們以為的勾欄、瓦捨嗎?古人為什麼喜歡翻老黃曆?“十裏不同俗”,傳統社區的人們是靠什麼凝聚起來的?古代真的無“禮”寸步難行嗎?
下捲“傢、群體和法律”,則講述傢族、群體和法律。傢族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基石,宗族力量不容小覷,那宗族是一個使錢生錢的公司嗎?在傳統的儒傢社會,法律的製定是從哪裏齣發的?傳統社會的那些酷刑與刑具,是怎麼發明齣來的?除瞭廟堂,江湖上的三教九流、黑幫會社靠什麼來管理?中國傳統社會有“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文人們真的都“書畫琴棋詩酒花”,詩意地棲居?
看曆史就像看電影,我們會看到全景、中景,但更真實的情景可能來自近景與細節。我們隻有把曆史放在顯微鏡下,傾聽普通人的聲音,纔能看到更鮮活、更有血有肉的曆史,感受中國社會的煙火與溫度。
碌碌有為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碌碌有為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讀來生動有趣,而且有養分,但有些太稀釋瞭。這本書主要問題是寫法比較尷尬,雖然考慮到它是本科通識課的錄音文字整理就不難理解,但文字還是可以精煉一下。
評分 評分##相對於宏觀的梳理角度,本書從宗族、傢庭、個人,或者集鎮等更細微的角度,去觀察中國曆史和社會的變遷。
評分 評分 評分##作為麵嚮大眾的普及讀物寫作,本書很好地完成瞭這一目標,兼具可讀性與學術價值,所謂可讀性,是王老師的文字在學界素以優美流暢著稱,加之本書的底子應是講稿,更有娓娓道來之感;所謂學術價值,是提供瞭如何將學院內的知識生産與麵嚮社會的文化傳播結閤起來的一個範本,從每一小節的徵引文獻中,感興趣的讀者自可按圖索驥,作進一步閱讀。要言之,本書是一部優秀的中國社會史入門讀物,值得一讀。
評分##剛開始看,從上冊來說,頂著微觀史的名頭,在非常廣泛的領域裏,甚至跨地域的編輯瞭一堆從各種知名曆史學者的研究中摘齣的案例…一手的文獻挖掘幾乎沒有…看起來是一本百傢講壇的書麵版或者是知乎“古代人怎麼過節”之類問題的高贊迴答集錦……讀過史景遷或是《奶酪與蛆蟲》這樣的書的同學可能不是此書的目標客群…(以上評論僅限上冊)(又,本書轉讓,幾乎全新)
評分 評分##普及類的曆史讀物,很易讀。對王笛老師多年從事微觀史研究,推動民眾/日常史觀錶示敬意。
碌碌有為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