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版双语教学用书:电路基础(第3版)(双语版)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清华版双语教学用书:电路基础(第3版)(双语版)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亚历山大(Alexander C.K) 著,于歆杰 等 译
图书标签:
  • 电路基础
  • 电路分析
  • 电气工程
  • 双语教学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 电子技术
  • 大学教材
  • 高等教育
  • 电工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180104
版次:1
商品编码:10156296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01
字数:1849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现已上市!
  Alexander和Sadiku合著的《电路基础》(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是一本为电类各专业大学生学习电路课程而编写的教科书。
  本书以电路的基础知识、分析方法为主体,编著者在此基础上适当做了有创意的延伸与发展,加强了它与新技术的联系:将运放作为一个基本电路元件引入,从谐振现象入手进行频率特性和滤波器电路的分析,引入了晶体管电路模型、模拟计算机的概念,稳定性的概念和采样定理。
  全书讲述明白易懂,推理严格清晰;在讲述课程内容的同时,提出了“提高技能与拓展事业”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本书双语版包含原版书的全部内容,并增加了文前和每章导读等内容的中文译文,由清华大学电路原理教学一线教师组织选译,可供高校电路原理课程双语教学使用。

内容简介

  由C.K.Aiexander和M.N.O.Sadiku合著的《电路基础》是一本为电类各专业大学生学习电路课程而编写的教科书。该书于2000年由McGraw-Hill公司出版第1版,于2007年出版第3版,本书是该书第3版的双语本。 这本书讲述的是电路课程的基础知识,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部分:(1)直流电路,基本定律和定理,无源元件,有源元件;(2)交流电路,相量,正弦稳态分析,功率,有效值,三相电路,频率响应;(3)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二端口网络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它对基本内容的选取与当前国内外许多高等学校对该课程内容的取舍大体一致。有些列入电路课程及其教材的内容,如网络图论基础、非线性电路等,此书均不涉及,这更加突出了此教材的基础性质,避免了与后续课程可能有的重复。 这本电路教科书以电路的基础知识、分析方法为主体,编著者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做了有创意的延伸与发展,加强了它与新技术的联系。

作者简介

  Charles K.Alexander现任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州立大学Fenn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系主任,教授。他还是两个研究中心的主任,分别是电子学与航空航天技术研究中心(CREATE)和俄亥俄ICE,即仪器、控制、电子学与传感器研究中心(克利夫兰州立大学,Case大学和Arkon大学联合成立)。1998年至2002年,他担任腐蚀与多相技术研究所代理主任(2000年和2001年)和俄亥俄大学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Stocker访问教授。1994年至1996年,曾担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Northrridge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主任。1989年至1994年,担任Temple大学工学院代理院长,并在1986年至1989年间,任Temple大学电气工程系的教授和系主任。1980年至1986年,他在田纳西技术大学担任同样职位。1972年至1980年,他分别是扬斯顿州立大学电气工程系的副教授和教授,在此他因在1977年的“杰出的教学和研究”成绩而获得了杰出教授的称号。1971年至1972年,他是俄亥俄大学电气工程系的助理教授。他分别于1971年和1967年获得俄亥俄大学的博士学位和电气工程学硕士学位,1965年获得俄亥俄北方大学电气工程学学士学位。
  Alexander博士现在是23个公司和政府机构的顾问,包括空军、海军和一些法律公司。已获得了超过1千万美元的研究和开发基金,项目范围从太阳能到软件工程。他已出版40部著作,包括一套练习册和一套系列录像讲课,他是McGraw-Hill出版的《电路基础、解题学习指导》和《电子工程标准手册》(第五版)等书的合著者。他发表了500余篇论文、专业和技术报告。
  Alexander博士是IEEE的Fellow,并于1997年担任IEEE的主席和CE0。l993年和l994年,他任IEEE专业机构的副主席,美国机构委员会(USAB)主席。1991年至l992年,他是IEEE第二区的主任,负责地区机构委员会(RAB)和USAB。他还是教育机构委员会的委员。他担任过USAB会员机构委员会主席和USABl程师专业机构委员会的副主席,以及RAB学生机构委员会和USAB学生专业教育委员会的主席。1998年,他获得了工程委员会的杰出工程教育成就奖,并于1996年获得了同一组织授予的杰出工程教育领导奖。1994年,他因“在工程教育领域和工程类学生专业发展方面的领导才能”成为IEEE的Fellow。1984年他获得了IEEE百年奖章,1983年又被授予了IEEE/RAB改革奖以表彰他对RAB的目标和任务所做出突出的贡献。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导读
给学生的一点提示
关于作者

