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学

医院感染管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六亿,刘玉村 编
图书标签:
  • 医院感染
  • 感染控制
  • 消毒
  • 医院管理
  • 公共卫生
  • 临床医学
  • 预防医学
  • 微生物学
  • 医疗安全
  • 质量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68716
版次:1
商品编码:1025092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字数:5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保障医疗安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题。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更要强调医疗卫生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主线。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医院感染不仅关系到患者安全,也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健康。世界各国都存在医院感染问题,2006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在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其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导致有些患者病情加重,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有些患者出现长期残疾;还有些患者因此而死亡。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高新医疗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医院感染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体系
第三节 医院感染管理进展与展望
第四节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主要任务
第五节 医院感染管理与患者安全
第二章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与统计学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第二节 医院感染监测
第三节 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第三章 医院感染病原学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原体特征
第二节 常见医院感染临床标本收集方法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 常见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其分布
第四节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变迁及耐药性
第五节 临床微生物室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第四章 抗茵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第一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第二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四节 避免细菌耐药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新概念及策略
第五章 医院感染主要发病部位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二节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三节 泌尿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四节 消化系统和腹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五节 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六节 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六章 医院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一节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二节 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三节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四节 手术室(部)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五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节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七节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八节 血液透析中心(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九节 急诊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十节 检验科(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七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与职责
第二节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第三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第四节 消毒、灭菌及其监测与管理
第五节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控制
第六节 隔离
第七节 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八节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九节 医院建筑布局与医院感染的预防
第十节 医疗废物的管理
第八章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第一节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第三节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医务人员的防护
第四节 针刺伤、锐器伤的预防与处理
第五节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附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精彩书摘

  随着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也日益受到重视,而且发展得非常迅速,学科体系逐步建立。展望医院感染管理,今后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科学防控
  在医学领域,任何工作和研究都离不开科学,即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医院感染的防控也不例外。科学防控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我们制定的每一项制度、采取的每一项措施均应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院感染防控的效果和效率,避免走弯路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国外在医院感染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总结出了一系列科学、行之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经验,美国走在了该项工作的前列,他们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防控医院感染的综合(Bundle)措施,如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综合措施包括根据“指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正确采用脱毛方法、围术期给患者保暖、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缩短术前住院时间和强制性向公众报告手术切口感染率等;预防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综合措施包括床头抬高至少30。角,每天一次停用镇静剂并评价是否可以撤机、尽早停用应激性溃疡预防药物、采用氯己定(洗必泰)定期(每2~6h)进行口腔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产生和及时吸出气管插管气囊上方的分泌物等;预防与中心静脉插管有关的血流感染的综合措施包括留置导管术时采用大手术铺巾、采用氯己定进行皮肤消毒、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使用抗菌导管、加强插管后护理和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等;这些措施已在全球的不同国家、不同医院中得到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随着医院感染防控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更科学、更有效、更有特色和适合不同国家国情的感染控制综合措施,更好地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服务。
  (二)依法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医院感染防控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我们在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管理,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三)加强多学科合作
  由于医院感染的发生涉及诸多环节,从病人人院到出院,任一环节发生问题,如住院时问长、使用的器械消毒灭菌不到位、无菌操作不严、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手卫生依从性低等,都有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同时医院感染的防控涉及诸多部门和人员,如临床、医技、后勤、行政等部门,医师、护士、工勤人员等,需要他们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另外医院感染的防控需要有临床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统计学、护理学、消毒学和抗菌药物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因此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加强多学科的合作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前言/序言

