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计算物理学
原价:69.00元
作者:马文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01
ISBN:9787030147509
字数:306000
页码:25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比较系统、详细地讲述了计算物理领域涉及的重要基本概念、数学基础与方法。书中不仅较多地讲述了在传统物理课题中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如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计算机模拟方法中的随机模拟方法--蒙特卡罗方法和确定性模拟--分子动力学方法以及神经元网络方法,而且较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机符号处理系统及其在理论物理中的应用。书中还提供了计算物理方法在理论和实验物理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并介绍了高性能计算机与并行算法。
本书内容丰富,体系较完整,适合于作为高等学校物理类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物理学科领域以外的其他师生及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目录
章 引言
1.1 计算物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1.2 计算物理学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蒙特卡罗方法
2.1 蒙特卡罗方法的基础知识
2.2 随机数与伪随机数
2.3 任意分布的伪随机变量的抽样
2.4 蒙特卡罗计算中减少方差的技巧
2.5 实用蒙特卡罗计算复合技术
2.6 随机游走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蒙特卡罗方法的若干应用
3.1 蒙特卡罗方法在积分计算中的应用
3.2 事例产生器
3.3 粒子碰撞过程的相空间产生
3.4 高能物理实验中蒙特卡罗方法的应用
3.5 在量子力学中的蒙特卡罗方法
3.6 在统计力学中的蒙特卡罗方法
3.7 粒子输运问题的蒙特卡罗模拟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有限差分方法
4.1 引言
4.2 有限差分法和偏微分方程
4.3 有限差分方程组的迭代解法
4.4 求解泊松方程的直接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有限元素方法
5.1 有限元素方法的基本思想
5.2 二维场的有限元素法
5.3 有限元素法与有限差分法的比较
习题
第六章 分子动力学方法
6.1 引言
6.2 分子动力学基础知识
6.3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步骤
6.4 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计算机代数
7.1 引言
7.2 粒子物理中的计算机代数
7.3 Mathematica语言编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Mathematica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举例
8.1 粒子在中心力场中的运动问题
8.2 求非相对论性薛定谔方程本征能量限
8.3 求解薛定谔方程束缚态问题
习题一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神经元网络方法及其应用举例
9.1 神经元网络
9.2 高能物理中的神经元网络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高性能计算和并行算法
10.1 引言
10.2 并行计算机和并行算法
10.3 并行编程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贝斯理论
附录B 一些常用分布密度函数的抽样
附录C 求解微分方程的近似方法
附录D 三角形型函数积分式的证明
附录E Mathematica函数和指令
附录F 程序选编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物理世界。过去,我们习惯于从理论推导和公式解析的角度去理解物理现象,而这本书则引导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数值模拟和计算实验来探索和验证这些现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复杂系统的模拟,比如流体动力学中的湍流现象,或者是粒子物理学中的多体相互作用。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计算物理学如何能够处理那些传统解析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他并没有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问题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算法,以及如何处理模拟结果。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我意识到计算物理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鼓励我们拥抱不确定性,勇于尝试,并在模拟和实验中不断发现新的规律。这本书让我对计算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开始尝试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我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中。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能激发读者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佳作。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著作应有的严谨,又带着一种鼓励和启发式的探讨,读起来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作者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时,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抽象的物理过程具象化。我记得在介绍蒙特卡洛方法时,作者并没有上来就讲随机数生成和概率密度函数,而是以一个掷骰子玩游戏的故事作为引子,生动地解释了随机抽样和统计平均的原理。这种“化繁为简”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让我能够轻松地抓住核心思想。此外,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故事和科学家的轶事,也为枯燥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不少趣味性。例如,在介绍傅里叶变换时,作者简要回顾了傅里叶本人研究热传导问题的经历,这让我对这项强大工具的起源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将科学史与科学方法论结合起来的叙述方式,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面,也让我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充满了启发和收获。
评分这本书对于初学者非常友好,它似乎有意回避了那些过于晦涩的数学证明和理论推导,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理解和应用计算方法上。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数学工具的选择和讲解方式,作者会根据实际的物理问题,选择最恰当的数学工具进行介绍,并且讲解过程非常清晰。比如,在介绍线性代数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时,作者并没有上来就讲向量空间和矩阵的抽象定义,而是从求解几个联立方程组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入矩阵和向量的概念,然后逐步讲解高斯消元法等解法。这种“问题驱动”的学习模式,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数学工具的意义和作用,而不是为了学习数学而学习。书中对代码实现的指导也十分具体,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代码片段,更重要的是对代码背后逻辑的详细解释,以及如何调试和优化代码的建议。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例子编写了一些小程序,并成功地运行起来,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它不仅教给了我计算物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我认为最出色的一点便是它对概念的引入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不像我之前读过的某些纯理论书籍,上来就是一大堆数学公式和抽象概念,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则巧妙地将理论知识植根于具体的物理问题之中。举个例子,当引入有限差分法来求解偏微分方程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先描述了如何用简单的网格离散化来近似连续变量,然后逐步推导出差分方程。更重要的是,他立刻就拿出了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例如,模拟热量在固体中的传导过程,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用有限差分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理论-应用-代码”的模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计算方法是如何服务于物理研究的,也让我对代码的编写有了更强的目标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数值方法的比较分析,比如在处理某个特定问题时,哪种方法收敛更快,哪种方法精度更高,或者在计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具优势。这些对比性的讨论,不仅加深了我对各种方法的理解,也培养了我批判性地选择合适工具的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计算物理学不仅仅是掌握一堆公式和算法,更是要学会如何将它们灵活地应用于解决真实的物理难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简洁大气,深邃的蓝色背景点缀着抽象的物理公式和粒子轨迹,第一眼就给人一种严谨而又充满探索感的气息。翻开扉页,作者序言中对于计算物理学研究意义的阐述,以及对读者学习路径的建议,都显得非常真诚且富有洞察力。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数学推导,而是从一些宏观的、大家都能理解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导我们思考如何用计算的思维去解决它们。例如,关于行星运动的模拟,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引出了数值积分的概念,并展示了如何一步一步地构建一个简单的模拟程序。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进入这个领域的门槛,让我这个对编程涉猎不深的人也能迅速找到感觉,不再觉得计算物理学遥不可及。书中对各种算法的介绍,都配有清晰的伪代码和图示,即使是对算法理论不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些直观的例子来理解其核心思想。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开篇部分就做到了知识的“软着陆”,既保证了内容的深度,又兼顾了读者的接受度,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