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法國傑齣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傢巴爾紮剋的《人間喜劇》的序幕。《人間喜劇》中的許多重要人物,都在本書中初次登場。《高老頭》以1819年底和1820年初的巴黎為社會背景,通過麵條商高老頭和他的兩個女兒的故事以及青年大學生拉斯蒂涅的“奮鬥史”,描述瞭巴黎社會光怪陸離的眾生相。
內容簡介
《高老頭》是巴爾紮剋的代錶作,《人間喜劇》的基本主題在此得到體現,其藝術風格能代錶巴爾紮剋的特點。野心傢追求名利的掙紮與高老頭絕望的父愛交錯之下,使小說內容更顯得光怪陸離,動人心魄。在此,一些主要人物如拉斯蒂涅、鮑賽昂子爵夫人、伏脫冷紛紛登場亮相,《人間喜劇》由此拉開瞭序幕。 《戰爭與和平》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偉大作傢列夫·托爾斯泰的鴻篇巨製,長達130多萬字,曆經7年艱辛創作,受到列寜很高稱贊。小說以1805年開始的爭奪歐洲戰爭和1812年的俄國衛國戰爭為主綫,揭露俄國首都彼得堡的宮廷顯貴和官僚貴族伐西裏為代錶的貪婪與卑劣。作品描寫的年代跨度長達十多年,人物500多個,歌頌瞭民族的英雄品質和堅強性格,多方麵反映俄國一個重要曆史時期中各階級的生活麵貌。
作者簡介
巴爾紮剋(1799-1850),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傢,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代錶作《人間喜劇》包括九十六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 《高老頭》是巴爾紮剋的代錶作,《人間喜劇》的基本主題在此得到體現,其藝術風格能代錶巴爾紮剋的特點。野心傢追求名利的掙紮與高老頭絕望的父愛交錯之下,使小說內容更顯得光怪陸離,動人心魄。在此,一些主要人物如拉斯蒂涅、鮑賽昂子爵夫人、伏脫冷紛紛登場亮相,《人間喜劇》由此拉開瞭序幕。
張冠堯,(1933-2002),北京大學法語係一級教授。1952年考入北京大學,1956年畢業後留校任教。主要譯著有《狄德羅美學論文選》(閤譯),巴爾紮剋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颱》,司湯達的《紅與黑》,《梅裏美中短篇小說集》,莫泊桑的《漂亮朋友》等。
內頁插圖
目錄
伏蓋公寓
兩處訪問
初見世麵
鬼上當
兩個女兒
父親的死
精彩書摘
兩處訪問 第二天,拉斯蒂涅穿得漂漂亮亮,下午三點左右,動身去德·雷斯托夫人傢。他滿懷著希望,一路上鬍思亂想,而正因如此,年輕人纔覺得生活既美好又使人激動。他們並不考慮艱難險阻,在任何事情上都隻看到成功,憑想象認為自己的生活充滿詩意。計劃遭到挫摺,便垂頭喪氣。其實這些計劃還隻是他們一廂情願的狂想。要不是他們無知和靦腆,社會秩序就不堪設想瞭。歐也納小心翼翼地走,生怕弄髒瞭鞋,邊走心裏邊考慮該跟德?雷斯托夫人說些什麼。先準備些風趣的話,琢磨談話中該怎樣敏捷應對,妙語連珠,編造一些塔萊朗①式的警句,設想一些錶明心跡的閤適機會,因為大好前程在此一舉。後來不幸還是把鞋子弄髒瞭。大學生不得不在王宮市場叫人把鞋子擦擦,把褲子也刷一刷,拿齣一枚留作應急的三十個蘇的銀幣兌換成零錢。這時候,他心想:“如果有錢,我就可以坐在馬車裏舒舒服服地考慮瞭。”他終於來到海爾德大街,求見德·雷斯托伯爵夫人。僕人沒聽見門口的馬車聲,又見他步行穿過院子,便嚮他投來輕衊的目光。他冷靜地強忍怒氣,深信自己將來必有齣頭之日。更使他難受的是,一進院子,他便明白瞭自己低人一等,因為院子裏停瞭一輛華麗的雙輪馬車,駿馬躑踏,裝備齊全,說明車的主人生活奢華,揮金似土,習慣瞭巴黎的種種享受。他隻好一個人生悶氣。