第1部分直流电路
第1章基本概念
1.1绪论
1.2单位体系
1.3电荷和电流
1.4电压
1.5功率和能量
1.6电路元件
1.7应用
1.7.1电视显像管
1.7.2电费账单
1.8解决问题
1.9小结
复习习题
问题
综合问题
第2章基本定律
2.1绪论
2.2欧姆定律
2.3节点、支路和回路
2.4基尔霍夫定律
2.5串联电阻和分压
2.6并联电阻和分流
2.7Y-A变换
2.8应用
2.8.1照明系统
2.8.2直流电表设计
2.9小结
复习习题
问题
综合问题
第3章分析方法
3.1绪论
3.2节点分析法
3.3含电压源的节点分析法
3.4网孔分析法
3.5含电流源的网孔分析法
3.6根据观察进行节点和网孔分析
3.7节点分析和网孔分析的对比
3.8用PSpice进行电路分析
3.9应用:直流晶体管电路
3.10小结
复习习题
问题
综合问题
第4章电路定理
4.1绪论
4.2线性性质
4.3叠加定理
4.4电源变换:
4.5戴维南定理
4.6诺顿定理
4.7戴维南和诺顿定理的推导
4.8最大功率传输
4.9用PSpice验证电路定理
4.10应用
4.10.1电源建模
4.10.2电阻测量
4.1l小结
复习习题
问题
综合问题
第5章运算放大器
5.1绪论
5.2运算放大器
5.3理想运算放大器
5.4反相放大器
5.5同相放大器
5.6加法放大器
5.7减法放大器
5.8级联的运算放大器电路
5.9用PSpice分析运算放大器电路
5.10应用
5.10.1数模转换器
5.10.2仪器放大器
5.11小结
复习习题
问题
综合问题
第6章电容和电感
6.1绪论
6.2电容
6.3电容的串联和并联
6.4电感
6.5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6.6应用
6.6.1积分器
6.6.2微分器
6.6.3模拟计算机
6.7小结
复习习题
问题
综合问题
第7章一阶电路
7.1绪论
7.2无源RC电路
7.3无源魁电路
7.4奇异函数
7.5RC电路的阶跃响应
7.6RL电路的阶跃响应
7.7一阶运算放大器电路
7.8用PSpice进行暂态分析
7.9应用
7.9.1延时电路
7.9.2照相闪光灯单
7.9.3继电器电路
7.9.4汽车点火电路
7.10小结
复习习题
问题
综合问题
第8章二阶电路
8.1绪论
8.2求初值和终值
8.3无源RLC串联电路
8.4无源RLC并联电路
8.5串联RLC电路的阶跃响应
8.6并联RLC电路的阶跃响应
8.7一般的二阶电路
8.8二阶运算放大器电路
8.9用PSpice分析RLC电路
8.10对偶性
8.11应用
8.11.1汽车点火系统
8.11.2平滑电路
8.12小结
复习习题
问题
综合问颞

第2部分交流电路
第9章正弦量和相量
9.1绪论
9.2正弦量
9.3相量
9.4电路元件的相量关系
9.5阻抗和导纳
9.6频域中的基尔霍夫定律
9.7阻抗的等效变换
9.8应用
9.8.1移相器
9.8.2交流电桥
9.9小结
复习习题
问题
综合问题
第10章正弦稳态分析
10.1绪论
10.2节点分析法
10.3网孔分析法
10.4叠加定理
10.5电源变换
10.6戴维南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
10.7交流运算放大器电路
10.8用PSpice进行交流分析
10.9应用
10.9.1电容倍增器
10.9.2振荡器
10.10小结
复习习题
问题
第11章交流功率分析
11.1绪论
11.2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
11.3最大平均功率传输
11.4有效值或方均根值
11.5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11.6复功率
11.7交流功率守恒
11.8功率因数校iE
11.9应用
11.9.1功率测量
11.9.2用电费用
11.10小结
复习习题
问题
综合问题
第12章三相电路
12.1绪论
12.2对称三相电压
12.3对称Y-Y连接
12.4对称Y-△连接
12.5对称△-△连接
12.6对称△-Y连接
12.7对称系统中的功率
12.8不对称三相系统
12.9用PSpice分析三相电路
12.10应用
12.10.1三相功率测量
12.10.2住宅电力布线
……

