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们应对格罗斯与莱维特能给出这样的警世之言深表感激。他们为那些在律师、记者和教师们耳边终日聒噪不休的思想家们所画的肖像,的确值得所有为科学之不景气现状而忧心忡忡的人们一阅。
——《今日物理》
时至今日,终于有人挺身而出,把那些认为本世纪的每一重大科学进展都在腐蚀着西方思想传统根基的人们的用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真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伟绩。
——《新政治家》
两位作者无情地撕开了众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大家们的荣誉面纱,这虽稍嫌有违与人为善之道,但其立论雄辩,时有振
内容简介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1994年初版以来,《高级迷信》一书一直是舆论界经久不衰且爱恨纠缠的焦点,引发了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人文学者们广泛参与的“科学大战”。
本书是首次将各种“科学批评”的视角与观点集结在_二起“示众”的宣传画廊。其中涉及许多严肃而又深刻的学术问题:如何看待科学的价值与社会功能?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精髓是什么?科学专家的来源与合理性何在?……
作者简介
保罗·R.格罗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生物学家。
诺曼·莱维特,美国拉特格斯大学数学家。
目录
第一章 学术左派与科学
学术左派
愤慨何由而来
褊狭性
必要的辨析
答辩状的设计
第二章 历史与政治因素考辨
——自然科学及其天敌
破迷与执迷
对美国左派历史的简要回顾
敌人的面目
第三章文化建构论的文化建构
弱形式的文化建构论
强形式的文化建构论——作为约定的科学
作为权力的科学
解释
作为权力斗争的科学
富豪统治者们
作为政治编码的文化建构论
第四章 瞎话王国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和
文化批评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硬把科学当做隐喻
“理论”在政治上的诱惑性
哲学的复仇
文化研究:对理性的逃避
混沌理论简介
关于混沌的谬论1:史蒂文·贝斯特
关于混沌的谬论2:凯瑟琳·黑黎斯
第五章 应运而生的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的胜利
当今的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代数学
单倍体的解释学
珍视卵细胞
关于性特征的舆论导向
整治物理学
科学与“科学研究”
“辩护”策略
论自然
无法逃避的语境
第六章 伊甸园之门
环境保护的现实方面
三种态度
理性的禁忌
“狼来了!”
公认的观点
瑞弗金的信条
一场未决胜负的战斗
第七章 控诉声何由而来
第八章 万民为什么谋算虚妄之事?
第九章 其干系何在?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学术左派与科学
学术左派
《高级迷信:学术左派及其关于科学的争论 》所讨论的,是美国学术界一个庞大且极有影响的部分同自然科学之间那种令人异常困惑的关系,为了方便起见,这部分学界同仁在《高级迷信:学术左派及其关于科学的争论 》中被统称为“学术左派”(the academic left)。但这一称呼能否带来方便之利却颇值得怀疑。在对科学的理解上,学术左派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理论立场——这一“派”的分子毕竟是过于庞杂了,且内部纷争不断,因而很难达成统一的立场——但却有着明显一致的论调,这就是对科学毫不含糊的敌意。说得更坦率些,学术左派厌憎科学。自然,它不喜欢控制着我们社会的那些政治、经济势力强加给科学的某些功用,特别是在如下一些领域,如:军备,对持不同政见人士的监视,有害且导致环境恶化的工业加工,借助通俗文化技术对大众良知的操纵,等等。
这种对科学的厌憎情绪已广泛散布开来,就连科学家们自身的表现也和其他人一样,这样说估计不会让人感到惊讶。然而,在学术左派内部,对科学的敌意却无限扩展开来,矛头直接指向科学建制化得以维系的社会结构,指向职业科学家所赖以产生的教育系统,并且真真假假地指向科学家们之所以被称为科学家的那些心理特征。最令人惊讶的是,竟有人公然反对科学知识的实际内容,反对那种被公认为所有受教育人士都会接受的普遍假设,即科学知识在理性上是可靠的,是建立在完善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的。
正是这最后一种敌意,让意识到它的科学家们感到极为费解。因为这类论调具有明显的中世纪色彩,而目前包裹它的却是超现代语言(hypemodern language)。它似乎代表着一种对启蒙时代以来最强大的遗产的否定,似乎在嘲弄那种认为文明——就总体而言——能够从愚昧无知发展到富有洞见的进步观念,尽管学术左派的某些成员对科学的无知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每一次看到类似的观点,我们都会产生一种同样的感觉,就是非理性正在理直气壮地受到谄媚和宣扬。
前言/序言
《高级迷信》一书中译本要和读者见面了。作为译者,有三句关于本书的话要向其读者申明——
首先,这是科学家阵营奋起对各种“科学批评”展开反批评的开山之作。
自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领域兴起后,尤其是随着国内学界所谓“广义STS研究”的发展及影响的深入,围绕科学事业而展开的各种研究进路逐渐向世人呈现出某种整体风貌,并汇聚成被国外学者称做“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的“统一战线”;其所给出的各色研究结论,在科学家看来,都属于“科学批评”(science-critique)之列。公允言之,科学批评的兴起与发展,呼应的正是人类欲全面理解科学事业的愿望与诉求:科学事业对人类发展及福祉的影响毕竟太重要了,只有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驾驭科学技术并使之为人类造福。所以,才会有众多学者挺身而出,从哲学角度解说科学何以可靠、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从社会学角度解说科学事业应如何组织发展、如何评价激励,从心理学角度解说科学创新何以可能如何实现,从法学角度解说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利益应如何分配,从经济学角度解说应如何评价科技事业的投入与产出,从伦理学角度解说科技发展与价值观变迁间的关系,从文化角度解说两种文化之争、少数族群的权利、“科学霸权”的形成与影响……
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这些“解说员”从身份上看大致都属于“非科学家”之列;即使偶有具备科学训练背景的学者,如卡尔纳普、库恩等,人们对他们的认识也主要是凭借其“科学批评”言论,而非通过其科学成就。
