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集

北岛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岛著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北岛
  • 现代诗
  • 中国当代文学
  • 文学
  • 诗集
  • 文化
  • 艺术
  • 思想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6177
商品编码:10253241475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作  者:北岛 著 定  价:502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01日 装  帧:盒装 ISBN:9787108056177 《履历:诗选1972~1988》
辑一(1972-1978)
3你好,百花山
5五色花
6真的
7微笑·雪花·星星
8日子
9太阳城札记
12回答
14走吧
16一切
17回忆
18一束
20岛
25崖
26黄昏:丁家滩
辑二(1979-1983)
31雨夜
33睡吧,山谷
35船票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这套《北岛集》汇集北岛1972年至今的各类写作,包括诗歌、小说、随笔和诗歌评论等。共9册,包括《时间的玫瑰》、《古老的敌意》、《午夜之门》、《蓝房子》、《青灯》、《城门开》、《在天涯》、《履历》、《波动》。 北岛 著 北岛,原名赵振开,中国当代诗人,今天派诗歌代表人物之一。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代表作有《北岛诗歌》、《城门开》、《失败之书》、《时间的玫瑰》、《青灯》、《蓝房子》、《午夜之门》等。
《北岛集》:以诗歌为镜,照见时代与心灵的变迁 《北岛集》并非一本简单的诗集,它更像是一部凝结了特定历史时期精神图景的文献,是诗人北岛以其独到的目光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本。在这本集子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对生活、对人性、对社会现实的精准捕捉和犀利剖析。它以诗歌这种最精炼、最富于情感张力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脉搏,也折射出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迷惘与追寻。 时代的烙印与诗意的回响 《北岛集》的诞生,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历的巨大社会变革息息相关。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反思与探索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岛的诗歌,如同一股清流,又如同一声呐喊,打破了沉寂,唤醒了许多沉睡的心灵。诗集中,我们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历史的沉重感、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对个体价值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真理和自由的渴望。 例如,在《回答》这首广为传颂的诗歌中,“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英雄的滑稽剧”,这些直白而决绝的否定,并非出于消极或虚无,而是一种对虚假、对陈规的有力反驳。它挑战的是僵化的思维模式,是被粉饰的现实。这种否定,恰恰蕴含着对真实、对独立思考的坚定追求。诗人在直面现实的残酷与复杂时,并没有选择回避或沉默,而是用诗意的语言,将内心的不解、质疑和愤怒凝结成震撼人心的诗句。 《北岛集》中的许多意象,如“迷宫”、“黑夜”、“面具”、“碑文”,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迷宫象征着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确定,黑夜则暗示着困境与蒙昧,面具代表着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伪装与压抑,而碑文则可能指向那些被刻意遗忘或扭曲的历史。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宏大又疏离的诗歌世界,让读者在其中看到自己,看到那个时代的缩影。 心灵的深处与存在的困惑 除了对时代的深刻介入,《北岛集》更是一次深入心灵的探索。诗人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描绘了个体在巨大社会变迁中的孤独、疏离感,以及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追问。这种对个体心灵世界的关注,使得《北岛集》具有了超越时代的力量。 “当你走向我,我走向你,一切都将寂静。”这句看似平淡的诗句,却透露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以及在沉默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在《北岛集》中,个体常常处于一种漂泊、失落的状态,找不到确切的归属。这种疏离感,既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也是对人类普遍存在的孤独感的深刻体察。 诗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与众不同。他并没有歌颂廉价的欢愉,而是将幸福视为一种短暂的、需要努力去捕捉的瞬间,甚至是一种对痛苦的超越。“幸福,是短暂的”,这种简洁的定义,或许道出了幸福的易逝与珍贵。它提醒着我们,在追寻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醒,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时刻。 《北岛集》还触及了“死亡”这一人类永恒的命题。但诗人的视角并非沉溺于悲伤,而是将其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一种对存在的最终回溯。诗歌中的死亡,常常伴随着一种解脱,或是一种对过往的回顾与审视。这种对死亡的坦然,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诗歌的语言与艺术的张力 《北岛集》的语言,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北岛的诗歌语言,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常以简洁、凝练的词语,营造出深邃的意境。他善于运用意象的叠加与碰撞,制造出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他的诗句,常常呈现出一种“硬朗”的风格,字斟句酌,没有丝毫多余的修饰。这种风格,与他诗歌中冷静、理性的思考方式相契合。然而,在这份冷静之下,又涌动着深沉的情感。他用最冷静的语言,表达最炙热的情感,这种反差,使得他的诗歌更具张力。 例如,“卑微的青草,是无形的。”“我把词语,投进大海。”这些诗句,看似寻常,却被诗人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青草的卑微,折射出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将词语投进大海,则是一种对语言力量的信仰,也是一种对表达困境的无奈。 北岛的诗歌,还善于运用反讽和象征的手法。他通过对日常事物的描绘,却揭示出更深层的含义。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手法,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解读的空间,也赋予了读者参与到诗歌创作过程中的机会。 传承与影响 《北岛集》的出版,无疑对中国当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为一度沉寂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许多年轻的诗人,都在北岛的诗歌中找到了启示,学习他的语言风格,借鉴他的思考方式。 《北岛集》不仅仅是属于北岛一个人的作品,它更是属于一个时代,属于每一个曾经经历过那个时代,或者正在思考那个时代的人们。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共同的过去,也启发我们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 结语 阅读《北岛集》,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心灵对话的旅程。它邀请我们放下浮躁,静下心来,感受诗歌的力量,体会语言的魅力。在这本集子里,我们找到的不仅仅是诗意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命、对时代、对自我的深刻启迪。《北岛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至今仍旧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细细体会。它提醒着我们,诗歌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超越时空,连接过去与未来,触及人类最本质的情感与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角度来看,这部作品在汉语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它没有陷入当代诗歌常见的“口语化”陷阱,也没有一味追求晦涩难懂的“精英化”。它的语言是洗练的、准确的,像北方的冬天一样,干净得让人心疼。我尤其注意到了诗人对“动词”的选择,那些被使用的动词,往往带着强大的行为力和指向性,它们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事件的发生者。例如,他对“沉默”的处理,不是让“沉默”待在那里,而是让“沉默”去“淹没”、“切割”、“覆盖”。这种动态的描绘,赋予了抽象概念实体化的震撼效果。它强迫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日常生活中被我们轻易放过的词语的重量。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在日常交流中,下意识地开始更谨慎地挑选我的用词,这种对语言敏感度的提升,是任何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予读者的最高赞誉。

