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说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 郭本城著 广西师范本社

新民说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 郭本城著 广西师范本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本城 著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父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个人传记
  • 文学回忆
  • 柏杨
  • 郭本城
  • 新民说
  • 文化随笔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65726
商品编码:10345100581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字数:260000
正文语种:中文简体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1.柏杨长子亲笔撰述,一部带着父亲体温的回忆录
2.附有大量家书、信件、诗词等一手珍贵历史材料
3.首度完整呈现柏杨一生,在苦难中体会爱与宽容
  内容推荐     柏杨去世五年之后,其长子郭本城开始动笔,重温父亲的苦难、斗志和皇皇2000万字的创作历程。《背影》的完成,也让作者更为深入地认识了父亲的精神世界。
    本书详述了柏杨幼年被后母凌虐、少年失学、战乱从军、冒名读书、远渡台湾以及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十年著史的人生经历,作者重温父亲的苦难、抗争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希望通过这部回忆录,呈现柏杨先生“爱好和平的精神”“诚信宽恕的思想”和“坚忍卓绝的毅力”。
作者因为父母离异,曾经对柏杨先生有过诸多疏离和误解,本书也是作者走进父亲内心世界的一次心灵旅程。
     
作者简介     郭本城,文史名家柏杨先生长子。一九五四年生于台湾省台北市。从事文艺创作与实业贸易活动。现任柏杨文创执行长。      目录 1 混沌年代 诞生中原
  2 生母早逝 继母凶暴 
  3 慈母恩重 山高海深
  4 外祖父母 呵护备至
  5 良师启蒙 恶师鞭挞
  6 两位父亲 背影不同
  7 继母吸毒 倾家荡产
  8 西安事变 联合抗日
  9 丑陋帝国 掠夺侵略
10 珞珈欢曲 夺命悲歌
11 婚丧喜庆 逃离故乡
12 大隧道案 惨绝人寰
13 买假造伪 遭除学籍
14 再接再厉 复制证件 
15 国仇家恨 日本投降
16 回到东北 福祸并至
17 横渡海峡 登陆台湾
18 三天饱饭 妻离子散
19 十年杂文 刀笔如削
20 大力水手 惹出大祸
21 诬陷逼供 拐骗栽赃
22 十大罪状 死刑起诉
23 锥心泣血 上诉万言
24 冤气之歌 长恨之歌
25 恶魔岛上 珍贵友谊
26 忠贞叛徒 同埋一丘
27 写史写诗 狱中家书
28 隔壁软禁 黑牢无期
29 人权外交 获释回台
30 劫后余生 再遭围剿
31 监狱文学 赠与恩人
32 应邀出访 新马欧美
33 十年译写 资治通鉴
34 故土情思 重返家园
35 人权价值 普世共通
36 生命斗士 柏杨全集
37 平反冤狱 恢复名誉
38 与世长辞 生态海葬
39 根留两岸 缅怀传承
40 驻足高岗 永垂不朽
前言 先父柏杨在1949年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当年他30岁。他在台湾度过了60年的岁月,这60年,他写了2000多万字,出版了200多本书。即使是身系囹圄、在恶劣的环境里,他还是坚持文学创作:他利用早餐吃剩的稀饭涂在报纸上,好几张黏在一起,形成一张坚硬的纸板,随后就靠坐黑牢墙角,把纸板放在大腿上,借着微弱的灯光,眯着眼睛,坚毅地紧握着笔杆,持续他的“监狱文学”创作。
父亲的监狱文学作品《中国人史纲》第一章,有这样一段像诗一样的文字:

