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的素描不能代表一种视觉的审美表现样式,堪谓作不是画的素描。它的成立转变了传统的素描观念,并使这种基础训练形式在设计教育中获得更进步的涵义,形成具有专业性质的基础教学类型,为进一步从事专业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本书展示的四个训练部分的共同基点乃是对自然的直接观察,这种观察力的形成对于思维结构的高水准的把握,起着关键作用。我们知道思维的形成与物态世界的关系,这一原则同时也说明思维的层度与主体对客观界持以何种参与形式之间的必然关联。可以说研究自然能使人们经验由客观现象提供的种种启示,进而在认知上达到一种具有倾向性的确定,这种认知的定势常常成为洞察力的萌生条件。人们在这一特定的层面体会由参与带来的创意过程,因此拥有了从一般性思维转化为创意性思维的优势。而当这种经过纯化的思维建立在充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点上时,就能够创造性地、并且有效地表达对设计命题的理解。
本书竭力提倡对自然的研究,用意不在于启发人们如何表现自然,而是以认识自然为途径,以协调专业为目的来完成一种能力——设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的构建。
精彩书评
序论
艺术不能直接变更世界,但它可以为变更那些可能变更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内驱力作出贡献。
——马尔库塞
素描的目的是什么?素描教学在设计艺术教育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这是我们在序论中所要阐述的问题。
素描是随着人类社会和艺术的发展,从人类整体的造型活动中确定出来而成为具有特定含义和功能的一个范畴。它最初专指绘画素材和草图,具有“预演”性质的那部分艺术活动。当
代艺术创造活动的迅疾拓展和演变,使得素描的材料和形式益趋丰富,人们对素描的认识益趋深化。如果仅以素描材料和形式的外在特征来认识素描,将无法指导我们辨识今天浩渺繁复的艺术现象。
那么素描到底是什么?
素描是造型的基础,在造型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初学者通过素描的“用单色画画”的形式和过程获得对自然形态的明确、强烈的体验,并协调观察(眼)与表现(手)的一致性,从而形成对造型要素的初步认识。素描又可以是一种艺术形式。人们借此形式组成画面,寄托情感,表达思想,因此,素描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立、鲜明的审美性质。
这些解释概括了素描的功能,使我们从素描的目的、意义的角度上把握到它的一些实质。但是,素描这一“基础”在参与艺术创造活动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从整个造型活动的宏观角度着眼,上述解释易于将素描的作川界定在“实用”的范畴中。所谓的“实用”,即是指这些解释较多地强调厂素描的“画面”的性质,强调素描对于绘画的显性的作用,从而使初学者
容易忽视素描的观察和认识上的意义。因此,上述对于素描性质的解释不能不说是一种浮面的概括,问题在于就整个造型活动而言,尤其在设计艺术的领域中,很多艺术品的创造都不是平面性的,而是实物的、环境的、流动的,素描为这些艺术创造提供的更多是隐性的作用,是关于形体和空间认识、表现的基本素质,是个人对于视觉信息反应的处理的基本方式。
德加说:“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可见,素描代表着艺术家对造型的观察、对造型的思考、对视觉信息的反应和处理的方式。所谓“观察”,其实质是一种思考的方式,是对自然物象的数率、构造,机能、明暗等造型现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方式。特定的素描教学正是在特定观察形式的传授和培养的过程中以特定的对待自然的态度、特定的造型思维方式影响着学生。特定的素描样式也正是以特定的观察、特定的造型思考导向不同的造型活动。这些都要求我们从视觉思维性质的角度去认识素描。
从视觉思维特质着眼,素描是个人对于视觉信息最直接的反应和处理,并因着一定的情感或理念的指向而趋于深化的一种视觉演化的过程。它强调在整体造型活动中“要求以不同寻
