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装修木工宜与忌

装饰装修木工宜与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永盛 编
图书标签:
  • 木工
  • 装修
  • 装饰
  • 家居
  • DIY
  • 工艺
  • 技巧
  • 建材
  • 装修经验
  • 木工技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58072
版次:1
商品编码:103319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建筑装饰装修修宜与忌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4
字数:1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装饰装修木工宜与忌》针对装饰装修工程中木工所涉及的施工安全、木工用料、吊顶施工、轻质隔墙施工、门窗施工、木地板施工、胶粘与涂饰施工和细部工程施工等环节的做法,按照“宜”和“忌”的形式逐一列出,并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和最新规范、规程进行分析和讲解,指出了施工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避免出现施工问题的措施。

目录

1 施工安全


忌1 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知识
忌2 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不了解
忌3 施工人员对材料的使用不了解
忌4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破坏承重结构
忌5 装饰装修过程中对建筑机械的安全使用不了解
忌6 发生火灾时,逃生知识匮乏
忌7 发生触电事故后,对应采取的措施与抢救方法不了解

2 木工常用材料和工具


忌1 木龙骨的使用不合理
忌2 在设计和建造木结构时,忽略了木结构的防腐
忌3 对选择木线的技巧不了解
忌4 对胶合板的类型和品种掌握不全面
忌5 对太空木不了解
忌6 不考虑功能的需要仅使用单一品种玻璃
忌7 选用闭门器时没有规避闭门器的弊病
忌8 选择门锁时忽略使用功能
忌9 在现代装修中盲目废弃手工工具
忌10 使用手工锯割不注意技巧
忌11 握刨和推刨方法不正确
忌12 凿孔方法和顺序不正确
忌13 不能正确使用钻孔工具
忌14 使用冲击电钻时通风不好及漏电作业
忌15 手提式电木刨(间接传动式)操作技巧没有掌握
忌16 不能正确使用气钉枪
忌17 不能正确使用射钉枪
忌18 在砌体上安装门窗用射钉固定

3 木制品制作


忌1 内方外圆箱制作技巧欠缺
忌2 组装式立柜制作技巧欠缺
忌3 拆卸式快餐桌制作技巧欠缺
忌4 靠背椅制作技巧欠缺
忌5 穿枋式木屋架制作时,出现六柱木屋架与八柱木屋架的排列方法
忌6 制作人字式木屋架没有严格遵循技术要求没有保证建筑质量

4 吊顶施工


忌1 木龙骨的安装存在问题
忌2 轻钢龙骨和铝合金龙骨的纵横方向线条不平直
忌3 吊顶的标高和起拱不符合设计要求
忌4 吊顶不对称,罩面板布局不合理
忌5 吊顶与设备衔接不严
忌6 木吊杆和木龙骨变形、劈裂和扭曲
忌7 木吊顶龙骨拱度不匀
忌8 木质吊顶面层变形
忌9 低估木质顶棚表面板的作用
忌10 单体与多体吊顶棚用了木龙骨架
忌11 纸面石膏板板缝开裂及板面不平
忌12 罩面板安装不牢固
忌13 拼板处不平整
忌14 拼缝装钉不直,分格不均匀、不方正

