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是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该书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论治基础。
内容简介
《伤寒论白话图解》参照中医院校历版伤寒论教材的内容,选取宋,林亿校正《伤寒论》原文22篇中的10篇,条文398条,基本上以明代,赵开美复刻宋本为依据,具体参照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书中选取了398条原文,每条原文都配有注解、白话图解和按语,对原文中的生僻难解的字进行了解释,对一些中医临床症状配上了通俗易懂的图片,按语中详细解释了该条原文的含义以及笔者的一些临床经验。每条原文改用简体字印刷,便于广大读者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附录一 《伤寒论》剂量说明
附录二 方剂索引
精彩书摘
【按语】
本条体现了动态的辨证方法与随证选方的原则,对学习《伤寒论》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首先。根据表证的有无,确定是否可以运用下法;其次,根据燥结的轻重而选择轻下还是峻下。“潮热”一症,作为阳明腑实已成标志之一,一般以潮热的有无辨燥结腑实有否形成,以潮热的轻重辨燥结腑实的轻重。但在临证时,仍须结合全身证候加以分析,知常达变。
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三方,不仅是治疗阳明实证的主方,亦是苦寒下法的代表方。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配伍甘草,以泻热为主,通便力薄,为下法中的缓剂;小承气汤用大黄配伍理气药,不仅泻热,尚能导滞,但未用芒硝,为下法中的轻剂;大承气汤,既用硝、黄泻热,又用枳实、厚朴行气导滞,为下法中的峻剂。
承气汤的创立,成为后世医家治疗热实燥结的主要方剂,吴鞠通在大承气汤基础上加减化裁,创新加黄龙汤治疗腑实而兼气液两虚者;宣白承气汤治疗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者;导赤承气汤治疗腑实而兼小肠热盛者:牛黄承气汤治疗热人心包而兼腑实;增液承气汤治疗腑实兼阴液不足,无水行舟者。现代认为大承气汤有泻热、通便、抗菌、排毒、解痉,增强胃肠道蠕动的作用。广泛运用于感染性疾病以及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神经、精神、内分泌等系统的疾病治疗,如乙型脑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肺炎、菌痢、急慢性肾炎、脑血管意外、角膜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等,只要实热结盛,腑气闭阻,患者体质强者,均可用本方治疗而取效。
前言/序言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是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书中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尽管年代久远,因与现代临床密切相关,有较强的实用性,故经历了1800多年而不衰,现已成为中医院校中医临床专业的基础课,既是中医专业学生主要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医研究生学位课程之一。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书中既有中医经典文简意奥的特点,又存在着较多的难点、疑点。故历代医家对其研究众说纷纭,其研究的论著500多部。目前对《伤寒论》的研究更加深入,从单纯的文献研究发展到现代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
怎样理解《伤寒论》原文的含义,如何快速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技巧,并能正确灵活地应用《伤寒论》来指导临床实践,是我在26年的教学生涯中主要思索的问题,也是学生们最期待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普遍认为《伤寒论》若未经老师讲解,完全靠自己阅读,是很难理解的。因此,编撰一部通俗易懂的《伤寒论白话图解》,也是我多年的期盼,一来可实现我多年的夙愿。二来为光大仲景之说尽微薄之力。
本书参照中医院校历版伤寒论教材的内容,选取宋,林亿校正《伤寒论》原文22篇中的10篇,条文398条,基本上以明代,赵开美复刻宋本为依据,具体参照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书中选取了398条原文,每条原文都配有注解、白话图解和按语,对原文中的生僻难解的字进行了解释,对一些中医临床症状配上了通俗易懂的图片,按语中详细解释了该条原文的含义以及笔者的一些临床经验。每条原文改用简体字印刷,便于广大读者阅读。
伤寒论白话图解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