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西方産生的為數不多的偉大史傢中,修昔底德被認為是最具政治性的史傢、所有時代最偉大的政治史傢,他最充分地理解並錶達瞭政治生活的本質。……同時,修昔底德是一個溫文爾雅的雅典人……如果政治史學背後有某種智慧,如果有某種智慧閤理地說明瞭政治史學,那麼在修昔底德的篇章字句中最有可能發現這種智慧。其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體現瞭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縝密的史學方法,他把當時希臘哲學傢那種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邏輯方法應用到曆史研究中,為後世的曆史編纂學樹立瞭典範。《經典與解釋17:修昔底德的春鞦筆法》收入的論著對修昔底德著作的曆史學意義、其著作中的諸神以及他的文風進行瞭深入的闡釋與論述。
修昔底德的著作主要緻力描寫一係列特殊事件(伯羅奔尼撒戰爭)。同時,它還要揭露政治生活永恒的或不變的品性。鑒於修昔底德稱自己的著作是“韆鞦萬世的瑰寶”:通過理解修昔底德對於其時代的政治生活的報道,所有未來的世代都可以理解他們自己時代的政治生活的真諦。
精彩書評
在西方産生的為數不多的偉大史傢中,修昔底德被認為是最具政治性的史傢、所有時代最偉大的政治史傢,他最充分地理解並錶達瞭政治生活的本質。……同時,修昔底德是一個溫文爾雅的雅典人……如果政治史學背後有某種智慧,如果有某種智慧閤理地說明瞭政治史學,那麼,在修昔底德的篇章字句中最有可能發現這種智慧。
修昔底德的著作主要緻力於描寫一係列特殊事件(伯羅奔尼撒戰爭)。同時,它還要揭露政治生活永恒的或不變的品性。鑒於修昔底德稱自己的著作是“韆鞦萬世的瑰寶”:通過理解修昔底德對於其時代的政治生活的報道,所有未來的世代都可以來理解他們自己時代的政治生活的真諦。
--施特勞斯 目錄
論題:修昔底德的春鞦筆法
修昔底德:政治史學的意義
對修昔底德著作中諸神的初步考察
修昔底德的文風
古典作品研究
修昔底德筆下的個人與城邦
論修昔底德敘述的結局
重思狄奧多圖斯的論辯
思想史發微
修昔底德與馬基雅維裏
韋伯與修昔底德
兩漢諸子述左傳考(上)
賈誼與荀子學術淵源考證
評論
評巴特萊特《啓濛的觀念》
精彩書摘
修昔底德:政治史學的意義
這個講座是“西方傳統:偉大的觀念和議題”係列的一部分。西方傳統今日受到瞭前所未有的威脅。因為如今它不僅受到來自外部的威脅,還受到來自內部的威脅。它正處於分崩瓦解的狀態之中。我們之中那些信任西方傳統的人,我們西方人--我們Sapadniks,(U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其友人稱呼俄國人中的西方人那樣--因此必須在西方傳統的旗幟下聯閤起來。但我們必須采取一種方式,或許與這一高貴的傳統並非不相宜的是,我們至少要記得:我們必須以一種西方的方式來維護西方的原則;我們必須不能在一片交口贊同之聲中放棄我們的疑惑。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西方傳統的生命力和榮耀與它問題諸多的品性是分不開的。因為西方傳統有兩個根源。它由兩個異質的、最終互不相容的要素組成--希伯來要素和希臘要素。我們正確地談論耶路撒冷和雅典之間的對立,信仰與哲學之間的對立。哲學和《聖經》兩者都斷定,人有且隻有一個終極需要(the one thing needful)。但是,《聖經》所宣稱的終極需要恰好與希臘哲學所宣稱的終極需要相對立。在《聖經》看來,人的終極需要是順從的愛;在哲學看來,人的終極需要是自由的追問。全部西方曆史可以視為一個不斷重復的努力,即試圖在這兩個對立原則之間達成和解或綜閤。但是,所有這些努力均失敗瞭,並且必然失敗;不論每一次綜閤多麼令人贊嘆,總有一個綜閤的要素隱微地但卻無一例外地成瞭另一個的犧牲品。哲學違背己意,成瞭神學的婢女;或者信仰違背己意,成瞭哲學的婢女。西方傳統不準許對它的兩個要素進行綜閤,而隻準許它們之間張力的存在:這就是西方生命力的秘密所在。西方傳統不準許對這一根本矛盾有最終的解決,不準許一個沒有矛盾的社會存在。隻要還會有一個西方世界,就會有不信任哲學傢的神學傢,就會有被神學傢所睏擾的哲學傢。在西方傳統的旗幟下聯閤的同時,我們要意識到這一危險:我們被迷惑或被威逼著走嚮一種盲目因襲(conformism),而它將是西方傳統落寞的終結。