第3部分高级电路分析

前言/序言

  由C.K.Alexander和M.N.0.Sadiku合著的《电路基础》是一本为电类各专业大学生学习电路课程而编写的教科书。该书于2000年由:McGraw-Hill公司出版第l版,于2007年出版第3版,本书是该书第3版的双语本。
  这本书讲述的是电路课程的基础知识,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部分:(1)直流电路,基本定律和定理,无源元件,有源元件;(2)交流电路,相量,正弦稳态分析,功率,有效值,三相电路,频率响应;(3)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二端口网络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它对基本内容的选取与当前国内外许多高等学校对该课程内容的取舍大体一致。有些列入电路课程及其教材的内容,如网络图论基础、非线性电路等,此书均不涉及,这更加突出了此教材的基础性质,避免了与后续课程可能有的重复。
  这本电路教科书以电路的基础知识、分析方法为主体,编著者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做了有创意的延伸与发展,加强了它与新技术的联系。例如:将运算放大器作为一个基本电路元件引入,并在全书中使用;从电路中的谐振现象开始进入频率特性、滤波器电路的分析;晶体管的电路模型、模拟计算机的概念、稳定性的概念、采样定理等的引入,都有着这样的作用。这些内容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能够使学生在开始学习电路课程时就建立起各种概念,这不仅对学习电路课,而且对学习后续课、开阔学习思路都是有益的。
  在教学方法上,编著者在书中作了许多精心安排,这形成了此书的明显特色。全书的讲述明白易懂,推理严格清晰;每章的开始处都有一段题为“增强技能与拓展事业”的文字,书中有电工发展历史上若干名人事迹的介绍,这些内容可以使读者从不同的侧面得到有益的启示;书中有许多解答详细的例题和大量多种类型的习题,每章末的习题平均有80多道,这对学生逐步深入掌握课程内容,增强灵活运用电路知识的能力,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书中有对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的介绍,这包括对PSpice、MATLAB以及较新的电路分析软件KCIDE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各章中都有许多指明要用某程序求解的电路习题,可用于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每章的最后一节都研究该章中涉及的一些概念的应用,通常是讨论一两个实际问题或器件,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些概念是怎样应用于实际的。所有这些使得该书成为一本明白易懂、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富有趣味的教科书。
  配合该书的使用,MeGraw-Hill出版社还发行了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光盘,包括教学管理软件、学生解题指导、教师专用光盘等。
  除可供电类各专业的大学生做电路课程的教科书使用外,该书亦适合自学者使用,还可供有关技术人员、高校教师参考。
经典力学导论:从牛顿到拉格朗日 作者: 知名物理学家团队 出版社: 权威学术出版社 版次: 第1版 页数: 约800页 开本: 16开 --- 图书简介 《经典力学导论:从牛顿到拉格朗日》是一部旨在为物理学、工程学及相关学科学生提供坚实经典力学基础的深度教材。本书并非侧重于特定应用领域(如电路理论或信号处理)的入门读物,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从宏观物体运动规律到微观粒子动力学描述的完整理论框架。本书聚焦于经典物理学的核心,涵盖了从伽利略和牛顿的直观描述,到拉格朗日和哈密顿体系的优雅形式,为读者深入理解现代物理学的其他分支奠定必要的数学和概念基础。 第一部分:牛顿力学:运动的根基 本书伊始,我们回归经典力学的基石——牛顿运动定律。然而,本卷并非简单重复高中物理的知识点,而是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和严谨的逻辑论证,深化对这些基本原理的理解。 第一章:运动学与参考系 本章详细考察了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描述。内容包括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运算,以及极坐标、柱坐标和球坐标系在处理旋转和球对称问题时的优势与局限性。特别地,我们引入了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的概念,并详细推导了在旋转参考系中出现的科里奥利力与离心力,这是理解陀螺仪、大气环流等现象的关键。 第二章:牛顿第二定律的深度剖析 牛顿第二定律 $mathbf{F} = mmathbf{a}$ 在本书中被提升到更抽象的层面。我们探讨了动量、冲量以及质量的概念在相对论效应出现之前的适用范围。重点讨论了变质量系统(如火箭运动)的分析方法,以及动量守恒定律在粒子碰撞(弹性与非弹性)中的应用,并引入了碰撞过程中的质心系分析,极大地简化了复杂系统的求解。 第三章:功、能与保守力场 能量概念是物理学的核心支柱之一。本章从力的功的定义出发,构建了动能定理。随后引入保守力、势能的概念,并推导了保守力场中力与势能之间的关系。