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宝贝(自然文学三部曲)为套装书籍,全套3册,共2300克,总定价92元,分别如下:
瓦尔登湖(精装)--定价:32元
沙乡年鉴(精装)--定价:30元
寂静的春天(精装)--定价:30元
目录
《自然文学三部曲——瓦尔登湖》 经济篇 补充诗篇 身之所居,心之所向 阅 读 万物之声 独 处 有客来访 豆 田 村 子 湖 泊 贝克农场 更高的法则 禽兽为邻 室内取暖 旧时居民和冬日访客 冬日的动物 冬日的湖 春 天 结 语 《自然文学三部曲——沙乡年鉴》 第1部分 沙乡年鉴 1月 冰雪消融 2月 好橡树 3月 大雁归来 4月 春潮来袭 葶苈 大果橡 空中舞蹈 5月 从阿根廷归来 6月 桤木汊——一首关于垂钓的叙事诗 7月 巨大的财产 大草原的生日 8月 绿色的大草原 9月 丛林里的唱诗班 10月 烟熏色的黄金 为时尚早 红灯笼 11月 如果我是风 手中的斧子 强大的堡垒 12月 家园范围 雪地上的松树 65290 第二部分 素写——这儿和那儿 威斯康星 沼泽地的哀歌 沙乡 奥德修斯之旅 旅鸽纪念碑 弗兰博河 伊利诺伊和爱荷华 伊利诺伊的巴士之旅 踢动的红腿 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 高峰 像山那样思考 埃斯库迪拉山 奇瓦瓦和索诺拉 瓜卡马亚 绿色的泻湖 加维兰之歌 俄勒冈和犹他 雀麦草喧宾夺主 马尼托巴湖 克兰德博耶 第三部分 结 论 环境保护主义美学 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植物 关于荒原 剩余无多的荒野 户外休闲的荒野 用作科研的荒野 野生动植物的荒野 谁来护卫荒野 土地伦理 伦理的演化历程 何谓群体 生态良知 土地伦理的托词 土地金字塔 土地健康和A-B争论 结论 附录: 专有名词对照表 《自然文学三部曲—— 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 卡逊的《寂静的春天》25周年纪念版简介 致 谢 第1章 明天的寓言 第二章 忍受的义务 第三章 死神的药剂 第四章 地表水和地下海 第五章 土壤的王国 第六章 地球的绿色斗篷 第七章 不必要的浩劫 第八章 再听不到鸟儿的歌声 第九章 死亡之河 第十章 天降灾难 第十一章 波吉亚家族的想象 第十二章 人类的代价 第十三章 透过狭小的窗子 第十四章 每四个中就有一个 第十五章 自然的反击 第十六章 雪崩的隆隆声 第十七章 另一条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自然文学三部曲——瓦尔登湖》 身之所居,心之所向 让我们像大自然一样,从容地度过生活中的每一天吧,不要因为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方寸大乱。下定决心,把每一天都过得从容充实:保持早起的习惯, 不要赖床;吃早饭的时候要平心静气,不要烦躁忧虑;邀请朋友到家里坐坐,再高高兴兴地送他们出门;钟声要响就让它响,孩子要哭就让他哭。我们为什么要放弃 做自己,而去随波逐流呢?在子午线的浅滩边,有种叫作餐宴的激流和漩涡,你只要不被它吓倒,成功渡过后就可以安全抵岸了。前面就是下山之路,带着昂扬的斗 志和清晨充沛的活力,向着另一种生活进发吧,像尤利西斯一样把自己捆绑在桅杆之上,坚定地向前,不要受任何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如果机车要鸣笛,不用管它, 就让响到嘶哑好了。哪里鸣钟,难道我们就要朝哪里奔跑吗?不,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好好听一听,辨别一下它的旋律。这世界上到处布满了思想、偏见、传统、错觉 和表象的泥潭,让我们静下心来,坚定地跋涉前行,穿过巴黎、伦敦、纽约、波士顿和康科德,走过教堂,走遍全国,走进诗歌、哲学和宗教中,不断向前,直到踏 上坚实的地面,登上一种我们称之为现实的坚固岩石。然后高喊:看,这就是现实,千真万确的现实。虽然脚下是洪流,是寒霜,是烈火,但你仍然可以站在这个支 点上筑造一面墙,创建一个国家,稳稳地安插一个灯杆。或者你也可以安置一个测量计——一个现实测量计而不是水位测量计。通过这个现实测量计,未来的人们就 可以知道,虚假和表象的洪流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暴涨的。如果有个事实摆在你面前,那么请直面它,你会发现它完全沐浴在阳光中,熠熠生辉。它就像把弯 刀,甘美的刀锋刺入你的心脏和骨髓,如此你就可以毫无遗憾地结束人生之旅了。不管是面对生活还是死亡,我们都应该只追求真实。如果我们果真要死去,那就用 心聆听后的呼吸,用心感知四肢的温度散尽。否则,只要我们还有呼吸存在,就不要停止追寻真正的生活。
