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

鬼谷子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鬼谷子
  • 国学经典
  • 儒家经典
  • 先秦诸子
  • 智慧人生
  • 哲学
  • 历史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兵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三读书馆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422
商品编码:10071908753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422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旧题(战国)鬼谷子,著,贾立芳,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主编推荐

?中国古代纵横家经典之作。

?鬼谷子不仅被纵横家奉为鼻祖,兵家推崇为代表人物,甚至连民间的占卜相面之流,也都将其奉为自己的祖师爷,而且,据传战国时期的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都师从鬼谷子。

?当代政界人士,企业界人士,商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公关人所必读之书。

?《鬼谷子》具有现实意义,一国的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到国家之生死存亡;一个人的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经营之成败得失;一个人在职场的言谈举止,关系到他的升迁去留;即便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言谈技巧运用如何,也关系到此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

?全面修订注释升级版本。智慧博大精深,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内容简介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之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此外还佚失《转丸》、《胠乱》两篇。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重点,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下卷是上、中两卷的基础,是它们的思想指导。

鬼谷子在书中讲授了不少政治斗争权术,其中zui重要的是取宠术、制君术、交友术和制人术。因此,《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权谋的智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


  目 录

【鬼谷子 目录】

捭阖…………………………005

反应第二…………………………016

内揵第三…………………………025

抵巇第四…………………………034

飞箝第五…………………………040

忤合第六…………………………046

揣篇第七…………………………052

摩篇第八…………………………059

权篇第九…………………………066

谋篇第十…………………………074

决篇第十一………………………083

符言第十二………………………087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094

本经阴符七术……………………094

盛神法五龙……………………095

养志法灵龟……………………098

实意法螣蛇……………………100

分威法伏熊……………………103

散势法鸷鸟……………………105

转圆法猛兽……………………106

损兑法灵蓍……………………109

持枢………………………………111

中经………………………………113

附录

鬼谷子学生小传…………123

一、孙膑——摘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23

二、苏秦——《史记·苏秦列传》……124

三、张仪——《史记·张仪列传》……142


  作者介绍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王通,号玄微子,一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一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人(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香菜营乡谷子村)。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兵家人物,是纵横家的鼻祖,被誉为千古奇人。


  精彩书摘

捭阖

【引言】

《捭阖》是《鬼谷子》的开篇,是奠定纵横学

说理论基础的一篇文章,之后《反应》《内揵》《抵

巇》《飞箝》《忤合》这五篇的理论全部以此篇作为

基础。《捭阖》的本义是开合,捭就是拨动,阖就是

闭藏。捭阖之术,也就是开合有道、张弛有度。在本

篇中,鬼谷子认为捭阖之术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

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也是纵横家游说的重要说术

言略。作为《鬼谷子》的开篇,《捭阖》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因此也成为战国谋士们游说诸侯、安身立

命的重要法则。

《鬼谷子》说:“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

阖之者,闭也、谋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

义。”捭阖包含阴阳、进退、开闭、柔刚、大小、

高低、贱贵等多方面的含义,本篇关于捭阖之道的

论述,有着辩证法的色彩。同时,此篇认为,游说

论辩也需讲究效果的艺术性。这种效果,主要靠捭

阖来达到。

鬼谷子认为,捭阖之术是游说诸侯、操纵政治、

为人处世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世间万物运转的根

本。他在此篇中告诉人们,如何合理地驾驭语言,

怎样掌握好说话的分寸和尺度,如何左右逢源、处惊

不乱;想对方同意,先反驳对方,使对方激动后暴露

实情,从而使我方能抓住其有理之处而赞同他,抓住

他无理之处而反对他。捭阖主要由口来完成,话说得

好,捭阖艺术运用得好,就能兵不血刃。

【原文】

粤若稽古①,圣人②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③。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④,知存亡之门户⑤,筹策⑥万