重点内容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胡克定律下的振动),以及保守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性的严格证明。我们详尽分析了单自由度系统的能量图谱,包括稳定平衡点和不稳定平衡点。 第四章:刚体动力学与转动 与质点动力学相对,本章转向具有空间尺寸的物体——刚体。我们引入了转动惯量这一关键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平行轴定理和主惯量轴的概念。转动力矩的定义及其与角动量的关系($oldsymbol{ au} = dmathbf{L}/dt$)是本章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章动、进动等现象,读者将对刚体的复杂运动有深刻的认识,这对于任何设计旋转机械的工程师都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从约束到变分原理:解析力学的兴起 当系统复杂性增加,或引入复杂的几何约束时,直接应用牛顿方程会变得异常繁琐。本书的第二部分,即解析力学的核心,提供了更强大、更普适的分析工具。 第五章:约束与广义坐标 本章首先系统地讨论了各种约束的类型——完整约束、非完整约束,以及光滑约束。我们引入了广义坐标的概念,用于描述系统构型,有效降低了描述系统所需的独立变量数目。随后,通过达朗贝尔原理(D'Alembert's Principle)的引入,我们将动力学问题转化为准静态平衡问题,为拉格朗日力学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第六章:拉格朗日力学(Lagrangian Mechanics) 拉格朗日力学是本书的核心成就之一。我们详细定义了拉格朗日量 $L = T - V$(动能减去势能),并基于最小作用量原理(或称哈密顿原理),推导出著名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本书通过大量实例(如单摆、双摆、弹簧振子、有约束的质点系统)展示了拉格朗日方法的优越性——它完全避开了计算约束力的难题。对于保守系统,我们还探讨了拉格朗日量在不同坐标系下的形式不变性,这与诺特定理(Noether's Theorem)的引入紧密相关。 第七章:守恒定律与诺特定理 在本章中,我们将解析力学工具与守恒定律进行完美结合。我们详细阐述了诺特定理,该定理揭示了物理定律的时空对称性与守恒量之间的深刻联系。例如,时间平移不变性导出能量守恒,空间平移不变性导出动量守恒,空间旋转不变性导出角动量守恒。读者将从一个全新的、更深刻的角度理解这些经典守恒定律的起源。 第八章:哈密顿力学(Hamiltonian Mechanics) 作为解析力学的高级阶段,哈密顿力学使用新的变量——广义坐标 $q_i$ 和共轭动量 $p_i$ 来描述系统状态。我们详细推导了哈密顿量 $H$(通常是总能量),并建立了哈密顿正则方程。本章深入探讨了相空间的几何意义,以及泊松括号(Poisson Brackets)在描述系统时间演化中的关键作用。哈密顿力学的结构为量子力学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的数学蓝图。 第三部分:扩展主题与进阶应用 本书最后一部分将经典力学的知识扩展到更复杂的领域,展示其作为物理学基础学科的广度和深度。 第九章:微扰理论与近似解法 在实际物理问题中,精确求解往往不可能。本章介绍了处理微小偏离可解系统的标准方法——时间无关和时间依赖的微扰理论。我们将详细分析简谐振子中的非线性项,以及行星轨道计算中的微小摄动,帮助读者掌握获得可靠近似解的技巧。 第十章:波动与连续介质基础 本章将离散系统的力学概念推广到连续介质。我们导出了一维波动方程,并求解了弦的振动问题(傅里叶级数在物理中的应用)。此外,本书还触及了简单的流体动力学基础,例如欧拉方程的建立,为后续学习流体力学打下基础。 --- 目标读者与特色 本书面向物理学、应用数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其特点在于: 1. 概念的严谨性: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逻辑链条完整,避免了对直觉的过度依赖。 2. 数学工具的集成: 整合了矢量分析、微分方程、变分法等必要的数学工具,使得读者能够独立处理复杂的力学模型。 3. 从经典到现代的桥梁: 解析力学部分(拉格朗日和哈密顿体系)的设计,使其成为衔接经典物理与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的理想跳板。 本书强调理解“为什么”而不是仅仅“如何做”,确保读者不仅能解题,更能理解支配自然界运动的基本规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习题设计的广度和深度上,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它不是那种只有简单计算题的习题集,而是真正覆盖了从基础巩固到高级应用的全方位训练体系。初级的习题旨在检验对基本定律的掌握程度,而后面的综合题则常常需要结合多章内容进行分析,甚至引入了一些实际工程中的简化模型进行讨论。我尤其喜欢那些“开放式讨论题”,它们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鼓励我们去探索不同的解题路径和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探索欲。很多题目后面还附带有简短的提示或者解题思路的引导,但又不会直接给出答案,保持了一定的挑战性。这种阶梯式的难度设置,保证了无论你是处于哪个学习阶段,都能在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从而持续保持学习的动力,不会因为题目太简单而觉得无聊,也不会因为太难而轻易放弃。