时间是条长河,我在其中垂钓, 从中汲水畅饮。但在饮水的时候,我窥见了它泥沙满布的河底,才知道它原来只是条浅溪。细细的水流流过,永恒的东西却得以沉淀。我要从这河的深处取水,我要 到那高空中去垂钓,那天幕之上点缀着的是耀眼的星辰。但是我现在却连数数也不会了,甚至连字母表也忘记了。我不如刚出生的时候聪明了,这点总让我觉得遗 憾。智慧是把劈刀,它探测到事物的秘密后就一刀将其劈开,亮出它洞悉到的本质。我不希望自己的双手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忙碌。我的脑袋就是我的双手和双 脚,我所有好的官能都集中在脑袋里了。直觉告诉我,我的脑袋就是用来挖掘的,就像是有些动物是用鼻子和前爪挖洞一样。我要用我的脑袋在这些山地上挖掘采 矿。根据我占卜杖探测的结果,再结合那升起的薄雾,我觉得丰富的矿脉应该就在附近,那么我就在这里开始采矿了。
二、《自然文学三部曲——沙乡年鉴》 大雁归来 一只燕子的归来不能代表夏天的来临,但是当成群的大雁冲破3月融雪的阴郁时,春天就真的降临了。
一只在融雪中按捺不住的红雀,兴 致勃勃地唱起了春之歌,但是没过多会儿工夫,它发现自己好像弄错了,还好,它可以凭着冬日里养成的一贯的缄默来纠正这个错误。一只花栗鼠本想走出洞穴沐一 下久违的日光浴,不料遇上了交加的风雪,现在也只好乖乖地回到洞穴里睡大觉了。但是对于一只处于迁徙途中的大雁而言,它为了能在湖面上找到一个融洞,不知 疲倦地在黑夜里飞了200多英里,现在想要撤回去,又谈何容易?它的到来,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先知一般的坚定信念的。
3月的早晨,对于 那些没有抬头仰望天空的雁群或者竖起耳朵倾听雁鸣的漫步者来说,是乏味无趣的。我曾经认识一位很有学识的女士,佩戴着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的标识,她说 她从来没听过,也未曾见过,那些从她那阳光充足的屋顶上方飞过昭告着冬去春来的大雁,即便它们一年两度途经那里。难道,教育只是用意识来换取较少有价值的 东西的过程吗?那么对于一只大雁而言,它用意识所换取的东西,很有可能就是一堆羽毛。
大雁其实懂得很多事情,它不但能向我的农场宣告 季节的更替,同时还懂得威斯康星的律例。11月里南行的雁群高高地从头顶飞过,它们似乎傲睨万物,即便发现了所钟爱的沙洲和泥沼,也不为所动。为了直达近的大湖,它们会朝着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就连平时以直线飞行著称的乌鸦,在它们面前也会黯然失色。在那儿,白天,大雁就在宽阔的湖面上游荡 着;等到了晚上,它们则会偷偷地溜到刚刚收割过的玉米地里窃食玉米。11月的大雁能够意识到,从黎明到傍晚,每一片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窥视的猎枪。
3月的大雁则会向你讲述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月份的故事。尽管它们在冬日的大多数时间里都要遭到猎枪的射击——被大型铅弹轰伤的羽翼就是明证,但它们知 道,春天休战的时刻来临了。它们循着河流的曲线畅快地遨游,顺着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据点和岛屿低掠地穿行,对着沙洲喋喋不休地低语,像是在与阔别多年的老 朋友悉心交谈。它们在沼泽里和草地上低低地迂回飞行,问候着每一片刚刚融化的水坑和池塘。终于,在沼泽上空象征性地盘旋了几圈后,它们张开翅膀,静静地向 池塘滑翔下来,缓缓地扇动着黑色的翅膀,将白色的臀部朝向远处的山丘。在触到水面的瞬间,我们这些新到的客人们兴奋地尖叫起来,它们用翅膀拍打着水面,溅 起阵阵水花。顷刻间,那干枯的香蒲梢上后一点残存的冬思被抖落得无影无踪。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总希望自己变身为一只麝鼠,藏在沼泽深处,将这里发生的一切悉数收入眼底。
