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標準(JGJ/T193-2009)》根據原建設部《關於印發(2005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製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建標[2005]84號)的要求,編製組經廣泛調研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製定本標準。
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基本規定;3性能等級劃分與試驗方法;4檢驗;5評定。
本標準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基本規定
3 性能等級劃分與試驗方法
4 檢驗
4.1 檢驗批及試驗組數
4.2 取樣
4.3 試件製作與養護
4.4 檢驗結果
5 評定
本標準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2.0.1 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的項目可包括抗凍性能、抗水滲透性能、抗硫酸鹽侵蝕性能、抗氯離子滲透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早期抗裂性能。當混凝土需要進行耐久性檢驗評定時,檢驗評定的項目及其等級或限值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
2.0.2 混凝土原材料應符閤國傢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並應滿足設計要求;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製與驗收應符閤現行國傢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4的規定。
2.0.3 對於需要進行耐久性檢驗評定的混凝土,其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且強度檢驗評定應符閤現行國傢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的規定。
2.0.4 混凝土的配閤比設計應符閤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配閤比設計規程》JGJ55中關於耐久性的規定。
2.0.5 混凝土的質量控製應符閤現行國傢標準《混凝土質量控製標準》GB50164的規定。
……
前言/序言
根據原建設部《關於印發(2005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製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建標[2005]84號)的要求,編製組經廣泛調研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製定本標準。
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基本規定;3性能等級劃分與試驗方法;4檢驗;5評定。
本標準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
《建築工程質量驗收統一標準》解讀與實踐 前言 建築工程質量是國傢建設的基石,直接關係到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建築工程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2013)作為我國工程建設領域最重要的質量驗收基礎性標準之一,為各類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築工程提供瞭統一的質量驗收依據和基本原則。本解讀旨在深入剖析該標準的精髓,闡釋其核心要求,並結閤工程實踐,提供可行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廣大工程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標準,提升工程質量管理水平,促進建築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第一章 標準概述與重要性 1.1 標準的定位與作用 《建築工程質量驗收統一標準》(以下簡稱“統一標準”)規定瞭建設工程質量驗收的通用要求,是其他各類專業工程驗收標準的基礎和前提。它不是針對某個具體工程部位或工種的詳細施工操作規程,而是從宏觀層麵確立瞭工程質量驗收的總體框架、基本原則、程序要求以及驗收的基本條件。該標準適用於各類新建、改建、擴建的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的質量驗收。 1.2 標準的時代背景與修訂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建築業的不斷壯大,工程建設的規模、復雜度和技術水平日益提高。原有的質量驗收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已難以完全適應新的工程實踐需求,暴露齣一些不足。2013年修訂的統一標準,是在充分總結前一版本實踐經驗、吸納國內外先進質量管理理念、並充分考慮當前工程建設特點的基礎上完成的,其主要意義在於: 提高工程質量: 通過更科學、更係統、更嚴謹的驗收要求,有效控製工程質量,確保工程安全、耐久、適用。 規範驗收行為: 統一瞭驗收標準和程序,減少瞭因標準不一、理解偏差造成的爭議,提高瞭驗收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提升管理水平: 引導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各方主體建立健全質量責任體係,共同承擔質量責任。 促進技術進步: 鼓勵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並對其質量驗收提齣瞭相應要求。 與國際接軌: 藉鑒瞭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和工程驗收理念,提升瞭我國工程建設的國際競爭力。 1.3 核心理念:全過程質量控製與各方主體責任 統一標準的核心理念在於強調“全過程質量控製”和“明確各方主體責任”。它不再僅僅關注竣工驗收階段的“終點”,而是將質量控製的觸角延伸到工程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從設計、施工到驗收,甚至到工程的交付使用。同時,標準明確瞭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各自的質量責任,強調瞭各方協同配閤、共同為工程質量負責的重要性。 第二章 標準的主要內容與框架 統一標準的內容體係龐大而嚴謹,其框架結構清晰,便於理解和應用。以下將對標準的主要內容進行深入解讀: 2.1 總則:基本原則與術語定義 基本原則: 明確瞭工程質量驗收應遵循的幾個基本原則,如“閤同為基礎,驗收為準則”、“分階段驗收,強製性標準控製”、“各方簽字,形成閉環”等。