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⑦焉,而守司⑧

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注释】

①粤若稽古:为按照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粤,

句首语助词,表示庄重。若,顺。稽,考察。

②圣人:指道德能力杰出的理想人物。

③众生:万物生灵,这里特指民众。先:先知先

觉,这里指能够预测事物发展动向,掌握事物发展规

律的人。

④命物:抓住事物本质,表述事物名称和性质。

⑤门户:指途径、道理。

⑥筹策:原为古代计算用具,这里指计算、洞察。

⑦朕:征兆,迹象。即可以观测到的事物发展征兆。

⑧守司:主持,掌管。

【译文】

纵观古今历史,那些思想道德杰出的人物生活在

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成为芸芸众生先知先觉的导师,是

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观察阴阳二气的变化来对事物进行判

断,给它们立一个确定的名号,并能够知道其生成、

发展、灭亡的途径,洞察万物的变化发展过程,通晓

世人的思维规律,观察世上事物、人事发生变化的征

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社

会上立身处世,从古至今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原文】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①。或阴或阳,或柔或刚,

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

其所先后②,度权量能③,校其伎巧④短长。

【注释】

①所归:归宿,指不同表现。

②先后:指事物发展过程。

③度权量能:权,权变,这里指事物可以变化、

可让人施术变动其发展方向的成分。能,能力,这里

指事物保持自己的不变性,从而按自己的固定轨迹运

行的能力。

④伎巧:即技巧。

【译文】

尽管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但都有自己的发

展规律。有的归于阴,有的归于阳,有的柔弱,有的

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

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查周

围事物的发展过程,考察估量旁人的权谋和才能,比

较技巧上谁优谁劣。

【原文】

夫贤不肖①、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

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②之。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③,随其嗜欲以见④其志意。微排