待第1群大雁在这里落脚以后,它们 便会不停地大声喧嚷起来,叫喊着,向其他迁徙途中的雁群发出盛情邀请。不消几天,沼泽里的大雁便到处可见了。在我们的农场里,我们衡量春天是否富足有两个 标准:一个是松树的种植数量,另一个则是驻留在这里的大雁的数量。1946年4月11日,我们有据可查的大雁数量是642只。
和秋天 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会光顾一次玉米地,所不同的是,它们不会在晚上偷偷摸摸地来到这里。它们成群结队地,叫嚷着飞往去年的玉米地,美美地度过一整天, 然后再喧闹地飞回来。每次出发前,它们都以味觉上的高声辩论作为临行前的号角,而在每次返回时,这种辩论声会变得更加响亮。雁群一旦从玉米地里回来,便不 会在沼泽地上空做象征性的盘旋了。它们像微风中抖动的枫叶一样,忽左忽右地滑翔着,倏地从空中翻落下来,向下面欢呼着的雁群叉开双脚。我想,它们接下来发 出来的喋喋不休的咕哝声,肯定跟白天猎取的食物的价值有关。它们现在所享用的残留玉米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因此才侥幸没被那些同样正在寻找玉米的乌鸦、棉 尾兔、田鼠和雉尾鸡所发现。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大雁所选择的作为食物来源的那些收割过的玉米地,以前是以大草原的面貌呈现的。没人 知道大雁的这种偏爱是否反映了草原玉米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抑或反映了一些来自草原祖先遗留下来的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也许,它只是单纯地反映了一个简单 的事实,即草原玉米的种植面积正在扩大。假使我们能够读懂它们每次往返玉米田前后的喧闹的辩论,那么,我们便可能很快知道它们偏爱草原玉米的缘由。但是我 们做不到,我们对于这种存在神秘感的事件就无从解答,因此我乐于提出这样的见解,即神秘的东西应该一直让它神秘下去。如果我们对大雁的所有行为都明察秋 毫,那么整个世界也将变得黯淡而无趣。
通过对春雁群体生活规律的观察,我们注意到,单只大雁都有这样的特点——它们会不停地飞,不停 地鸣叫。我们通常会把孤雁的鸣叫赋予一种忧郁的基调,甚至将这些孤雁比作为心碎的鳏夫,或者是正在寻找孩子的父母。然而,经验丰富的鸟类专家们认为,这种 给鸟的行为妄加主观解释的做法是极具风险性的。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都一直秉持开放的心态,不将其行为定格为这样或那样特定的原因。
在随后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学生们开始注意观察每一雁群里的大雁数量构成。通过6年的观察,在孤雁出现原因的解释上,我们看到了一束意想不到的希望之光。 我们通过数学分析发现,由6只或者6的倍数组成的雁群出现的频率,要远远多于孤雁出现的频率。换句话说就是,雁群是一个大家庭,或者是由更多家庭聚合在一 起的更大的家庭,而春天里出现的孤雁可能恰恰契合我们之前所为之做的假设。它们可能是冬季里遭遇猎杀而失去亲人的幸存者,正在徒劳地找寻着它们的亲人。这 样一来,我们便可以毫无顾忌地将孤雁的叫声臆想为忧郁和伤痛的哀鸣了。
枯燥而单调的数学竟能如此证实爱鸟者的情怀,并能进一步激发它们对鸟善感的揣测,这着实少见。
4月的夜晚,已经温暖得足以让人们闲坐在户外了。这时,倾听沼泽地里雁群的集会,便成我们爱的消遣。很长一段时间,那里都是静悄悄的,静得可以听到沙 洲上的鸟儿拍动翅膀的声音,听到远处的猫头鹰低低的咕啼声,也能听到那些多情的白冠鸡鼻子里发出来的咯咯叫声。然后,一声刺耳的雁鸣声突然响起,瞬间,雁 群里一阵急促的喧闹的回声在沼泽地里荡漾开来。有翅膀拍打水面的声响,有用蹼划动水面而发出来的推动“黑色船头”前进的船桨搅拌声,还有其他的旁观者大呼 小叫地为某事激烈争执的辩论声。终于,一个声调低沉的大雁发出了极具的鸣令,喧闹的声响立刻消退了一半,渐渐地转为模糊的小声争辩,直到后的窃窃私 语。此时,我便再一次地想到,要是自己可以变身成为一只麝鼠该有多好。
