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鬼榖子》一書,舊題周鬼榖子撰,其實並不可靠。鬼榖子是曆史上極富神秘色彩的傳奇人物。漢代應劭在《風俗通義》裏說:“鬼榖先生,六國時縱橫傢。”《史記·張儀列傳》記載張儀曾與蘇秦一起事奉鬼榖先生學習術數;南朝梁蕭繹《金樓子·箴戒篇》記載秦始皇派人詢問過鬼榖先生,也聽過鬼榖先生的言論;唐代李善注晉代郭璞《遊仙詩》說:“鬼榖子序日:‘周時有豪士隱於鬼榖者,自號鬼榖子,言其自遠也。’然鬼榖之名,隱者通號也。”宋代李昉等編的《太平廣記》捲四記載說:“鬼榖先生,晉平公時人。隱居鬼榖,因為其號。先生姓王名詡,亦居清溪山中。”各傢的說法不一,我們隻能認為鬼榖子其人不過是隱者的代稱。應劭的說法近乎實際。鬼榖作為地名,也隻能是泛指隱者居住之地。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說:“鬼榖,地名也,扶風池陽、穎川陽城並有鬼榖墟,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晉代王嘉《拾遺記》記作“歸榖”。鬼榖究竟在何處,無法考證。
根據鬼榖子其人的有關傳說,他的言論在戰國時期已經流行,西漢劉嚮在《說苑》中已經引用瞭鬼榖子的一段言論(見附錄),至少說明當時已有關於鬼榖子的言論記載;雖然成書直到《隋書·經籍誌》纔有著錄,列入縱橫傢,這恐怕與縱橫傢所處的地位和遭遇有關。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上捲
捭闔第一
反應第二
內捷第三
抵蠛第四
中捲
飛箝第五
忤閤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權篇第九
謀篇第十
決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轉丸第十三·亡佚
膚亂第十四·亡佚
下捲
本經陰符七篇
持樞
中經
附錄一 鬼榖子篇目考(清)秦恩復輯
附錄二 鬼榖子佚文(清)秦恩復輯
精彩書摘
【譯文】
5.自從天地有離閤有始終,就一定有裂痕縫隙,不能不慎重審察。要用開閤之理加以審察,能用這種方法的,就是聖人,聖人是天地自然的使者。世道沒有縫隙需要堵塞,就深居隱伏,等待時機;需要堵塞,就齣謀劃策。或者順勢救治,或者毀舊建新。能夠遵循運用抵喊的原則,成為天地自然的守護神。
【評析】
“抵喊”,從字麵上講是彌補縫隙,本篇所論,是一種政治權謀,是處理社會和國傢動亂與危機的製勝韜略。
世間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的,將要發生變化時,都會有徵兆,猶如器皿在破敗之前總要齣現裂痕,由小裂痕逐漸發展成大裂縫,直至徹底破裂。當國傢齣現動亂與危機時,就得及時挽救,否則會導緻崩潰。如何挽救危機,是本文“抵喊”的中心論題。
文章從自然規律入手,“物有自然,事有閤離。”事物的閤離是自然規律,但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總是因為被現實生活錶象的乾涉而産生錯覺,以緻模糊不清。有的近在眼前,卻熟視無睹,以緻形成大的裂縫,這是由於沒有詳細考察言辭。如果遙遠的事情事先能預知,是因為反觀古代而驗知未來的緣故。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關鍵在於是否認識事物閤離規律,認識事物産生的縫隙,預知變化的徵兆,是本文立論的基點。
第二段進而論述縫隙的變化發展過程,從而說明彌補縫隙的方法。縫隙總是由小裂痕發展為縫隙,由小縫隙發展成大裂縫。因此要挽救事物危敗,就必須在小裂痕時加以補救。“韆裏之堤,潰於蟻穴”:“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這些俗語都很明白地說明抵喊的重要性。根據具體情況,不同事情的縫隙可以采取不同的補救措施,即“喊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陶弘景注解說:“自中成者,可抵而塞;自外來者,可抵而卻;自下生者,可抵而息;其萌微者,可抵而匿:都不可治者,可抵而得。”這是說,裂縫從內部産生,可以采用堵塞的方法;裂縫由於外部原因産生,可以采取排除的方法;裂縫從下麵産生,可以采取平息的方法:裂縫剛剛産生時,可以采取消滅的方法,使它不見痕跡;如果裂縫已經很大,無法彌補,就隻好取而代之。這些都是抵喊的原理。
前言/序言
《鬼榖子》一書,舊題周鬼榖子撰,其實並不可靠。鬼榖子是曆史上極富神秘色彩的傳奇人物。漢代應劭在《風俗通義》裏說:“鬼榖先生,六國時縱橫傢。”《史記·張儀列傳》記載張儀曾與蘇秦一起事奉鬼榖先生學習術數;南朝梁蕭繹《金樓子·箴戒篇》記載秦始皇派人詢問過鬼榖先生,也聽過鬼榖先生的言論;唐代李善注晉代郭璞《遊仙詩》說:“鬼榖子序日:‘周時有豪士隱於鬼榖者,自號鬼榖子,言其自遠也。’然鬼榖之名,隱者通號也。”宋代李昉等編的《太平廣記》捲四記載說:“鬼榖先生,晉平公時人。隱居鬼榖,因為其號。先生姓王名詡,亦居清溪山中。”各傢的說法不一,我們隻能認為鬼榖子其人不過是隱者的代稱。應劭的說法近乎實際。鬼榖作為地名,也隻能是泛指隱者居住之地。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說:“鬼榖,地名也,扶風池陽、穎川陽城並有鬼榖墟,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晉代王嘉《拾遺記》記作“歸榖”。鬼榖究竟在何處,無法考證。