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⑤;阖而捭

之,以求其利。

【注释】

①不肖:不贤能。

②牧:治理,处理。

③实虚:为人真实与虚假的表现。

④见:同“现”,发现。

⑤指:同“旨”,指旨意,主旨。

【译文】

人的秉性是有差异的,有贤良与不贤能,有智

慧与蠢笨,有勇敢和怯懦。根据每个人的秉性,可以

起用,也可以闭藏不用;可以举荐,也可以废黜;可

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顺应人们的不同秉性分别对

待他们。想要看清一个人,就要考察他有没有真才实

学,对人是真诚还是虚假,并顺应他的喜好来发现其

真实想法;适当地驳斥他的言论,启发他说出真话后

再加以反对,以便得到实情,了解到他的主旨。先

“阖”后“捭”,从而了解对方所说的善恶利害。

【原文】

或开而示①之,或阖而闭②之。开而示之者,同其

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

谋,以原③其同异。离合有守④,先从其志。即欲捭之

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⑤,而与道相追。

【注释】

①示:启示,启发。这里指启发对方让他敞开思想。

②闭:闭藏。这里指使对方控制感情。

③原:追源,考察。

④有守:确立自己的观点而信守之。

⑤微:微妙。

【译文】

或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将自己的

真实情况隐藏起来。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是为了博取

对方的信任,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是为了考察对方的

诚意。要想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审查清

楚对方的计谋,洞察双方意见相同或不相同的根源。

双方意见有差异时,要先纵容他,让他按照他自己的

意志去办事,我方则适时而动。如果要采取积极行

动,zui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静止隐藏,zui重要

的是缜密处事。周详和缜密的可贵在于隐藏,隐藏的

zui佳效果就像“道”一样微而不显。

【原文】

捭之者,料①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

其权衡轻重②,乃为之度数③。圣人因而为之虑,其

不中④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注释】

①料:考察,估量。

②权衡轻重:测量轻重。这里指处理事情的谋略

与措施。

③度数:度量,准则。

④中:符合,合乎。

【译文】

对人使用捭阖之术,或是为了探测对方虚实真

假,或是为了争取对方的真诚合作,所有这些都是为

了使对方显露实情,权衡比较谋略的得失,然后再顺

其所想为对方做出谋划。圣人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

行考虑的,如果是不合适的谋略,圣人也只能自行考

虑谋划了。

【原文】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①之;阖者,或

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②。捭阖

者,以变动阴阳,四时③开闭,以化万物。纵横④反

出,反覆反忤,必由此⑤矣。

【注释】

①内:接纳,吸收。

②天地之道:即阴阳之道。天为阳,地为阴。这

里指与天地相符合的办法、手段。

③四时:指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或指一

天中的朝、昼、夕、夜四时。

④纵横:自由自在的变化。

⑤由此:根据捭阖原则。

【译文】

所以,对人使用捭阖之术时,或者使对方能够暴

露真情实感,或者让他吐露决策被我们吸取;或抑制他

以便于我们顺利起用他,或抑制他以便于抛弃他不用。

捭阖之术,以与阴阳之道相符合为主旨。捭阖使阴阳二

气发生变化,阴阳变动产生四季,使万物生长发育。纵

和横,返和出,翻和覆,反与忤,都是事物阴阳的具体

表现,都可以根据捭阖原则来区别、说明它们。

【原文】

捭阖者,道之大化①,说之变②也。必豫审其变

化,吉凶大命③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

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

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注释】

①道之大化:阴阳之道的关键所在。

②说之变:指游说中的某些变化。

③吉凶大命:吉凶,这里指游说成功或失败。大

命,这里指游说目的。

【译文】

捭阖是自然规律的变化,也是游说之词的变化。

人们必须预先知道捭阖之术的阴阳变化法则,这是游

说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口是表达内心想法的门户,

心则是人们精神的居所。人们的志向愿望、爱好欲

望、思索考虑、智慧谋略,都是通过口这个门户来表

达。所以,要用捭阖之术来控制讲话,控制言语的

出入。

【原文】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

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①。故言长生、安

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

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

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

终。诸言②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

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注释】

①终始其义:万物始终保持着阴阳变化之理。

②诸言:各种言论。

【译文】

所谓“捭之”,就是让对方开口、让对方说话,

这就是阳之道;所谓“阖之”,就是让对方闭口,让

对方沉默,这就是阴之道。阴阳两个方面要调和,运

用有节,结束和开始都要符合捭阖之术。所以说长

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

情欲等都被归于“阳”类事物,称为“开始”。而

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

害、刑戮、诛罚等都被归于“阴”类事物,称为“终

止”。那些在言论时采用“阳”类事物来立说的,都

可以称为“开始”,因为他们用这类美好的语言去说

服对方从事某事,诱导对方采取行动,促使游说成

功。那些在言论时采用“阴”类事物来立说的,都可

以称为“终止”,他们用这类令人厌恶的语言和消极

不利的因素去阻止对方谋略实施,使它得到终止。

【原文】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①之。故与阳言者,依崇

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

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

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②。为小无内,为

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③,皆以阴阳御其事。

【注释】

①试:探测试行。

②天下:这里指周天子。

③倍反:背离或返回。

【译文】

运用捭阖之术时,先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试探。

与品行高尚的人讲话时,内容要崇高;跟品行卑劣的

人讲话时,内容要卑下。下与小,均为阴,所以我们

用卑下的阴言去打动小人;高与大,均为阳,所以我

们用崇高的阳言去说服君子。根据这个方法去游说,

就没有试探不出来的真实情感,就没有不听从我们决

策的人,就没有不能说服的对象。用捭阖之术可以游

说普通的个人,可以游说大夫,可以游说诸侯国的国

君,可以游说周天子。任何事情不管是小至极点,还

是大至无穷,均不能局限于本身,要有辩证观点和全

局眼光,事情的损害和补益、人的离去和接近、道的

背离和归属等行为,都是被阴、阳的变化所控制的。

【原文】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

还终阴,阴极反阳①。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

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

以力也。阴阳相求②,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

而说人③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④之门户。

【注释】

①阳还终阴,阴极反阳:意为阴阳运行,彼此相

生,互相转化。

②相求:互相需求,相互辅助。

③说人:与人谈话,游说。

④圆方:指世上的有形事物和无形事件。圆,以

喻无形。方,以喻有形。

【译文】

阳就是活动前进,阴就是静止隐藏,阳动必然显

现,阴止必然潜藏。阳返还停止于阴,阴到了极点,

就会转化为阳。凭借阳气活动的人,要靠道德来互相

感化;凭借阴气隐藏的人,要用可以看见的行动互相

帮助。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

阴的方面去接近阳,就要显现出来实际去做。阴阳相

辅相成,互为其用,集中体现在捭阖之术上。这就是

天地自然界以及人世社会中的阴阳之道,这就是游说

他人的根本原则。捭阖是万事万物的既定法则,是天

地万物运行的途径。

反应第二

【引言】

本篇是《鬼谷子》的第二篇,是关于如何得

到对方情报的一篇专论,是纵横思想的重要篇章。

“反应”是有意识地刺探对方情况的谋略,是一种

回环反复的思考方式。“反”是反复试探,“应”

是回应。“反应”是指投石问路以观察对方反应,

然后再施行对策之术。因此,反应之术更具有针对

性,内容阐述也更加具体。

“听其言,观其行”是反应术的基本技巧,说

话、办事要听话外之音,察不言之言。鬼谷子认为:

