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老的命题
第一章 打败美帝野心狼
六月二十五日
台湾: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汉城大逃难
美国将军的逃亡和中国的保卫国防会议
仁川登陆
艰难的抉择
威克岛——美国式的政治游戏
打败美帝野心狼
第二章 云山:中美士兵的首次肉搏
“YOYO”作战和朝鲜语《东方红》
我们认为什么都知道,而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
右翼的崩溃
云山:中美士兵的首次肉搏
天黑了,我们还在烟台峰上!
早晨,中国军队消失了
吃饭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了吗?
第三章 三十八军万岁
“不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
闻到中国饭的味道就撤退
韩国第二军团已经不复存在
悲惨的“贝克连”和“黑色的美国人”
“最奇怪的会议”和“闸门”的关闭
三十八军万岁!
第四章 圣诞快乐
“我真为那些中国佬惋惜!”
“陆战队,向南进攻!
噩梦的开始
水门桥
圣诞快乐
第五章 李奇微:向中国军队总司令官致意
炒面煮肉会议
胜利一次太重要了
大冰河
不赶走美帝不回国
“到汉城去!汉城有姑娘!”
一瓶牙膏主义
第六章 血洒汉江
毛泽东:打到三六线去!
“共军士兵们,你们今天过年了!”
损失最严重的一仗
大雪掩埋的遗骸
愤怒的彭德怀
“撕裂作战”:最艰难的时期
不死的老兵去了
第七章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范弗里特将军:欢迎共军进攻!
圣乔治目的祝祭
打伪军去!
是谁守不住阵地?
范弗里特弹药量
永远的悲怆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猎狗”凯南与来凤庄
尾声彩蝶纷飞的幻觉
修订版后记
台湾: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里一个阴霾的日子,蒋介石悄然登上美制“江静”号军舰,向中国东南方向大海中的一个岛屿——台湾——逃亡而去。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失败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事实。抗日战争的胜利给这个国民党领袖带来的声誉,加之八百万重兵和美国先进武器的援助,曾经使他在三年前雄心勃勃地宣称“三个月到半年之内消灭共产党”。这时,他的军事幕僚以及他的美国盟友都以为,无论作战兵力还是武器质量都决定了蒋介石赢得战争胜利是势在必得。可是,他们完全忽视了一个似乎是纯军事学以外的因素,那就是发生战争的这块土地上人心的向背。战争终究是人的行为。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末期,政治黑暗、官吏腐败、物价飞涨使整个中国民不聊生,国民党政权在中国百姓的心目中已经是灾难的代名词,加上割据各地的军阀由来已久的帮派角斗,在手持步枪的解放军以及跟随在他们身后的上百万民众的呐喊声中,蒋介石的百万精锐之师在一个又一个的战役中纷纷解甲。蒋介石曾经对横贯中国大陆中部的一条大江抱有近乎天真的幻想——五百里坚固防线,岸炮军舰如林以待。但是,大江岸边的穷苦百姓自愿划着木船在炮火中运送解放军横渡大江,结果是“长江天堑,一苇可渡”。当穿着布鞋的解放军战士冲进南京总统府中蒋介石豪华的办公室时,桌上的电话依旧可以使用。一位解放军将领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给北平西山上苍松环绕的双清别墅打了一个电话,毛泽东接完电话后,写下了一首至今依然令人荡气回肠的诗篇,其中的一句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中国共产党人要赢得解放全中国的胜利,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军自然在“追穷寇”的范围之内。台湾不可能成为国民党残兵败将的苟且之地,解放军大规模的渡海作战和对台湾的最终解放,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对此,毛泽东胸有成竹,蒋介石则心有余悸,而远在地球另一端却硬要涉足远东事务的美国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必然结局。
目前的问题仅仅是人民解放军渡过台湾海峡的时间表。
惊魂未定的蒋介石在被海水包围着的台湾岛上反复强调“台湾一定能守得住”。但是,蒋介石心里非常清楚一个军事上的简单事实:一百五十海里的台湾海峡在三百年前尚且阻挡不了郑成功的木船船队和手持冷兵器的兵勇,现在又如何能抵挡得住排山倒海的人民解放军?在福建沿海,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的几十万精锐部队、各种型号的船只皆在备战之中。最令人吃惊的是,装备很差的解放军竟然有了飞机!送到蒋介石手上的情报是这样描述的:“彼等所准备的空军,到民国三十九年(一九五。年)已有飞机四百架”;“上海的龙华机场一度为我政府炸毁者,现已借助俄人之助,修复至可以使用”;“长江以南各地约有三十个空军基地,包括对日作战时英军修筑的若干基地,亦已恢复可供使用之程度”。此刻,在蒋介石看来,唯一可以救命的稻草是美国一如既往的援助,甚至是军事干预。但是,美国人的做法对在台湾岛上惶惶不可终日的蒋介石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当毛泽东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美国国务院也紧急召开了一个远东问题圆桌会议。会议确定了一个事实:蒋介石已经被永远地赶出了中国大陆,共产党军队很快就会占领台湾,时间最迟在一九五。年的下半年。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尽快从中国脱身,结束与蒋介石政权的关系。