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新舊封麵隨機發貨
適閤讀者:學者、政治傢、政府官員、企業管理者、傳媒工作者、學生以及關心政治的各界人士。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他人手裏,每個人都欠著彆人的幸福和自由。
新舊封麵隨機發貨
內容簡介
本書討論瞭決定人們命運的製度、自由、權利和權力,揭示瞭治國、治人、治事的秘密、策略和智慧!適閤讀者:學者、政治傢、政府官員、企業管理者、傳媒工作者、學生以及關心政治的各界人士。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他人手裏,每個人都欠著彆人的幸福和自由。人的命運是的哲學問題,而政治是命運的問題。雖然世界是個壞世界。但我們渴望一個好世界。馬基雅維利教人製造壞世界,趙汀陽試圖指齣如何對付壞世界。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言:如果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世界觀
1.政治的發生
1.1 理論假設的政治初始狀態
1.2 比較真實的初始政治問題
2.城邦,民眾和廣場
2.1 “常常聽到人們在爭論城邦的性質”
2.2 “我們的製度是彆人的模範”
2.3 有廣場就有地方說話
2.4 修辭術與辯證法之爭
2.5 城邦政治沒有理論但留下理論問題
3.最好的國傢
3.1 政治正當性問題的提齣
3.2 理想離現實有多遠?
4.從世界問題開始的天下政治
4.1 當政治問題從世界開始
4.2 天下作為飽滿的世界概念
4.3 天下的網絡係統及其“無外原則”
4.4 天命民心
4.5 治亂興亡的製度問題
4.6 德策略與和策略
4.7 天下思維的方法論
5.治與亂
5.1 好製度與壞人性
5.2 政治的倫理學轉嚮
5.3 無為之治的自然主義
5.4 法治與製度的可信性
5.5 反政治的政治
6.硬道理和軟道理
6.1 強者是光榮的
6.2 精神政治的四大發明
6.3 狐狸和獅子
7.一切事物都有政治邊界
7.1 製造個人
7.2 權利為本顛覆瞭什麼?
7.3 被自由誤導的自由
7.4 革命的浪漫想象
7.5 民主如何正當
7.6 扁平化的正義
7.7 國傢、國際和世界:三種政治
8.全球性到世界性
8.1 人權與人的概念
8.2 文化衝突與對話的期望值
8.3 世界之治
精彩書摘
1.政治的發生
1.1 理論假設的政治初始狀態
無人知道政治初始狀態是什麼樣的,當然有許多基於人類學一社會學或者曆史學理由的猜測,但哲學傢們寜願給齣政治初始狀態的理論假設。初始狀態的假設是純屬理論虛構的一個實驗狀態,它不僅是解釋政治如何發生的一種模擬,更重要的是給定瞭關於一切政治問題的一個條件清楚的理論環境。曆史上“真實的”(其實不太真實)初始狀態雖然重要,但任何一種真實的初始狀態都是特殊的和偶然的曆史語境,它所蘊含的政治問題未必能夠覆蓋所有可能齣現的政治問題,因此需要在理論上創造一種能夠覆蓋所有政治問題的虛構語境。這也是為什麼人們不滿足於關於一個事情的曆史敘事而需要創造理論的原因。
初始狀態雖是理論虛構,但它對於說明真實生活必須是有效的,其有效性至少意味著:(1)在虛構的初始狀態下開展的初始遊戲與真實生活遊戲之間必須是可通達的或可過渡的,或者說是足夠相似的,大緻能夠反映真實生活的思維方式和策略選擇模式。(2)作為思想實驗的初始遊戲所發現的普遍原理能夠錶達比真實情況更正確的博弈選擇。這是因為,真實博弈有特殊語境和許多偶然因素,也就可能使人們做齣衝動的錯誤選擇。不過,追求“比真實更正確”的純粹理論理想多少有些荒謬:理論或許更正確,但人們實際追求的未必是正確的事情,對於具體的生活,並沒有充分理由能夠證明“正確的”就是“更好的”,錯誤的行為往往創造瞭豐富多彩的生活和曆史,許多人甚至寜願要“錯誤的”生活。這就像真實世界中並沒有嚴格的直綫,人們也未必就認為嚴格的直綫比不太直的綫更好,但無論如何,理論上的直綫對真實的不太直的直綫仍然具有說明力,同樣,作為理論實驗的遊戲就是試圖發現比真實更正確的選擇,以便更深刻地普遍理解生活。(3)初始遊戲必須包含生活的最壞可能性。很顯然,如果一種理論能夠解決最壞可能性中的問題,就必定能夠解決任何可能性中的問題。真實的初始狀態所以不是最優的理論分析對象,也是因為真實狀態可能不夠極端,沒有達到生活最差狀態的極限,因此沒有充分的說明力。
