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杭州的山(第二版)
定价:38.00元
作者:马时雍编著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
ISBN:9787807584056
字数:350000
页码:375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标识:22764869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马时雍编著的《杭州的山》第2版,是关于西湖四周群山的地理、历史、文化及自然景观的综合介绍,着重阐述的是这些山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是人们登山游览的重要参考。阅读《杭州的山》,可以让人们了解杭州的山,喜欢杭州的山,亲近杭州的山。
内容提要
杭州是座风景秀丽的城市,杭州的美离不开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千古绝唱的诗句把西湖的美比喻得淋漓尽致。西湖三面环山,一面濒城,西湖的美和环绕西湖的青山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西湖周边葱笼苍翠的群山,就没有西湖的美。由马时雍编著的这本《杭州的山》(第2版)图文并茂地描述了杭州的群山。无论是湖中的孤山,伸入市区的吴山、宝石山,南宋皇城中心的凤凰山,还是玉皇山、五云山、天竺山、虎跑山等,无不林泉秀美,洞壑幽深。要说山高峻险,奇峰怪石,杭州的山比不上黄山、庐山、泰山、华山,但杭州的山和西湖相得益彰,却是任何其他的山都无法比拟的。书中除了介绍杭州山的美,还记述了杭州群山上的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从秦始皇到康熙、乾隆,从岳飞到于谦、林则徐,从白居易、苏轼到龚自珍、吴昌硕,从孙中山到秋瑾、章太炎等,在杭州的群山中都能找到他们的遗迹。
目录
序言再版前言综述吴山、紫阳山、云居山孤山宝石山、葛岭栖霞岭、乌石峰万松岭、孔家山、九华山凤凰山栖云山、金家山、包家山、乌龟山、白塔岭将台山慈云岭玉皇山九曜山南屏山夕照山、苏家山虎跑山、大慈山、虎跑后山(贵人峰)月轮山、头龙头马儿山、马鞍山理安山杨梅岭九溪十八涧、八觉山、屏风山、大华山五云山、万林背山云栖坞梅家坞琅珰岭、十里琅珰满觉陇烟霞岭南高峰翁家山风篁岭、龙井狮子山三台山、五老峰玉岑山、花家山、青龙山大麦岭、小麦岭乌龟潭坟山、眠牛山、八蟠岭丁家山仁寿山、马岭山玉泉山灵峰山老和山秦亭山将军山、美女山桃源岭瑞云山、状元峰、锅子顶北高峰法华山及西溪山坞美人峰龙门山石人岭、石人坞大岗、竹竿山、严家山、庙坞头、茶坞山、丁家山石壁山、百子尖,桃桂山十里龙脊飞来峰天喜山、中印峰天竺山吉庆山、鸡笼山、灵石山天马山、月桂峰、普福岭棋盘山留下安乐山、黄山大岭、大清谷屏峰山、老焦山小和山午潮山龙门岭(山)、狮子山、白龙潭牛山、飞风岩、黄梅山、龙尾巴山、白岩山大斗山、小斗山、鸡笼顶金家岭、西湖山、大岭、如意尖野山头、狗头山、石门坞、西山朱家尖、燕子山、尖山、葡萄山灵山、大坞盆地定山、浮山、象山、石龙山百里如意山道皋亭山、黄鹤山、半山城北“十里琅珰”超山径山东明山(东明山森林公园)西山北干山城山山上的路登山路线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这次阅读《杭州的山(第二版)》,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特别的“心灵漫游”。我一直觉得,真正了解一座城市,不仅仅是看它的建筑,品它的美食,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它所依托的自然环境,尤其是那些默默守护着城市的山脉。马时雍老师的这本书,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不是在简单地介绍杭州的山,而是在描绘一个有生命、有故事的“山之杭州”。我常常在想,我们为什么会对某些地方产生归属感?或许就是因为,我们能够在那片土地的自然肌理中,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共鸣。马老师的文字,就有着这样的力量。他能够捕捉到那些细微之处,比如某一处山岩的风化痕迹,比如某个山谷里特有的鸟鸣声,然后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编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感觉,他笔下的山,不再是冰冷的地理名词,而是有着温度、有着情感的生命体。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跟随他一起,一次又一次地翻越那些熟悉的、又陌生的山丘,去发现它们隐藏的美丽,去聆听它们诉说的故事。这本书,让我对杭州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情感连接。
评分这次能读到马时雍老师的《杭州的山(第二版)》,简直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仿佛开启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座我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印象中,我以前对杭州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西湖的荷风、龙井的茶香,或是某个假日里熙熙攘攘的游客潮。然而,马老师的文字,如同他的镜头一样,以一种细腻而又深邃的视角,引领我走向那些被忽略的、更深沉的杭城之“山”。我常常在想,我们对一座城市的情感,有多少是源于它的高耸入云的地标,又有多少,是藏匿在街头巷尾、山峦叠嶂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马老师的书,恰恰触及了后者,他并没有一味地描绘那些声名赫赫的山脉,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虽然不高,却承载了历史回声、人文故事,甚至只是默默守护着城市肌理的寻常山丘。翻阅的每一页,都像是在跟随一位老友漫步,听他娓娓道来,关于某座山坡上的古寺如何见证了朝代更迭,某条山径旁的老宅又承载了多少悲欢离合。他笔下的“山”,不再是地理名词,而是鲜活的生命,是城市跳动的心脏,是流淌的记忆。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鲜为人知的山地的描写,那些地方,或许没有惊艳的风景,却有着朴实无华的美,那种美,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品味的。