待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雁群数量就明显地减少了,5月到来之前,这里的沼泽地再度长满了绿草,变成了一片湿地。只有少数的红翼鸫和秧鸡还给这里留有一丝生气。
历史总是让人匪夷所思,极具讽刺意味的一件事是,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大国竟然结成了整体的联盟。然而在大雁的世界里,这种整体的观念已经存在很久了。每年3月,为了坚持和传承这个基本信念,它们都不惜用生命作为赌注。
在众多地理事件中,早开始出现的是冰原的统一,其后是3月冰雪消融的统一,再然后,便是雁群跨越洲际集体向北方迁移的统一。自更新世以来,每年3月, 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大草原,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港,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岛,大雁都要吹响集结的号角;自更新世以来,每年3 月,从卡瑞托克到拉布拉多,从曼塔木斯基到莱昂加瓦,从马蹄湖到哈得逊湾,从艾弗里岛到巴芬岛,从狭长地带到麦肯齐河,从萨克拉门托到育空河,大雁都要吹 起集结的号角。
雁群通过自身这种国际性的贸易行为,带着伊利诺伊州的玉米遗穗所提供的给养,穿越云端来到北极冻土带。在那里,此前所 获得的充裕的食物营养,将与当地6月里极昼时节充足的阳光结合起来,在地面上孵出小雁。从这一年一度的以食物换取阳光、以冬季暖阳换取夏季宁静的交易中, 整个大陆也有了它的获利,那便是一首从阴郁天空洒向3月泥泞的狂野诗歌。
三、《自然文学三部曲——寂静的春天》 第1章 明天的寓言 美国的中心曾经有一个小镇,那里的所有生物看上去都与其周边的环境和谐共处。小镇的四周如棋盘一般分布着繁荣的农场,庄稼连成一片,山坡上果树成林, 春天的时候山花烂漫,犹如朵朵白云在绿色的原野上飘荡。秋天,橡树、枫树和白桦树色彩斑斓,透过松林的绿色屏障,如火焰般跳跃着。小山上狐狸在鸣叫,小鹿 悄悄地穿过田野,在秋天的晨雾中半隐半现。
路边生长着月桂树、荚莲花、赤杨树,还有巨大的蕨类植物和各种野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 里,都能让过路的行人赏心悦目。即使是冬天,道路两旁也有一番美景,无数的小鸟飞来,啄食浆果和露出雪地的干草穗头。实际上,这个乡村正是以生活着种类丰 富的大量鸟类而闻名。每年的春天和秋天,迁徙的候鸟潮涌而至,人们会从很远的地方前来观赏盛景。也有人来小溪边钓鱼。澄澈而清凉的河水从山间流出,绿树掩 映下的池塘里鳟鱼在游动。所以,很多年前,第1批人来到这里,掘井盖房,搭建谷仓。
突然,一种奇怪的力量悄悄侵袭了这个地区,一切都 开始变了。一种邪恶的魔法控制了整个社区:鸡群感染了神秘的疾病;牛羊开始生病死亡。死神的阴影笼罩着每个地方。农夫们都在谈论家人的病况。镇上的医生也 越来越困惑,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近来病人的病症。大人出现毫无来由的突发性死亡。孩子们也未能幸免,他们在玩耍的时候突然发病,几个小时后就会死去。
每个地方都安静得出奇。那么多的鸟儿都去哪儿了?人们议论纷纷,感到困惑不安。院子后边喂食的地方冷冷清清。零星见到的几只鸟儿都气息奄奄,身子不住地 颤抖,再也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毫无声息的春天。往日的清晨,有知更鸟、猫鹊、鸽子、松鸦、鹪鹩的合唱,还有其他各种鸟儿的伴奏,如今却听不见一点声音;田 野、林间、沼泽,到处是寂静一片。
农场里,母鸡下的蛋孵不出小鸡。农夫们抱怨没法继续养猪,因为猪崽都太瘦弱,存活没几天就会死去。苹果树就要开花了,却不见蜜蜂往来穿花的身影,所以花儿没有授粉,也就不会结果。
道路两旁,曾经是那么迷人的地方,如今一片枯黄,仿佛被火烧过一样。这些地方也是一片寂静,没有生命的迹象。甚至溪流都变得毫无生气。鱼儿都已死去,再没有人来钓鱼。
屋檐下的水槽里,屋顶上的瓦板间,仍能看到一片片的白色颗粒粉末。几个星期以前,这种粉末像雪花一样落在屋顶、草地、田野和溪流。