常的方式来运用大脑”(2)即多方位、多角度地处理视觉信息的特殊意义。素描一方面构成了艺术家特有的造型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形成了这些造型思维方式的基本要素——造型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它涉及到从观察、洞悉、想象、乃至个人审美反应的整个造型过程的认识。当这种源于自然的认识渐渐凝聚为各种能量,便使主体生成新的感受机制,从而迈入新的认识进程,潜移默化地开拓着主体的内在素质和创造潜能,为工艺、建筑、雕塑、绘画、实用美术等多种样式、多种形态的艺术创造奠定起牢固的基础。因此可以说,素描以其特定的视觉性质形成艺术家基本的造型思维方式,而素描的过程正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视觉信息和思维方式进行视觉演化的过程,同时也是艺术家思维结构不断构建的过程。
……
目录
素描观念一素描教学的新篇章
序论
第一章 准确描绘的能力训练
第一节 整体的观察
第二节 透视与图法
第二章 结构分析的能力训练
第一节 结构的类型
第二节 结构的分析
第三章 明暗表现的能力训练
第一节 光影
第二节 黑白
第四章 构想能力的训练
第一节 线条意象
第二节 平面意象
第三节 有机构成
第四节 纹理组织
第五节 力动分析
第六节 意象构成
第七节 形体和空间的虚构
结束语
精彩书摘
构想,顾名思义是指构思和想象,带有创造的意味。因此,构想能力的训练便具有了设计的性质。
设计艺术家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适合人类生活、体现人类文明的新的生存环境。这种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首先在于设计家对自然的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盲目的摹仿自然、廉价地满足人们的从众心理,以及唯书、唯上、或者一味地乞灵于那些虚无飘渺的没有实际基础的“灵感”,显然都不符合设计的本质,违反艺术的创造规律。应该看到:设计是设计家对自然认识的结果,是对形体与空间的审美性质领悟的结果。诸如悉尼歌剧院等大量设计都证明了艺术家是怎样地从自然中获得启示并通过想象演进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设计(图4-2)(图4-3)。
设计家的创造能力还有赖于他的特定的造型思路。这种造型思路就是包含审美知觉在内的设计思维形式。如果我们的素描只是训练对于自然的精确临摹的能力;只是满足于对自然中形体与空间关系的客观性质的分析,那么,由此而极易形成的肤浅静止的自然观将很大程度上使我们的思路徘徊在自然形象的实体描绘之上,受它们的严密规范的牵制,无法认识这种物性规范之外的多种多样的构想方式,这样难免使我们的思维形式流于趋同性,单一性,封闭性的弊端。
因此,我们提出构想能力的训练,希望通过素描这种特殊形式来树立宏大的自然观。在对自然的观照、感受、发现、构象的过程中,融会设计的创造意念,演习“从实体转向关系、信息、构成之上”的动态的造型思考,由此锤炼个人的审美知觉和美学追求。
作为素描的构想练习具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构想的练习都是从形体与空间的各项基本性质的观察和发现中展开的。前面已经谈到,教育家吉尔福德(J.P.Guil)曾在他的研
究中发现,有两种思维为人类所特有:一种是聚合思维,这种思维是井井有条地趋向某一答案。一种是扩散思维,这种思维离开某一中心,同时朝几个方向寻求探索的途径。从事创造的人们往往在观察某一事物时,通过分散式的思维将事物分解为具有本质特性的可变因素,从中确定新的内容,探寻新的发现,“造形”从本质上说正是对事物构成成分中“突现”出来的一种抽象关系的确定,而素描则是关于这种“突现”的洞悉过程。我们强调通过对于客观刺激物的各种性质的观察,引出不同性质的改造活动:从自然物体的结构的性质中引出线条意象练)l从形体是有机的同时又是可分的性质中引出有机构成练习;从物质的肌理特质中引出纹理组织练习;从形体和空间的力动性质中引出力动分析练习;从分解物象的外在整体的规定性之中,引出旨在改变视觉常性的平面意象、意象构成及形体变异练习。