国务卿艾奇逊甚至还主张,至少暂时不向国民党政权提供军事援助,而且也不应该试图把台湾和中国大陆分离开。美国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在不承认新中国的同时,也不再支持已经没有希望的蒋介石。但美国国会一部分参议员却主张继续支持台湾,他们不断地向杜鲁门总统施加压力。为此,艾奇逊出面对美国军方解释:美国必须承认,共产党人控制了全中国,国民党政权已经崩溃。即使按照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继续援助台湾,其效果最多是把台湾陷落的时间延迟一年,这对美国来讲太不合算了。为了说明如何“不合算”,艾奇逊十分耐心地列举了五点理由:一、会使美国再次卷入一场有世界影响的失败中,影响美国的威信;二、会把全中国人民一致的仇恨集中在美国身上;三、会给苏联提供在安理会上攻击美国的借口;四、会使美国在亚洲人民心目中成为那个腐败并且威信扫地的国民党政府的支持者;五、没有人认为台湾一旦落入共产党之手,会打破美国的远东防线。而这第五条理由,正是美国政府改变对台湾政策的最根本的原因。美国人意识到,台湾不值得他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在台湾问题上,作为世界强国的美国眼光应该放远一点。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美国国务院发出第二十八号密令:《关于台湾的政策宣传指示》。文件确定了美国官方关于台湾问题的统一对外宣传口径;同时,文件确定了任何支持台湾的做法都是对美国利益不利的,都会使美国卷入一场危险的战争,都会使美国成为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文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强调了一个至今依旧十分敏感的重要观点,即:台湾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地理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是不能够分割的一个整体的国家。
一九五。年一月五日,杜鲁门代表美国政府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再次确认《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定》中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条款,宣布美国无条件地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对台湾没有掠夺的野心。杜鲁门说:“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战中的途径,美国政府也不拟对台湾的中国军队供给军事援助和提供意见。”基于这个声明,美国宣布从台湾撤走侨民,只在台湾留有一个领事级的代表,最高武官仅仅是一名中校。
杜鲁门决心看着蒋介石自生自灭了。昔日的“盟友”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毫不含糊地一刀两断,对此,杜鲁门和蒋介石两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的隐衷。一九四八年,与民主党候选人杜鲁门竞争美国总统的是纽约州共和党州长杜威。
……
今年6月25日是中国人民自愿军出兵朝鲜59周年纪念日,而1953年签订的《朝鲜战争停战协定》是上百万年轻的生命换来的。追溯其渊源,我们不得不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那场战争。五十多年前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宏大历史与个体命运巧妙融合的作家情有独钟,王树增老师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战争系列”带给了我太多震撼的阅读体验,每次翻开,都像是踏上了一场穿越历史的时空之旅。虽然我这次还没有来得及接触《朝鲜战争(修订版)》,但根据他一贯的高水准,我对此书充满信心。我所期待的,是他能够继续秉持他独特的叙事风格,用他那饱含深情的笔触,去描绘这场战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我希望他能够挖掘出更多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细节,去呈现那些普通士兵在战场上的艰辛与勇敢,去展现那些决策者在关键时刻的思考与取舍。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他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这场战争的深层原因和持久影响,它不仅仅是两个阵营的军事对抗,更是冷战格局下的重要节点,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我相信,王树增老师的《朝鲜战争(修订版)》定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让我对这段历史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每次提到王树增老师的书,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种厚重而又不失灵动的文字风格。虽然这次的《朝鲜战争(修订版)》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但仅凭他过往的成就,我就知道这绝对又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佳作。