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三书:佛学入门+学佛群疑+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共3册)2015年全新修订版

学佛三书:佛学入门+学佛群疑+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共3册)2015年全新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佛教
  • 佛学入门
  • 学佛
  • 圣严法师
  • 正信佛教
  • 修行
  • 心灵成长
  • 宗教文化
  • 哲学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全程在线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43940
商品编码:10086058491
出版时间:2015-12-01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学佛三书(圣严法师经典著作:学佛群疑、佛学入门、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畅销书全新修订版,张国立李连杰罗大佑联袂推荐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佛学入门  9787507543940

学佛群疑  9787507543957

正信的佛教  9787507543933

总定价  90.00



《静观世音:圣严法师讲述观世音菩萨的智慧与慈悲》 内容简介: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也时常面临着各种困惑与挑战。当我们感到迷茫、无助,抑或是渴望一份宁静与力量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个名字——观世音菩萨。这位慈悲的菩萨,以其无边的智慧和深切的关怀,照亮了无数众生的生命之路。 本书汇集了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佛教导师之一圣严法师对观世音菩萨的深刻阐释。圣严法师以其深厚的学养、浅显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视角,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藩篱,走进观世音菩萨的宏伟愿景,领略其不凡的慈悲情怀,学习其化解烦恼的智慧方法。 一、 观音缘起:悲悯之源,慈爱之海 本书首先从观世音菩萨的起源谈起,追溯其在佛教经典中的形象与传说。我们将在圣严法师的引导下,理解观世音菩萨“观声而去”的深切含义——她时刻倾听众生的痛苦与呼唤,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感同身受,伸出援手。这不仅仅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是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的集中体现。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从最初的男相到后来的女相,反映了佛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融合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其普度众生的宏愿,超越了性别、种族、身份的界限,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寄托。 圣严法师将观世音菩萨的悲悯之心,比喻为无边无际的大海,能够容纳一切的烦恼与痛苦;又如皎洁的月光,能够温柔地抚慰焦躁的心灵。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观世音菩萨如何发下宏大的十二大愿,这些誓愿不仅仅是文字,更是观世音菩萨实际行动的承诺,是对一切众生无尽的关怀与救赎。通过对这些典故的解读,读者将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观世音菩萨并非遥不可及的神明,而是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无限支持与力量的慈爱者。 二、 观音解惑:烦恼的彼岸,智慧的光芒 在现代社会,我们承受着来自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内心常常被焦虑、恐惧、嗔恨、贪婪等烦恼所困扰。圣严法师以其对人心的洞察,将观世音菩萨的智慧,转化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走出烦恼的泥沼。 本书详细阐述了观世音菩萨“三十三观音”的法门,每一尊观音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解脱烦恼的法门。例如,杨柳观音教我们如何以柔克刚,用慈悲化解嗔恨;送子观音给予我们对生命延续的希望与力量;鱼篮观音则揭示了佛法无处不在,可以融入生活,甚至在最平凡的事物中也能显现。圣严法师并非简单地罗列这些形象,而是深入剖析每一种观音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实践方法。他会教导我们,如何通过观想、持咒、礼拜等方式,来激发内心的慈悲与智慧,从而逐渐消解内心的执着与烦恼。 更重要的是,圣严法师强调,观世音菩萨的智慧并非玄奥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会指导我们如何将观音法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在面对冲突时,如何学习观音的“无畏施”精神,以平静的心态化解矛盾;在遭遇挫折时,如何模仿观音的“如意轮”观,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与方法;在感到孤单无助时,如何如同“白衣观音”一般,找到内心的依靠与安宁。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讲解,读者将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观世音菩萨的智慧,是通往内心平静与幸福的钥匙。 三、 观音实践:慈悲的行动,智慧的修行 学佛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实践的落实。圣严法师在书中强调,真正的修行在于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中,化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和内心的力量。 本书鼓励读者从模仿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入手。慈悲并非是无条件的溺爱,而是对一切众生怀有同情心,并愿意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圣严法师会引导我们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看看在哪些方面可以实践慈悲:在家庭中,如何用爱心关怀家人;在工作中,如何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同事;在社会上,如何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会提出诸如“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等基本戒律,并解释这些戒律并非束缚,而是帮助我们净化身心,减少造业,积累福德的有效途径。 