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远朋,江苏如皋人,1935年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复旦大学经济系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现为国家社科基金学科组成员、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世界经济文汇》编委会主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会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等。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资本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比较研究、经济利益理论与实践。主要著作和教材有:《政治经济学入门》、《<资本论>难题探索》、《新编<资本论>教程》(1—4卷)、《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价格理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经济理论的轨迹》、《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经济利益理论与实践丛书》、《共享利益》等30多本,以及论文250多篇,曾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和研究成果奖。
编写说明
《资本论》总介绍
一、《资本论》的产生和传播
二、《资本论》的伟大意义
三、《资本论》的对象、体系和方法
四、怎样学习《资本论》
五、《资本论》研究的发展态势
第1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论》第1卷 介绍
一、《资本论》第1卷 的对象和中心
二、《资本论》第1卷 的结构
三、《资本论》第1卷 的方法
四、《资本论》第1卷 的地位和意义
《资本论》第1卷 的序言和跋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简介
第一章 商品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三)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四)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第二章 交换过程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货币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的总公式
(二)总公式的矛盾
(三)劳动力的买和卖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简介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一)劳动过程
(二)价值增殖过程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一)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二)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
(三)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
(四)剩余产品
第八章 工作日
(一)工作日的界限
(二)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工厂主和领主
(三)在剥削上不受法律限制的英国工业部门
(四)日工和夜工。换班制度
(五)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叶关于延长工作日的强制性法律
(六)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对劳动时间的强制的法律限制。1833-1864年英国的工厂立法
(七)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英国工厂立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简介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第十一章 协作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一)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
(二)局部工人及其工具
(三)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
(四)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五)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一)机器的发展
(二)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三)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四)工厂
(五)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
(六)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
(七)工人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棉纺织业的危机
(八)大工业所引起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
(九)工厂法(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它在英国的普遍实行
(十)大工业和农业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简介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一)工作日的长度和劳动强度不变(已定),劳动生产力可变
(二)工作日和劳动生产力不变,劳动强度可变
(三)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工作日可变
(四)劳动的持续时间、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同时变化
第十六章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第六篇 工资
简介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第十八章 计时工资
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
第二十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2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篇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篇 资本周转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3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上)
第3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下)
第4卷 剩余价值理论
坦白讲,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入门指南”,它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资本论〉的大门。我之前尝试过直接去读原著,结果可想而知,很多概念都吃不透,读到后面就放弃了。但这本简编,就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它知道读者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所以会提前为你铺平道路。比如,它会解释很多基础性的概念,并且会反复强调一些核心的论点。它的语言风格很平实,没有太多学术化的术语,即使是第一次接触这类理论的读者,也能大致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争议性比较大的话题时,那种客观的态度,它会呈现不同的观点,然后给出自己的分析,让你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读完之后,我觉得自己对“资本论”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虽然离真正精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我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不再对它感到恐惧。
评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全面性”,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地涵盖了〈资本论〉的几个主要方面。我能感受到编者在组织内容时,下了很大的功夫,力求在简化不失真。它没有回避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些重要内容,比如关于“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区分,以及“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这些我之前一直觉得很困惑的概念,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比较清晰的阐释。而且,它还把这些理论和一些历史上的经济事件联系起来,比如工业革命时期的情况,让你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理论的提出背景和意义。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知识地图”,它指引我看到了〈资本论〉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虽然它只是简编,但它的信息密度很高,而且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很有分量,读起来需要一定的专注度,但回报是巨大的。我感觉自己对马克思经济学说有了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这本〈资本论〉教程简编,我拿到手的时候,还真有点犹豫。毕竟“资本论”这三个字,光听着就让人觉得分量十足,内容肯定艰深晦涩,阅读门槛高得吓人。我一直对经济学有点兴趣,但真正想深入了解马克思的理论,又觉得原著太庞大了,怕自己难以消化。所以,当看到“教程简编”这几个字时,我眼睛一亮,心想这会不会是我的救星?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感觉是装帧很朴实,没有花哨的设计,这让我对内容的专注度又多了一分期待。我试着读了几页,发现它的语言确实比我印象中原著的要通俗易懂不少,一些复杂的概念也被拆解得很细致,比如关于剩余价值的产生,书中用了不少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这点我非常赞赏。而且,它还很贴心地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标注了重点,还配有一些图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整体来说,它给我一种“化繁为简”的感觉,让原本望而却步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感觉自己真的有可能读懂“资本论”了,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是,它非常有条理,并且逻辑性很强。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经济学的书籍,但总感觉有些零散,或者是在某些方面不够深入。而这本〈资本论〉教程简编,给我的感觉是它就像一条清晰的线,把马克思的核心思想一一串联起来,让你能够在一个整体的框架下去理解。开篇就点明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然后层层递进,从商品的二重性讲到价值规律,再到资本的运作。让我觉得最惊喜的是,它并没有生硬地堆砌理论,而是在讲解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引用一些历史事件或者当代的社会现象来作为佐证,这样一来,那些理论就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它结合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具体场景,让你能切身感受到理论的残酷性,也更能体会到马克思思想的现实意义。这本书的编排结构也非常清晰,每一章都有明确的标题和副标题,读起来一点也不会迷失方向。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启发”。在阅读之前,我对“资本论”的认知,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标签式的印象,比如“批判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等等。但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才真正开始思考,这些概念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又是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比如,书中关于“资本积累”的讲解,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模式,那些繁荣的背后,是否存在着书中提到的那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它鼓励你去质疑,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资本的虚拟化”的讨论,当时我读得特别认真,因为这让我联想到了一些我熟悉的金融现象,然后试着去套用书中的理论来分析,竟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够把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去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评分good
评分看完这本书,还是可以的,特别推荐一下吧,讲得很全很细,是本好书!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好好阅读
评分学习资本论的经典教程
评分内容详实,条理清楚,较易读懂,尤其是适宜自学人士
评分快递很快 特意阅读了一些再来评论 书的质量很好 没有漏页等现象
评分刚刚拿到书,考试用,还不错,正在看。。
评分不错的书。不错的书。不错的书。不错的书。
评分看完这本书,还是可以的,特别推荐一下吧,讲得很全很细,是本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