  保障医疗安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题。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更要强调医疗卫生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主线。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医院感染不仅关系到患者安全,也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健康。世界各国都存在医院感染问题,2006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在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其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导致有些患者病情加重,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有些患者出现长期残疾;还有些患者因此而死亡。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高新医疗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一门专业,针对医疗、护理、检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感染问题,研究和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总结医院感染发生规律,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我国有组织地开展医院感染研究和管理工作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起步较晚,但二十余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在完善组织、建章立制、开展监测、专业研究、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SARS暴发流行后,卫生部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6年,卫生部颁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从管理层面进一步明确医院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责任、义务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保障患者的诊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和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近年来,卫生部在消毒隔离、手卫生、耐药菌感染防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新生儿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重点环节、重点部门的管理方面,制定并完善医院感染防控的技术性标准和规范。同时,不断加强人员培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面临愈来愈多的挑战。新病原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不断增多,侵人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使用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等因素,都使得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更加艰巨。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据统计,200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到52亿,入院治疗人数达到1.26亿。面对如此规模的医疗任务,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因此,全体医务人员都应当提高防范意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在临床工作中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这不仅需要加强对在职医务人员的培训,更要从医学生开始,提高他们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为今后的医学生涯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床护理实践与技术指南》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一部全面、实用的临床护理实践与技术指导手册,旨在为广大护理人员提供系统、深入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全书以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为主线,涵盖了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的各个方面,重点在于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临床决策能力和患者安全意识。本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将最新的护理理念、循证护理证据以及临床实践经验融为一体,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提供清晰、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章节细分与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临床护理基础理论与原则 第一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伦理 深入解析护理的定义、范畴、核心价值和专业精神。 探讨护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系统阐述护理伦理的五大基本原则:自主、不伤害、有利、公正、守秘。 分析护理实践中常见的伦理困境及其应对策略,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介绍患者权利、知情同意以及护理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详细解释循证护理(EBP)的核心理念、步骤和重要性。 教授如何进行临床问题的识别、文献检索策略的制定与执行。 指导如何批判性地评估研究证据的质量和适用性。 提供证据转化与整合的实用方法,帮助护理人员将高质量证据应用于临床决策。 强调循证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结局方面的关键作用。 第三章:患者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全面梳理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药物错误、跌倒、压疮、跌落、设备故障等。 详细介绍患者安全管理的目标、原则与策略。 教授主动式风险管理和事件报告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中学习和改进。 探讨团队协作在保障患者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重点关注“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理念,鼓励患者参与到自身的安全管理中。 第四章: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在护理中的应用 阐述高效沟通在建立信任、减轻患者焦虑、促进治疗依从性方面的重要性。 教授积极倾听、同理心表达、非语言沟通技巧。 指导如何与不同沟通风格的患者、家属以及医护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 介绍冲突管理与解决的技巧,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团队协作。 强调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和方法。 第二部分:临床护理核心技术与操作 第五章: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评估 详细介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正常值、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异常情况的判断。 强调精确测量的重要性,并指导如何识别和处理测量误差。 结合临床案例,讲解生命体征变化与病情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生命体征变化做出初步评估。 介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第六章: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皮肤护理: 详细讲解皮肤的结构与功能,压疮的预防与护理,伤口评估与处理,常见皮肤病的护理。 口腔护理: 掌握不同患者群体的口腔护理方法,包括拔牙后、意识障碍、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会阴护理: 介绍导尿管留置、术后、产后患者的会阴护理技术。 卧床患者的照护: 讲解床上洗浴、翻身、拍背、大小便处理等技术,预防并发症。 导尿技术: 规范的男性、女性导尿操作流程,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灌肠技术: 介绍不同类型灌肠液的选择与应用,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第七章:给药技术与药物安全 深入讲解药物的基本药理学知识,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系统介绍各种给药途径(口服、注射、外用、吸入等)的操作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重点突出“六对”原则(患者对、药物对、剂量对、途径对、时间对、记录对),以及核对流程。 详细阐述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监测与报告。 介绍抗生素、抗凝药、化疗药物等特殊药物的安全管理与给药要点。 推广微泵输液等精细化给药技术。 第八章:输液与输血技术 静脉输液技术: 掌握外周静脉与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维护与拔除。 详细讲解输液器、输液泵的使用,滴速的计算与调节。 识别和处理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如静脉炎、渗漏、空气栓塞等。 输血技术: 规范的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护理操作,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重要性。 