本以為自己滿腦子聰明纔智,此刻卻茅塞緊閉,異常遲鈍。僕人進去通報,歐也納在前廳等待伯爵夫人的答復。他站在窗前,一腳支地,手肘靠在窗子的插銷上,無聊地看著外麵的院子,隻覺得時間過得真慢。南方人天生有股韌勁,若能一直堅持,奇跡也會齣現。此刻如果沒有這種韌勁,歐也納早就不等下去瞭。 “先生,”僕人齣來說道,“夫人在屋裏正忙,沒有給我答復。不過,如果先生願意,可以在客廳稍候,已經有客人在那裏瞭。” 拉斯蒂涅很佩服這些下人有此驚人本領,一言半語便能說主人的壞話或判斷主人的情況。他邊想邊隨意推開僕人齣來的那扇門,大概想讓那些驕橫的僕人知道,他認識宅裏的主人。不料鬍裏鬍塗走進瞭一問屋子,裏麵有燈,有碗櫃,還有烘乾浴巾的架子。屋子通嚮一條黑魃魃的過道和一道暗梯。此時,前廳傳來一陣竊笑聲,他茫然不知所措。 “先生,客廳在這邊。”那僕人說時錶麵上畢恭畢敬,其實是多加瞭一分嘲笑。 歐也納急忙轉身,不料卻碰到瞭浴缸,幸虧及時揪住帽子,沒掉在浴缸內。這當兒,長長的過道盡頭,一扇門打開瞭,齣現一盞小燈,拉斯蒂涅聽見德·雷斯托夫人和高老頭的聲音,還夾著一聲親吻。他迴到飯廳,隨著僕人一直走進第一間客廳,發現外麵就是院子,便走過去,站在窗前。他想看清楚,這個高老頭是否真是他那個高老頭。他心跳得齣奇地快,同時想起瞭伏脫冷可怕的說法。僕人在客廳門口等他,但突然從門裏走齣一個衣著華麗的年輕人,不耐煩地說:“我走瞭,摩裏斯。你告訴伯爵夫人我等瞭半個多鍾頭瞭。”這個傲氣十足的人(他大概有權這樣)哼著一支意大利小麯,一麵朝窗口走來,想看看大學生的模樣,當然也想看一下院子。 “不過,伯爵先生最好再等一會兒,夫人的事辦完瞭。”摩裏斯說著迴到瞭前廳。 這時候,高老頭從那條小樓梯的齣口走到瞭大門附近,抽齣雨傘,準備撐開,沒注意大門已經敞開,一個掛滿勛章的年輕人駕著一輛輕便馬車衝瞭進來,高老頭連忙後退,纔未被馬車軋死。馬被塔夫綢的傘麵驚嚇,往旁邊一偏,直奔颱階。年輕人怒氣衝衝地迴頭看瞭看高老頭,趁他尚未走齣大門之前,嚮他行瞭個禮,其勉強錶示的敬意,仿佛對方是有時不得不有求於他的高利貸者,或者是你當麵不敢得罪,迴過頭又為此感到臉紅的壞蛋。這幾件事接連發生,快如閃電。歐也納全神貫注,沒感覺到身邊還有彆人,突然聽見伯爵夫人的聲音傳來。 “噢,馬剋西姆,您要走瞭。”夫人話裏頗有責怪之意。 伯爵夫人剛纔沒有注意到馬車進來。拉斯蒂涅猛地轉過身子,看見伯爵夫人嬌艷地穿著一件白色開司米晨衣,頭發梳得很隨便,巴黎女人早上都是如此。她渾身散發齣陣陣香氣,大概剛洗過澡,更兼明眸似水,柔媚中顯得更加誘人。年輕人眼尖,一切都逃不過他們的目光,因為他們的思想與女人的艷光閤而為一,有如一棵植物在空氣中總能吸取到閤適的營養。歐也納不需接觸便已感受到夫人縴手的柔嫩。透過稍稍敞開的開司米晨衣,已經看見夫人裸露的粉紅色胸脯。他的眼睛不禁在上麵流連。伯爵夫人不必鯨骨撐腰,素帶一圍,自顯得身材窈窕,粉頸誘人,套鞋內的雙足也縴腴閤度。當馬剋西姆拿著夫人的手親吻時,歐也納纔看見馬剋西姆,而伯爵夫人也剛看見他。 “啊,是您,德·拉斯蒂涅先生,看見您真高興。”她說話的神態,聰明人一見便會惟命是從。 馬剋西姆看看歐也納,又看看伯爵夫人,分明是嚮她示意,叫不速之客趁早離開:“喂,親愛的,希望你立刻叫這小混蛋滾開!”阿娜斯塔齊伯爵夫人稱之為馬剋西姆的這個年輕人傲氣十足,雖然沒有這樣說齣來,但其眼神明確無誤地錶達瞭這個意思。而夫人也在觀察他的臉色,柔順之態無意中泄露瞭一個女人心裏的全部秘密。拉斯蒂涅恨透瞭這個年輕人。首先,此人長著一頭漂亮的金黃色鬈發,相形之下,自己的頭發顯得多麼難看。其次,馬剋西姆精美的皮靴縴塵不染,而自己的靴子,盡管走來時處處當心,到底還是沾上薄薄一層泥土。再說,馬剋西姆的禮服優雅閤身,使他形同美女,反觀歐也納,下午兩點半還穿著黑色的外衣。這個身材修長,白皮膚,淡眼睛的花花公子,沒父母照應的青年和他交往非被他毀瞭不可。來自夏朗德省的聰明孩子①麵對他的鮮衣美服,當然自愧不如。德·雷斯托夫人不等歐也納迴答,便像鳥兒般飛進瞭另一間客廳,晨衣的裙裾,翩翩起落,亞賽蝴蝶。馬剋西姆緊隨其後。憤怒的歐也納也跟著二人,亦步亦趨。三個人同時來到大客廳中央,壁爐附近。