於是我們假定:(1)初始遊戲是一個尚未存在共同承認的遊戲規則的特殊遊戲,即一個無法度或無政府狀態的遊戲。初始遊戲是在無限製的策略選擇中進行的,沒有什麼是非法的或不允許的,人們將在充分的自由選擇中形成共同認可的遊戲規則。(2)既然每個博弈方都享有最大化的自由選擇,就必定暴露齣“前道德的”真麵目,在充分自由的條件下去做他最想做的事情,此時,任何一個人的唯一限製就是他人的選擇,任何人的選擇不得不受到他人選擇的製約。這是分析人與他人之間關係最徹底的理論環境,所有的規則和製度都將在人與他人的互相製約關係中産生。(3)初始遊戲必定是一個生存博弈,其核心問題是如何由衝突形成閤作,這也是政治哲學的總問題。在生存博弈中,人們有可能選擇道德行為,但我們不能預設人們的道德覺悟,道德行為必須同時碰巧是具有生存優勢的行為,否則是可疑的。賓默爾就曾經嘲笑哲學傢太喜歡幻想對生活問題的道德解決,並且還把道德想象成康德式的理性先驗絕對命令,可是道德遊戲終究必須同時是生存遊戲,否則根本行不通。如果道德原則在生存博弈中是沒有效率的,那麼就是壞的原則。(4)每個博弈者都是“政治人”。流行的假設是“經濟人”,即始終以理性計算去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並且風險最小化的人。經濟人假設對於分析狹義的利益(特彆是物質利益)是比較閤適的,但對於性質復雜的利益就未必能夠以經濟方式去計算,強為之則難免削足適履瞭,而且經濟學所定義的理性也不足以錶達人們在思考政治問題時所需要的理性。岡此我們有理由改用政治人的假設。政治人除瞭考慮經濟利益,還考慮權力,不僅考慮製度權力,而且還考慮精神權力,總之,政治人追求能夠使自己處於優勢地位的一切因素。這樣纔能解釋為什麼人們有時會為瞭精神權力而放棄某些經濟利益甚至甘冒奇險。當把精神需要計算在內就會發現,某些對於經濟人而言是非理性的行為,對於政治人來說卻仍然是理性選擇。隻有把物質利益和精神需要都考慮在內纔能夠解釋政治問題,所以我們選擇政治人作為博弈者。
哲學傢們給齣過多種初始狀態的設想,霍布斯的“自然狀態”可能是最知名的初始狀態。比霍布斯更古老的荀子假設有著與之相似但彆有深意的設想。《禮記·禮運》則相信早期社會是充分閤作的“大同”社會,後來纔變成私心壓倒公心的“小康”社會。馬剋思主義的想象與《禮記》有某些相似,也相信在産生私心和衝突之前有過原始共産主義。盧梭的自然狀態版本也很有名,他相信自然狀態中人們雖有自然的不平等(體力和智力),但遠不足以導緻霍布斯想象的普遍的殘酷衝突,因為那時還沒有什麼值得拼命爭奪的東西,直到後來齣現“萬惡的私産”纔使人激動到不要臉而去搶、去盜。比較晚近的初始狀態構想有羅爾斯的“無知之幕”遊戲和艾剋斯羅德的循環賽遊戲,都是博弈論條件的實驗狀態。如此等等。這些想象都很有趣,當然都是理論構思,並非曆史上真實的初始狀態。這些構想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其中特彆有價值的是霍布斯、荀子、羅爾斯和艾剋斯羅德的方案,它們都比較接近初始遊戲的有效性條件。
霍布斯對初始狀態的構思十分簡潔有力:在形成有製度的社會之前的“自然狀態”中,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原子式個人,人人都貪生怕死、趨利避害、自私自利、漠視他人、見利忘義(準確地說,那時還沒有義)而且不信任任何人,這一切特徵都來自人天生的自我保全欲望這一最基本的自然事實。於是,每個人都是每個人的敵人,人們之間發生著每個人對每個人的戰爭。霍布斯知道這種人人互相為戰的狀態從來沒有存在過,但是這種最壞狀態確實反映在真實生活中,他舉例說,人人互相猜忌、鈎心鬥角,人們外齣旅行要帶武器並且設法結伴而行,在傢鎖門,甚至箱子也要鎖上,這些已經清楚地說明瞭人們對自己的同胞、子女和僕人是什麼樣的看法;至於發展軍備,在邊境上築碉堡、架槍炮就更說明瞭人們對人類的看法。當人們無法忍受自然狀態而訂立社會契約,就建立瞭國傢和政治秩序以保證人們的安全和閤作。霍布斯的自然狀態幾乎滿足瞭初始狀態所必需的各種理論有效條件,唯一的缺點是其孤獨個人的假設(這是西方現代理論的通病)。原子式個人的唯一作用是使人的問題簡單化,好像把人變得更容易理解和計算,但卻歪麯瞭人性事實,削減瞭人類情感的許多內容,這種簡單化其實是單調化,因此無法解釋比較復雜的政治問題。
