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 全面梳理日本摄影史代表人物、代表 |
| 作者: | 饭泽耕太郎 |
| 定价: | 149.0 |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5-01-22 |
| ISBN: | 9787562487227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这套书透过摄影大师的作品,把日本摄影的面貌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也是读者在阅读数本日本大师的经典文集之后,甚或之前,对风靡全球的日本摄影更完整的必要认识。 册“日本摄影1889—1968”记录的是日本当代摄影从开端到变革开始的时期。编者选取多位摄影艺术家的代表作和语录、思考随笔或访谈,向读者展示日本当代摄影从初级到在国际上初露锋芒的过程。选录的摄影家的作品及资料从20世纪初福原信三、渊上白阳到1960年代末崭露头角的荒木经惟、森山大道,非常详尽。 文献式的梳理,让读者对日本摄影史的早期发展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意简言赅,洋溢文采的诠释与演绎,深化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类型的思想与意义。近百幅高质量的各时代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阅读及收藏价值。 |
| 目录 | |
| 导读 011 日本摄影史笔记 I 写真物语 022 开启摄影艺术篇章 福原信三 032 构成派代表人物 渊上白阳 036 田园风景人 盐谷定好 040 承前启后的现代摄影开创者 野岛康三 050 新兴摄影旗手 小石清 058 超前三十年的前卫 安井仲治 072 纯艺术摄影独行者 中山岩太 080 介于绘画与摄影间的表现者 椎原治与瑛九 086 日本超现实主义代表 山本悍右 097 与艺术告别吧——回归摄影 110 亚洲位马格兰摄影家 滨谷浩 116 日本写实主义摄影 土门拳 128 “乡愁的东京”街拍始祖 桑原甲子雄 134 所爱的植田调 植田正治 158 VIVO 造就战后日本摄影的灵魂人物 东松照明 170 VIVO 走上摄影家之路的时空诗人 奈良原一高 178 VIVO 从现实中唤起异质 川田喜久治 188 VIVO 肉体与视觉共构的日本 细江英公 194 包豪斯到侘寂美 石元泰博 203 摄影如何证明不止一个—新日本摄影 大师物语 212 日本摄影关系图1930—1990 214 大师友谊札记 I 233 他们心中的日本摄影大师 后记 247 复刻摄影集大全 I 摄影大师对照年表 语录出处 / 参考文献 / 名词对照 / 文章明细 / 作品明细 / 谢辞 |
| 编辑推荐 | |
| ★日本摄影界一致推荐!★聚集评论家、美术馆、摄影师家属、摄影师、策划人多方力量,收录19位大师70幅代表作60段经典语录★新锐摄影策划人、评论家黄亚纪倾力打造(全套两册)※19位“大师的大师”,开启日本摄影的兴盛旅程※福原信三 渊上白阳 盐谷定好 野岛康三 小石清 安井仲治 中山岩太 椎原治 瑛九 山本悍右滨谷浩 土门拳 桑原甲子雄 植田正治 东松照明 奈良原一高 川田喜久治 细江英公 石元泰博◆日本摄影大师关系图+大师友谊趣事+日本摄影画册索引+日本摄影年表……开创性整理日本摄影相关资料 |
| 媒体评论 | |
|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日本摄影代表了一个变化动荡时代的美学追求与文化心理,此后出场的日本摄影家似乎有意回避了情绪性的表达而更趋近观念的表达,其作品也更多有一种哲学思辨的观念色彩与理性的冷静。 ——顾铮(摄影家、摄影评论家) 意简言赅,洋溢文采的诠释与演绎,不仅深化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类型的思想与意义,同时也是伴随后继者坚定向前的珍贵动力。我诚挚第推荐此书,特别是对有志于摄影学术与创作实务的朋友们。 ——沈昭良(台湾摄影家) 书中交叠的许多日本摄影家名字,仿佛是漫长旅途中经过一站站的小镇站名,让我掉进那片无尽的影像荒原里……谢谢你整理了这些在我旅途中出现的美好风景,而我看着看着,竟也就走到了这里…… ——郭英声(台湾艺术家) 透过编者有系统的整理,读者的收获将不只是写真(作品)里的物语,更包括了写真(史)的物语。这本书推荐给想要了解日本视觉文化的人。 ——江明玉(《日日》杂志中文版) 某种意义上,摄影师无论拍什么,其实都是在掂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森山的寡欢之态变成文字和影像,就成了他的办法和技术,这是进入森山独特美学的入口之一。 ——朱白(评论家) 摄影,从未来突然来到。——奈良原一高 身在某一天某一处,是摄影家的条件。——石元泰博 在对成年人的不信任感中成长的我们战后派,不知被谁称作了“不信的世代”。对不相信任何事物的我而言,让我咀嚼到真实滋味的,是肉眼所能见的事物。于是很快地,我与相机相遇了,成为摄影的囚犯。 ——东松照明 |
| 前言 | |
| 摘要 | |
| 写真物语 ▎所爱的植田调 植田正治 UEDA Shoji, 1913—2000 植田正治与摄影的初接触,是中学毕业时恳求家人购买一台带有蔡斯镜头的相机,当时正是一九三〇年艺术摄影运动末期,所以即使后来受到新兴摄影熏陶,植田正治仍钟情摄影的绘画感,完成既具个人又具古典气息的独特作品。 出身日本中国地区鸟取县,植田正治与当地摄影家成立“中国摄影家团体”,定期“上京”到东京发表作品,一九三九年在东京展览中植田正治发表“少女四态”,奠定植田风格的雏形,后来在离家不到一百公尺远的鸟取沙丘取景拍摄,运用正面光与沙丘阻断纵深的平面性,把人物由固有文脉切离开来,构成一幅幅宛如“没有声音的记忆”的超现实气氛作品。一九八〇年代植田正治还以沙丘舞台挑战了彩色时尚摄影。 尽管植田正治谦称自己为“业余摄影爱好者”,他以平常心拍摄的日常风景、家人照片,充满超现实主义与宁静气氛,深受世人喜爱。在摄影的发源地—法国,也特别称他独特风格为“植田调 Ueda-Cho”。 