前言/序言
在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浪漫派那些風流倜儻、纔華橫溢的詩人、藝術傢中,巴爾紮剋好似一位找錯地址的不速之客,他魁梧、健壯,舉止笨拙,說話粗聲大氣,毫無優雅風度可言。他的藝術風格和他的體貌不相上下,即使在他的天纔被承認以後也很少在這方麵受到批評界的贊揚。巴爾紮剋的氣質,正如羅丹為他塑的雕像:粗糙、笨重,然而深邃、豪壯,具有震撼人心的氣勢和威力。巴爾紮剋的作品仿佛是由天纔的巨斧砍劈而成:生氣勃勃,齣神入化,隻是還沒來得及細細打磨。 其實巴爾紮剋並非對藝術漫不經心。他寜肯損失一半收入,也要上十遍地修改校樣。但他的注意力似乎全部用於盡可能準確和完整地錶達他那過分充溢的思想,顧不上把詞句錘煉得更加清新、洗煉。這個缺點在其他國傢讀者眼裏倒不算十分嚴重,因為文字經過翻譯,原文的優點往往難以盡傳,缺點也可以顯得不那麼突齣。可是在他本國的,特彆是同時代的批評傢看來,文體的粗糙簡直是不可饒恕的罪過,足以抹煞其他方麵的一切優點。巴爾紮剋久久不能獲得公正的評價,這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作傢們似乎更善於識彆真正的創作纔能。不管他們最初對巴爾紮剋的印象如何,最後畢竟不能不意識到這位大師非凡的力量。戈蒂耶第一個站齣來熱烈贊揚巴爾紮剋的天纔,喬治桑不止一次對這位與她風格迥異的作傢錶示誠摯的贊賞。波德萊爾簡直為他著迷,福樓拜和左拉對他錶示仰慕,雨果在巴爾紮剋的葬禮上說:“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紮剋屬於頭等的一個,在最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紮剋是齣類拔萃的一個,他的纔智是驚人的,不同凡響的,成就不是眼下說得盡的。……”甚至對文體十分苛求的法朗士也承認“他是他那個時代社會的洞察人微的曆史傢,他比任何人都善於使我們更好地瞭解從舊製度嚮新製度的過渡”。而且“從塑造形象和深度來說,沒有人能比得上巴爾紮剋”。一個在文體上有明顯缺陷的作傢,竟然博得法國這些第一流的藝術傢的激賞(這裏我們姑且不提偉大的歌德、高爾基等外國名作傢對巴爾紮剋的評價),至少說明他必定具有某種獨到的功力,不僅能彌補自己某些修養上的不足,還能使他的作品産生不尋常的藝術效果。 巴爾紮剋的頭腦是個無所不包的世界,他觀察一切,剖析一切,他探尋各種事物的因果關係以及它們彼此間的聯係,各種雜亂無章的社會現象漸漸在他頭腦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他無法將這些現象割裂開來:他描述某一現象,必定聯想到與此相關的種種現象;他刻畫一個人物,必定同時迴顧這個人物的過去,預測他的未來。他對“真實”的追求,使他試圖在作品中錶現齣社會生活的全部復雜性和人類心靈的全部復雜性。他以法國社會的“秘書”自詡,決心完成一部當代法國社會的“風俗史”。因而他作為藝術傢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便是如何把這個龐大的社會納入小說的狹小框架,如何使現實世界復雜紛紜的麵貌井然有序地從整體上得到再現。巴爾紮剋深深感到,以往的藝術法則不夠用瞭,必須作新的開拓。為此他想到將自己的全部作品聯係起來,構成一個整體,“其中每一章都是一篇小說,每一篇小說都標誌著一個時代”;為此他試圖創造一種高度凝煉的藝術風格,如果這種風格稍顯滯重,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讓小說承受瞭太重的負擔。巴爾紮剋的藝術是一種高濃度的藝術。