重点讲解输血反应的识别、报告与处理。 介绍血液制品的储存与管理。 第九章: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详细讲解各种临床标本(血液、尿液、粪便、痰液、脑脊液、腹水等)的采集方法、容器选择、注意事项。 强调标本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介绍标本的正确标记、运送和保存。 结合检验项目,说明标本采集时间、患者准备(如禁食、停药)的必要性。 第十章:生命支持技术 吸氧疗法: 各种吸氧方式(鼻导管、面罩、氧气帐)的适用性、氧流量的调节、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疗法: 药物选择、雾化器使用方法、操作流程与护理。 心肺复苏(CPR): 详述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LS)的最新指南,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除颤、气道管理、药物应用等。 机械通气基础: 介绍不同模式的通气方式、参数设置的基本原则,以及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要点,如气道管理、体位变换、拔管护理。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适应症、给药方法、并发症的监测与处理。 第三部分:专科护理实践与特殊患者照护 第十一章:内科护理实践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心电图等监测,药物治疗的配合,饮食与运动指导,并发症的预防。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结核等疾病的护理,重点在于呼吸道管理、氧疗、雾化吸入、体位引流,以及对呼吸困难患者的心理支持。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肝炎、胰腺炎等疾病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腹部体征评估、饮食管理、排便护理、药物配合。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 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疾病的护理,重点在于神经系统查体、意识评估、吞咽功能障碍护理、肢体功能恢复指导、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护理,包括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技术、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足部护理,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观察。 肾脏疾病护理: 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透析护理,包括尿量监测、液体平衡管理、电解质紊乱的观察,以及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配合。 第十二章:外科护理实践 术前护理: 患者评估、病情准备、手术同意书的签署、麻醉风险评估、皮肤准备、禁食禁水、肠道准备等。 术中护理: 手术室环境的配合、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无菌操作的维护、器械盘的摆放与递送、患者体位的摆放。 术后护理: 疼痛管理、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敷料更换、引流管管理、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液体管理、早期活动、并发症的预防(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 创伤与烧伤护理: 伤口评估、清创、换药、植皮护理,以及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液体复苏、体温管理、营养支持、感染预防。 骨科护理: 骨折的固定与复位护理、石膏固定与牵引护理、肢体功能锻炼指导、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 普外科护理: 腹腔镜手术、消化道肿瘤手术、疝修补术等常见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第十三章:重症监护(ICU)护理 监护技术: 心电图、有创/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颅内压监测等。 呼吸支持: 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与参数设置,气道管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 循环支持: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与调整,液体复苏,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护理配合。 感染控制: 院内感染的预防与监测,多重耐药菌的控制。 镇静与镇痛: 合理应用镇静镇痛药物,评估患者镇静镇痛的深度。 早期康复: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第十四章:急诊与灾难护理 急诊评估与分诊: ABCD原则,生命体征的快速评估,优先处理危重患者。 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 心脏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严重创伤、过敏性休克等。 创伤急救: 止血、包扎、固定、转运等基础急救技术。 中毒与过量的急救: 识别中毒症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催吐、洗胃等。 灾难事件的应对: 医疗队组建、物资调配、伤员分类、现场急救、心理干预等。 第十五章:老年护理 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 衰老相关的变化,多系统疾病的特点。 常见老年疾病的护理: 跌倒、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压疮、失禁、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老年患者的沟通与照护: 尊重、耐心、个体化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 长期照护与姑息治疗: 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十六章:儿科护理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的评估、保暖、喂养、黄疸处理、脐带护理。 婴幼儿期护理: 喂养、生长发育监测、疫苗接种、常见疾病(如腹泻、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儿童期护理: 青春期发育特点,常见传染病、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护理。 儿科用药特点: 剂量计算、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儿童心理护理: 减轻儿童的恐惧与焦虑,建立信任关系。 第十七章:妇产科护理 孕期护理: 产前检查、孕期保健、孕期常见不适的护理、高危妊娠的监护。 分娩期护理: 分娩过程的观察与配合、疼痛管理、助产技术。 产褥期护理: 恶露观察、子宫复旧、乳房护理、会阴护理、产后并发症的监测。 妇科疾病护理: 月经失调、妇科炎症、盆腔炎、妇科肿瘤等。 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 避孕方法指导、终止妊娠的护理、不孕症的咨询。 第四部分:护理管理与专业发展 第十八章: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的概念、维度与评价指标。 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如PDCA循环、根本原因分析(RCA)。 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与案例。 第十九章:护理教育与培训 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与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新入职护士的培训与指导。 临床带教的原则与技巧。 急救技能、专科护理技能的培训模式。 护理人员的学术交流与知识更新。 第二十章:护理信息学与技术应用 电子病历系统(EMR)的应用与护理信息录入。 护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与数据分析。 新兴技术在护理中的应用,如远程医疗、智能穿戴设备。 护理文献数据库的使用与文献管理。 本书特点: 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 每一项技术操作都配有详细的步骤说明、注意事项和预期效果,并结合临床情境进行讲解。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大量配图、表格和流程图,直观展示操作过程和关键信息。 循证为导向: 强调最新循证护理证据的应用,帮助护理人员做出最佳临床决策。 注重患者安全: 将患者安全理念贯穿始终,提供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 全面系统,覆盖广泛: 涵盖了临床护理的大部分内容,是护理人员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语言精练,条理清晰: 采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逻辑严谨,便于快速查找和学习。 《临床护理实践与技术指南》将是每一位致力于提供高质量、高安全护理的医护人员不可或缺的助手。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技能的引领和专业精神的塑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为医院的卫生管理是件很“例行公事”的事情,但《医院感染管理学》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庞大、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系统工程。书中关于“多重耐药菌”的章节,让我切实感受到了这场“看不见”的战争的严峻性。这些顽固的细菌,即使面对最强的抗生素也束手无策,它们的传播和感染,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高昂的治疗费用。这本书不仅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如何通过加强感染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医疗操作等措施,来遏制耐药菌的蔓延。此外,书中关于“人员培训”和“质量改进”的论述,也让我认识到,要做好医院感染管理,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持续优化的管理体系。

