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批評傢在藝術史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國美術的現代進程中,活躍在當今藝壇的批評傢,關注著當代中國美術的發展,發錶批評意見,同時力求藉鑒美術史的經驗和藝術的普遍原理,從學術層麵提齣問題,引起美術界同行的關注與討論,對美術創作的走嚮産生瞭積極的影響。本文叢集結的10位批評傢都是在美術史和理論領域某個方麵有研究的專傢,他們的學術齣身、理論體係、研究方嚮、關注的側重點,采用的方法論均不相同,但是他們共同關注著中國美術的發展,本文叢集中展示批評傢們對中國現當代美術的不同的觀照與思考,是對中國現當代美術史從不同角度的梳理與總結,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中國現當代美術發展的清晰脈絡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爭論,探索與開拓。
郎紹君先生是科班美術史論齣身,主妻從事近現代美術的研究。他在80年代的美術批評,側重對20世紀美術曆史的思考,強調思想的卉放、藝術的民主,清理被扭麯的曆史,同時提齣“傳統的再發現”重新認識傳統文化藝術的價值,使它成為現代中國藝術最深厚的資源。這時期的代錶著作是《論中國現代美術》塑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捲》撰寫的諸多條目。“89”後,他集中於20世紀中國畫曆史與理論的探討,著有《齊白石》《林風眠》《現代中國畫論集》《守護與拓進》《城市夢魘》等。他重視做畫傢個案,關注被遮蔽被遺忘的藝術傢和藝術現象,努力做“去蔽”和重新發現的工作。麵對“全球化二慮潮和西方大眾文化強勢湧入,他齣於本土文化被”他化”的擔憂,更多地強調對傳統藝術價值的認知,強調本土藝術的獨立性;在方法上,他重視宏觀把握與個彆把握的結閤,強調在細緻考察求證的基礎上作盡可能客觀的評述,以問題統領方法,避免生搬硬套,因方法傷問題,他還始終看重作品的研究,強調鑒彆作品真僞優劣能力的重要性。本文集收入的論文(包括摘選專著的章節),集中反映瞭他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中國畫問題的思考與主張。
作者簡介
郎紹君,1939年生,河北定州人。
1961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史論專業並留校任教,1981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並留院做研究工作。
現為研究員、國傢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著有《論現代中國美術》《現代中國畫論集》《都市夢魘》《林風眠》《守護與拓進》《齊白石》等。
主編有《齊白石全集》《陸儼少全集》《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山水捲》等。
其中《齊白石全集》獲中國圖書奬,《齊白石》獲文化部首屆藝術科學優秀成果奬一等奬。
目錄
總序
自序
一 中國畫麵對的情境
情境和問題概說
重建中國的精英藝術
水墨畫的精神與語言
二 中國畫革新的曆史經驗
以復古為革新
分離與迴歸
中國畫的自覺意識
三 中國畫教育
非學校教育
中國畫教學斷想
浙江中國畫
四 論筆墨
筆墨論稿
筆墨問題答客問
五 中國畫的研究與批評
20世紀中國畫研究三題
問題與方法
六 談書法
談現代書法
書法的“現代化”
七 畫傢研究
論齊白石(節選)
永遠在路上(節選)
誰解枯蓬勝艷葩
郎紹君主要著作與學術活動
精彩書摘
筆墨乃由傳統水墨畫工具材料特性所規定,在長時期的技巧訓練中形成的造型、寫意、錶趣方式和手段,是唯中國畫纔有的形式語言。毛筆、水墨依照一定程式在紙、絹、壁上作畫時産生的點、綫、麵、團、疊加、滲透、摩擦、轉摺,行筆疾徐、輕重、粗細,用墨運水多少所産生的光澀、枯潤、麯直、方圓、厚薄、齊亂種種效果,這些效果引齣的剛柔、道媚、老嫩、蒼秀、生熟、巧拙、雅俗種種感受,畫傢內在世界、外在操作與這些效果感受的諸種關聯,以及人們在創作、欣賞過程中形成的對它們的感知方式與習慣,都凝結在筆墨二字之中。筆墨是程式性的,但程式的固化會使它喪失生命力;筆墨是技巧,但止於技便不能進乎道;筆墨具有一定的文化精神意義(情緻、趣味、文化個性),積澱著民族意識心理傳統,截斷它的曆史而把它“還原為純材料”,就失去瞭它的文化氣質與性格。筆墨問題成為爭論不休的話題,還因為人們將肌理混同於筆墨,把筆墨轉化為毫無難度、依靠製作性偶然效果的機械性手藝。在中國畫多樣化的今天,講究筆墨可以,不講究筆墨也可以,用筆墨標準衡量無筆墨畫或以非筆墨標準衡量筆墨畫都是自找麻煩。非筆墨論者可以視筆墨為“零”,但以之衡量一切水墨畫,便把自己置於否定傳統繪畫的文化虛無主義之境瞭。
筆墨成為“問題”,還因為人們經常分不清筆墨的有無與高下。有一定筆墨功力不等於筆墨的高超與優秀。它有高下之分、優劣之分,而高下優劣,是有傳統共識的。這種共識反映瞭國人對水墨藝術深層的認識和審美要求。一些人從未諳熟筆墨之道,卻必欲罵倒、否棄而後快,不過是狂妄加無知而已。筆墨作為中國畫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對筆墨的理解認知方麵,在如何處理它與新的描繪對象的關係,如何處理與造型(如寫實造型、抽象造型)、色彩的關係,如何創造新的筆墨程式與風格,如何提高筆墨的格調與趣味,以及怎樣理解筆墨的有限性、現代性,筆墨欣賞與創造中的精英化與大眾化,筆墨的完滿性及其超越的可能性與途徑等等。這些,都將繼續成為新世紀水墨畫的重要話題。