反应可以静听,可以反诘,也可以以己推人。如果想

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就需要通过某种言辞或行动,

使对方开口讲话,可以先用语言试探,然后由其言行

判断他的真实意图;如有不清楚之处,再回过头来探

求,反复求证,将对方引向自己的言说目的。

同时,鬼谷子还要求:运用反应术者,应全

面、辩证、历史地看待问题,并要善于把握讲话的

技巧。在论辩、游说时,要通过“反之、复之”来

把握对方的真实意图,从而更好地掌控局势,达到自

己的目的。

【原文】

古之大化①者,乃与无形②俱生。反③以观往,覆

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

己。动静④虚实⑤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

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⑥。

【注释】

①化:教化。

②无形:阴阳变化的法则,这里指自然界和社会

的基本规律。

③反:同“返”,反复的意思。

④动静:代指世间的一切事件。

⑤虚实:代指世界上一切物质。

⑥察:仔细考察。

【译文】

在古代能够化育万物的圣人,都是与无形而又无

处不在的大道共同生存的。圣人处事都是从事物正反

两个方面反复思考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反观过

去,检验现在;反复察看以洞察对方,再回首以认识

自我。动、静、虚、实的运动原理,如果与不相

符合,我们可以回顾历史去寻找古人的经验。任何事

物都需要反复比证考察才能彻底了解,这是圣人教导

我们的,我们不可以不去仔细研究。

【原文】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①其言,听

其辞②。言有不合③者,反④而求之,其应必出。言

有象⑤,事有比⑥,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

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⑦合事,

得人实也。其犹张罝⑧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⑨而司

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

驱之。

【注释】

①因:循,顺着。

②辞:倾诉,主张,陈情。

③不合:前后矛盾。

④反:反问,反诘。

⑤象:形象。这里指言辞中涉及的事物形象。

⑥比:并列,类比。这里指同类事物。

⑦钓语:形容引诱对方说出实情的试探性、启发

性话语。

⑧罝(jū):即捕兽的网。

⑨会:聚集的意思。

【译文】

别人侃侃而谈的时候,是动态;自己沉默倾听的

时候,是静态。根据对方的言论,听出他话语中透露

出的真实想法。如果发现对方言辞中有前后矛盾或

不合情理的地方,就要反复地追问他,从而迫使他

在应声回答时再度思量,露出真情。语言有可以模

拟的形态,事物有可以类比的规范。通过“象”和

“比”的手法来探求言辞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意图。所

谓“象”,就是用形象化的手法来比喻事物,所谓

“比”,就是以同类的言辞进行类比。我们就这样用

静默去探求别人言辞中的隐含意图,就好像用饵钓

鱼一样,用静默和反诘去“钓”别人的言辞,通过

“钓”得的言辞去判断他的决策,以掌握对方的真实

想法。这又像张开网捕野兽一样,多设一些网,聚集

在一起等待野兽自投罗网。如果把捕兽的方法用在人

事上,一旦方法得当,符合情理,对方必然会自己吐

露实情,这就是“钓”人的网,应常用这样的“钓”