不是巫术,也不是敌人的行动侵袭了这个世界,让新的生命无法复生。一切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这个小镇并非真实的存在,但在美国或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却可能有上千个类似的地方。我还没有发现遭受上述全部不幸的地方。但是,其中任何一种灾难都已经 在某个地方发生,而且有的社区已经遭受诸多苦难。一个恐怖的幽灵正悄悄向我们袭来,而且这个想象中的悲剧极可能变成我们终将面对的严峻现实。
是什么东西让美国无数的城镇失去了春天的声音?本书将试着给出答案。
……
内容推荐
《瓦尔登湖》 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诗意的生活。在《瓦尔登湖》出版150年之后,一个叫做海子的诗人以生命来证明,如果不能为了这种诗意的生活而存在,那么宁愿为了这种诗意的生活而死亡。
书中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作为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 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 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瓦尔登湖》记述了作者在简单生活中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或者可以称得上是自然文学中美丽的文字,其优美的描写、浓厚的情感和质朴的伦理,是散文当中美好的读本,并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记录了利奥波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以四季为顺序,笔法抒情、生动,富有感染力;记录了作者一生在美国各个州工作和游历 过程中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态思想发展的脉络;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关系。“土地伦理”代表了利奥波 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这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出 利奥波德罕见的思想前瞻性,他也因此被称为生态主义的“先知”。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来全球具影响的著作之一!该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 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 的人文情怀,被称为其引发的轰动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要大。
“人类正在毁灭于自己热爱的事物”,卡逊这样警示着狂热的人们。正是 这本不寻常的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 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书装订的很精美,内容还没看。。。
评分还没看,纸质很好!
评分不错,纸质比较好的书籍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
评分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物流速度一般般,好书不怕等
评分书挺好的,就是店家用的快递慢!
评分非常好的三本书了,很喜欢,重归自然。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本次快递时间有点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