一九九五年,植田正治写真美术馆于鸟取县开馆,由建筑师高松伸设计,灵感来自植田正治之代表作《少女四态》,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可眺望中国地区高山脉—大山。植田正治写真美术馆收藏有由植田正治寄赠的一万五千余件作品。 ▏我拍摄儿童的,并不是因为我想要表现儿童的。我只是将他们作为物体使用罢了。 ——《昭和摄影·作品全集十 植田正治》,一九八三年 ▏即使从早拍摄到晚,但为了一张“杰作”的诞生,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就是摄影。不要过度思考,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个主题后持续不断拍摄,这就是“摄影”的实践方法。我也就是这么尝试的。 ——《雨过天晴》,《笔记》,一九七九年 ▎VIVO造就战后日本摄影的灵魂人物 东松照明 TOMATSU Shomei, 1930—2012 东松照明大学时曾投稿土门拳的《相机》专栏,毕业后加入“岩波摄影文库”,开始职业摄影家生涯。东松照明的早期作品仍属社会纪实脉络,一九六〇年代后他的风格逐渐往对比、粗糙的视觉性前进。 东松照明是思考日本战后的主体性重要的摄影家,他的作品相当多样,他曾比喻自己为一种“多面体, 会因为光的角度而改变颜色和形状”。一九六六年他出版拍摄长崎的《(11时02分)长崎》,一九六七年自费出版集大成的代表作《日本》。东松照明尤其对“美国化(Americanization)”强烈批判,在一九六八年《相机每日》发表同名作品:“星条旗的五十颗星现在可多加一颗了,那就是日本,仿佛成为美国日本州岛岛一般,美国早完全渗透日本内部,渗透我们的生活。”这些作品后来延续成知名的“口香糖与巧克力”系列。 一九六九年,东松照明前往美军统治下的冲绳,发现冲绳实际上拥有持续拒绝美国化的强韧精神领域,他的关心,因此急速地从被美国代表的物质文化,转向冲绳的精神文化—冲绳成为他毕生拍摄的对象,之后长期拍摄冲绳及周边岛屿。一九七四年,东松照明在冲绳举办“Work Shop 摄影学校”的“冲绳工作坊”,一九七五年,出版表作《太阳的铅笔》。 东松照明是首先提出摄影“原光景”的日本摄影家,他的作品处处反应“二战”后日本的真实面貌,也是他青春期在家乡名古屋所看到的战后景象的投射。东松照明也是首先用“野良犬之眼”比喻摄影的人,一九七六年他发表名为“野良犬之眼”的文章说明他的摄影观:“不固定视线,没有目标的曲折路径,看着地面持续而走,成为野良犬之眼。” 东松照明不仅影响了后来众多日本摄影家,也因他的牵引、教育,让日本的摄影界产生新的动力,是造就战后日本摄影发展的灵魂人物。 ▏在 |
我是一名对日本文化有着深厚兴趣的读者,尤其对20世纪上半叶的日本社会变革非常着迷。《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得以通过摄影这门艺术,去窥探那个时代的变迁。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摄影师和作品,更是将摄影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社会转型、以及国民精神的演变紧密地联系起来。我被书中那些记录了日本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变过程的影像所震撼,那些新建筑、新交通、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都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被生动地记录了下来。同时,书中也探讨了在特定历史时期,摄影如何被用于宣传、教育,甚至在战争时期扮演的角色,这让我对摄影的社会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习了摄影史,更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日本近代史课,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这套《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着实令人惊叹!我一直对日本文化,尤其是其视觉艺术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其在日本的演变过程更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部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就被其宏大的叙事和详实的资料所吸引。从明治维新时期,摄影术传入日本,到二战后的社会变革,本书以时间为轴线,系统地梳理了这一百多年间日本摄影的发展脉络。我尤其对书中对早期摄影师的介绍感到好奇,那些远渡重洋学习摄影技术,并将其与日本本土审美相结合的先驱者们,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探索与创新。书中对每一位重要摄影师的生平、创作理念以及代表作品的阐述都极为详尽,不仅仅是罗列作品,更是深入剖析了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以及摄影师个人的心路历程。例如,在介绍某位以捕捉日常瞬间而闻名的摄影师时,书中不仅展示了他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深刻情感的照片,还详细阐述了他如何通过对光影的精准把握和对人物微妙表情的捕捉,将生活化场景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表达。这种深度挖掘和精妙解读,让我对日本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摄影这门艺术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摄影史的梳理,更是一部关于文化交流、时代变迁和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动人史诗。