评分

这部诗集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静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简约字体,拿在手里就有种厚重而又内敛的气质。我特意选了一个晴朗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封面上,那些文字仿佛也染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初翻开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就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粗糙感,而是带着微微的纹理,让人忍不住想用指腹去摩挲。诗歌本身的排版也很有讲究,行距和字距都把握得恰到好处,留白的空间很大,使得每一首诗都能独立呼吸,不至于在密集的文字中迷失方向。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环境,让你在阅读之前就已经被它的外观所吸引和驯服,为接下来的精神探索做好了铺垫。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感受到创作者对作品本身的尊重,也体现了出版方极高的审美标准。我甚至觉得,即使只是把它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宁静而有力量的风景线。

评分

读完这本诗集,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细致的内心考古。诗人似乎毫不留情地将那些我们习惯性回避的角落一一揭开,那些关于时间流逝、关于城市疏离、关于个体存在的困惑和挣扎,都被他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捕捉了下来。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几首关于“镜子”的意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反射,而是一种对自我身份的不断追问和解构。语言的处理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和克制。他不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情绪,而是选择最恰当、最锐利的那一个词语,像手术刀一样切入主题,留下干净利落的创口。这种克制带来的力量感,远胜于任何情绪的宣泄。读到某些句子时,我甚至需要停下来,大口呼吸几下,因为那种直击灵魂的清醒感让人有点眩晕。这不像是阅读故事,更像是一场与内心深处最诚实自我的对话,虽然过程有点疼痛,但结束后,你会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的平静。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具匠心,它不是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或者主题堆砌,而是像一个精密的迷宫,引导读者在不同的情绪区域之间穿梭。翻阅时,你会发现诗歌的长短不一,有些极短,只有几行,像闪电般划过夜空,瞬间照亮一片;有些则篇幅较长,像一条蜿蜒的河流,带着泥沙和历史的沉淀缓缓流淌。这种节奏的变化,完美地模拟了人类思绪的跳跃性和连贯性。有时,上一首诗的某个晦涩的意象,会在下一首看似不相关的长诗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呼应和解释,让人不禁拍案叫绝。这种内在的对话和张力,使得整本集子读起来毫不拖沓,反而充满了期待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带来的是一记重拳,还是一片空旷的留白。这无疑是为那些真正愿意投入时间去“解码”的读者准备的馈赠,它奖励那些细致的回溯和反复的咀嚼。

评分

与我过去接触的那些热烈奔放的现代诗歌相比,这本集子的“冷感”处理得非常高明。它不是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静默”。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创作时,在深夜里,只有台灯和稿纸相伴的那种氛围。那种氛围不是压抑,而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内省状态。我特别欣赏他如何处理自然意象——风、石头、海,这些在传统诗歌中常常被浪漫化的元素,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近乎地质学上的客观和冷峻。风不再是温柔的低语,而是切割空间的动能;石头不再是永恒的象征,而是缓慢崩解的物质形态。这种“去魅”的过程,反而让诗歌的力量更具穿透力。它要求读者放下先入为主的审美期待,用一种更接近哲学的视角去审视这些被反复提及的母题。这本诗集更像是一次对“存在本身”的严肃考察,而非一次轻松的情感之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