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给我的阅读体验增色不少。纸张的质感温润,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研读厚重的史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细节。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了选本中对“察举制”及其弊端的描述。选文清晰地展示了,原本旨在选拔贤才的制度,是如何一步步沦为世家大族垄断政治资源的工具。那些关于地方举荐标准的描述,简直就是一幅生动的讽刺画:德行、学识,最终都让位于门第和财富。然而,选本在叙述这些腐朽的制度时,笔触却保持着一种克制的冷静,不加过多煽情,而是让事实本身去说话,这种“以史为鉴”的力量,比任何激昂的评论都来得有力。美中不足的是,对当时经济状况,特别是土地兼并问题的深入剖析略显不足,总觉得社会矛盾的根源部分被轻轻带过了。
评分我常常在想,一部好的史书选本,应当是能激发读者好奇心的钥匙。而这本《后汉书选》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选取了许多极具画面感的场景,比如朝堂上的激烈辩论,或者官员在地方巡视时与百姓的简短对话,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我去查阅原著的欲望。选文对于东汉学术思想流变,特别是玄学兴起的描述,也非常到位,简要勾勒出了魏晋风度酝酿的前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些篇幅较短的诏令和奏疏,文字精炼,却字字珠玑,体现了汉代公文的典范。如果非要挑剔,我认为在涉及少数民族关系,特别是与羌、匈奴的互动描绘上,视角略显单一,多是从汉朝官方立场出发,对于异族内部的视角和复杂性挖掘不够充分,使得历史的多元性在这一部分略有缺失,但总体而言,它成功地为我们架起了一座通往那段光荣与哀愁交织的年代的桥梁。
评分这部《后汉书选》的编选,真是让人又爱又挠头。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它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口,去窥探那个波澜壮阔又暗流涌动的东汉王朝。我尤其欣赏选本在人物传记上的取舍,那些耳熟能详的忠臣良将,比如陈寔的清誉,张衡的奇思,都被勾勒得栩栩如生。你仿佛能感受到他们身处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如何在士族与皇权之间艰难地走钢丝。然而,选本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某些关键的历史节点,比如宦官专权的顶峰,或是党锢之祸的深层原因,在精简后的篇幅里,往往只留下了几笔概述性的描述。这使得初次接触这段历史的读者,可能会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产生一些片面的理解,需要配合其他史料才能拼凑出完整的图景。尽管如此,作为一本“选”本,它成功地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那种在儒家理想与世俗倾轧中挣扎的复杂人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那些关于地方豪强崛起的片段,简短却有力地预示了汉室的衰亡,让人读来不胜唏嘘。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阅读这种“选本”是抱持着一种警惕态度的,总担心关键信息会被遗漏。但《后汉书选》出乎意料地在叙事节奏的把握上做到了行云流水。它挑选的片段仿佛遵循着某种精心设计的戏剧结构,有铺垫、有高潮、有转折。例如,关于光武中兴的部分,选文选取了数个关键性的战役和外交事件,通过这些侧面描写,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刘秀如何在一个破败的残局中重建秩序,那种“文治武功”的平衡感把握得相当到位。但如果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看,书中对底层民众生活的记录几乎是空白,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上层士大夫的视野和烦恼。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但在选本中,它似乎仅仅是作为“动乱”的标签出现,缺乏对农民诉求的深入挖掘,这使得历史的厚度稍显单薄。
评分翻开这本《后汉书选》,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宏大的政治叙事,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悲欢离合。我特别注意到选本对于一些“边缘人物”的选取,那些并非位极人臣,却因独特的志向或遭遇而名留青史的士人。比如某位隐居山林的学者,他的隐逸之道与当时主流的入世哲学形成了强烈的张力。这种视角上的转换,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汉代社会结构的认知。它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名词堆砌,而是充满了生活细节和道德抉择的现场。语言风格上,选本保持了原著的典雅与古朴,但又不失通俗易懂的现代注释辅助,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历史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唯一的遗憾在于,有些篇章的衔接略显突兀,仿佛是历史的快进键被误触,几个重要转折点之间的逻辑推导需要读者自己去脑补,但这或许也是“选”的必然代价吧,总不能指望它面面俱到。
评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全书分为294卷,用300多万字,写出了1362年的历史,文字简练,记事周详,是一部编年史巨著。
评分左传、前四史、资治通鉴,这些名著将来肯定要花功夫通读一过,只是如今需得应付考研,不得不读选本。
评分各选本及作者简介
评分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
评分《三国志》,西晋陈寿撰,65卷,分魏、蜀、吴三志,纪传体三国史。
评分左传、前四史、资治通鉴,这些名著将来肯定要花功夫通读一过,只是如今需得应付考研,不得不读选本。
评分20世纪60至90年代,中华书局陆续出版了郑天挺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选》丛书,包括《汉书选》(1962年12月第1版)、《三国志选》(1962年12月第1版)、《左传选》(1963年9月第1版)、《资治通鉴选》(1965年12月第1版)、《后汉书选》(1966年1月第1版)、《史记选》(1990年2月第1版),共六种。
评分一直想找一套由大家做的选本,毕竟眼下垃圾选本泛滥坊间,找了好久,有一次闲翻《中华书局图书目录》,看到中华曾经出过这样一套,郑天挺先生主编,一看各书选编者都是学界有定评的历史研究者,一看网上还有售,就全买了。现在似乎还缺一本《左传》。不过手头已有杨伯峻与沈玉成二先生的书,买不买都可以了。
评分《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今本120篇,130卷。纪传体东汉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