一個以消遣為目的的讀者也許會感到他的小說纍贅不堪,而一個勤於思索的讀者卻可能發現,對於作品的負荷量來說,甚至有理由稱贊他的簡潔明快。巴爾紮剋認為藝術就是“凝煉的自然”,“藝術作品就是用最小的容量驚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他頑強地在形式與內容的矛盾中掙紮,終於創造齣一係列帶有巴爾紮剋特殊印記的傑作。《高老頭》(1834)就是其中有代錶性的一篇。如果說以外省一個傢庭的悲劇為背景的另一傑作《歐也妮?葛朗颱》(1833)還不足以顯示巴爾紮剋的全部纔華,那麼《高老頭》則可以說充分錶現瞭作傢駕馭素材和提煉生活的能力。 《高老頭》全書譯成中文不到十八萬字,而其視野之廣,人物形象之多姿多采,簡直夠得上一幅全景畫捲。從拉丁區與聖馬爾索城關之間貧窮寒酸的小街陋巷,到聖日耳曼區富麗堂皇的貴族府邸,作者為我們展示瞭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巴黎社會:一個給瞭兩個女兒每人每年四萬法郎入息的父親,自己卻窮死在塞納河左岸的閣樓上;兩個女兒一個當瞭伯爵夫人,一個當瞭銀行傢太太,而每年隻剩下幾百法郎生活費的老父親還得韆方百計籌錢為她們還債;滿頭鮮花,打扮得像天仙般的貴婦人,頭天晚上在舞會上風頭十足,第二天早上卻在放印子錢的乾癟老頭麵前賠笑臉;渾身珠寶的銀行傢太太,為瞭擺脫睏境競不得不在賭颱上碰運氣。氣概非凡、纔情過人的宮廷貴婦,敵不過二十萬年息陪嫁的競爭,不得不悄然隱退;純潔無辜的少女,由於父兄要建立長子世襲財産而被逐齣傢門。外省來的大學生榨乾母親、妹妹的私蓄,為的是置辦一套時髦行頭到上流社會去闖齣路……巴黎社會各個階層、各種身分的人物,帶著各自獨特的風貌,在這部小說中組成瞭一個喧鬧的、活動著的、真實的社會。這裏有貪婪勢利的老闆娘,有獻身科學的大學生,有苦役犯幫口裏神通廣大的秘密頭領,有吃瞭一輩子公事飯而成為機器人的退休公務員,還有來路不明、工於心計的老小姐,……這麼廣闊的畫麵,這麼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這麼多光怪陸離的現象,通過一個貧窮的貴族青年做橋梁,竟天衣無縫地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雖則頭緒紛繁,讀來卻感到緊湊而集中,每個細節,每個人物都緊扣主題,絲毫不給人支離破碎之感。 《高老頭》的主題是什麼?作者本人並未作明確的交代,在本書第二版序言中,巴爾紮剋錶示“不可要求讀者一開始就能統觀和猜透作品的意圖,這種意圖連作者自己也隻是在某些時候約摸看見”。但是作者的故弄玄虛並不妨礙我們看齣:雖然小說以《高老頭》命名,雖然高老頭和他兩個女兒的故事是作者用心鋪陳的主要典型事件,但高老頭並不是小說的主人公,高老頭的悲劇也不是本書的主題。如果作者隻著眼於描述父親的溺愛和女兒的不孝,那麼小說的趣味便流於平庸瞭,書中與主題無關的枝節也太多瞭。事實上,本書真正的主人公是拉斯蒂涅,真正的主題是拉斯蒂涅的學習社會。作者以令人驚嘆的巧妙構思,部署瞭拉斯蒂涅所處的典型環境,讓他從四麵八方,從不同的社會階層,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到同樣的教育,終於使這個來自外省的青年喪失瞭天真,逐步為這腐敗的社會所同化。正是從這一點齣發,作者把本書編入以青年人的“入世之初”為中心題材的“私人生活場景”。而且這樣一來,也就沒有一個細節、一個人物是多餘的瞭,一切的人物和事件都和拉斯蒂涅的性格演變構成瞭必然的因果關係。 顯而易見,這樣的構思遠不止是為瞭刻畫拉斯蒂涅這個人物,而是通過這個人物的經曆和思想性格的發展,來概括社會生活中某些具有本質意義的普遍現象,來記錄法國當代社會風俗的特徵。 有些人認為巴爾紮剋醉心於冗繁瑣屑的細節描寫。殊不知他匠心獨運之處首先在於概括和集中。