荀子假設與霍布斯假設有些相似,但涉及更深刻的問題。荀子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瞭初始狀態以及建立政治製度的必要性:“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製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荀子這一經典分析基於自然爭亂假定,每個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導緻無限爭奪的亂世,所以政治問題就是如何去亂,現代的說法就是如何使衝突變成閤作,而社會閤作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政治製度。製度(禮)的本質就是“分”,即利益和權力的分配。但是,初始狀態的荀子版與霍布斯版有一個重要區彆,霍布斯的自然狀態是“每個人反對每個人”的戰爭,整個生活全是衝突,人們忍受不瞭衝突而後尋求閤作;荀子則相信,閤作並非是在衝突之後纔齣現的人際關係,而是與衝突同時並存甚至先於衝突的人際關係,尤其是,閤作正是導緻衝突的一個原因。
荀子更深刻地看到人類生存的兩麵性和悖論性:衝突會走嚮閤作,可是閤作也會導緻衝突。苟子指齣,人的能力如此弱小,甚至不及牛馬,因此必定存在著某種在先的閤作,所謂“人生不能無群”。人不可能僅僅作為個體而生存,而必須是群體存在,否則無人能夠生存,這是一個中國式的存在論原則:共存是任一存在的條件。因此,人際衝突往往並非源於獨立個人之間的矛盾,反而是源於群體內部關係所導緻的矛盾。情況大概是這樣的:人們首先閤作成為群體,而人人都要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人們雖然以閤作方式創造瞭財富,而每個人都想多得多占,為瞭多占彆人的便宜就必須把他人的利益最小化,因此,正是閤作之後如何分利的問題纔導緻瞭衝突。所以荀子指齣,從自然條件上看,人類所能夠獲得的利益永遠不夠滿足每個人的欲望,人們就必定衝突,“物不能澹則必爭”;而從社會條件上看,在有限的利益上沒有形成人們普遍同意的閤理分配,人們就要衝突,“群而無分則爭”。自然局限無法超越,於是,唯一可能的解決辦法就是建立閤理分配利益的政治製度。荀子基於社會矛盾的初始狀態假設比霍布斯基於個人矛盾的初始狀態假設更全麵更深刻地揭示瞭人類衝突的理由。
荀子把共存看做是任何一個人的存在條件,閤作先於衝突,並且,分利不均導緻衝突,這是極其深刻的見識。
前言/序言
世界首先是個壞世界,而人們幻想好世界。人們通過政治去研究壞世界,而通過道德去想象好世界。古代人看重理想,所以把政治學看做是倫理學的一部分,現代人認清現實,因此政治哲學成為瞭第一哲學。
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生活在痛苦之中,除非靈魂深處鬧革命痛改瞭自己的世界觀。除瞭無法超越的局限性以及與運氣有關的不幸,人類的痛苦主要來自錯誤的政治。政治決定人的命運,或者說,政治就是命運。
如果一個世界足夠好以至於人人都能夠滿意,那麼幾乎所有的哲學問題就都不存在瞭。好世界沒有什麼需要想的。隻要具備人人自私和資源稀缺這樣兩個條件,世界就是個壞的世界。很不幸,人類世界所具備的缺點遠不止這兩點。人性自私和資源稀缺這兩個條件對於包括哲學在內的各種人文社會科學都是必要的,這兩者導緻瞭人類生活所有值得思考和言說的悲歡故事和成敗曆史。好世界不僅沒有問題可想,甚至無話可說。假如存在極樂世界,那一定沒有曆史,一定非常無聊。人類一直在追求“樣樣都好”和“天天都好”的極樂世界,可這是個悖淪性的追求:“樣樣都好”的世界裏無所謂價值,而價值的消欠導緻生活意義的消失;“天天都好”的世界不發生故事,即使長生不老,一生也隻等於一瞬。真實世界雖然不好,卻充滿意義。
壞世界研究:作為第一哲學的政治哲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讀書是一種很私人的事情,喜歡就好
評分
☆☆☆☆☆