人方法去掌握别人,使其为己所用。

【原文】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①动之,以报其

心,见其情,随而牧②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

比,因而定基③。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

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听④者,乃变

鬼神⑤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

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注释】

①象:设象,我们做出某种表象。

②牧:即考察、察知。

③定基:这里指掌握对方意向的主流。

④反听:从正反两面反复考察了解事物。

⑤鬼神:指死者的灵魂和万物神明。也指天地间

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译文】

如果对方不接我们的话语,不回答我们的反问,

就要改变讨论的方式。用“象”的手法来使对方开

口,即迎合他的心意,使他透露真情,进而控制对

方。自己在和对方经过这样多次反复之后,就可以知

道对方的底细,因此就能确定说服对方的基本策略和

基本观点。就这样反复探究,任何事情都可以从对方

言辞中得知。圣人用这种方法诱导、感化愚者或智

者,任何真情都可以测得而毫无疑惑。古代善于这样

探查对方的人,通常能够用鬼神莫测的手段来获得实

情。他们随机应变得当,能详尽地考察对方。如果不能

详尽考察对方,是因为从对方获得的言辞信息不明;得

到的情况不明了,就不能确定掌控对方的谋略。

【原文】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①之。欲闻其声反

默,欲张反敛②,欲高反下,欲取反与③。欲开情④

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注释】

①还听:即反听。

②敛:收藏,制止。

③与:给予。

④开情:让对方吐露情怀。

【译文】

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情况,就要灵活运用模仿和类

比,不断使自己言辞中透露出的“象”“比”信息得

到改变,这样对方一定有“反应”的言辞,这时自己

再反过来倾听。我们想要听对方讲话,自己要先用沉

默来逗引他;想让对方张口,自己要先收敛;想让对

方升高,自己要先下降;想从对方那里有所获取,自

己就要先给予对方好处。要想了解对方的内情,就要

善于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把握对方的言辞。声

音相同,彼此就会产生共鸣;看法一致,彼此就会

走到一起。

【原文】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①,或以牧下②。此

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③也。动作言默,与此

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④。皆以先定⑤为之法则。

以反求覆,观其所托⑥,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

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

知类⑦。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⑧不

失,如螣蛇⑨之所指,若羿⑩之引矢。

【注释】

①事上:这里指从谈话开始处考察对方意图。

②牧下:这里指从谈话结尾处入手审查对方意图。

③情诈:真诚和虚伪。

④式:定式,形态,态势。

⑤先定:自己要先做好准备。

⑥托:这里指寄托在言辞中的真情。

⑦见微知类:从微小的事情上,观察出大事物的

变化。

⑧符应:某种事物产生和某种现象发生,必然

引起另一种事物产生和另一种现象发生,古代称作

符应。

⑨螣(téng)蛇:传说中一种能兴云作雾的神蛇。

⑩羿:即后羿,传说中的神箭手。

【译文】

反听的方法,或者用在这里,或者用在那里,

或者用来侍奉君主,或者用来管理下属。这就要分辨

真伪,了解异同,从而分辨对手的真实情报或诡诈之

术。对方的动作、言语、口气,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

考察;对方的一喜一怒,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窥其端

倪。所有这些,都要以自己先做好准备作为法则。用

“反”来求得对方的回应,然后去观察对方言辞中所

寄托的真实情感,所以用这种方法。自己要心平气

和,以便能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

辨别事物性质。即使是从对方言辞里无关紧要的事件

中,也可以探知其中隐含的真情实意。运用这些方法

去探测别人就好像钻到他心中探测一样,可以准确地

估计出他的能力,猜测出他的本意。这种方法就像螣

蛇指示祸福那样准确无误,就像后羿张弓射箭一样百

发百中。

【原文】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①也,若

比目之鱼②;其见形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

失,若磁石之取铁,如舌之取燔骨④。其与人也微,

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

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

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⑤。己审⑥

