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2005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文物局 编
图书标签: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2005年
  • 重要发现
  • 历史
  • 文化
  • 文物
  • 学术
  • 研究
  • 中国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19038
版次:1
商品编码:1008738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7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05年国家文物局审批考古发掘项目600余项,我们以各地的考古工作汇报为依据,结合考古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推荐意见,遴选出34项本年度重要考古发现,编辑成册,以飨读者。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其体现的文化面貌不同于跨湖桥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为研究人类文明从采集经济到农耕经济的过渡与转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仰韶文化中期墓地与壕沟的发现,为了解西坡遗址的文化内涵、规模和聚落内部形态提供了新的资料。浙江桐乡姚家山贵族墓葬是浙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最高级别的良渚文化墓地,出土大量玉、石、陶、牙骨器等珍贵文物,有两类玉器为正式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2005年的考古工作主要围绕学术课题研究、大遗址保护工程以及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2005年国家文物局审批考古发掘项目600余项,《2005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以各地的考古工作汇报为依据,结合考古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推荐意见,遴选出34项本年度重要考古发现,编辑成册,以飨读者。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首次发掘
北京东胡林遗址2005年发掘又获重要成果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发掘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发掘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仰韶文化中期墓地与壕沟
浙江桐乡姚家山良渚文化贵族墓葬
江苏邳州梁王城遗址发掘
河南鹤壁刘庄遗址
河北唐县北放水遗址
河北邯郸陈岩嵛遗址
新疆昆仑山流水墓地考古发掘
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发掘收获
安阳殷墟殷代大墓及车马坑
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
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
江苏句容、金坛土墩墓考古发掘收获
河南洛阳东周车马坑及墓葬群
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
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田宅遗存
甘肃礼县鸾亭山汉代祭祀遗址
山东胶州赵家庄汉代墓地的发掘
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
西安北郊北周李诞墓
陕西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
陕西西安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
河南洛阳唐安国相王孺人墓
江苏扬州唐宋城东门遗址的发掘
天津蓟县千像寺石刻造像群
长沙坡子街南宋大型木构建筑遗址
景德镇丽阳乡元、明瓷窑址考古发掘
南京明沐瓒墓的发掘
长沙蚂蚁山一号明墓的发掘
福建东海平潭碗礁1号沉船遗址抢救性发掘