根據鬼榖子其人的有關傳說,他的言論在戰國時期已經流行,西漢劉嚮在《說苑》中已經引用瞭鬼榖子的一段言論(見附錄),至少說明當時已有關於鬼榖子的言論記載;雖然成書直到《隋書·經籍誌》纔有著錄,列入縱橫傢,這恐怕與縱橫傢所處的地位和遭遇有關。
《鬼榖子(圖文本)》—— 智慧之火,照徹韆年 在浩瀚的中華文明長河中,總有一些思想的光芒,穿越時空的阻隔,依然閃耀著不滅的智慧。而《鬼榖子》,無疑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星辰。它如同一本深邃的密碼,隱藏著洞察人心的玄機,掌握著縱橫捭闔的藝術,揭示著世事變遷的規律。這一次,我們以圖文並茂的全新形式,試圖將這韆古智慧,以更生動、更直觀的方式呈現給您。 一、 溯源而上:鬼榖子的時代印記 欲解《鬼榖子》之妙,必先識其時。《鬼榖子》成書於戰國時期,那是一個群雄逐鹿、百傢爭鳴的亂世。禮崩樂壞,諸侯割據,各國都在渴求能夠輔佐君王,運籌帷幄,扭轉乾坤的奇纔。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一位隱匿於世、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智者——鬼榖子,應運而生。 他究竟是誰?史書上關於他的記載寥寥無幾,仿佛是為瞭讓他的思想與人格更加神秘和超然。有人說他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名叫王詡;有人說他曾是縱橫傢的鼻祖,影響瞭蘇秦、張儀等一代又一代的縱橫傢。然而,無論其真實身份如何,他所留下的《鬼榖子》一書,卻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精妙的論述,成為瞭中華智慧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書中的“圖文本”形式,便是為瞭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鬼榖子所處的時代。我們將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畫麵,重現戰國時期的社會風貌:高聳的城牆,威嚴的宮殿,金戈鐵馬的戰場,以及市井小民的生活圖景。這些圖像不僅是對曆史的還原,更是對鬼榖子思想産生的社會土壤的注解。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權謀、辯術、策略成為生存和發展的關鍵。鬼榖子的思想,恰恰是對這種時代需求的深刻迴應。 二、 思想精髓:洞察人性,掌控全局 《鬼榖子》全書共計十四篇,篇篇精闢,字字珠璣。其核心思想,可以用“為而無為,道而無道”來概括。這並非虛無縹緲的哲學玄思,而是對現實世界深刻而精準的洞察。鬼榖子深諳人性的復雜與多變,他認為,真正的智慧在於“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在於“因勢利導,順水推舟”。 本書將深入剖析《鬼榖子》的幾大核心篇章,並輔以精美的插畫,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具象化: 《謀篇》: 鬼榖子認為,“謀”是事業成敗的關鍵。他強調“計者,往復之道也”,強調在行動之前,必須進行周密的謀劃,考慮各種可能性,包括最壞的結果。他教導我們如何“審時度勢”,如何“知己知彼”,如何“預謀於眾”,如何“權量而用之”。這如同棋盤上的每一顆棋子,都經過深思熟慮的布局,纔能最終走嚮勝利。本書將用圖示的方式,模擬諸葛亮草船藉箭、田忌賽馬等經典謀略故事,直觀展現“謀”的力量。 《反應篇》: 這一篇是鬼榖子“察言觀色”的集大成者。他認為,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往往是因為不能“察其所短,知其所長”。他提齣瞭“視之以形,聽之以聲,論之以道,論之以勢”等多種觀察和判斷人的方法。他教導我們如何通過對方的言行舉止,洞察其內心真實的想法、隱藏的意圖,以及性格的弱點。本書將通過生動的人物肖像和情境插畫,描繪不同性格、不同心境的人物,讓讀者學會辨識“喜怒哀樂,憂思恐懼”等情緒的細微變化,以及如何“投其所好,避其所忌”。 《內揵篇》: “內揵”指的是內心的控製與隱藏。鬼榖子認為,真正的強者,往往是“內聖外王”,即內心擁有強大的定力,外麵錶現齣圓融無礙。他強調“不欲以專,不欲以多”,告誡人們要剋製自己的欲望,不被外物所惑。他提倡“靜而無為”,通過內心的寜靜來觀察事物,做齣正確的判斷。書中將通過描繪古代隱士靜坐參禪、文人墨客淡泊名利的場景,來詮釋“內揵”的意境,以及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和與清醒。 《權篇》: “權”指的是權謀與策略。鬼榖子認為,在處理復雜的人際關係和政治鬥爭時,必須掌握靈活多變的權術。他提齣瞭“因形而動,因勢而變”,強調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策略。他教導我們如何“閤縱連橫”,如何“激則進,緩則退”,如何“攻其不備,齣其不意”。本書將通過描繪古代戰爭中的戰術部署、外交談判中的博弈場景,以及企業競爭中的策略應用,來解讀“權”的精髓,讓讀者瞭解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運用這些智慧。 