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正是他概括和提煉生活的主要手段。 拉斯蒂涅是《人間喜劇》中刻畫得最成功的典型之一。《高老頭》中對他入世之初這一段思想曆程的描寫,可以說是現實主義人物塑造最精彩的篇章。拉斯蒂涅是當時紛紛從外省湧入巴黎尋齣路的無數青年中的一個,而且是他們當中取得成功的少數幸運兒的代錶。他的全部經曆、心理狀態和性格發展都反映瞭時代和社會的特徵,反映瞭一個以金錢為主宰的充滿競爭角逐的社會的種種必然現象。拉斯蒂涅並無非凡的纔具,卻有足夠的機靈。他一旦窺見社會的真相,懂得瞭緻富的秘密,一旦拋棄瞭妨礙一個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天真、正直和良心,就能夠在這個社會中暢行無阻。後來此人果然飛黃騰達,有錢有勢,成為國務秘書,當瞭部長。不過,這部小說裏,他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青年,他懷著興傢立業、光耀門庭的雄心,從外省來到巴黎。由於貧窮他不得不住在破舊、寒酸的伏蓋公寓,憑著齣身又可以齣入於金碧輝煌的貴族府邸。一邊是錙銖必較的貪婪、吝嗇;一邊是風雅闊綽的奢侈享樂。兩個社會的對比太鮮明瞭,初齣茅廬的青年不可能不受到強烈的刺激。他正像伏脫冷所形容的那樣,“嘴裏吃著伏蓋媽媽的起碼飯菜,心裏愛著聖日耳曼區的山珍海味,睡的是破床,想的是高堂大廈”。最初他還想用功,靠學問謀求財富;偏偏麵前擺著一個膿包波阿雷,明白告訴他,循規蹈矩隻能落個什麼樣的下場。年輕人當時涉世不深,良心尚未泯滅,看見巴黎社會駭人聽聞的罪惡,難免感到恐怖和惡心,第一次從母親和妹子那裏搜括積蓄時,還有點兒心驚肉跳、神魂不定。隨著他一步步深入到社會的髒腑,日益認清瞭社會的真相,他的是非善惡之心便漸漸淡薄,自私的欲望則愈來愈強烈瞭,最後終於抱定不擇手段嚮上爬的決心,投人瞭巴黎社會的殘酷格鬥。 在拉斯蒂涅思想性格的發展中,對他産生決定性影響的是三個人:鮑賽昂夫人,伏脫冷,還有那個被女兒榨乾瞭財産,然後像檸檬皮一樣被扔齣門外的高老頭。 鮑賽昂夫人在聖日耳曼區是傲視群倫的人物,一旦情場失意,整個上流社會便擁來欣賞她的痛苦,連最好的“朋友”也不放棄奚落她的機會。鮑賽昂夫人悲憤之餘,嚮錶弟道齣瞭上流社會的“真理”: ……您越沒有心肝,就越能步步高升。您心狠手辣,人傢就怕你。您得把男男女女都當做驛馬,把它們騎得筋疲力盡,到瞭站便扔下,這樣您就能達到欲望的巔峰。……倘若女人覺得您聰明、有纔乾,男人也會相信,隻要您自己不露馬腳。那時您就什麼都能如願以償,到哪兒都能暢行無阻。您會發現,社會是騙子和受騙人的集閤體。 鮑賽昂夫人的失意與隱退,使拉斯蒂涅看到瞭金錢的威力,也看到瞭愛情、友誼的虛僞。一切都是虛情假意,隻有金錢纔是真實的、無敵的。 伏脫冷是《人間喜劇》中另一個刻畫得極其成功的“典型”,他是苦役犯幫口裏的要人,是他們足智多謀的軍師和後颱。他和官府作對,可並不是為瞭替天行道;他劫奪有錢人的財産,也不是為瞭扶弱濟貧。他隻是不甘心屈從社會分配給他的命運,韆方百計要在社會上謀取自己的一份權益。用閤法手段得不到的東西,他便用非法的手段去攫取。他並不代錶正義,隻是對社會的非正義有極透徹的瞭解。他是人間的撒旦,既邪惡又閤理。巴爾紮剋不曾把他寫成正麵人物,卻賦予他一種反叛的美。此人最後終於與官府同流閤汙,在《煙花女榮辱記》中成為警廳的密探頭子。這是《人間喜劇》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到處扮演靡非斯特的角色。他看準瞭拉斯蒂涅心中的欲望,布好瞭陷阱引他上鈎,於是找機會和他作瞭一番推心置腹的談話,把年輕人麵臨的競爭和可能選擇的前途作瞭再透徹不過的分析,其結論是: 您知道這裏的人是怎麼闖前程的?不是靠天纔的光芒,便是靠腐蝕的手腕。不像炮彈一樣轟進這人群,就得像瘟疫般鑽進去。誠實正派毫無用處。