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文化史》的最后一句话是“在英国,怀孕依然是一个充满多样性和阶级差异的领域”。而在中国,这句话的注脚则是:把怀孕作为一个复杂多样的文化现象来进行反思的性别主体,只属于特定的阶级——尽管两性之间的权力博弈并不限于特定阶级和特定形式,尽管各个阶级的女性都有对身体经验的感知和诉说欲望,并且同样面临着社会对女性进行文化塑造的压力——人们思想与情感最敏锐的那根神经,依旧首先是被诸如毒奶粉、毒疫苗以及胎婴尸体曝露之类的公共事件挑动着,这些事件挑战着生命权利的底线,而在这一底线被不断突破之后,孕育生命的那一性别的经验与文化反思,难道还有立锥之地吗?恰如那句名言所说,“奥斯维辛之后无诗”。
评分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good book !
评分今天帮朋友买的,听说很不错。
评分作为一个曾经的孕妇,我与克莱尔•汉森所著的《怀孕文化史》相见恨晚——我只是随手一翻,便看到一段某孕妇的内心独白:
评分 评分这段话如一艘救生船,打捞起我沉没于黢黑记忆之海的诸多经验:在陌生的医生们面前袒露肚腹,接受科学的测量、按触以及品头论足;努力记忆指导手册上列出的正确饮食、对胎儿无害的体操动作和睡觉姿势;因为偷喝了一杯咖啡而心生愧疚,或者因为早晨没有感受到胎动而惶惶不安。似乎谁都有资格批评我,而我从来没有像怀孕时期那样渴望“正确”。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这个商品不错,很喜欢
评分书中引用了大量以怀孕为主题的女性写作文本,包括女性自传、小说和女性主义理论写作。这些对怀孕主体经验的感性与理性认知都十分丰富的女性声音,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社会对女性的文化压力之“应力”而存在的。同为女性的作者耐心地倾听了这些声音:怀孕就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严酷考验:身体的分裂,自我和他者、自然和意识、生理和语言的分离与共存……怀孕就是一种被制度化、社会化和本质化的精神错乱”,不过,“怀孕和分娩也为女人同自己的母亲团聚并回归最初的同性纽带关系提供了可能性”(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因为女人与伟大的生命之树有着神秘的脐带联系,所以男人对“具有生育力的、孤雌生殖的母亲,即那种孕育万物的、古老而原始的人物形象有着潜在的恐惧与渴望”(芭芭拉•科瑞德);凭什么医生总是剥夺女性对怀孕的表达权利而替她代言?“你说你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熟悉你的声音,这没有用……医生会像你的恩人一般劝说这只是你的幻觉,告诉你女人总爱去想象一些并不存在的事情”(多丽丝•莱辛);“子宫里的胎儿或者怀抱里的小家伙能够停止时间。时间静止了,死神后退了……带着半分茫然,半分神秘,她感觉到她的生命之墙延长了,变薄了……从生命、时间和死亡中解脱出来,她已经步入了永恒”(伊妮德•巴格诺尔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