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温热经纬》是19世纪60年代一部集温病学大成的著作。该书汇集了温病学一些重要著作的原文,并对温病的理论、证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论述,还提出了一些在临床上用之有效的方剂。《温热经纬》对于学习和研究温病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适用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人员阅读。
内容简介
《温热经纬》既论述了温病学理论,也对临床诊治温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后人学习温病学的主要参考书。《温热经纬》是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孟英所编著。该书收集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温病学有关的著作,上自《内经》、《伤寒杂病论》有关条文,下至叶天士《温热论》《《外感温热篇》)、《三时伏气外感篇》、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条辨》)、陈平伯《外感温病篇》、余师愚《疫病篇》等,“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辩为纬”编写而成,是当时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作。王氏在该书中,一方面汇集了这些温病学重要著作的原文,并选取了前人对这些原文注释之善者;另一方面也参以个人的见解,对温病的理论、证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书中对伏气新感、卫气营血理论、暑邪为病、温病证治方法等都有许多发挥,是后人学习温病学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卷一 1
《内经》伏气温热篇 3
卷二 19
仲景伏气温病篇 21
仲景伏气热病篇 31
仲景外感热病篇 33
仲景湿温篇 41
仲景疫病篇 47
卷三 61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63
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 97
卷四 111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113
薛生白湿热病篇 122
余师愚疫病篇 163
卷五 187
方论 189
方剂索引 246
精彩书摘
雄按:胸中有寒之“寒”字,当作“痰”字解。胸中有痰,故舌上如胎。其津液为痰所阻,故口燥烦。而痰饮乃水之凝结,故虽渴,而不能饮也。杨云:此注极明确。凡《伤寒论》言“胸中有寒者”,俱作痰解。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尤在泾曰:湿病在表者,宜汗。在里者,宜利小便。苟非湿热蕴积成实,未可遽用下法。杨云:湿证不可妄下。额汗出微喘,阳已离而上行,小便利,下利不止,阴复决而下走,阴阳离决故死。一作小便不利者死,谓阳上浮而阴不下济也,亦通。
雄按:张石顽云:自此而推之,虽额汗出微喘,若大小便不利者,是阴气未脱,而阳之根犹在也。下虽大小便利,若额上无汗不喘,是阳气不越,而阴之根犹在也。则非离决,可以随其虚实而救之。至于下利不止,虽无头汗喘逆,阳气上脱之候,亦死。亦有下利不止,小便反闭,而额上汗出者,谓之关。《经》云:关格不通,头无汗者,可活;有汗者死。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汪按:古人即表汗亦须有节度如此,奈何近人必令其汗,又欲令其多耶?此与《伤寒论》桂枝汤下语,亦可互参。
倪冲之《伤寒汇言》:湿家不惟不可误下,亦不可误汗。惟风湿相搏一证,郊倩。风从前来,湿伤卑下,两至搏击,一身尽为疼痛。子繇。此是微挟表邪,法当汗出而病方解。郊倩。然时值淫雨,隐庵。不免湿气盛行,纯一。医云此可发汗。若发大汗而病不愈,不惟风湿之邪不解,而且伤真气矣。郊倩。况风之乘罅也速,湿之侵人也渐。子繇。然风在外而湿在内,且大汗出而渍衣被,汗转为湿,风气虽去,而湿气仍隐伏而存留,是故不愈也。纯一。使之微微似欲汗出,则正气宣发,充身,泽毛,若雾露之灌溉,与病相应。斯正气行而邪气却,营卫和而风湿并解矣。忠可。
章虚谷曰:治风湿者,必通其阳气,调其营卫,和其经络,使阴阳表里之气周流,则其内湿随三焦气化,由小便而去,表湿随营卫流行,化微汗而解。阴湿之邪既解,风邪未有不去者。若大发其汗,阳气奔腾,风为阳邪,随气而泄,湿邪阴滞,故反遗留而病不愈也。此治风湿与治风寒不同者。虽寒湿同为阴邪,而寒清湿浊,清者易散,浊者粘滞,故汗法大有区别也。
湿家病,身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晕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
前言/序言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温热经纬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不错不错啊,印刷好,
评分
☆☆☆☆☆
看中医古籍,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础,还要懂得中医的一些基础知识,慢慢学习,细细品读,共勉之。
评分
☆☆☆☆☆
书到了,迫不及待,先发评价后阅读,医家经典和当代名家的作品
评分
☆☆☆☆☆
这个版本就是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
评分
☆☆☆☆☆
看中医古籍,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础,还要懂得中医的一些基础知识,慢慢学习,细细品读,共勉之。
评分
☆☆☆☆☆
买来屯货的,很喜欢,有用!有活动很合适!
评分
☆☆☆☆☆
喜欢中医,,,
评分
☆☆☆☆☆
很好的书,是想要的,推荐购买,京东也很快
评分
☆☆☆☆☆
很喜欢这本书,而且配送很快,不到一天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