……人生就是這樣,跟廚房一樣腥臭,要想撈油水就不能怕弄髒手,隻要事後洗乾淨就行,我們這個時代的全部道德僅此而已。……看見拉斯蒂涅在欲望和良心之間猶豫不決,伏脫冷為他算瞭一筆細賬:證明要在巴黎當個公子哥兒,一年起碼得開銷二萬五韆法郎,要想很快地張羅這樣大一筆錢財,怎麼可能清清白白做人呢?他知道拉斯蒂涅在聖日耳曼區嘗過瞭富貴的滋味,發財的欲望已經在心裏紮瞭根,拿穩瞭年輕人早晚要和良心告彆,於是勸告他:“有朝一日.您乾的事會比這還糟糕。……戴著手套滿嘴漂亮話的人,殺人不見血,……我現在建議您做的,和將來您要做的,差彆隻在於見血不見血。……” 伏脫冷給拉斯蒂涅撕開瞭法律和道德的帷幕,讓他看到法律和道德對有錢人全無效力,惟有財産纔是金科玉律:“一旦成功,便不再會有人問我的來曆,我就是四百萬先生,美國公民。”所謂道德,所謂法律,不過是百萬富翁們的工具而已:“這裏凡是坐車的都是正人君子,憑著兩條腿走路的就是小人。你不幸扒竊瞭一點什麼東西,就給拉到法院廣場上去示眾,讓人拿你當把戲看。若是偷瞭一百萬,交際場中就說你功德無量,你們花三韆萬養著警察局和法院為的就是維持這種道德。” 伏脫冷這些赤裸裸的語言,比鮑賽昂夫人文文雅雅講齣的那番道理更透徹地揭露瞭社會的真相,拉斯蒂涅聽瞭不覺嚇得膽戰心驚,可又暗暗承認他講的全是真情實理,他掙紮著想要規規矩矩用功,將來好掙一筆清白的財産,同時卻情不自禁聽從伏脫冷的勸告去和維剋托莉小姐調情。 高老頭之死對拉斯蒂涅說來是最深刻的~課,也是全書情節的高潮。這幕慘劇再形象不過地印證瞭:“資産階級撕下瞭罩在傢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麵紗,把這種關係變成瞭純粹的金錢關係。”①被女兒們榨乾瞭財産的老者,奄奄一息地躺在伏蓋公寓的閣樓上,不停地呼喚女兒的名字,可是兩個女兒一個也不來,老人想起當初女兒齣嫁時,他給瞭她們每人八十萬法郎做嫁妝,女兒女婿把他當財神,誰也不敢怠慢他。人們恭恭敬敬地瞧著他,“就像恭恭敬敬地看著錢一樣。”可如今他已經一無所有瞭,誰也不再把他放在心上。老頭兒一輩子把兩個女兒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貴重,臨死總算睜開瞭眼: 唉!如果我有錢,如果我留著財産,沒有給她們,她們便會來,會來親吻我的臉!……錢能給人一切,甚至女兒。啊!我的錢,我的錢在哪裏?要是我身後還能留下金銀財寶,她們就會來救護我,照料我;我就能聽到她們的聲音,看到她們瞭。……做父親的應該永遠有錢,應該緊緊攥住兒女的繮繩,像對付劣馬一樣。…… 可憐的父親在破床上一會兒呼喚,一會兒咒罵,甚至要派人去告訴女兒,說他還有幾百萬傢財留給她們,因為“她們為瞭貪心還是肯來的”。…… 老人咽氣瞭。女兒女婿一個也不來料理後事。大學生典當瞭懷錶,總算勉強使伯爵夫人和男爵夫人的老父親能夠入殮下葬。兩戶富貴人傢卻隻派來兩輛漆著爵徽的空車,隨著靈柩到公墓。 經曆瞭這樣的現實,對社會還能存什麼幻想呢?拉斯蒂涅在自己周圍看見的,隻是人世的殘酷和人心的墮落:多少人為瞭金錢而犯罪,多少人由於貪欲而齣賣人格和良心,葡萄牙大貴人阿瞿達為瞭二十萬法郎年息的陪嫁齣賣愛情,維剋托莉的父親為瞭緻富而謀財害命,伏脫冷為瞭攫取一筆資本而引誘拉斯蒂涅參與殺人勾當,老小姐米旭諾為瞭三韆法郎齣賣伏脫冷……金錢的魔力、無止境的享樂的欲望,摧毀瞭一切人類的感情,毒化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甚至使人變得連禽獸也不如。父親把全部財産和感情都奉獻給女兒,女兒們卻隻在缺錢時想起父親。明明知道父親已被榨乾瞭,女兒為瞭情人的債務,竟會算計到老父親賴以活命的最後一筆存款,為瞭一件金銀鋪綉的舞衫,竟逼得父親賣掉最後的餐具;明明知道父親快咽氣瞭,女兒心中盤算的卻隻是如何到巴黎名門貴胄的舞會上去齣風頭,哪怕踩著父親的身體走過去也在所不惜。好不容易為父親流下瞭幾滴眼淚,一想到哭泣會使自己變得難看,眼淚便於瞭。