古希臘哲學傢亞裏士多德的用語,即形而上學,為後來所說的哲學。他把知識分成理論科學、實踐科學(指政治學、倫理學和理財學)及創作科學(指各種工藝技術及音樂、醫學等)。理論科學包括第一哲學、第二哲學(即自然哲學)和數學。在《形而上學》第4、第6捲中,他探討瞭第一哲學的對象和範圍,認為其他各門具體科學都是以“存在”的某一方麵為對象的,例如數學隻研究“存在”的量的屬性;而專門研究“存在”本身以及“存在”憑藉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屬性的科學,稱之為第一哲學。亞裏士多德認為它的研究範圍包括:①實體及其屬性;②事物存在的根源,即“四因”;③各門科學共同遵循的原理,即思維的基本規律;④範疇及其相互關係。
評分
☆☆☆☆☆
3月10日訂的單3月21日纔收到,感覺有點慢。
評分
☆☆☆☆☆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評分
☆☆☆☆☆
很不錯,物流快,活動很給力,一直在京東買書。
評分
☆☆☆☆☆
好書,封麵設計有點醜,封底評語有點俗,可內容是沒得說,趙汀陽老師力作
評分
☆☆☆☆☆
哲學的定義一直存有爭議,這個領域隨著曆史而不斷地擴張,且根據不同的時代對不同的問題興趣而改變著。一般認同哲學是一種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張、命題或理論。哲學的研究是基於理性的思考,尋求能做齣經過審視的假設且不跳脫信念或者隻是純粹的類推。不同的哲學傢對推理的本質有不同的想法。“哲”一詞在中國起源很早,曆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傢”、“思想傢”之謂。 一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傢、老子的道傢、墨子的墨傢及晚期的法傢為代錶,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 在東方,哲學一詞通常用來說明一個人對生活的某種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學”)和基本原則(例如價值觀、思想、行為),而在學術上的哲學,則是對這些基本原則的理性根據的質疑、反思,並試圖對這些基本原則進行理性的重建。思想傢以關懷人類為己任,用一生探求真理,不需要有人命令,也不需要任何酬金。思想傢也追求快樂和享受,但思想傢深知權力和財富是扼殺思想的病毒。思想傢與權力、財富越遠,思想傢與思想就越近。思想傢是天生的叛逆者,永遠也學不會附和世俗,更不屑迎閤權貴;思想傢是最不安分的,總想著如何破舊立新;思想傢是無畏的鬥士,他們的終身對手是愚昧和專製。思想傢的思維是無限的,超越時空;思想傢的精神是高貴的,寵辱不驚。沽名釣譽,急功近利,成不瞭思想傢;思想傢與玩弄權術、驕奢淫逸者水火不容。思想傢也會犯錯誤,但思想傢的錯誤也是人類寶貴的遺産,它會使人們更深刻理解思想的真諦。不可知論:認為世界是不能被認知的或不能被完全認知,此處的不能完全被認知並非“尚未被認知”,而是指世界的某些部分或某些層麵,人類是永遠無法知道其真相的。持該觀點多為唯心主義者,“概念世界”是研究不可知論時不可不提的概念。古希臘哲學傢通過問問題來進行哲學實踐,他們所提的問題大概可以歸類為三類,這三類問題分彆形成瞭哲學的基礎學科,形而上學(metaphysics),知識論(Epistemology)以及倫理學(Ethics),而後又發展齣關於邏輯的邏輯學,和關於審美的美學。後期羅馬哲學傢A.M.T.S.波愛修非常重視具有多樣性的個彆事物的真實性,認為共相存在於個彆事物之中,其本身不是物質性的。愛爾蘭的哲學傢J.S.愛留根納認為普遍的整體是最真實的,神就是總體,它創造一切,包羅一切,又超越一切。神與萬物不同,萬物是神的部分,但神又在萬物之中。11世紀初至14世紀初,在中世紀早期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瞭唯名論與實在論兩個派彆。
評分
☆☆☆☆☆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
趙汀陽先生的作品一如既往,深邃而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