同时,本书也强调了“智慧”的实践。观世音菩萨的智慧,体现在其对一切事物无常、无我的洞察。圣严法师会教导我们如何运用“观”的方法,去观察自己的念头,去理解事物的真相,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执着与痛苦。他会鼓励我们练习“禅观”,通过静坐,培养专注力和觉察力,从而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种智慧的实践,能够帮助我们看清世界的虚妄,放下对名利、情爱的过分追求,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与自在。 四、 观音精神:生命的灯塔,心灵的港湾 在旅程的最后,圣严法师将观世音菩萨的精神升华为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心灵的寄托。他告诉我们,观世音菩萨的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生命力量,是一种包容万象、化解一切的宽广胸怀。 无论我们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我们内心是喜悦还是悲伤,观世音菩萨的精神都能成为我们生命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都能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给予我们安慰与依靠。圣严法师鼓励读者将观世音菩萨的精神融入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有慈悲、有智慧、有担当的人。他用充满力量的语言,号召读者将观音菩萨的悲心愿行,化为自身的实践,在纷扰的世界中,成为一股清流,用爱与智慧,温暖他人,净化自己,最终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圆满。 《静观世音》不仅是一本关于观世音菩萨的介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如何修行、如何获得内心平静的实用指南。圣严法师的智慧之光,通过这本书,将照亮每一个渴望光明与希望的生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在于它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深刻洞察力。我们这个时代信息爆炸,人心浮躁,很容易被外界的喧嚣裹挟。圣严法师在书中对于如何安顿人心、如何面对生老病死这些终极问题,给出了非常务实且富有力量的解答。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活在当下”的阐述,它不是那种空洞的口号,而是结合了禅修的实际操作和对现代生活压力的理解。读完后,我感觉内心仿佛被梳理过一遍,那些纠缠已久的小烦恼似乎找到了一个出口,不再占据我大部分的思绪。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重建工程。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挺有意思,那种简洁中带着一丝古朴的气息,拿在手里感觉很踏实。特别是这个2015年修订版,纸张的质感也比我以前见过的版本要好不少,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一点对于长时间研读佛学经典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个人比较注重阅读的体验,毕竟面对的是圣严法师这样的大家之作,如果纸张太差或者排版太拥挤,会大大影响心境的沉淀。而且,这种三册一套的组合,布局上就显得非常完整和系统化,不像有些散装的书籍,拿在手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圣严法师的文字本身就有一种疏导人心的力量,加上这么用心设计的实体书,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从外在到内在的仪式感,让每一次翻开书页都充满期待。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修订版”有点保留,担心是出版社为了营销而做的噱头,内容上可能改动不大。但深入阅读后发现,圣严法师的这种持续修订,体现了一种对真理不断精进、对时代脉搏保持关注的态度。里面的某些案例和譬喻,明显是结合了近些年来社会发展的新现象来阐释的,使得原本有些年代感的佛法理念,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古为今用”的智慧,才是真正高明的教化。它告诉我,真正的修行,是与时俱进的,不是僵化守旧的。因此,这次的修订版不仅仅是文字的更新,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再激活,非常值得拥有。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研究佛教中的“缘起性空”概念,这本书虽然不是专门讲这个的,但其中对于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分析,却能巧妙地印证这些高深的哲理。举个例子,书中提到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它没有直接引用复杂的术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去剖析我们内心那些微小的执着和误解是如何产生的。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对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没有一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大堆教条,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拉着你的手,一步步带你穿越迷雾。这种贴近生活的论述,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瞬间鲜活了起来,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地在“读”书,而是在“经历”书中的智慧。

评分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其他的佛学入门读物,它们有的过于学术化,读起来像是在啃晦涩的教科书;有的则过于强调感性的体验,缺乏严谨的逻辑支撑。这套《学佛三书》巧妙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既有佛学体系的框架,比如对三宝的解释就非常清晰到位,让人建立起正确的信仰基础;同时,它又大量篇幅用来解答普通人修行中的具体疑惑,比如“我该不该吃素?”“如何看待因果报应?”这些都是非常接地气的问题。这种结构设计,让读者在获得系统知识的同时,也能立刻找到对应自己困惑的答案,效率极高,完全不会让人产生“学了也没用”的挫败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