中国版图像一片和平宁静的海棠叶,台湾岛和海南岛,像镶在叶柄下方的两颗巨大珍珠,南中国海诸岛,则是无数散落在碧绿海水中的小的珍珠群。

这就是父亲心中永远深爱的故乡。在他心里、在他眼底、在他口中、在他笔下,他的故乡是那么的辽阔广袤、那么的美、那么的高贵。他的故乡,当然也是我们五位柏杨儿女的
媒体评论 ● 坊间虽有不少柏杨的传记,却至今没有从家人眼中描写的柏杨,郭本城真正动笔后才深切感受到自己对父亲的心疼与不舍——《中国时报》
● 破碎家庭长大,柏杨儿女无怨怼——《中国时报》
● 柏杨儿子为父作传:文字尖锐,心却柔软——《联合报》
● 忆柏杨《背影》:郭本城铭记父爱,从小不敢提起父亲,写书作为“和解”与纪念——《旺报》
● 《工商时报》书摘馆推荐:追忆我的父亲……柏杨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 这本书并非一部虚构的传奇故事,也不是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它聚焦于一位与时代洪流紧密相连的父亲,以及儿子郭本城对其深切的追忆与观察。本书以“背影”为题,恰如其分地捕捉了成长过程中,父亲那沉默而坚韧的身影,以及父子之间情感的流转与传承。 郭本城以其细腻而真挚的笔触,勾勒出父亲柏杨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生轨迹。柏杨,作为那个时代的文化斗士,其著作《丑陋的中国人》曾引发巨大的争议与深刻的讨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本书并非对柏杨的学术成就进行梳理或评价,而是从儿子独特的视角出发,展现一个更具血肉、更富人情味的父亲形象。 在郭本城的回忆中,父亲柏杨并非一个高高在上的道德楷模,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普通人。书中描绘了父亲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那些平日里不被注意的琐事,在儿子的笔下却散发出动人的光芒。这些细节,或许是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或许是父亲面对困境时的隐忍与坚持,又或许是父亲与家人相处的温情瞬间。正是这些“背影”,构成了儿子心中父亲的完整形象。 本书的叙事流畅自然,仿佛在与读者娓娓道来一段尘封的往事。郭本城并没有刻意拔高或贬低父亲,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父亲的人生片段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方式,反而更能触动人心,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父爱的深沉与厚重。 作者对于父亲的理解,并非停留在表面的赞扬,而是深入到了父亲性格形成的根源,以及其人生选择背后的考量。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悟,去理解父亲为何会成为他现在的样子,以及父亲的经历对家庭、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复杂影响。这种探究式的写作,使得本书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中所呈现的,不仅仅是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更是时代变迁下个体命运的缩影。柏杨的人生,与中国现代史的诸多重要节点交织在一起,他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命运的写照。郭本城通过回忆父亲,也间接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集体记忆的形成。 本书的文字质朴而富有力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句句珠玑。作者在叙述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对家庭、对时代的反思,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人文关怀的作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在某个瞬间,联想到自己的父亲,自己的成长经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背影”这个意象,也贯穿了全书的情感主线。父亲的背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风景,是力量的象征,是责任的体现。当孩子长大,回首望去,那个曾经伟岸的背影,或许已不再年轻,但那份爱与付出,却永远铭刻在心。郭本城用“背影”作为书名,正是要传达这种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与感激,以及对生命中那些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身影的致敬。 本书并非旨在为柏杨正名或为其辩护,而是以一种更加私人化、更加温暖的方式,去展现一位父亲的形象,去探索父子之间难以言说的情感。通过郭本城的视角,读者得以窥见这位饱受争议的文化名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另一面,看到他作为父亲的温情与不易。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书,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家庭关系,重新理解父爱,也让我们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归属。这本书,是儿子写给父亲的一封长信,也是作者献给所有辛勤付出的父辈的真挚赞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新民说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温暖与历史的厚重感并存。柏杨先生,这个名字在中国当代思想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文字,常常带着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让人在反思中成长。而“背影”,却是如此具象又富有情感的意象,它饱含着亲情,也隐藏着岁月的沧桑。郭本城先生以“我的父亲柏杨”为题,必定要书写一段不为人知的父子情深,更要透过这段亲情,去描绘一个时代,去理解“新民说”的内涵。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柏杨先生。或许,他不仅仅是那个在荧幕上、在书中侃侃而谈的大家,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父亲。他的“背影”,又承载着怎样的期望和教诲?“新民说”的理念,又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的家庭,他的子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让我体会到思想的光辉如何与生活中的点滴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力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版,也让我相信,这将会是一本兼具思想深度和文学温度的佳作。