构想练习的第二个特征是其动态的思路发展,任何“造形”活动都不可能在瞬息之间完成,都具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形体潜在的美感反应以及对这种潜在美所作的想象能力是造形
活动的基本条件。我们十分强调以素描的“做”的形式进行研究,从画面实际的视觉效果中得到启示。有时一些线条和明暗的“涂鸦”也蕴含着某种暗示,蕴含着潜在发展的可能,素描过程的各个阶段也都为更深层次的观察和发现提供形式的直观依据。这种“做”的形式所提供的可视可变的关系以及伴随着创造性活动所特有的“紧张”,使我们能够洞悉原形“暗示”的潜在发展,对素描过程中各种现象做出敏锐的变异反应,在视觉效果的密切关系中捕捉新颖而充实的意象,变熟悉的物象为富于再造之可能的结构原素,进而将其演变为富于审美意味的图形表现,在这里上面所提出的各项练习本身都代表着不同层次的观察,而每一种观察又都各自导向一种形式和造型的动态的思路发展,一种超越自然实体,具有充实的新意象的美学追求。
概括地说:构想是一种对感知把握到的原形中潜在变异的洞悉,进而通过素描过程的演变,创造具有深层意义的形象的思维形式。
当一个人对材料的处理完全受意识控制时,他画出来的东西可能达到机器一样的准确清晰。但是,这样一来,作品便失去了生命力。只有这时他才发现,当初自己在某种无意识状态中自动画的那些随意性草图,倒是充满着更多的生命力。
——安图·伊伦茨维格
第一节 线条意象
对于物象形体的塑造和实体结构的重视,在过去的素描中是十分强调的。但是,对于画面本身的图形结构往往被轻轻带过。其实,物体的有机质和结构特征无时不给予我们图形结构的启示。图1.2、图1.3中这些形体构架由一些不同性质的“线’性的“形”组成,具有不同的“切割”空间的方法特征,向我们显示了较为明确直接的图形意象。当我们有了对形体结构的自觉关注和图形意识,就会从自然观察中,从物体的“线”性的生长和运行的专注之中,萌发对于空间不同类型“切割”的生动性的把握。
线条是视觉形式的最基本的语言,自然实际中并不存在纯粹的线条,因此我们说:线条存在于物质的实际和艺术家对于它的探索之间,是艺术家对物质的一种高度概括的形式。它一方面源于个人对形体的认知,另一方面源于由此产生的理念和情绪。它具有两种功能;?表现物质实体的结构;!完成画面自身(包括图形自身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本练习是综合线条的两种功能来启发我们的图形意象,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来达到对画面图形意象的认识,并从所获得的形体结构中感受其骨胳的启示,体验简单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整个过程具有三个练习内容:
①要求学生涉入自然界,做工业场景或自然景物的速写连作,在速写的同时,注意简化所得的形体结构,对比它们的空间暗示,从中感受画面骨骼的启示,体验画面空间的构成类型。
自然界的景物姿态殊异、千变万化,是我们造型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树枝、灌林、建筑支架、井台、栏杆、管道等等,这些有机的或无机的,从自然到人工的景物,无不以各自特有的生长和组合结构“切割”着空间。同时,这些组合结构所蕴含着的生命机制还赋予“空间”以某种情绪和氛围。(图1.2)正像人们能够从劲松盘错的老根和柳枝迎风飘曳的妩媚中感受到生命的不同性格。但是,对我们来说,它们还有着更深层的意义:它们怎样地“分割”了空间?这种“线”型的分割对于空间的表达具有怎样的意义?通过细心审视,我们会发现它们不仅“分割”了平面的空间,使这种空间获得二次元的划分,而且暗示着空间的纵深,使之呈现了远近的层次。线条长短交错的疏密变化,运行的轻重缓疾,都使其周围的空间片断扩大或缩小,逼近或退远,造成二维和三维的视觉上的“量”的变化。如果我们面对某一特定景物,围绕着它的四周进行不同角度的审视,我们还会发现这个景物的生长结构!“活动”起来;并以不同的聚散、疏密形式,变化地“分割”着空间。
当我们用素描工具进行速写连作,以简练线条迅速记录自己的观察,就能够得到众多的图型构成样式。这一练习的关键是对于物体的结构特征所决定的线条方向和空间片断的认识,这将便于我们在短时间里放手地迅速制作,并使速写连作以其简化的结构朴实地揭示出自然的生命,获得崭新而深刻的空间体验。
……
前言/序言
中国美术院校教材:从素描走向设计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