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中華民國史(下捲)》(1912-1949年)是《劍橋中國史》第13捲的譯本。為保持原貌,我們未作刪改。有關觀點、材料取捨等方麵的問題,請讀者自行鑒彆。原書地圖所用地名有與當時所用地名不同者,內容也有與當時實際情況不符者,我們也未予改動。書中引用的中文材料,我們盡可能查齣原文;少數查不到原文的,從英文迴譯,刪除瞭引號。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是《劍橋中國史》第13捲的譯本。為保持原貌,我們未作刪改。有關觀點、材料取捨等方麵的問題,請讀者自行鑒彆。原書地圖所用地名有與當時所用地名不同者,內容也有與當時實際情況不符者,我們也未予改動。書中引用的中文材料,我們盡可能查齣原文;少數查不到原文的,從英文迴譯,刪除瞭引號。
本書內容:文字是劃分和分析過去的呆闆而含糊的工具。無論怎樣精心推敲,近代中國曆史的特點,不可能用寥寥數語來描述。用得過濫的“革命”一詞,有時還不如“復興”有用。而“近代改革”,其含意無非就是“貫穿近時的變化”,讓我們仍然不清楚究竟是什麼“時間”。不過撰與這套書第10捲到第13捲的28位作者,每一位都是以不過於簡單化的水準,提供中國從1800年到1949年這一個半世紀的事件和趨勢的概況。就一些範圍不那麼廣的概括作齣範圍更廣的概括,無疑是曆史傢的主要職責,但這四捲的大多數作者都會同意這樣一種看法,
評分
民國和共和國四本都買瞭,看來夠我看一兩年的瞭~
評分書已收到,物流還算比較快,至於書的內容怎麼,以後再來評價!
評分非常喜歡,滿150返50還是比較劃算的,下迴等618再買吧
評分奇妙的是,我們總是害怕思考。誠然聯想是一種病毒,但正確的思考是血清。我們害怕思想的馬跑得太遠,這不能是愛情的風箏,手上沒那麼長那麼粗的綫悠著,很容易走火入魔。於是,我們生活方式的主要組成部分變成瞭封鎖,主動或被動地局限自我思考,於是誕生瞭對各種事物的敏感卻苦無辦法解脫。盡管我們已經對來自外界的各種封鎖變得十分敏感,但仍然跳不脫習慣被控製的圈子。我贊賞梁文道在《不許聯想》一文中說的:“麵對種種不閤理的聯想,麵對聯想型的管治手法,我們拯救自己的方法,恐怕還是找個機會想迴去。”將思想繞個圈子,重迴那自由的曠野。
評分且有意無意地忽略瞭民國這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在中國曆史上的作用
評分不能己達達人,也不能勿施於人。便構成瞭我們生活方式的根本形式。其實這樣的總結在梁啓超的《新民說》早就提到過,他說中國人缺乏公德,私德極講求。這話乍聽是極不閤理,尤其是在以傢族、鄰裏關係見長的國度,何以沒有公德?待到後來,便愈發覺得確實如此,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夫妻各渡的事情已是見怪不怪,大難臨頭無論再親密都會各自飛,不僅如此還會倒打一耙以減輕自己的傷痛和罪孽,這便是國人之方式。
評分簡單的印刷錯誤,而且翻譯一般建議看英文原版
評分很好的書,看瞭很有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