评分

读到《新民说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这个书名,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了中学时代。那时候,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在校园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虽然年少,却被他那毫不留情、直击要害的语言所震撼。他的文字,不是为了迎合,而是为了唤醒,为了让国人正视自身的不足,去思考如何改变,如何成为“新民”。如今,看到郭本城先生以“背影”为题,书写自己的父亲柏杨,我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斯。父亲的背影,往往承载着一个家庭的责任与担当,也往往隐藏着时代的烙印。我很好奇,作为柏杨先生的儿子,郭本城先生会如何去描绘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是他在默默耕耘、笔耕不辍时的身影,还是他在面对争议、遭受质疑时的坚毅?又或许,是他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默默承受着一切,只为心中那份对民族的期盼?“新民说”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的呼唤,更是一种行动的指南,它需要一代代人的践行。我相信,通过郭本城先生的笔触,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作家,更能感受到一个父亲的温暖、坚韧与深情。这本书,必将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思想共鸣,与亲情交织的阅读体验。

评分

仅仅是书名《新民说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就让人心头一动,脑海里立刻涌现出各种画面。柏杨先生,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传奇色彩,他的文字,曾如同一记记警钟,敲打在沉睡的国人心头。而“背影”,又是多么富有诗意和深情的词语。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回忆录,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透过儿子郭本城先生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位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思想家。我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作为父亲的柏杨先生,他的“背影”是怎样的。是挺直的脊梁,还是深沉的目光?是坚定的步伐,还是默默的付出?“新民说”的理念,是柏杨先生毕生追求的,那么,在家庭生活中,他又是如何将这种理念传递给子女的?郭本城先生的笔下,我想定然不会缺少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充满智慧与温情的瞬间。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位父亲的记述,更是一次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深刻解读,一次对“新民”精神传承的追溯。这本书,或许会颠覆我心中对柏杨先生的某些既有印象,让我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父亲”形象,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新民”二字的内涵。

评分

《新民说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张力。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只是柏杨先生在公众视野下的形象,更多的是那种“父亲”的普遍意象——那个在背后默默付出、为子女遮风挡雨的身影。然而,柏杨先生又是如此独特,他的“背影”背后,一定承载着更为宏大的思考和深沉的情感。郭本城先生作为作者,以“背影”为切入点,无疑是想通过父子之情这条线,去探索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我很好奇,在这本书里,是否会展现柏杨先生在生活中,如何平衡作为一位思想家与一位父亲的双重身份?他的“新民说”理念,是否也渗透在他的家庭教育之中?“背影”可以象征很多东西:支持、引导、榜样,甚至是难以言说的担当。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鲜活的生活细节,那些父子间真实的情感交流,那些在时代洪流中,一位父亲如何以自己的方式,为子女铺就前行的道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有了更高的期待。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柏杨先生的回忆录,更是一次关于时代、关于人性、关于传承的深刻探讨,而这一切,都将透过“父亲的背影”这一温暖而有力的意象,得以呈现。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还没开始翻阅,但光是书名和作者,就已经勾起了我内心深处无数的回忆和感慨。《新民说》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时代的回响,仿佛能听到先辈们在那段变革时期,对思想、对民族命运的深刻探讨。而“背影:我的父亲柏杨”,更是直击人心。提到柏杨,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他那刚毅的形象,以及他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犀利批判,他的文字如同手术刀,剖析病灶,直指人心。郭本城先生作为作者,能以“我的父亲”的视角去书写,这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我相信,这本书不会仅仅是关于柏杨先生个人的回忆录,更会是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通过一个父亲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纽带,折射出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人们的思想是如何碰撞、革新,又如何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新民说》的概念,在柏杨先生的著作中早已深入人心,而现在,以“背影”为切入点,以亲情为线索,去重温这段历史,去理解“新民”的意义,定然会是一种全新的、更具温度的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从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位父亲的担当,去理解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本书,在我看来,承载的不仅仅是父子情深,更是对一个民族精神传承的追溯与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