《鬼榖子》的其他篇章,如《摩篇》(說服的藝術)、《飛箝篇》(離間與挑撥)、《抑篇》(蓄勢待發)等,都承載著鬼榖子對人世間復雜關係的深刻洞察和精妙的應對之法。本書將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將這些深奧的理論,轉化為易於理解和實踐的智慧。 三、 圖文並茂:智慧的視覺盛宴 《鬼榖子(圖文本)》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對“圖文本”形式的極緻追求。我們深知,文字的魅力在於其深度,而圖像的魅力則在於其直觀性。為瞭讓《鬼榖子》的智慧不再是枯燥的理論,我們聘請瞭多位知名畫傢,根據每一篇的精髓,精心繪製瞭大量的插圖。 這些插圖並非簡單的配圖,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設計,力求: 高度的意象化: 將抽象的理念,通過具象的圖像來錶達。例如,描繪“閤縱連橫”時,我們將用群龍戲珠、諸侯會盟的宏大場麵來呈現;描繪“察言觀色”時,我們將通過人物麵部錶情、肢體語言的細節特寫來展現。 豐富的時代感: 每一幅畫都力求還原戰國時期的曆史風貌,從建築、服飾、器物到人物的神態,都經過嚴謹的考證,讓讀者仿佛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深刻的寓意: 每一幅圖畫都蘊含著鬼榖子思想的精髓,觀圖如觀文,觀文如悟道,形成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讓智慧在視覺與文字的雙重衝擊下,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在解讀《反應篇》時,書中會描繪一個場景:一位智者端坐於案前,目光銳利,觀察著對麵一位言辭懇切、內心卻暗藏算計的官員。官員的錶情被描繪得極為細緻,眼中閃爍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貪婪,手中緊握的絲帕也暴露瞭他內心的緊張。而智者的眼神則沉靜而洞悉,仿佛已經看穿瞭一切。這樣一幅圖,勝過韆言萬語,生動地展現瞭“察其所言,意有所屬;察其所行,事有所功”的道理。 又如,在闡釋《權篇》中的“因勢利導”時,書中可能會描繪一個水流湍急的場景,一位經驗豐富的船夫,並非逆流而上,而是順應水勢,用巧妙的技巧操縱著小舟,最終安全抵達對岸。這便是“勢”的力量,以及如何利用“勢”來達成目標的生動寫照。 四、 傳承與應用:穿越古今的智慧 《鬼榖子》並非僅僅是一本古代的兵書或權謀寶典,它所蘊含的智慧,早已超越瞭時代和領域的限製,在今天依然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商業競爭: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如何洞察競爭對手的意圖,如何製定有效的市場策略,如何進行商務談判,如何建立和維護商業關係,《鬼榖子》都提供瞭深刻的啓示。本書將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解讀鬼榖子思想在現代商業競爭中的應用,例如,分析著名的商業案例,將鬼榖子的謀略巧妙融入其中。 人際交往: 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如何識人辨言,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有效溝通,如何化解矛盾,如何建立良好的人脈,《鬼榖子》的智慧顯得尤為寶貴。書中將用輕鬆活潑的圖畫,展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人際交往場景,並提供相應的“鬼榖子式”解決方案。 個人成長: 鬼榖子所倡導的“內聖外王”之道,對於個人修養和自我成長同樣具有指導意義。如何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何剋製自己的欲望,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堅韌,《鬼榖子》都能給予我們深刻的啓迪。本書將通過意境悠遠的插畫,引導讀者進行自我反思,汲取智慧,實現人生的成長。 結語 《鬼榖子(圖文本)》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是一場智慧的探索之旅。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全新的形式,讓更多人能夠領略鬼榖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從中汲取力量,洞察世事,掌握主動,成就人生。 翻開這本書,您將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欣賞一幅幅精美的畫捲,在感受一段段深刻的智慧,在與一位韆古的智者進行心靈的交流。願這本《鬼榖子(圖文本)》,能成為您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方嚮,啓迪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