评分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平时也常常自己拍摄一些照片,但总感觉在技术和艺术表达上存在一些瓶颈。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了《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这套书,抱着学习的态度买了下来。没想到,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超预期。书中对于日本摄影史的发展,简直就像是在为我打开了一扇扇尘封已久的门。我特别关注那些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摄影反映社会现实、探索人性深度的作品。比如,在探讨战争时期摄影的章节,书中深入分析了摄影师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去记录历史的真实面貌,这些照片不仅仅是影像,更是凝固的历史瞬间,承载着民族的伤痛与记忆。而到了战后,书中又展现了摄影师们如何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社会,探索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位置,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反思。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纪实摄影”和“观念摄影”的讨论很感兴趣,它帮助我理解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表现力的广阔和深邃。书中对于一些作品的解读,比如如何通过构图、光线、色彩来传达情感,如何用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些都给了我很多启发。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摄影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也开始思考如何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自己的摄影创作中去。
评分作为一名对亚洲艺术史略有研究的学生,我一直觉得日本的视觉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而摄影作为一种相对年轻的艺术形式,其在日本的发展历程更是充满了故事。《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而深入的视角来理解这一段历史。我非常欣赏书中将摄影置于 broader 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解读的做法,它不仅仅关注摄影技术本身,更关注摄影如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潮以及美学观念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日本摄影的面貌。书中对不同时期摄影流派的梳理,比如从最初模仿西方风格到后来形成的独特日式美学,以及不同摄影师之间思想的碰撞与交流,都展现了日本摄影发展的 dynamism。我尤其被书中对于一些女性摄影师的介绍所打动,她们在男性主导的摄影界中,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作品,这无疑为日本摄影史增添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维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学术性的梳理,更充满了人文关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摄影师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坚持与创造。
评分这套《写真物语》的到来,简直就是我期待已久的一份礼物!我一直对日本的艺术文化抱有极大的热情,而摄影作为一种能够捕捉瞬间、定格情感的艺术形式,更是深深吸引着我。这本书将我带入了一个由光影构筑的日本摄影世界,让我有机会与那些伟大的摄影师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不同年代摄影作品的解读,从早期模仿西方古典风格,到后来融入日本传统美学,再到战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探索,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每一位摄影师创作理念和人生哲学的深入剖析,这让我不仅看到了他们出色的摄影技巧,更感受到了他们作为艺术家,在面对时代变迁和人生起伏时的思考与坚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摄影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的体悟。