评分

该书在语言的驾驭上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专业魅力。虽然它服务于一个双语教学的环境,但其英文部分的用词精准、表述地道,完全符合国际一流教材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中文部分的翻译质量非常高,它并没有采取生硬的逐字翻译,而是根据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了精妙的本土化处理,使得复杂的工程术语在中文语境下依然保持了清晰和准确性。这种对语言细节的打磨,使得跨文化学习的障碍被降到了最低。我发现即便是面对一些非常专业的术语,书中的解释也总是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了过度使用晦涩难懂的学术腔调。这使得读者在理解复杂概念时,能更专注于电路本身的逻辑,而不是被语言本身所困扰,这对于提升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隐藏优势。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很符合理工科书籍的调性。封面和内页的印刷质量都相当不错,纸张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很扎实可靠。尤其是那些电路图和公式的呈现方式,线条清晰、排版合理,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抓住重点。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结构上的编排,逻辑性非常强,从最基础的欧姆定律讲起,一步步深入到复杂的网络分析,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让人感觉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突然拔高的。翻阅起来非常舒适,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信息堆砌,让人望而生畏。看得出来,编者在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图注和索引的设计,都体现了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尊重。这种对物理呈现的重视,无疑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人在拿起书本时就能产生一种“这就是我需要的专业书籍”的认同感。这种高质量的物理呈现,绝对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远超出了一般教材的水准。

评分

作为一本面向理工科学生的教材,它在图示的质量和数量上做得极为出色,几乎每一个重要的电路模型或分析步骤,都有配套的插图来辅助说明。这些图示不仅仅是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很多还结合了三维视角或者动态变化的示意,极大地增强了对瞬态响应和场效应的理解。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尝试理解一个复杂的RC电路的充电过程时,书中的时域波形图清晰地展示了电压和电流如何随时间变化,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纯文字描述难以企及的。另外,书中的很多例子都选取自实际工程领域,比如电源设计、滤波器应用等,这让抽象的理论知识立刻拥有了现实的“重量感”和应用价值,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这些公式的实际意义,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评分

书中对理论概念的阐述深度恰到好处,既没有陷入过于晦涩的数学推导泥潭,也没有为了追求浅显而牺牲必要的严谨性。我发现它在解释一些核心的物理图像时,采用了非常巧妙的比喻和类比。比如,在讲解电位和电流的关系时,书中引入了一个关于水流的直观模型,这个模型清晰地勾勒出了抽象电学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对应物,这对我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特别有帮助。更赞的是,每一章节末尾的“关键概念回顾”部分,用项目符号的形式总结了本章的精华,这对于考前复习简直是神器级别的存在,省去了我大量自己整理笔记的时间。这种教学设计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知识结构重塑,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读者如何去思考一个电路问题,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个公式。这种注重思维训练的编写方式,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高明得多,体现了编写者深厚的教学功底。

评分

B.使用积分兑换的购物券为电子券,有效期为一年,电子京券每次可使用多张,自成功兑换之日起计算。兑换的京东购物券仅限本ID使用,不能折算为现金、也不能再次兑换为积分;

评分

教材内容还不错,印刷也挺好!

评分

对于初级者,像戴维宁,诺顿,傅里叶,都应牢牢掌握。书中实例还应再多一些,不过课后的练习很多,有助于加强理解,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即使对于初级者也很有帮助,就是英语不太好的可能看着会费劲

评分

F.如您违反与京东的相关约定,京东可以扣除相应的积分。

评分

好,挺好的。

评分

内容很详尽 翻译翻了几页也不错 纸张一般

评分

内容倒是不错,但书很脏、很旧,而且包装也不好,运输过程中有磕碰,很郁闷。

评分

好书!

评分

小孩读书要用 他觉得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