他的“战争系列”,总能以一种近乎文学化的笔触,将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展现在读者面前,却又丝毫不失历史的严谨性。我喜欢他那种“写人”的方式,他笔下的历史人物,不是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个体。他能够挖掘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挣扎与抉择,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巨大转折点上,个体是如何被命运裹挟,又是如何试图把握自己的命运。对于《朝鲜战争》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战役,我特别好奇他将如何梳理错综复杂的局面,如何呈现不同阵营的视角,又将如何去理解和评价那些关键人物的决策。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他对历史脉络的精妙梳理,以及他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洞察,这是一种真正的智识上的享受。
评分最近总是被各种关于历史的书籍和纪录片所吸引,尤其是一些宏大的历史叙事,总能激起我对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思考。王树增老师的“战争系列”一直是我的“必读清单”上的常客,尽管我这次还没来得及细读《朝鲜战争(修订版)》,但从过往的阅读体验来看,他的作品总能带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笔下的历史,从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让你欲罢不能。我尤其欣赏他对战争细节的挖掘,那些被时间洪流冲刷掉的片段,在他那里重新焕发了光彩。那些战地记者发回的报道,那些士兵的家书,那些秘密的电报,都可能成为他构建宏大叙事的基石。对于《朝鲜战争(修订版)》,我非常期待他能够深入到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去探寻那些被遗忘的故事。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国家间的对抗,它背后蕴含着无数个人和家庭的悲欢离合,而王树增老师正是擅长捕捉这些微观层面的情感,从而折射出宏观的历史变迁。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期盼,相信它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待。
评分对于王树增老师的作品,我的敬意早已油然而生,他的“战争系列”更是让我对历史的解读有了全新的维度。这次的《朝鲜战争(修订版)》,我还没有来得及翻阅,但仅仅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我期待着,他能够以他一贯的冷静、客观又不失人文关怀的笔触,为我们呈现这场战争的全景。他擅长从宏观的视角切入,但又能精准地捕捉到微观层面的细节,那些让读者感同身受的细节。我特别想知道,在这次的修订版中,他是否会加入更多新的研究成果,是否会修正一些过往的认知,或者带来一些更加出人意料的解读。对于朝鲜战争这样一场牵动着多个国家利益、影响着深远的历史事件,我非常期待他能够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政治博弈、军事策略以及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他的作品,从来不只是叙述历史,更是引领读者去思考历史,去理解历史的复杂与多面性。我相信,《朝鲜战争(修订版)》一定又是一次令人回味无穷的阅读旅程。
评分终于等到王树增老师的“战争系列”又添新篇,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开《朝鲜战争(修订版)》的纸质书,但光是想到那个熟悉的笔触,就足以让我对这次的全新解读充满期待。王树增老师的文字,总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将那些冰冷的数字和事件,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他的叙述,总能让我们窥见战争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那些普通士兵的悲欢离合,那些决策者内心的挣扎与权衡。每一次阅读他的作品,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的心灵对话,他对历史人物的刻画,总是那么立体而复杂,既有英雄的壮举,也有人性的弱点,这才是真正的历史,才是有血有肉的真实。我特别好奇,在这次的“修订版”中,他又会为我们揭示哪些新的史料,又会带来怎样颠覆性的视角?他的写作,总能突破既定框架,挑战人们的既有认知,这份勇气和探索精神,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我相信,这次的《朝鲜战争(修订版)》定会再次刷新我对于这场战争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思想洗礼。
评分书挺好的,精装,不过就是遇到京东北京区没货,从上海那边儿调了货,然后遇到双十二,物流效率不行,但得给物流小哥点个赞。
评分王树增的作品,值得拜读!已经购买了朝鲜战争、长征,这次再购买抗日战争系列,细细品读,加深对当年历史的全面认识!
评分质量不错,快递给力,服务优秀
评分正品,好好好,实惠,划算.
评分包装完好,内容丰富,性价比高
评分包装完好,内容丰富,性价比高
评分物流与书都很不错!!!
评分很好看很有价值的一本书,史料珍贵,值得收藏!它让我们明白,毛主席真的是几百年才有一个的伟人!
评分囤书中,简单看了一下,印刷还不错,内容还行,希望能读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