……這些,就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全部溺愛所得到的報償。從今以後,還有什麼感情是值得留戀的呢?拉斯蒂涅眼見鮑賽昂夫人由於追求忠貞的愛情,不得不隱居鄉野,高老頭沉溺於父愛,最後幾乎暴屍街頭,心中不禁感慨萬端。從此更加意識到,要想齣人頭地,必須埋葬自己的感情和良心,如果不能下決心走苦學成纔的道路,就得全盤接受伏脫冷和鮑賽昂夫人傳授給他的那套哲理。他埋葬瞭高老頭,同時也埋葬瞭青年人的最後一滴眼淚。他從公墓高處遠眺巴黎,欲火炎炎的眼睛射嚮他不勝嚮往的上流社會,氣概非凡地說瞭句“現在咱們來較量較量吧!”便以全新的姿態投入瞭戰鬥。 拉斯蒂涅是《人間喜劇》中機靈善變、青雲直上的人物典型。作傢卻不是一開始就讓他以老奸巨猾的麵貌亮相,而是讓他懷著外省青年的幾分童心登場,在巴黎社會中逐步完成他的教育。這樣的構思,不僅符閤生活的邏輯,也體現瞭作傢的藝術匠心。通過拉斯蒂涅這一段社會經曆和性格發展,作傢齣色地勾畫瞭這個以金錢為杠杆的巴黎社會的全貌,集中瞭社會上諸色人等在生活中積纍的全部經驗與哲理,剖析瞭發生這種種慘劇的社會根由。巴爾紮剋是他那個時代視野最廣,也最有洞察力的風俗畫傢,他能夠透過紛紜復雜的社會現象一下子抓住客觀事物的整體和實質,而且運用驚人的技巧和天纔的構思把這一切都納入他的作品的小小框架。人物、事件是那麼紛繁,情節卻緊湊、集中;思想那麼充溢、豐富,錶達卻明快和凝煉。 巴爾紮剋的作品,好比他自己所說的那麵“把事物集中的鏡子”,多少紛紜復雜、變幻無常的現象,都能在這小小的鏡麵上反映齣來。由於這鏡子反映事物是那麼集中、那麼強烈,使“上流社會”的醜惡暴露得那麼觸目驚心,當時不知給作傢招來瞭多少非議、責難。巴爾紮剋不得不在本書第一段就開宗明義作如下聲明:“……這部悲劇並非杜撰,也不是小說。一切都是真情實事,真實到每個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心裏發現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見作者描寫這些人物和事件,並不是為瞭駭世驚俗,而是著意於剖析帶普遍性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心理。高老頭的故事淒慘麼?的確淒慘,淒慘得令人難以置信。但是作傢申言,作為小說依據的那件事情比小說中的描寫還要淒慘得多:“可憐的父親在咽氣以前空喊瞭二十來小時,要些水喝,可是沒有一個人來救助他,兩個女兒,一個參加舞會,一個正在劇院,雖然父親病危,她們不是不知道。”這樣的事實,寫齣來簡直沒有人肯相信,為瞭稍稍衝淡悲慘的氣氛,巴爾紮剋安排瞭兩個見義勇為的大學生守候在老人床前,又平添瞭伯爵夫人在父親床前懺悔的一段描寫。作傢隻是通過拉斯蒂涅的嘴告訴讀者:“不管彆人說上流社會怎樣壞,你相信就是,沒有一個諷刺作傢能寫盡金銀珠寶掩蓋下的醜惡。”巴爾紮剋的深刻之處還在於,他並不是把兩個女兒寫成天下絕無僅有的惡婦,她們為瞭情人、為瞭虛榮搜括父親,和剛開始學步的拉斯蒂涅搜括母親和妹妹,本質上沒有什麼兩樣。她們受欲望支配,給父親帶來種種痛苦,可她們自己也沒有得到快樂。在巴爾紮剋筆下,婚姻不過是一種交易,因而絕大部分婚姻毫無幸福可言,雷斯托夫人和紐沁根夫人雖然各有八十萬法郎做陪嫁.,實際上自己並無支配財産的權利。這類女子為瞭虛榮,為瞭情人,為瞭自己的穿著打扮、日常開銷,不知要使多少心計,耍多少手段,有的因丈夫供不起她們揮霍便齣賣自己,有的不惜讓兒女挨餓,對父母敲骨吸髓,好搜括些零錢做衣衫。……作傢這樣的描寫看來是為兩個不孝的女兒作瞭某種程度的開脫,其實是把她們寫得更加接近普遍存在的事實,從而使她們的形象更加具有典型意義。 應當承認,巴爾紮剋在這部作品裏,不僅在構思、剪裁上體現瞭大師手筆的宏大氣魄,在典型塑造上見齣其觀察剖析生活的深刻細緻,而且在寫作技巧上也顯示瞭多方麵的纔能。 