《左派及其关于科学的争论(第2版)》是一部深入剖析当代左翼思潮与科学之间复杂关系的学术著作。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观点或进行价值判断,而是通过严谨的文献梳理、深刻的理论分析以及对具体案例的细致考察,勾勒出左翼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围绕科学的起源、发展、本质、功能及其社会影响所展开的多元化、甚至有时是矛盾重重的论辩图景。 本书的第二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更新与拓展。作者不仅吸纳了近年来在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领域涌现出的重要研究成果,更对某些关键章节进行了重写和深化,以期更精准地捕捉当下左翼内部关于科学讨论的最新动态和深层逻辑。读者将会发现,新增的案例分析更加贴近当代的社会现实,理论探讨也更加聚焦于那些对理解当前科学与社会互动至关重要的议题。 全书的结构设计清晰而富有层次。开篇部分,作者首先对“左派”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演变进行了界定,并梳理了左翼思想谱系中普遍存在的对科学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其解放潜力的高度肯定,也伴随着对其潜在压迫性、意识形态嵌入性的深刻警惕。这种二元性构成了本书后续讨论的出发点。 随后,本书聚焦于左翼在科学认识论上的争论。作者探讨了从早期实证主义的乐观到后来的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对科学客观性、普遍性的质疑,以及这些质疑如何与左翼的社会批判相结合。例如,书中会深入分析“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观点,如何在挑战科学的权威性同时,也为左翼揭示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权力关系、性别偏见、阶级固化提供了理论工具。但是,作者也敏锐地指出,这种认识论上的转向并非没有争议,部分左翼学者对此表达了担忧,认为过度强调社会建构可能削弱科学的批判力量,甚至滑向相对主义。 在科学社会学的层面,本书详细考察了左翼如何分析科学机构的运作、科学研究的资助机制、科学家的社会角色及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联系。读者将了解到,左翼思想家如何揭示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如何加剧社会不平等,成为资本积累和权力扩张的工具。书中可能涉及对“技术官僚主义”、“科学管理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科学研究如何被纳入市场逻辑、服务于特定经济利益的深刻反思。同时,作者也会呈现左翼内部关于如何实现科学研究的民主化、如何促进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各种构想。 本书的一个重要篇幅集中于左翼对具体科学领域及其社会应用的批判与反思。作者不会回避对诸如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基因技术、生物工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左翼所提出的挑战和担忧。例如,在环境科学领域,左翼可能强调气候变化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以及对“绿色科技”可能沦为资本逐利新手段的警惕。在生命科学领域,关于基因编辑、辅助生殖技术等,左翼可能会关注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分化、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定义,以及对弱势群体潜在的歧视。在信息技术领域,关于算法的偏见、数据隐私的侵犯、数字鸿沟的扩大等,都将是本书深入探讨的议题。 然而,本书的价值并不仅在于批判。作者同样致力于呈现左翼内部关于如何重塑科学、如何发展更符合社会公正和人类福祉的科学的积极探索。这可能包括对“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可持续的科学创新”、“民主的科学治理”等理念的阐释。书中可能会探讨左翼如何倡导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共享,如何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包容多元声音、尊重不同认知方式的科学共同体。 此外,《高级迷信学术:左派及其关于科学的争论(第2版)》特别关注了科学与意识形态的互动。作者会分析左翼如何揭示科学的“去意识形态化”叙事本身可能隐藏的意识形态,以及科学知识如何被用于合法化现有社会秩序或推行特定的政治议程。反之,作者也会探讨左翼如何利用科学的成果来批判现实、推动社会变革,以及在何种意义上,科学可以成为左翼解放思想的有力支撑。 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迷信”这一概念的批判性运用。作者并非简单地将左翼关于科学的争论视为“迷信”,而是深刻反思了在科学与社会互动的复杂图景中,哪些论述可能被过度简化、被误读、或者被固化成某种“学术上的迷信”。本书试图通过对这些争论的细致梳理,帮助读者超越简单化的标签,理解左翼在科学议题上复杂的思想脉络和深刻的忧虑。 对于读者而言,《高级迷信学术:左派及其关于科学的争论(第2版)》提供了一个理解当代社会科学与技术发展背后政治、社会、文化力量的宝贵视角。它鼓励读者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科学的每一个环节,从其产生到其应用,再到其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本书并非提供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抛出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邀请读者一同思考,如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包容、可持续的未来。 本书适合对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政治学、社会理论、以及当代社会思潮感兴趣的学者、学生和广大知识分子阅读。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左翼思潮在科学议题上的多元立场,更深刻地认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为思考科学的未来发展和人类的未来福祉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的第二版,无疑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时效性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它是一部不容忽视的、关于理解科学与左翼思想之间复杂互动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