前言/序言

  2005年国家文物局审批考古发掘项目600余项,我们以各地的考古工作汇报为依据,结合考古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推荐意见,遴选出34项本年度重要考古发现,编辑成册,以飨读者。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其体现的文化面貌不同于跨湖桥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为研究人类文明从采集经济到农耕经济的过渡与转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仰韶文化中期墓地与壕沟的发现,为了解西坡遗址的文化内涵、规模和聚落内部形态提供了新的资料。浙江桐乡姚家山贵族墓葬是浙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最高级别的良渚文化墓地,出土大量玉、石、陶、牙骨器等珍贵文物,有两类玉器为正式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
  南水北调一期工程2005年度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顺利开展,考古工作成果丰硕。河北唐县北放水遗址是近年来先商考古的重大收获,对廓清该地区夏时期考古学文化面貌有着重要意义。河南鹤壁刘庄遗址发现大批仰韶文化晚期大司空类型遗迹、遗物以及较大规模的下七垣文化墓地。下七垣文化墓地共发现墓葬336座,出土器物近500件,这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如此规模的夏时期公共墓地,为先商文化的发掘研究工作填补了空白,为研究墓葬制度、社会结构、商人渊源、夏商关系等学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考古新视界:重塑中国古代文明图景的年度发现精选 图书名称: 考古新视界:重塑中国古代文明图景的年度发现精选 (暂定名,旨在突出年度性和革新性)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年份(如2005年)考古成果的简单回顾,而是聚焦于近十年来(或选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十年段,如2010-2020年)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最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的深度集成与前沿解读。我们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动态、立体、不断被修正和丰富着的中国古代文明演进图景,探讨最新发现如何挑战或巩固了既有的历史叙事。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中国史前时期、夏商周至秦汉、魏晋南北朝乃至唐宋时期的关键遗址,通过对出土文物、环境样本、聚落形态的细致分析,力求揭示古代社会在技术、艺术、政治组织、经济结构以及多元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史前与早期国家的探索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中国“文明化”的起源地,重点剖析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最新重大突破。 良渚文化的新证据与中华文明五千年论: 深入介绍浙江余杭反山、瑶山以及最新的高等级墓葬群的发掘情况。重点解析玉器体系的复杂性、社会阶层分化,以及对“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早期国家形态的构建提供了哪些新的证据。我们不仅关注玉琮、玉璧的形制,更侧重于测年数据对“中华文明起源”时间轴的精确校准。 陶寺遗址与早期邦国形态: 聚焦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探讨其独特的都城布局、天文观测台的意义,以及对早期礼制和文字萌芽的理解。本书将详细梳理陶寺文化与传说中尧舜时代的关联性探讨,侧重于考古学证据的审慎解读,避免过度神话化。 南方稻作文明的崛起: 关注湖南澧阳盆地、彭头山等遗址群在水稻驯化和定居模式上的新发现。展示南方文化(如石峁、石峁文化以外的北方新石器文化群)如何与中原文化进行互动、融合,共同塑造了早期中华文化的多源一体格局。 第二部分:王朝气象——青铜时代的权力与礼制 本章关注夏商周三代的物质证据,特别是权力中心地的变迁与青铜技术的极致发展。 殷墟之外的商代疆域拓展: 详细介绍河南、河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新发现的大型商代城址和高等级贵族墓地。重点分析这些发现如何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为广阔和复杂的商王朝区域管理网络,而非仅仅依赖安阳的中心叙事。 周代“礼乐文明”的物质基础: 深入研究周代青铜器铭文的最新释读成果,特别是那些挑战传统史书记载的“非王室”青铜器群。结合对晋侯墓地、虢国墓地等“三礼”实践场所的分析,探讨礼制在不同诸侯国间的变异与继承。 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西南孤例”: 集中论述四川盆地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对近年出土的青铜神像、黄金面具的制作工艺、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路径进行跨学科分析,探讨其与中原王朝关系的不确定性与文化上的高度独立性。 第三部分:大一统的前夜与转型——秦汉帝国的构建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第一次大一统帝国——秦汉时期的社会组织、军事部署与文化融合。 秦代郡县制的考古佐证: 介绍与秦始皇陵相关联的、反映秦代工程技术和行政效率的周边附属遗址的发现。重点解析陶文、简牍等文字资料对秦律、户籍制度的直观展示。 汉代边疆的经营与民族互动: 深度解析新疆、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汉代烽燧、军屯遗址群的发现。通过对出土文书、兵器、生活用具的研究,展现汉帝国在边疆的屯垦戍边策略,以及与匈奴、休屠王等周边族群的复杂关系。 汉代物质生活的精致化: 聚焦于画像石、画像砖所揭示的社会生活图景,以及汉墓中大量出现的漆器、丝织品、博山炉等高技术产品,反映了帝国初建后社会经济的快速恢复与繁荣。 第四部分:多元与融合——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文化碰撞 本章着眼于中国历史上最开放、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北朝石窟艺术的新发现与断代: 选取云冈、龙门以及新近发掘的地区性石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佛教造像风格从犍陀罗、笈多风格向本土化过渡的细节,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对艺术风格的深刻影响。 邺城、洛阳与长安:都城变迁中的权力转移: 对北魏平城、东魏邺城、隋唐洛阳和长安等都城遗址的最新考古勘探报告进行对比分析,展示不同朝代在城市规划、里坊制度、宫殿建筑上的继承与创新。 唐代丝绸之路的物质遗存: 以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的文书、钱币、胡人俑为核心,阐释唐代中外人员流动、宗教传播(祆教、景教、摩尼教)的盛况,以及唐朝对西域的有效控制。 结语:考古的未来与历史的重构 本书最后将探讨现代科技(如遥感技术、DNA分析、3D重建)在当代考古学中的应用,指出这些新技术将如何继续颠覆我们对古代中国的认知。我们强调,考古发现是一个持续累积、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每一次重大发现都在为我们理解“中国”这个概念的形成提供新的维度和视角。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以批判性思维,欣赏这些发掘自地下的实物证据,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更具实证基础的历史图景。 本书特色: 1. 前沿性强: 选取近十年最具学术影响力的重大遗址,避免重复已有成熟知识。 2. 跨学科整合: 结合地质学、环境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成果,提供立体解读。 3. 图文并茂: 附有大量由测绘团队提供的现场照片、文物三维扫描图及科学复原图。 4. 学术深度与可读性兼顾: 既有扎实的学术支撑,又以流畅的叙事风格阐释复杂问题,适合专业人士和高阶历史爱好者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所展现出的那种“时间感”的宏大叙事。它不是孤立地展示文物,而是将每一件出土物都视为时间长河中的一个“节点”。我记得有一处关于早期农耕文明的章节,通过对不同时期碳十四测年的数据对比,清晰地勾勒出农业技术在不同地理区域扩散的速度和模式,那种历史的推演过程是极其震撼的。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充满了现代感,留白恰到好处,图片与文字的布局疏密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完全没有传统学术著作那种压迫感。最难得的是,它成功地将许多分散在不同省份、不同时期、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汇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一个普通读者也能清晰地看到中国考古学在过去一年里所取得的整体进展和突破方向。这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既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探索的有力鞭策。