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注释】

①相知:这里指了解别人。

②比目之鱼:又名鲽鱼,相传这种鱼只有一只眼

睛,必须两条鱼并排在一起才能游行。

③见形:指双方互相映照。

④燔骨:烧烤的骨头上所带的肉。

⑤忘情:不合实际情况。失道,抓不住本质。

⑥审:这里指审查别人的准则。

【译文】

所以要了解外界的人或事物,要从了解自己开

始,只有了解自己之后,才能了解别人。如果能做到

这点,我们想要了解别人时,就会像比目鱼相并而行

那样一丝不差。对方一现形,就像光一样显露出来,

我们就像影子一样,立刻就能捕捉到对方的真实意

图。我们做到了自知,再侦察对方的言辞,就会不失

毫厘地掌握到他的真实意图,就像用磁石取针,用舌

头来获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自己暴露给对方

的微乎其微,而侦察对方的实情却又多又快。这种探

查人的方法,就像阴与阳无处不在那样,无事、无人

不可用,又像画圆画方要有规和矩那样有一定的规

则。即当对方形迹未显时,我们要用圆通灵活的手法

去引导他;当对方形迹已显时,我们就要按照设定好

的谋略去应对他。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

还是向右,都可以用这种规则去掌握。如果自己不事

先确定策略,就不能正确地支配他人。做事没有技

巧,就会忘记得到情报的规律。自己首先要认真确定

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实施策略不要暴露意图,

让对方摸不透、抓不着我们的门路,我们就能像天神

那样达到难测难知的至高境界。

内揵第三

【引言】

本篇是《鬼谷子》关于进献说辞和固守谋略的方

法,主要论述了臣子与君主之间的关系。其中的一些论

述对于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也是有可借鉴之处的。

君臣素有“远而,近而疏”的奇妙关系,策士

臣子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谋略,就必须与君主拉拢

关系。鬼谷子的“内揵术”,不仅是取宠之法,更是

制君之术。“内揵术”是策士臣子们取宠见用、“驾

驭”君主的不二法门。

《鬼谷子》说:“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

谋也。”“内”,即入内,又通“纳”,就是进谏游

说之词。“揵”,即纳谏,就是坚持谋略。“内”侧

重于言辞技巧,“揵”侧重于游说的效果。“内”与

“揵”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内揵术”应遵循“得其情,乃制其事”的原

则,策士游说君主,首先要得到君主的欢心;策士游

说君主的目的,是让君主听从自己的建议,从而解决

君主的难题,以实现自己的抱负。鬼谷子认为,揣度

君主的心意,出谋划策时应该顺应君主心意,投其所

好,迎合君心,这是游说成功的先决条件。

策士们达到自己的目的后,则应进一步运用权术

谋略去“驾驭”君主,代君主决策。鬼谷子还告诉我

们,遇见可以凭依的君主,可以帮他整理朝政,治理

民众,谋划那些合乎君主心意的决策;若遇到不可凭

依的君主,就用权谋之术应付他,再设法离去。这样

才能掌握主动权,可以进,可以退,可以坚持,也可

以放弃,可以进退自如。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近而疏,就①之不

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②,遥闻声而相思。事

皆有内揵,素结本始③。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

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④。用其意⑤,欲入则入,

欲出则出;欲则,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

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⑥之从子也,出无

间⑦,入无朕⑧,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注释】

①就:靠近,凑上去。

②御:通“迓”,迎接。

③素结本始:这里指在君臣心灵之间,紧紧地连

着一条绳子。素,平常。本始,本源、根本。

④采色:指容色。

⑤用其意:指迎合君主心意。

⑥蚨(fú)母:即青蚨。古代巫术认为青蚨之母

与子的血可以相互吸引,用母血和子血分别涂在两枚

铜钱上,两枚铜钱也可以互相吸引。

⑦间:间隙。

⑧朕:形迹。

【译文】

君臣上下之间的事情,有的相距甚远却很密,

有的近在咫尺却很疏远;有的投奔而来反而得不到起

用,有的离开了以后却被四处诏求;有的天天都出现

在君主面前却不被信任,有的只是君主遥闻其名,便

被君主日夜思念。这些都是由于君臣之间内心相知的

程度不同所致,本源于平素的交结。有的靠道德相联

结,有的靠朋党相联结,有的靠钱物相联结,有的靠

美色相联结。只要摸准了君主的心意,善于迎合其

意,那么想入政就能入政,想出世就能出世,想近

君主就能近,想疏远君主就能疏远,想投奔就能投

奔,想离去就能离去,想被征召就被征召,想被思念

就被思念,就像用青蚨母子之血涂钱可以相互招引一

样,可以把君主吸引得无间无隙,这样就可以在宫廷

中独往独来,没有人能够阻止。

【原文】

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欲说者,务

隐度①;计事者,务循顺②。阴虑可否,明言得失,

以御其志③。方来应时,以合其谋。详思来揵④,往

应时当⑤也。

【注释】

①隐度:暗中揣度。

②循顺:沿着,顺从。

③御其志:指迎合君主心意。

④来揵:前来进举的计谋。揵,举也。这里指进

献谋略。

⑤往应时当:既迎合君意又符合形势。

【译文】

所谓“内”就是进献说辞以取得君主的宠信;