评分这套《写真物语》简直就是一部关于日本视觉美学的百科全书!我一直觉得,日本的摄影作品总有一种独特的韵味,那种含蓄、内敛,却又充满力量的表达方式,深深地打动着我。这本书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摄影世界,让我得以窥探日本摄影师们是如何在光影之间,捕捉生活的诗意,表达人生的哲思。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那些以自然风光、都市街景、以及人物肖像为主题的摄影作品的呈现。书中对每一位摄影师创作理念和技法的详细介绍,让我不仅仅看到了他们出色的作品,更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读这本书,我仿佛与那些伟大的摄影师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思想,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对生活、对艺术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这套《写真物语》是我近期读过的最令人惊喜的图书之一。作为一名对世界摄影史都有所涉猎的读者,我一直觉得日本摄影有着独特的东方韵味和深邃的哲学思考,但苦于一直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梳理。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摄影流派和风格的辨析,以及它们在日本摄影史上的传承与演变。书中对那些在国际摄影界享有盛誉的日本摄影大师的介绍,让我对他们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发现了许多之前未曾留意到的重要摄影师。我尤其关注书中对“物语”这一概念在摄影中的体现,它不仅仅是影像的堆叠,更是通过光影、构图、情感来讲述一个故事,传递一种意境。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摄影展览中,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发现。
评分这套《写真物语》简直就是一本摄影爱好者的“圣经”!我一直以来都对日本的黑白摄影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充满故事感的老照片。这本书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日本摄影史上的那些巨人,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思想,让我受益匪浅。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个摄影师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他们的成就,而是深入挖掘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他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的局限下,寻找表达的可能。比如,书中对某位以城市街景闻名的摄影师的介绍,我通过文字和图片,仿佛能感受到他在东京喧嚣的街头,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时的专注和热情。书中的排版也非常精美,图片的质量很高,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作品的原貌。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品味每一幅作品,去揣摩摄影师的构图、光线运用,以及他想要传达的情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摄影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也更加明白了优秀摄影作品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评分我是一名对历史记录方式很感兴趣的读者,尤其关注摄影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它系统地梳理了从明治维新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摄影发展的历程,其中包含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摄影师如何参与到国家建设、社会变革的记录中去。例如,在探讨工业化进程时,书中展示了摄影师如何用镜头捕捉工厂的轰鸣、工人的辛勤,以及城市面貌的改变,这些照片不仅仅是图像,更是时代变迁的生动见证。同时,书中也探讨了摄影在记录社会底层生活、民间习俗等方面的作用,这对于了解一个国家真实的面貌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摄影艺术与历史研究紧密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日本的过去。
评分作为一个对摄影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地梳理日本摄影历史的书籍。《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这套书,无疑是满足了我这一愿望。我非常赞赏书中对不同时期重要摄影流派的梳理,以及它们在日本摄影史上的发展轨迹。书中对早期摄影师如何将西方摄影技术与日本本土审美相结合的介绍,让我看到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独特魅力。同时,书中也深入探讨了20世纪上半叶,日本社会转型时期摄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摄影师们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用镜头记录历史、表达思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经典摄影作品的详细解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图片,而是深入分析了作品的构图、光影、色彩,以及其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这让我对这些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