5 轻质隔墙施工


忌1 加气混凝土条板隔墙的隔墙板之间出现裂缝
忌2 加气混凝土条板隔墙的门框固定不牢
忌3 加气混凝土条板隔墙的隔墙板与结构连接不良
忌4 加气混凝土条板隔墙的隔墙表面不平整
忌5 GRC空心混凝土板隔墙板下端混凝土捻塞不密实
忌6 GRC空心混凝土板隔墙的隔墙板与结构连接不牢
忌7 GRC空心混凝土板隔墙的隔墙板之问出现裂缝
忌8 GRC空心混凝土板隔墙的门窗固定不牢
忌9 预制陶粒无砂大孔板隔墙的隔墙板与结构连接不牢
忌10 预制陶粒无砂大孔板隔墙的墙面不平整
忌11 预制陶粒无砂大孔板隔墙的门框固定不牢
忌12 泰柏板隔墙的隔墙板与墙体、顶板、地面连接不良
忌13 泰柏板隔墙的墙面开裂和空鼓
忌14 石膏空心板板面不平整
忌15 石膏空心板板材受潮,强度降低
忌16 石膏空心板隔墙的墙板与结构连接不牢
忌17 石膏空心板隔墙的板间裂缝
忌18 石膏空心板隔墙的门框固定不牢
忌19 安装石膏空心板隔板过程中,各种管线和门窗的安装配合不好
忌20 钢丝网水泥板隔墙的门框固定不牢
忌21 钢丝网水泥板隔墙的板缝开裂
忌22 钢丝网水泥板隔墙的隔墙板断裂、翘曲或尺寸不准确
忌23 钢丝网水泥板隔墙裂缝
忌24 钢丝网水泥板隔墙的预埋件移位或焊接不牢
忌25 轻钢龙骨间距设置不合理
忌26 轻钢龙骨隔墙板与墙体、顶板、地面连接处有裂缝
忌27 轻钢龙骨隔墙施工时没有用地枕隔潮
忌28 木龙骨木板材隔墙与结构或骨架固定不牢
忌29 木龙骨木板材隔墙墙面粗糙,接头不严、不平
忌30 木龙骨木板材隔墙细部做法不当
忌31 石膏板变形、折裂、缺棱掉角和损伤
忌32 石膏板板缝开裂
忌33 石膏板接缝处理不当
忌34 石膏龙骨石膏板隔墙的隔墙板与结构连接不牢
忌35 石膏龙骨石膏板隔墙的板缝开裂

6 门窗施工


……
7 木地板施工
8 胶粘与涂饰施工
9 细部工程施工

精彩书摘

1 施工安全

装修从业人员应具有很好的安全意识和必要的安全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自己的人身安全。安全知识的内容包括防火安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机械安全使用知识,高空作业安全知识,有毒、有害、腐蚀性材料安全使用常识等。装饰装修中不能破坏承重结构。

忌1 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知识
[分析]
如果装修从业人员缺乏安全知识,可能会导致施工现场出现火灾、毁损机械和设备、触电伤人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
[措施]
(1)了解防火安全知识,要知道常用易燃材料的特性、燃烧条件、灭火常识,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如何正确应对等。一般来说,物质燃烧需要三要素,即可燃物质、燃烧环境条件和火种。不同种类的可燃物质需要的燃烧环境条件不同,可以引燃的火种类型也不同。一般来说,防火的主要任务是杜绝火种与可燃物质接触,而灭火则是破坏物质燃烧的环境条件。