所谓“揵”就是进献计谋来取得君主的宠信。想要说

服君主,务必先悄悄地揣测君主的心意;进献计谋的

时候,务必顺从君主的意愿。暗中分析我们的计谋是

否符合时宜,向君主公开言明计谋的优劣得失,以此

来迎合君主的心意。进献计谋决策必须选择适当的时

机,使计谋与君主的心意容易契合。详细地思考后再

来进言,让君主觉得我们进献的计谋既合形势又合他

心意。

【原文】

夫内①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②时宜,从

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③者,若管④取揵⑤。言

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

地势⑥,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

而牧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

所未知也。合而不结⑦者,阳⑧而阴⑨疏。事有不合

者,圣人不为谋⑩也。

【注释】

①内:这里指说辞或计谋内的某部分。

②切:切摩,切磋。

③内:此处同“纳”。

④管:钥匙。

⑤揵:通“键”,锁。

⑥地势:指地理形势。

⑦结:两心相结。这里指认可、执行我们的计谋。

⑧阳:这里指表面。

⑨阴:这里指内心。

⑩谋:这里指谋划、计划。

【译文】

凡是言辞或计谋中有不符合君主心意的部分,就

难以付诸实践。这时就要重新揣摩形势,从有利于君

主实施出发,改变策略。以灵活变通的方式来结交君

主。做到这点,就像用钥匙开锁那样,极易打开君主

的心锁。游说时,凡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采用顺畅

的言辞;凡是谈论未来的事情,要采用变通的言辞。

运用自如地改变决策的人,要详细了解地理形势,精

通天文四时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驾驭鬼神,契合于

阴阳变化的规律,从而掌控天下百姓。要了解君主谋

划的事情,才能知晓君主的意图。所办的事情凡有不

合君主之意的,那是因为君主的某种心意、某些情况

我们还没有掌握;表面上我们的计谋得到了同意但实

际上并没有得到施行,那是因为君主与我们的关系表

面上看起来密,实际上却很疏远。与君主的意见不

吻合的事情,圣人是不会谋划的。

【原文】

故远而者,有阴德①也;近而疏者,志不合

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

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②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

者,合于谋以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③而为之者见

逆④,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⑤。

此用⑥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

而揵万物。

【注释】

①德:通“得”,得君心。

②施:措施,这里指解决问题的决策。

③类:类似,共同点。

④见逆:被排斥。

⑤术:技能,谋略,手段。这里指君主决策。

⑥此用:即“用此”。


  前言

前言

纵横思想与纵横活动源远流长,上自黄帝轩辕,中

至辅佐周朝文、武二王的姜太公,下迄孔门弟子子贡,

都是中国纵横家的先驱人物。然而,能被称为纵横之说

的鼻祖和创始人的,当属鬼谷子。鬼谷子的身世充满神

秘色彩,据传他姓王名诩,又名王禅,战国时人,因其

隐居清溪之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

关于鬼谷子的传说,在野史以及民间传说有很多

记载,例如,在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编著的历史小

说《东周列国志》中就曾这样记载:“其人通天彻地,

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哪几家学问?一曰数学,日星

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

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游学,

广记多闻,明理度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

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冲举可俟。”因

此,鬼谷子不仅被纵横家奉为鼻祖,被兵家推崇为代表

人物,甚至连民间的占卜相面之流,也都将其奉为自己

的祖师爷;而且,据传战国时期的兵家孙膑、庞涓,纵

横家苏秦、张仪都师从鬼谷子。由此可见,其在当时和

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

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之

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

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

《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下卷

含《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此外还佚

失《转丸》《胠乱》两篇。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

以言辩游说为重点,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

心,下卷是上、中两卷的基础,是它们的思想指导。

在书中,鬼谷子讲授了不少政治斗争权术,其中

zui重要的是取宠术、制君术、交友术和制人术。因此,

《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的智

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

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鬼谷子》更具有现

实意义,因为无论是竞争双方还是合作对象,无时无刻

不在进行着较量,寻求制胜自强之道。一国的外交战术

得当与否,关系到国家之生死存亡;一个人的生意谈判

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经营之成败得失;

一个人在职场的言谈举止,关系到他的升迁去留;即便

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言谈技巧运用如何,

也关系到此人之处世为人得体与否。所以,《鬼谷子》

堪称当代政界人士、企业界人士、商业经营者、管理人

员、公关人所必读之书。

鉴于此,我们精心编撰了这部《鬼谷子》,本书原

文选摘自版本,注释、译文部分则力求对原文做出

精当而晓畅的解读,呈现出鬼谷子高深精妙的权谋策略

与处世智慧,从而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

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



用户评价

评分

宝贝很好经典国学 给五分

评分

物流速度非常快,很满意,下次再买

评分

经典书籍,慢慢阅读,品味。

评分

很好的,价格不错

评分

小赠品,可以的,拜读一下国学经典

评分

很好,很受用,很给力,经典智慧,终身受用!

评分

满满的书香味,跟我想的小了点,纸张的这个价格不错了

评分

很经典的一本国学,值得拥有

评分

满满的书香味,跟我想的小了点,纸张的这个价格不错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