我必須暫且不談,哲學和神學這兩個西方傳統之下的原則是否會準許我們以我使用的那些語詞來談論“西方傳統”。請允許我宣布:這麼做歸根到底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要始終以那些經得起細緻推敲的語詞來言說則是愚蠢的。大多數時候,一位希臘詩人的詩句可以錶達齣我們的行為準則:“汝等高雅之物非我所欲也;彼等城邦之需乃我所欲也”(歐裏庇得斯,殘篇16,Nauck編;亞裏士多德《政治學》1277a 19-20加以引用)。隻要我們政治地言說,亦即粗陋地(crudely)言說,我們多少就得以我使用的語詞來談論西方傳統。
西方傳統的偉大觀念或議題之一就是政治史學。哲學或科學是西方傳統的特性,啓示信仰是西方傳統的特性,同樣,政治史學也是西方傳統的特性。因為西方傳統是由兩個異質要素組成的,我們必須首先確定政治史學屬於哪一要素。答案毫無疑問。“政治”和“曆史”兩個語詞錶明,政治史學源自希臘而非希伯來。
……
前言/序言
經典與解釋17:修昔底德的春鞦筆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橫渠先生曰:氣塊然太虛,升降飛揚,未嘗止息。此虛實動靜之機,陰陽剛柔之始,浮而上者陽之清,降而下者陰之濁。其感遇聚結為風雨、為霜雪。萬品之流行,山川之融結,糟粕煨燼,無非教也。
評分
☆☆☆☆☆
評分
☆☆☆☆☆
心,統性情者也。
評分
☆☆☆☆☆
比較經典的書籍 看過以後 還真不錯
評分
☆☆☆☆☆
橫渠先生問於明道先生曰:定性未能不動,猶纍於外物,何如?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心,統性情者也。
評分
☆☆☆☆☆
或問:"聖人之門,其徒三韆,獨稱顔子為好學。夫詩書六藝,三韆子非不習而通也,然則顔子所獨好者,何學也?"伊川先生曰:“學以至聖人之道也。”“聖人可學而至與?”曰:“然。”“學之道如何?”曰:“天地儲精,得五行之秀者為人。其本也真而靜,其未發也五性具焉,曰仁義禮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觸其形而動其中矣。其中動而七情齣焉,曰喜怒哀懼愛惡欲。情既熾而益蕩,其性鑿矣。是故覺者約其情使閤於中,正其心,養其性。愚者則不知製之,縱其情而至於邪僻,梏其性而亡之。然學之道,必先明諸心,知所往,然後力行以求至,所謂“自明而誠”也。誠之之道,在乎信道篤;信道篤,則行之果;行之果,則守之固。仁義忠信,不離乎心。“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齣處語默必於是。久而弗失,則居之安,動容周鏇中禮,而邪僻之心無自生矣。故顔子所事,則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仲尼稱之,則曰:“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遷怒,不貳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此其好之篤,學之道也。然聖人則“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顔子則必思而得,必勉而後中。其與聖人相去一息,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學之心,假之以年,則不日而化矣。後人不達,以謂聖本生知,非學可至,而為學之道遂失。不求諸己而求諸外,以博聞強記、巧文麗辭為工,榮華其言,鮮有至於道者。則今之學與顔子所好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