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圖誌·柏拉圖的“剋裏特遠徵”:《法篇》與希臘帝國問題

海國圖誌·柏拉圖的“剋裏特遠徵”:《法篇》與希臘帝國問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恒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077591
版次:1
商品編碼:10292142
品牌:世紀文景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2
字數:2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帝國政治是西方政治哲學的最高主題。本書以柏拉圖的《法篇》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柏拉圖對希臘帝國問題的理解及其限度所在。全書從柏拉圖文本和希臘史兩個方麵齣發,深入地研究瞭柏拉圖對話的寫作方式以及雅典和斯巴達帝國興衰的曆史經驗,以此為基礎對《法篇》展開瞭細緻的分析,反駁瞭那種認為柏拉圖忽視瞭希臘世界從城邦嚮帝國轉變的趨勢的傳統見解,揭示瞭《法篇》對希臘帝國問題的獨特貢獻。

作者簡介

  王恒,男,1978年生,法學博士,現為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古希臘和近代政治法律思想的研究,著有《希臘四論》(閤著),在《二十一世紀》、《政法論壇》、《法製與社會發展》等刊物發錶論文數篇。

內頁插圖

目錄

凡例 導言 第一章 柏拉圖與《法篇》 一、柏拉圖與他的時代 二、柏拉圖與他的對話 三、柏拉圖與《法篇》 第二章 雅典和斯巴達的曆史反思 一、雅典帝國的興起對雅典政體的影響 二、黨爭與雅典帝國的衰落 三、斯巴達政體與斯巴達帝國 四、柏拉圖的“親斯巴達”傾嚮? 第三章 復古與革命:柏拉圖的“馬格尼西亞”與雅典“先祖政製” 一、地理對於立法的限製 二、立法者與法律序言 三、公民與土地 四、政製 五、教育、公民宗教與城邦的守護者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伯羅奔尼撒戰爭前夕的希臘世界地圖 附錄二:希臘大事記 附錄三:柏拉圖《美涅剋塞努》釋義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柏拉圖與《法篇》   一、柏拉圖與他的時代   據說,海德格爾在講授亞裏士多德時說道:亞裏士多德誕生、工作而後死去。[1]然後就拋開瞭亞裏士多德的生平和時代,直奔講授的主題一形而上學。或許在海德格爾看來,亞裏士多德的生平確實沒有什麼值得講述的,他的思想就是他的全部。對於哲學傢而言,思想即存在。然而,讓海德格爾沒有想到的是,還沒有等到他逝世,人們對他思想的研究已經無法與他的經曆割裂開來。他與納粹短暫而暖昧   的閤作,如同亞裏士多德是亞曆山大的老師一樣,既是我們理解其思想無法迴避的一個重要事件,同時,也嚮我們提供瞭一條進入其隱秘的問題意識的有效綫索。   柏拉圖不僅僅縣灑裏士多德的老師,更是其後遭到人們嘲笑的哲學傢在攻治方麵“失足”的肇始者和典範。實際上,不少學者在評論海德格爾與納粹的關係時,腦海中首先浮現齣來的就是在敘拉古的柏拉圖。   這樣的類比並非完全正確,但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涉及瞭問題的核心。不管我們怎樣評價海德格爾與納粹的閤作,必須承認的一點是,海德格爾的行動並非簡單地源於一種對迫害的恐懼或單純的投機行為,而是建立在他對時代睏境的深刻洞察之上,這一洞察既決定瞭其思想的前提和基礎,也決定瞭其行動的理由。盡管這一行動以失敗而告終,但卻反映瞭海德格爾對剋服危機的齣路的探尋。   柏拉圖也同樣如此,敘拉古之行並非其生命中一段可有可無的“插麯”,而是深沉地彈奏著他內心對時代最深切的理解和關懷,是我們理解其思想的最重要的背景。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布魯斯則認為,早在公元前374年奧剋西林庫斯史傢可能即已完成或者已經完成瞭一部分寫作,因此奧剋西林庫斯史傢創作這部作品的時間可能是在公元前386一前374年之間。巴爾勃認為,該作品可能創作於公元前346年之前,或者不會晚於公元前331年,因為公元前331年亞曆山大大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於高加美拉戰役,波斯帝國基本上已經被摧毀。而在XIX.2中描寫波斯王的軍費問題時,奧剋西林庫斯史傢使用瞭一般現在時態,他敘述道:“當時正拖欠著士兵好幾個月的軍餉,因為將軍們常常不按時給他們開餉,而這對於那些為波斯王作戰的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

評分

還可以,便宜,實惠,物流也比較快。

評分

評分

書不錯,還是很好啊,價格實惠~~

評分

歌德曾經談論說:“當時代處於衰亡期,一切傾嚮都是主觀的;當事物正在成熟以等待新時代時,一切傾嚮都是客觀的。”“海國圖誌”叢書堅決認為,在一切生者的世界中,並不存在這種歌德式的戈爾迪之結,揮刀之間即可斬斷;因此,有關“人類事務中滲透著一條輝煌原則”的輝格黨式的朦朧信念將被徹底拒絕,無論是格雷欣法則、亞當·斯密的市場法則、伯剋的商業法則,還是馬爾薩斯的人口規律、拉薩爾的工資鐵律,都概莫能外地被視為“虛假的假說”。另一方麵,“海國圖誌”叢書也拒不接受“剋麗奧帕特拉的鼻子”理論;我們尊重“偶然性”的可怕權能,但不會將之奉為人類事務的至高主宰;正如吉本的評論: “希臘人,當他們的國傢淪落為一個行省之後,不是把羅馬勝利的原因歸結為共和國的德性,而是歸結為共和國的好運。”——這是失敗者曆來的觀點和態度,就如同二戰之後那些仍然值得敬佩的德國人總是把過去四十年的民族災難歸因於皇帝的浮誇、高齡的興登堡恰巧當選為魏瑪共和國的總統,以及希特勒的個人性格那樣。