這些原則是理解和執行整個標準的基礎。 術語定義: 對標準中涉及到的關鍵術語,如“工程實體質量”、“質量驗收”、“分部分項工程”、“檢驗批”、“質量控製資料”等進行瞭明確的定義,避免瞭理解上的歧義。 2.2 工程質量驗收的基本規定 驗收依據: 明確瞭工程質量驗收的主要依據,包括批準的設計文件、現行工程建設標準、閤同約定以及有關規定。 驗收程序: 詳細規定瞭工程質量驗收的程序,包括: 準備工作: 各參建單位在進入驗收環節前應完成的準備工作,如技術資料的整理、樣品的準備、檢測設備的校準等。 分項工程驗收: 對構成工程的各個分項工程進行驗收,這是工程質量驗收的基礎。 分部工程驗收: 在分項工程驗收閤格的基礎上,對分部工程進行驗收。 單位工程驗收: 對工程的整體進行驗收,即我們常說的“竣工驗收”。 竣工驗收: 最終的驗收環節,標誌著工程的完工和交付。 驗收內容: 規定瞭驗收應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工程實體質量、技術資料、隱蔽工程、材料設備等。 驗收方法: 明確瞭驗收應采用的方法,如檢查、檢測、核查、評定等。 驗收結論: 規定瞭驗收閤格、不閤格的判定標準和驗收結論的形成方式。 2.3 質量控製資料的核查 重要性: 強調瞭質量控製資料是工程質量驗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閤格的資料,就不能進行有效的驗收。 主要內容: 列舉瞭驗收過程中需要重點核查的各類資料,包括: 勘察、設計文件: 批準的設計圖紙、設計變更、設計交底等。 施工技術文件: 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技術交底、施工技術總結等。 材料設備質量證明文件: 材料閤格證、檢測報告、齣廠閤格證等。 施工記錄: 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施工日誌、構配件和設備安裝記錄等。 監理記錄: 監理規劃、監理細則、旁站記錄、驗收批復等。 其他: 測量記錄、計量檢定記錄、安全技術交底等。 核查要求: 規定瞭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準確性以及歸檔的要求。 2.4 強製性標準條文的執行 核心地位: 強調瞭強製性標準條文在工程質量驗收中的絕對權威性,任何違反強製性標準條文的工程,均應視為不閤格。 檢查與判定: 規定瞭對強製性標準條文執行情況的檢查方式和判定方法。 的重要性: 強製性標準是保障工程最基本安全、耐久、適用性能的關鍵,必須嚴格遵守。 2.5 各專業工程驗收標準的銜接 層級關係: 明確瞭統一標準是上層標準,各專業工程驗收標準(如《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 5020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 50204等)是下層標準,兩者之間應相互銜接,共同構成完整的驗收體係。 應用原則: 在具體工程驗收時,應首先參照統一標準,再參照適用的專業工程驗收標準。 第三章 工程實踐中的應用與要點 2.1 各參建單位的責任與配閤 建設單位: 承擔工程質量的最終責任,負責審查設計文件、選擇閤格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組織竣工驗收。 勘察單位: 負責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為工程設計提供基礎數據。 設計單位: 負責提供符閤國傢標準、規範和使用要求的閤格設計文件,並對設計進行解釋和監督。 施工單位: 負責按照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標準進行施工,並對工程實體質量負責。 監理單位: 承擔對工程質量進行旁站、平行檢驗、驗收簽證的職責,代錶建設單位監督工程質量。 2.2 分項、分部、單位工程的驗收要點 分項工程驗收: 這是最基礎的驗收環節,重點關注該分項工程的實體質量是否符閤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例如,混凝土澆築的分項工程,需要檢查混凝土強度、外觀、尺寸偏差等。 分部工程驗收: 在分項工程驗收閤格的基礎上,對該分部工程的整體性能和質量進行綜閤評價。例如,主體結構分部工程,需要綜閤評價所有分項工程的質量,並進行結構性能的整體評定。 單位工程驗收(竣工驗收): 這是整個工程建設的最後一道質量關卡。除瞭實體質量外,更要全麵審查技術資料的完整性和規範性,以及各方責任是否落實到位。 2.3 技術資料的規範化管理 提前規劃: 在工程開工前,就應根據標準的規定,製定詳細的質量控製資料管理計劃。 及時記錄: 確保施工過程中各項記錄的及時、準確、完整,不得事後補錄。 分類整理: 按照統一標準的要求,對各類資料進行分類、編號、裝訂、歸檔。 簽字蓋章: 確保所有資料都有相關責任人簽字和單位蓋章。 2.4 隱蔽工程驗收的嚴格性 重要性: 隱蔽工程一旦被覆蓋,就無法進行後續檢查,其質量直接影響工程的整體安全和耐久性。 關鍵環節: 隱蔽工程驗收是統一標準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必須做到: 提前報驗: 施工單位在隱蔽工程完成前,應提前嚮監理單位報驗。 及時驗收: 監理單位應及時到現場進行驗收,不得拖延。 簽字確認: 驗收閤格後,各方責任人(施工、監理、必要時建設單位)應在隱蔽工程驗收記錄上簽字確認。 影像記錄: 對關鍵的隱蔽部位,應做好影像記錄。 2.5 質量問題的處理與返工 發現問題: 在驗收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應及時記錄,並要求責任單位進行整改。 返工: 對於不符閤強製性標準或嚴重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可能需要進行返工處理,直到滿足要求為止。 驗收結論: 未經返工處理或返工後仍不閤格的工程,不得評定為閤格。 第四章 總結與展望 《建築工程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2013)是我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係的核心標準,其科學性、係統性和可操作性為提升工程質量提供瞭堅實保障。深入理解和嚴格執行該標準,是每一位工程技術人員的職責所在。 在未來的工程實踐中,隨著建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管理理念的更新,我們應更加注重: BIM技術與標準的融閤: 探索如何利用BIM技術提升驗收效率和準確性。 智慧工地建設: 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工程質量的實時監控與智能化驗收。 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 將質量控製的理念延伸至工程的運營維護階段。 人纔隊伍建設: 加強對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提升其對標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唯有如此,我們纔能不斷提升我國建築工程的整體質量水平,為社會建設更安全、更美好、更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