前言/序言

  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是活跃在建筑领域中的一支规模庞大的生力军,拥有数十万一线工人,他们在建筑主体项目上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对上岗人员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装饰装修工程是由多个工种相互配合、协同施工、共同完成的,通常有瓦工、电工、水暖工、木工、油漆工等工种。装饰装修技术的发展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与从事装饰装修的人员素质有着很大关系。为提高施工操作人员的技能,杜绝装饰装修施工的质量问题,我们组织了行业内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教师,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和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编写了上述5个工种的“宜与忌”丛书。本套丛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条理性强。理论叙述简洁,知识阐述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适合装饰装修人员学习阅读。
  2.针对性强。将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逐一列出,采用“宜与忌”的方法,告诫读者哪些问题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针对性很强。既阐述了相关概念,又融合了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并蕴含了作者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3.体例新颖。“宜与忌”的写法使内容本身更为突出、醒目,读者一目了然,读后更易理解和掌握。
  本书可供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各大专院校装饰装修专业师生教学参考。
窗明几净,匠心独运:家的呼吸与温度 家,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更是承载我们情感、寄托我们梦想的港湾。而木,作为最亲近自然的材质,以其温润的质感、多变的纹理,成为营造家居温暖与格调不可或缺的元素。从一扇窗的精致雕花,到一隅空间的木饰面,再到承载无数生活片段的家具,木的运用,赋予了家独特的灵魂。然而,在追求美观与实用的家居木作过程中,许多细节的处理往往决定了最终的呈现效果,甚至影响着日后的居住体验。 本册图书,并非是关于“装饰装修木工宜与忌”的枯燥条例汇编,更不是一本冰冷的技法手册。它是一场关于“如何让家中的木,呼吸出最动人的生命力”的深入探索,是一次从居住者视角出发,对木在居家空间中无限可能性的温情解读。我们将一同走进那些充满巧思的木作设计,感受它们如何与空间融为一体,如何点亮生活的细微之处。 一、 木的选择,家的底色 选择何种木材,是构筑居家木作美学的起点,也是决定整体风格与使用体验的关键。它不仅仅关乎视觉上的呈现,更牵涉到耐用性、环保性,乃至日后的维护成本。 纹理的低语,色彩的诉说: 想象一下,橡木沉稳厚重的纹理,如同时间的沉淀,诉说着历史的厚重;胡桃木深邃迷人的色泽,流淌着优雅与贵气;枫木纯净明亮的质感,则带来北欧的清新与活力。不同的木材,自带独特的气质,它们如同艺术家手中的颜料,可以勾勒出截然不同的居家画面。我们并非要教你辨识每一种木材的学名,而是引导你去感受,去倾听不同木材在光影下所传达的“语言”。例如,如果你钟情于现代简约的风格,或许会偏爱纹理清晰、色泽素雅的白蜡木或水曲柳;而如果你的梦想是打造一个充满故事感的古典空间,那鸡翅木、红木的华丽纹理和深沉色彩,或许更能触动你的心弦。 环保的承诺,健康的呼吸: 在追求视觉享受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木材的健康属性。那些释放着淡淡原木清香的木材,往往代表着更低的甲醛释放量,是对家人健康最真挚的守护。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那些经过环保认证的木材,以及了解一些天然木材本身所具备的净化空气的能力。例如,一些松木类木材,不仅纹理美观,其释放的松香成分,更有助于放松心情,净化室内空气。我们还将提及,在木材加工过程中,选择环保的粘合剂和表面处理剂的重要性,让家的呼吸,始终纯净而舒缓。 温度与触感,生活的温度: 木材最迷人的地方,莫过于它所带来的那种独有的“温度”。冰冷的石材,硬朗的金属,都无法比拟木材那份天然的温润与亲肤。用手轻轻抚过一扇木门,感受它细微的纹理,那是一种与自然连接的踏实感。我们在书中会通过大量精美的实景图片,展示不同木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质感表现,让你在指尖滑动屏幕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恰到好处的温暖。 二、 空间的设计,木的诗意 木,绝不仅仅是材料,更是空间的灵魂设计师。它能够塑造空间层次,引导视觉焦点,甚至影响居住者的情绪。 线条的叙事,结构的魅力: 木材的线条,可以勾勒出空间的轮廓,定义空间的性格。从极简流畅的直线条,到浪漫婉约的曲线,木材的运用,让空间的表情变得更加丰富。想象一下,一扇悬浮式的木质楼梯,仿佛一座艺术品,不仅连接了上下空间,更成为视觉的焦点;又或者,墙面上精心设计的木格栅,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能巧妙地划分区域,营造出若隐若现的空间感。本书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木材在构建空间骨架、划分功能区域、引导视觉流线等方面的巧妙运用,让你理解,线条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光影的对话,氛围的营造: 木材与光影的互动,是空间中最令人着迷的部分。阳光透过木格栅洒落,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瞬间让空间充满生机与故事。我们还将探讨如何通过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木材,与灯光相互配合,营造出温馨、宁静、活泼或庄重等不同氛围。