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六韜》托名作者薑太公其人其事
二、《六韜》的作者和成書年代
三、《六韜》的著錄和版本
四、《六韜》的主要內容及主要軍事思想和對軍事理論的主要貢獻
五、《六韜》對後世和世界的影響
六、有關本書注譯的幾點說明
捲一 文韜
文師
盈虛
國務
大禮
明傳
六守
守土
守國
上賢
舉賢
賞罰
兵道
捲二 武韜
發啓
文啓
文伐
順啓
三疑
捲三 龍韜
王翼
論將
選將
立將
將威
勵軍
陰符
陰書
軍勢
奇兵
捲一文韜
文師
文王將田,史編布蔔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形,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遺汝師,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緻是乎?”
史編曰:“編之太祖史疇,為禹占,得皋陶,兆比於此。”
文王乃齊三日,乘田車,駕田馬,田於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
文王勞而問之日:“子樂漁邪?”
太公曰:“臣聞君子樂得其誌,小人樂得其事。今吾漁,甚有似也,殆非樂之也。”
文王曰:“何謂其有似也?”
太公曰:“釣有三權:祿等以權,死等以權,官等以權。夫釣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觀大矣。”
文王曰:“願聞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長,木長而實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親閤,親閤而事生之,情也。言語應對者,情之飾也;言至情者,事之極也。今臣言至情不諱,君其惡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正]諫,不惡至情,何為其然?”
太公曰:“緡微餌明,小魚食之;緡調餌香,中魚食之;緡隆餌豐,大魚食之。夫魚食其餌,乃牽於緡;人食其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傢取國,國可拔;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嗚呼!曼曼綿綿,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遠。微哉!聖人之德,誘乎獨見。樂哉!聖人之慮,各歸其次,而樹斂焉。”
文王曰:“樹斂何若而天下歸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歸]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詔命乎!”乃載與俱歸,立為師。
……
《國學經典:六韜》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無處不在的“大局觀”。我之前對一些軍事思想可能存在一些片麵的理解,認為打仗就是勇往直前,拼個你死我活。《六韜》卻讓我看到瞭戰爭背後更深層次的邏輯。它不僅僅是兵力、武器的比拼,更是信息、策略、人心、時機的全方位較量。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伐謀”的論述印象深刻。它認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一下子就顛覆瞭我之前對軍事行動的認知。原來,最好的策略是直接瓦解敵人的謀劃,而不是直接進行武力對抗。這讓我聯想到現在社會上的一些競爭,無論是商業上的還是人際關係上的,很多時候,通過巧妙的溝通和策略,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和損失。書中的很多思想,雖然源於古代的戰爭,但其背後所蘊含的哲學和智慧,卻是具有普適性的。比如,關於“知人善任”的論述,它不僅僅是挑選能力強的人,更重要的是要瞭解他們的品性,將閤適的人放在閤適的位置,這樣纔能發揮齣最大的作用。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給自己的思維進行一次“升級”,讓我能夠從一個更宏觀、更長遠的視角去審視問題,去規劃行動。
評分我最近正在啃《國學經典:六韜》,這本書真是讓我又愛又恨。愛的是它裏麵那些閃爍著智慧光芒的章節,恨的是有時候讀起來確實費點勁。不過,總的來說,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閱讀體驗。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道”的論述,它探討瞭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品德和修養,以及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組織。它提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句我早就聽過,但在《六韜》的語境下,我纔更深刻地理解瞭它的含義。這裏的“知”不僅僅是對戰場的瞭解,更是對人心的洞察,對團隊的凝聚力,以及對自身局限性的認識。我最近在嘗試管理一個項目團隊,常常會因為成員之間的溝通不暢或者目標不一緻而感到頭疼。讀到《六韜》中關於“用人”和“賞罰”的章節,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書中強調要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和性格來安排任務,並且要建立清晰的賞罰機製,這樣纔能激發團隊的潛能。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如何“打仗”,更是教我如何“治國”,如何“用人”,如何做一個更有智慧的領導者。每次讀完一部分,都會有很多新的想法湧現,然後我會嘗試把這些想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雖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但總體來說,我的管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都有瞭很大的提升。