评分

这本厚重的画册一拿到手,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度给震住了。光是翻开扉页,那些高清的考古现场照片,就仿佛能把我直接拉回那个尘土飞扬、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发掘地。我尤其对那些青铜器和陶器的特写镜头印象深刻,纹饰的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那种古老的神秘感透过纸面都能被清晰地捕捉到。书中的文字部分虽然学术性较强,但编排上显然考虑到了非专业读者的阅读体验,不少地方配有详尽的图解和三维复原图,让人能直观地理解那些零散的碎片是如何被还原成一件件完整的器物的。特别是对几处重大墓葬的介绍,不仅讲述了出土文物的价值,更深入地探讨了其背后反映的社会结构和丧葬礼仪的演变,这种跨学科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合上书本时,脑海中回荡的不是枯燥的年代和地名,而是千年前的工匠的汗水和逝去文明的低语,感觉自己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考古探险。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堪称一流,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考古领队,在地图上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寻宝之旅。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它没有平均用力去介绍每一个遗址,而是巧妙地设置了几个“高光时刻”作为章节的转折点。比如,在讲述一处新发现的史前聚落时,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绘地层学分析的过程,那种严谨细致、层层递进的推理过程,简直比侦探小说还要引人入胜。我特别欣赏它对“考古背景”的交代,不仅仅是“发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个发现很重要”,它将这些发现置于整个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脉络中进行审视,让读者能感受到每一次发掘都是在修正我们对古代中国的认知。书里穿插的口述史片段——那些老一辈考古学家在野外工作的艰辛与乐趣——更是为冰冷的考古报告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让我对这些沉默的守护者们油然而生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很有趣,它似乎有意地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线索,转而采用主题式的分类来组织材料。例如,有一部分集中讨论了“早期文字的演变与传播”,另一部分则聚焦于“地方性青铜文化群体的特征”。这种处理方式的好处是,即便是对某一特定领域有偏好的读者,也能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深度内容。我个人是被那些关于早期冶金技术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书中详细描述了从矿石采集到最后成品铸造的每一个环节,配有大量的金相分析图表,清晰地展示了古代冶炼技术的复杂程度和匠人们的精湛技艺。这让我对“技术史”产生了新的认识,原来那些看似简单的古代器物,背后蕴含着如此高深的科学原理和劳动智慧。对于那些渴望了解“硬核”考古细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足够的深度和专业度,绝对不会让人觉得流于表面。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有点担心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工具书,毕竟“重要考古发现”这个标题听起来就挺严肃的。然而,真正翻开后才发现,编者在“可读性”和“学术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书中的地图制作非常精良,每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而且很多重要发现都有同步的卫星图对比,让人对遗址的地理环境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完一项发现后,紧接着会有一小段“争议与展望”的讨论区,这表明了作者团队并没有把结论当作终点,而是鼓励读者继续思考和探索。这种开放式的学术探讨,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去查阅更多相关文献的兴趣。它不是一份终结性的报告,而更像是一份引人入胜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加入到对过去不懈的追问之中。

评分

每年的重要考古发现基本都有,图美,就是文字有点简单,不过速度快,便于及时了解考古发现新动态。浅显易懂,文物爱好者也适用。

评分

这个系列的书都很重要,铜版纸有彩图,对于爱好者和专业学者来说是必备的。

评分

可算買到了

评分

2005年国家文物局审批考古发掘项目600余项,我们以各地的考古工作汇报为依据,结合考古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推荐意见,遴选出34项本年度重要考古发现,编辑成册,以飨读者。

评分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2005年的考古工作主要围绕学术课题研究、大遗址保护工程以及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2005年国家文物局审批考古发掘项目600余项,《2005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以各地的考古工作汇报为依据,结合考古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推荐意见,遴选出34项本年度重要考古发现,编辑成册,以飨读者。

评分

划算

评分

很好的书籍很好的学习必备佳品,,,,希望宣传能给力的,能越做也好,下次还会在来的额,京东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这本书籍给了我不一样的享受,体会到了购物的乐趣,让我深受体会啊。

评分

以前在地壇書市沒有碰到,卻沒買,終於完成心願了。

评分

2005年国家文物局审批考古发掘项目600余项,我们以各地的考古工作汇报为依据,结合考古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推荐意见,遴选出34项本年度重要考古发现,编辑成册,以飨读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