前言/序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美術事業的繁榮、美術傢們在觀念上的突破和在實踐中的開拓性探索,是與美術批評傢們的努力分不開的。批評傢在藝術史上的作用人所共知,毋須贅言。在當今中國美術領域,批評傢們的錶現是積極、有為的,他們在關注當代中國美術發展、發錶批評意見時,力求藉鑒美術史的經驗和藝術的普遍原理,從學術層麵提齣一些問題,引起美術界同行者的關注與討論,不僅活躍瞭美術界的學術氣氛,而且對美術創作的走嚮産生瞭積極影響。我國當代許多美術批評傢一般都是在美術史和理論領域某個方麵有研究的專傢,這在他們的批評文章中有鮮明的反映。
美術批評和美術創作一樣,需要有探索精神。探索的過程是艱苦的,探索的結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同樣充滿艱辛,並帶有冒險性。正是因為包括美術批評在內的一切探索具有這一特點,它對從事探索的人是一種樂趣,並對社會大眾産生吸引力和刺激力,從而對他們有所啓發,引起他們進一步的思考。美術批評傢們發錶的見解,要受客觀的檢驗,受曆史的鑒定。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切批評文章又都是被批評的對象。迴過頭來看批評傢發錶在幾年前或幾十年前的文章,事過境遷,有的也許已無現實意義,但倘若它們在當時曾經在藝壇引起一些關注和爭論,在今天還是有價值可言的,價值主要在於批評傢對現實問題的敏感迴應,在於探索真理的精神,還有分析問題的方法。小至美術界,大至整個社會,人們的思想應該是自由、活潑的。文化最怕“萬馬齊喑”或人雲亦雲,藝術最忌韆篇一律或因循守舊。美術批評傢們的不同學術見解,反映齣美術界活躍的學術氣氛,也反映齣我們時代的開明和進步,錶明我們社會的勃勃生機。
中國現代美術理論批評文叢:郎紹君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有破損,封麵髒
評分
☆☆☆☆☆
便宜好看非常好,印刷也很好
評分
☆☆☆☆☆
書很好,送貨也快,總總體很滿意
評分
☆☆☆☆☆
批評傢在藝術史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國美術的現代進程中,活躍在當今藝壇的批評傢,關注著當代中國美術的發展,發錶批評意見,同時力求藉鑒美術史的經驗和藝術的普遍原理,從學術層麵提齣問題,引起美術界同行的關注與討論,對美術創作的走嚮産生瞭積極的影響。本文叢集結的10位批評傢都是在美術史和理論領域某個方麵有研究的專傢,他們的學術齣身、理論體係、研究方嚮、關注的側重點,采用的方法論均不相同,但是他們共同關注著中國美術的發展,本文叢集中展示批評傢們對中國現當代美術的不同的觀照與思考,是對中國現當代美術史從不同角度的梳理與總結,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中國現當代美術發展的清晰脈絡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爭論,探索與開拓。
評分
☆☆☆☆☆
這本書買來先翻瞭翻,內容好,很滿意。
評分
☆☆☆☆☆
批評傢在藝術史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國美術的現代進程中,活躍在當今藝壇的批評傢,關注著當代中國美術的發展,發錶批評意見,同時力求藉鑒美術史的經驗和藝術的普遍原理,從學術層麵提齣問題,引起美術界同行的關注與討論,對美術創作的走嚮産生瞭積極的影響。本文叢集結的10位批評傢都是在美術史和理論領域某個方麵有研究的專傢,他們的學術齣身、理論體係、研究方嚮、關注的側重點,采用的方法論均不相同,但是他們共同關注著中國美術的發展,本文叢集中展示批評傢們對中國現當代美術的不同的觀照與思考,是對中國現當代美術史從不同角度的梳理與總結,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中國現當代美術發展的清晰脈絡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爭論,探索與開拓。
評分
☆☆☆☆☆
書有破損。內容還沒仔細閱讀,感覺還可以。32開本
評分
☆☆☆☆☆
批評傢在藝術史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國美術的現代進程中,活躍在當今藝壇的批評傢,關注著當代中國美術的發展,發錶批評意見,同時力求藉鑒美術史的經驗和藝術的普遍原理,從學術層麵提齣問題,引起美術界同行的關注與討論,對美術創作的走嚮産生瞭積極的影響。本文叢集結的10位批評傢都是在美術史和理論領域某個方麵有研究的專傢,他們的學術齣身、理論體係、研究方嚮、關注的側重點,采用的方法論均不相同,但是他們共同關注著中國美術的發展,本文叢集中展示批評傢們對中國現當代美術的不同的觀照與思考,是對中國現當代美術史從不同角度的梳理與總結,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中國現當代美術發展的清晰脈絡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爭論,探索與開拓。
評分
☆☆☆☆☆
批評傢在藝術史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國美術的現代進程中,活躍在當今藝壇的批評傢,關注著當代中國美術的發展,發錶批評意見,同時力求藉鑒美術史的經驗和藝術的普遍原理,從學術層麵提齣問題,引起美術界同行的關注與討論,對美術創作的走嚮産生瞭積極的影響。本文叢集結的10位批評傢都是在美術史和理論領域某個方麵有研究的專傢,他們的學術齣身、理論體係、研究方嚮、關注的側重點,采用的方法論均不相同,但是他們共同關注著中國美術的發展,本文叢集中展示批評傢們對中國現當代美術的不同的觀照與思考,是對中國現當代美術史從不同角度的梳理與總結,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中國現當代美術發展的清晰脈絡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爭論,探索與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