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孙鸿烈 编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7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46688
版次:1
商品编码:10285160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我国50年来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的一本全面系统的总结性著作。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共分十一章。第一章简述了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第二、三、四、五章为区域专门综合考察研究方面的综述,分别论述了我国几大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综合考察的工作与研究,我国特定资源的开发与评价综合考察研究,区域开发与国情分析的前期考察研究,以及青藏高原形成与发展等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第六、七、八、九、十章为自然资源系统专题方面的考察研究,综合论述了有关自然资源分类系统评价,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资源经济,资源信息系统与新技术应用,资源环境定位观测、试验与网络研究。最后一章综述了我国50年来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的基本经验与对未来的展望。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可供资源与环境、区域经济开发、国土整治规划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 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客观需求
第二节 我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成就
第二章 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的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一节 黑龙江流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二节 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三节 青甘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四节 蒙宁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五节 西南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六节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七节 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三章 特定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一节 热带生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二节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三节 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四节 南水北调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五节 治沙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六节 宜农荒地与天然草地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七节 西北炼焦煤基地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四章 青藏高原形成与发展等基础理论问题的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第一节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简要历程
第二节 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第三节 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变化研究
第四节 青藏高原气候研究
第五节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
第六节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及其地域分异研究
第七节 青藏高原资源、灾害及区域发展研究
第八节 特高海拔地区的科学考察研究
第五章 区域开发前期的综合科学考察与国情研究
第一节 西部地区
第二节 东部与中部地区
第三节 中国基本国情分析研究
第六章 自然资源分类系统评价
第一节 自然资源评价
第二节 土地资源系统评价
第三节 草地资源分类系统与评价
第四节 农业气候资源评价
第五节 水资源系统评价
第六节 森林资源系统评价
第七节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第七章 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研究
第一节 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研究
第二节 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研究
第八章 资源开发与资源经济研究
第一节 农业资源经济研究
第二节 工矿资源经济研究
第九章 资源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
第一节 资源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研究应用
第三节 信息技术引入对资源研究的贡献
第十章 资源环境定位观测、试验与网络研究
第一节 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环境定位研究
第二节 江西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定位观测、试验研究
第三节 西藏拉萨高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试验研究
第四节 四川巫溪草地畜牧生态定位观测、试验研究
第五节 江西九连山和吉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试验研究
第六节 横断山区森林水文与垂直气候定位观测、试验研究
第七节 努鲁儿虎贫困山区资源开发与试验研究
第八节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基本经验与展望
第一节 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重道远
第三节 新技术推动下的资源科学研究方法论展望
附件一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主要成果
附件二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大事记

前言/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急需发展国民经济。但是,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科学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规划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因此,查明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进而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产力布局的方案或建议,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根据国务院决定,1956年中国科学院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以下简称综考会),负责综合考察的组织协调与研究工作。综考会按照国家制定的1956~1967年十二年远景科学发展规划中的四项综合考察任务,开始全面、系统地组织与开展了我国以“查明自然条件与资源、提出生产力发展与布局方案”为中心的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综考会组织了34个科考队、13个专题科考项目组与6个科学试验示范站点的科学考察与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的专业人才(包括一批院士),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及资源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进入21世纪,适逢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第三个发展战略总目标的关键时期。虽然我国是资源总量大国,但同时又是人均资源小国或穷国。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特别是许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愈来愈激化,由资源开发和利用所引发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将日益尖锐。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与问题,亟需科学界尤其是资源科学工作者,肩负起历史的责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科学前沿,推动资源科学与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资源、环境与生态等方面不断做出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继往方能开来,知史方可把握未来。为了推动资源科学的发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做出新的科学贡献,非常有必要对近50年来的我国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的历史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为此,1999年下半年,综考会领导决定立项编写专著,全面系统地对近50年来的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工作进行总结。综考会与地理研究所合并后,于2000年4月启动该项目,成立了以温景春、何希吾、李明森、倪祖彬组成的“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编委会办公室,负责制定与修改编写大纲、组织人员编写、初稿审查、修改等日常工作。
应该说,这是一部渗透和凝聚着我国资源科学工作者50年汗水和心血的专著,是我国资源科学工作者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是我国资源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的缩影,是我国资源科学发展的最好诠释。
该书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为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第二、三、四、五章为区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第六、七、八、九、十章为自然资源系统研究;第十一章为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基本经验与展望。最后是两个附件(附件一,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主要成果;附件二,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大事记)。各章节内容,均来自原综考会有关档案与有关考察和研究成果,故均没有加注参考文献。执笔人与统稿人在各章第一页下面注明。全书由成升魁、倪祖彬统稿。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的编写,得到中国科学院从事资源研究的科学家及领导的支持,更得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各部门及刘纪远所长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借《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出版之际,我们深切怀念我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科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综考会主任竺可桢先生;同时,对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对支持与参加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内有关研究所、中央有关部委、高等院校与有关省(区、市)及其有关部门,对先后参加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的所有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孙鸿烈
2004年8月8日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