評分

評分

東西很實用,物流很給力很快

評分

  其次是奧剋西林庫斯史傢完成著作的時間。在倫敦斷片(XⅢ.3)中,奧剋西林庫斯史傢提到:“這些人在帕納蘇斯山附近有一個有爭議的地區,他們先前為此作戰,佛西斯人與羅剋裏斯人雙方經常以放牧為由蠶食這一地區。”這一細節至少暗示齣奧剋西林庫斯史傢寫作時,佛西斯與羅剋裏斯還是作為獨立的自治城邦存在。因為,公元前355-前346年佛西斯人與底比斯人的神聖戰爭之後,佛西斯與羅剋裏斯便被納入瞭馬其頓治下。所以,從奧剋西林庫斯史傢似乎不瞭解神聖戰爭一事上,也許可以推斷奧剋西林庫斯史傢至少是在神聖戰爭結束之前完成寫作的,也就是說最晚不能晚於公元前346年。從奧剋西林庫斯史傢記述來看,其史料好像來自於許多親身經曆或目睹過這些曆史事件的人。能夠準確而詳細地迴憶這些事件的細節,不可能在事件發生逾久後纔開始寫作,也不可能中間經曆很長時間纔來創作一部鴻篇巨製。

評分

道德最重要達到自律的終點,作者從哲學史的角度闡述瞭自律的産生與發展曆程,對於真正掌握西方文化傳統中自律的深刻蘊含具有重要的價值。中華文化作為道德為標杆的傳統, 希望能夠有學者發心對自律的思想發展史做一全麵深刻的總結。對個人來說,閱讀也實際上也是生命陳長的過程。一個人閱讀什麼書,也就預示著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從外在的角度來說,閱讀本身實際上是一個人對外在世界探索的方法,通過閱讀可以收集到足夠的信息和知識,從而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社會萬象。從內在的角度來說,閱讀實際上就是對自身生命潛質的開發,當我們發現書中作者的某個思想觸動我們的靈魂,就有可能發現我們生命地脈裏蘊藏的寶藏,生命的激情與潛能也由此而被激發,因為閱讀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一個生命與生命、心靈與心靈之間相互感通的過程。閱讀的德性也決定瞭個體寫作的德性,政治哲學傢列奧•斯特勞斯指齣,閱讀習慣造就寫作習慣,“一般來說,人們怎樣閱讀就怎樣寫作。通常,細心的作者也是細心的讀者,反之亦然。除非自己親自小心地閱讀,一個人不可能知道何為小心地閱讀。閱讀先於寫作;在寫作之前,我們已經閱讀;我們通過閱讀學習寫作。一個人通過認真閱讀好書——最用心地閱讀那些被最用心地寫齣來的書——來學習認真寫作。” 許紀霖先生在其《尋找意義》這本專著裏麵就指齣瞭自從中國被迫打開國門,隨之而來的種種災難與衝擊,以及建國之後的泛政治化,最近又受到市場經濟的衝擊,結果現代人是沒有精神傢園的,或者說在精神上是沒有根底的。並且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很快,文化也逐漸變得市場化,現代人實際上是沒有足夠的心境和環境去追求精神上的成長。陳贇在其老師也寫過《現時代的精神生活》中,指齣現時代的精神生活睏境是明顯存在的。雖然說生活條件比以前強多瞭,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反而跌落塵埃。 真正對精神有價值的閱讀是比較費力地。真正值得讀的書,通常都是讀堵起來比較吃力的書,那些讀來非常輕鬆的書,實際上很有可能不值得讀。因為對我們有益的書往往是能夠給我們增加新的體悟的書,往往有我們尚不具備的某種特質刺激我們,試圖契入我們的心靈,成為我們的內在蘊藏。這就需要我們試圖改變自己原來的存在狀態,而這種改變本身如同在我們的身體裏嵌入新的東西,我們要在我們的靈魂中篆刻上新的圖案,這種重新雕刻的過程是既漫長又有些痛苦的,因為心靈的東西是更加抽象的,需要反復的熏陶纔能夠占據我們的靈魂,改變掃除與之不符閤的舊的習性。 此外,就是我們要獲得這種東西,往往必須尋找到正確的閱讀方法,而為瞭靈性成長,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閱讀經典。美國哲人阿蘭•布魯姆在《莎士比亞的政治》中指齣,現在很多學生是非利士人,在聖經中非利士人多次被以色列人攻破,在西方文化中就是指外強中乾的意思。實際上,他的老師列奧•施特勞斯在《自然權利與曆史》這部名著中也明確說到,現代人具有越來越多關於關於“雞零狗碎”的知識,而對於真正啓迪心靈、教化人性的高貴資源視而不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