评分说实话,拿到《杭州的山(第二版)》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我对“山”这个主题了解不多,总觉得会枯燥乏味。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预判完全错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科学性、文学性和人文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马时雍老师的文字,既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不失诗意的表达。他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地理知识,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轻松理解。同时,他又能够将对山的观察,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对历史的思考。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山峦形态的描写,那些字里行间,仿佛都能够看到山脉起伏的轮廓,感受到它们的挺拔与沧桑。而当他笔锋一转,开始讲述某个山脚下的古村落,或是某个山顶的遗迹时,整个故事又变得生动起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景观,背后都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信息和深厚的底蕴。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杭州山的读物,更是一次对自然、对历史、对我们自身与土地关系的深刻探索。
评分这本《杭州的山(第二版)》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在地感”。我一直认为,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独特气质的,往往不是那些人造的景观,而是它与生俱来的自然肌理,尤其是那些环绕城市的山峦。马时雍老师的这本书,就恰恰抓住了这一点。他没有局限于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每一座山的肌理之中,去探究它的形成,它的故事,它与杭州这座城市的羁绊。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一些鲜为人知的山地的介绍,这些地方,或许在地图上只是不起眼的小点,但在马老师的笔下,却拥有了生命和灵魂。他能够从山体的岩石成分,推测出它的年龄和形成过程;能够通过山间特有的植物,讲述那里曾经的生态环境;更能够将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巧妙地融入到山峦的描述中,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我常常在想,我们每天经过的那些山,究竟承载了多少未曾被我们察觉的秘密?马老师的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这些秘密的探索之门。读完之后,我再走在杭州的山路上,看待的角度完全不同了,每一个山坡,每一块石头,似乎都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故事。
评分不得不说,读完《杭州的山(第二版)》之后,我对于“阅读”这件事有了全新的体验。以前,我更倾向于那些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性极强的书籍,总觉得这样才能算是不虚此行。但马时雍老师的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静默”的方式,深深地打动了我。它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宏大的叙事,更多的是一种沉淀,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我仿佛看到了马老师本人,在杭州的山峦间,在那些清晨薄雾弥漫的时刻,或是夕阳余晖洒满山坡的傍晚,用一种极为虔诚的态度,去观察、去感受、去记录。他的文字,就如同他摄影作品中的光影一般,充满了生命力。我可以从中读到对地质构造的严谨考究,可以感受到植物生长的脉络,更可以看到,那些隐藏在山间的人文痕迹,是如何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书中有许多地方,让我驻足良久,反复回味。比如,他对于某座小山的植被分布的细致描绘,让我联想到了那里的土壤肥沃程度,进而推测出曾经的耕作历史;又比如,他对于某处石刻的解读,让我窥见了古代文人的雅趣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深度对话,与历史,与自然,与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