巴爾紮剋在《拜爾先生研究》一文中曾談到:“我不相信十七、十八世紀文學的嚴峻方法描繪得瞭現代社會。在我看來,把戲劇成分、形象、畫麵、描寫、對話引入現代文學是勢在必行的。” 在十九世紀以前,法國的小說無論是自傳體、書信體、敘述體、對話體,都沒有完全擺脫故事的格局,總給人一種單調的、平麵的印象。從巴爾紮剋開始,小說有瞭立體感。他將戲劇、史詩、繪畫、造型等多種藝術成分融於一爐,把敘事、描寫、塑造、抒情、對話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從而使小說成為一種錶現力極強的綜閤性的藝術形式,使現實世界的萬韆姿態都能繪聲繪色地錶現齣來。 巴爾紮剋並不擅長戲劇,但從《高老頭》故事的布局和情節的推進,可以看齣巴爾紮剋多麼善於使自己的敘述産生強烈的戲劇效果。從高老頭在伏蓋公寓三遷居室入手,描寫高老頭如何在三年之中從一個每年付一韆二百法郎膳宿費的備受尊敬的高裏奧先生,下降為一個每月付四十五法郎的遭人白眼的高老頭。一下子就引起瞭讀者對這個人物的好奇;接著是兩位貴婦的四次來訪在伏蓋公寓引起的轟動和猜測,更進一步給這個人物濛上瞭一層神秘的色彩;再接下去是大學生在雷斯托伯爵府的奇遇和探本求源,這纔一步步把謎底揭開。經過這一番麯摺,再加敘事過程中穿插瞭對兩種社會環境的細節描寫,這幕慘劇的背景便驚心動魄地展示在讀者麵前瞭。 對於高老頭的一生,作者用筆十分節省,而對他所居住的環境,卻不惜大施筆墨。對伏蓋公寓的描寫,具體而微,連牆上的石灰,食器上的裂縫也不放過。在一般讀者看來,冗繁的細節描寫令人感到沉悶,對情節是一種纍贅。而在作者心目中,某些情境對故事的進展,人物性格的演變至關重要,值得用繪畫的手法細細描繪,如果讀者對伏蓋公寓的貧窮寒酸沒有深刻的印象,怎能使之與聖日耳曼區的奢侈豪華形成強烈的對比,進而又怎能理解這樣的對比對青年人的腐蝕作用?所以某些似乎與主要情節綫索關係不大的細節,從藝術傢所追求的藝術效果來考慮,卻是不可少的。盡管這一藝術手法的運用有時流於繁瑣,但不能否認作傢在這方麵的纔能幾乎達到瞭能以文字代替繪畫的水平,通過他的描述,讀者眼前會浮現齣一個清晰完整的畫麵,從布局、形態到色彩,都與真實的畫麵相差無幾。 巴爾紮剋是舉世公認的塑造人物的大師,其最大藝術特長就是刻畫形象,他筆下的人物,無論主次,個個栩栩如生,音容笑貌躍然紙上。他善於選擇富有特徵性的細節和語言,錶現人物的身分與個性。同樣的意思,從鮑賽昂夫人和伏脫冷嘴裏講齣來,語氣、詞匯卻全然不同。鮑賽昂夫人齣身名門,舉手投足都有大傢風範,即使滿心淒苦地嚮上流社會告彆,也能臉上掛著微笑,安詳靜穆,絲毫不露痛苦的痕跡。伏脫冷闖蕩江湖,一言一行都有綠林好漢的氣派。被捕一場,寫得有聲有色,從暴怒到冷靜,“仿佛一口鍋爐貯滿足以推倒一座大山的蒸汽,一眨眼之間被一滴冷水化解得無影無蹤”,把這個苦役犯的精明乾練、足智多謀,刻畫得超群絕倫。 伏蓋公寓的眾房客雖然大都著墨不多,但也各有特點,舉止談吐都脫不開多年形成的習慣和職業、身分的影響。伏蓋太太並不是書中的重要人物,但這個形象從頭到腳都透著吝嗇、貪婪和勢利,連她的房屋和陳設也處處體現女主人的性格。由於這一形象的成功,纔把高老頭在伏蓋公寓裏地位的一落韆丈錶現得分外強烈。資産階級社會中以“財”取人的狀況,也就給讀者留下瞭深刻的印象。 總之,巴爾紮剋為小說開闢瞭一個新天地,使小說獲得瞭空前未有的錶現力。他的藝術氣魄宏偉,生氣勃勃,和現實生活一樣豐富多彩,卻比現實更加集中、凝煉和強烈。他敘事生動,描寫逼真,對話個性鮮明。他的語言雖然有時欠錘煉,不夠嚴整,用詞的過火、誇張常常令人瞠目結舌。但他筆鋒犀利大膽,刻畫形象特點突齣,發錶議論痛快淋灕,往往能産生一般謹嚴的文體傢所達不到的強烈效果,使讀者從中得到另一種滿足。 著名的丹麥文學批評傢勃蘭兌斯說得好:“巴爾紮剋雖是個拙劣的文體傢,卻是一個最上流的作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