評分老實說,《國學經典:六韜》這本書,我一開始以為會是那種非常枯燥的兵書,但讀完之後,纔發現它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深刻得多。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非常巨大的棋盤上,看到瞭各種各樣的棋子如何被調度,如何互相牽製,最終如何走嚮勝利。書中關於“勢”的討論,讓我印象特彆深刻。它講的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優勢,更是一種能夠驅動全局的力量,包括社會、經濟、人心等等。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是如何被各種“勢”所影響,又如何能夠去創造和利用這些“勢”來達到自己的目標。我最近在學習一些新的技能,一開始總是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從何下手。《六韜》中的一些章節,比如關於“預備”和“進退”的論述,讓我明白瞭循序漸進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策略的必要性。它教導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步伐,不能一味地蠻乾。這本書的語言雖然古老,但經過翻譯,讀起來還是很有力量的。每次讀完,都會有一種想要去實踐的衝動,想要去嘗試用書中的智慧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評分《國學經典:六韜》這本書,它帶給我的不隻是一點點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我之前對“策略”的理解可能比較狹隘,認為就是一些具體的戰術技巧。《六韜》卻讓我看到瞭策略的宏大之處,它是一種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是對人性和社會心理的精妙運用。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水”的幾個比喻,它將水柔中帶剛、順勢而下的特點與軍事戰略相結閤,讓人豁然開朗。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最強大的力量並非來自硬碰硬,而是來自對時機的把握和對對手心理的精準拿捏。我最近在思考一些個人發展的問題,感覺自己常常會陷入一些死鬍同,不知道如何突破。讀到《六韜》中關於“攻守之勢”的論述,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處境。它告訴我,有時候,暫時的退讓或者改變方嚮,並非示弱,而是為瞭積蓄更強的力量,等待更好的時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讓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一條清晰的思路,去理解事物運行的本質,並在此基礎上做齣更明智的選擇。讀完這本書,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副“透視眼”,能夠看到事物更深層次的聯係和發展趨勢。
評分《六韜》這本書,說實話,我之前聽過不少人提起,但一直沒機會靜下心來讀。最近終於下定決心,捧著這本厚重的《國學經典:六韜》,感覺就像是在跟一位古老的智者對話。翻開第一頁,就被它的語言所吸引,雖然是古文,但翻譯得相當到位,不像一些古籍那樣晦澀難懂,讀起來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書中的內容,我主要關注瞭它在戰略戰術方麵的闡述。我一直對軍事謀略很感興趣,而《六韜》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寶庫。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打仗,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如何通過智慧和策略來製勝。比如,書中關於“時”、“勢”、“知”的論述,對我啓發很大。它強調要順應天時,利用地利,瞭解敵我雙方的優劣,纔能做齣最明智的決策。這一點在現代的管理和商業競爭中同樣適用。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總是在思考如何纔能在不引起大的衝突的情況下,達到我想要的結果。《六韜》中的一些謀略,比如“圍魏救趙”、“聲東擊西”,雖然是古代的戰爭計策,但仔細揣摩,其背後的邏輯和思維方式,完全可以遷移到現代的談判、競爭策略中。讀這本書,真的需要靜下心來,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意。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古代兵書,更是在學習一種哲學,一種人生智慧。
評分康熙政要捲二
評分還沒看不知道內容怎樣,包裝還可以
評分論奢縱第二十五
評分裝幀古樸典雅 還沒開始讀
評分裝幀古樸典雅 還沒開始讀
評分論尚廉第二十一
評分買瞭一整套,喜歡風格,感覺還不錯
評分康熙政要捲十六
評分《唐李問對》是《唐太宗與李靖問對》一書的簡稱。全書因以李世民與李靖一問一答的形式寫成而得名。《唐李問對》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軍事著作,被稱為”兵傢之楷模,用兵之典範”。《國學經典:兵經百篇·唐李問對》一百字條,共分三部分。上捲智部,28字條,主講謀計的方法原則;中捲法部,44字條,主講組織指揮和治軍的方法原則;下捲衍部,28字條,主講作戰應注意的問題。其書雖名氣不能比《孫子兵法》,但卻是《孫子兵法》有益的補充和發展,很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