评分

《医院感染管理学》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很多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每一个细微环节的把控都做得相当到位。比如,关于无菌技术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书中详细阐述了从人员着装、器械准备到操作流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曾经以为“无菌”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示,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书中关于“感染暴发”的调查和处理流程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描绘了如何快速识别、溯源、控制和消灭感染源,这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协作能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全体医护人员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我的“医院百科全书”,在还没有深入阅读之前,我一直以为医院感染只是简单地消毒、洗手那么回事。但打开《医院感染管理学》的扉页,我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是多么的浅薄。书中那些关于各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耐药菌株的威胁,以及不同科室(比如重症监护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的特殊性,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医院环境监测和空气、水、物体表面消毒的标准和方法的部分印象深刻,以前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才知道背后有着多么严谨的科学依据和精密的流程。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它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从源头上切断感染的传播链条,这一点对于提升患者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健康都至关重要。它让我看到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背后隐藏的巨大挑战,也让我对这个默默守护着我们健康的专业领域充满了敬意。我开始思考,作为一名普通患者,我能为预防医院感染做些什么,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思考方向。

评分

读完《医院感染管理学》的初稿,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关于“隐形威胁”的画面。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医院这样一个本应是治愈疾病的地方,也可能成为病原体滋生的温床。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潜在的感染风险,从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到医疗器械上的细菌残留,再到医护人员手部携带的病原体,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感染的突破口。它系统地梳理了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详细阐述了针对这些因素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我特别关注了关于“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的章节,这些内容虽然听起来有些触目惊心,但却让我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疫情,更是为了防范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本书让我对“安全”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安全,更是生命健康层面的绝对保障。

评分

在阅读《医院感染管理学》的过程中,我被书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深深打动。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操作手册”。我曾经对某些医疗流程感到困惑,比如为什么手术前要反复消毒,为什么住院期间要隔离某些病人,这本书都一一给出了科学的解释。它详细讲解了病原体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在人体内和环境中传播,这让我对“预防胜于治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书中关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标准和流程,让我认识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日常工作,背后也蕴含着复杂的科学原理和严格的操作规范。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思考者,我开始更加关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思考如何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更安全的就医环境。

评分

保障医疗安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题。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更要强调医疗卫生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主线。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医院感染不仅关系到患者安全,也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健康。世界各国都存在医院感染问题,2006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在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其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导致有些患者病情加重,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有些患者出现长期残疾;还有些患者因此而死亡。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高新医疗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一门专业,针对医疗、护理、检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感染问题,研究和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总结医院感染发生规律,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我国有组织地开展医院感染研究和管理工作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起步较晚,但二十余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在完善组织、建章立制、开展监测、专业研究、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SARS暴发流行后,卫生部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6年,卫生部颁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从管理层面进一步明确医院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责任、义务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保障患者的诊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和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近年来,卫生部在消毒隔离、手卫生、耐药菌感染防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新生儿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重点环节、重点部门的管理方面,制定并完善医院感染防控的技术性标准和规范。同时,不断加强人员培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面临愈来愈多的挑战。新病原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不断增多,侵人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使用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等因素,都使得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更加艰巨。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据统计,200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到52亿,入院治疗人数达到1.26亿。面对如此规模的医疗任务,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因此,全体医务人员都应当提高防范意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在临床工作中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这不仅需要加强对在职医务人员的培训,更要从医学生开始,提高他们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为今后的医学生涯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买书就要买好的!值得推荐!

评分

[ZZ]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SM],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书的内容直得一读[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内容也很丰富。[QY],一本书多读几次,[SZ]。

评分

好书啊 不错的东西

评分

很好

评分

京东还是很强大的,闻知图书专营店的书本也是不错的

评分

很好

评分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医院感染不仅关系到患者安全,也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健康。世界各国都存在医院感染问题,2006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在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其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导致有些患者病情加重,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有些患者出现长期残疾;还有些患者因此而死亡。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高新医疗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评分

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