例如,在卧室,选择浅色系的木材,搭配柔和的暖色调灯光,能营造出极致的舒适与宁静;而在书房,则可以考虑深色木材,配合明亮的阅读灯,激发专注与思考。 细节的温度,设计的精髓: 真正的设计,往往体现在那些不经意间的细节之中。一处精心打磨的边角,一个巧妙隐藏的收口,一段充满设计感的踢脚线……这些细节,如同画龙点睛之笔,赋予了木作生命力。本书将聚焦于木作工艺中的那些“小而美”,例如,窗套与墙面的衔接方式,门框与墙体的收边处理,以及各种木饰面的拼贴手法。我们会展示一些优秀的细节处理方案,让你领略到,正是这些微小的考量,才让简单的木材,升华为艺术品,让居住空间,充满了耐人寻味的质感。 三、 功能的升华,生活的智慧 木,不仅是美学上的点缀,更是承载生活功能的实用者。它以其温和的触感和坚韧的特性,成为打造舒适实用居家空间的首选。 收纳的艺术,空间的魔法: 现代家居,“收纳”二字,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木材,以其多样的形态和极强的可塑性,成为实现高效收纳的理想材料。从嵌入墙体的定制衣柜,到巧妙利用角落的置物架,再到电视背景墙上的电视柜与储物柜的结合,木作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优化空间利用率,让家变得整洁有序。我们将展示一系列成功的木作收纳设计案例,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储物空间,更是与整体空间风格完美融合的艺术品。例如,将书架设计成与墙面融为一体的嵌入式,或者利用床下空间打造抽屉式储物,这些设计,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避免了视觉上的杂乱。 舒适的触感,宜居的体验: 木地板带来的温润脚感,木制家具的亲肤触感,木制窗台的舒适依托……这些,都是木材赋予居住空间最直接的“温度”。我们并非要深入探讨木地板的铺设技巧,而是关注于木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升居住的舒适度。例如,书桌的边缘是否做了圆角处理,方便肘部倚靠;窗台是否足够宽阔,可以放置绿植或成为临时的休憩区域。本书将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让你体会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木作设计,是如何一点一滴地提升着居家生活的品质。 耐久的守护,时间的价值: 好的木作,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与主人一同成长。我们关注的,并非是木材的“防腐防蛀”这些技术参数,而是如何通过合理的选材和精湛的工艺,让木质家具和装饰,能够长久地陪伴我们。例如,选择硬度较高、密度适中的木材,能够更好地抵抗日常的刮擦;而精细的表面处理,则能更好地保护木材,延长其使用寿命。本书将通过一些历久弥新的家居实例,告诉你,一件精心制作的木质家具,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显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和价值,成为家中珍贵的传家之宝。 四、 风格的演绎,个性的表达 家,是个性最直接的表达。木,作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材质,能够轻松驾驭各种风格,为你的家注入独特的灵魂。 现代的纯粹,简约的力量: 在现代风格中,木材的运用往往更加纯粹和理性。简洁的线条,干净的色泽,自然的纹理,都能与现代家具和硬装材料完美融合。例如,极简风格的电视柜,可能采用无把手设计,纯粹的木质表面,就能成为空间中的一道风景;而原木色的地板,则能为冷峻的空间注入一丝温暖。本书将展示大量现代风格的木作设计,它们是如何通过简洁的设计语言,营造出高级感和舒适感。 北欧的清新,自然的呼吸: 北欧风格,与木材的亲近感不言而喻。浅色系的木材,如橡木、白蜡木,搭配原木的家具,营造出明亮、通透、舒适的居家氛围。本书将深入解读北欧风格中木材的运用法则,例如,如何通过木质的家具、地板、甚至吊顶,来营造出自然、放松的居住环境。 新中式的韵味,东方的情怀: 新中式风格,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的典范。木材,在这种风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体现出沉稳大气的东方美学,更能为空间注入一份独特的文化底蕴。例如,水墨画般的木格栅,月洞门的设计,或是带有祥云纹饰的木饰面,都能为空间增添浓厚的东方韵味。本书将剖析新中式风格中木材的运用精髓,让你领略到,传统与现代,如何在此碰撞出和谐的火花。 美式的自由,休闲的格调: 美式风格,往往追求一种自由、舒适、略带复古的格调。木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带有雕花或做旧处理的木制家具,或是温暖的实木地板,都能为空间注入浓郁的美式风情。本书将为你展示,如何通过木材的运用,营造出轻松、惬意的美式居家氛围。 结语 “装饰装修木工宜与忌”并非是生硬的规矩,而是对居家木作智慧的总结与升华。本书,正是希望以一种更加生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与你一同探索木在居家空间中的无限可能。我们相信,通过对木材的选择、空间的运用、功能的实现以及风格的演绎,你一定能够为自己的家,注入最独特的呼吸与温度,让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属于你的温暖港湾。让我们一同,用木,点亮生活,雕琢梦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木工爱好者的福音!我本来对家里的旧家具翻新没什么头绪,总觉得动工就意味着大动干戈,但这本书的思路非常新颖,它不只是简单地教你锯木头、钉钉子,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木材的特性,比如不同木材的含水率对装修效果的影响,这一点非常实用。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详细对比了榉木和橡木在潮湿环境下的表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地方用A木材更耐用。而且,书中关于“宜”和“忌”的划分非常直观,比如在选择木材颜色时,它会提醒你避免将深色木材用于小空间,否则会显得压抑,这种避免踩雷的经验总结得非常到位。我按照书里的建议处理了我家客厅的木地板接缝问题,效果立竿见影,看起来浑然一体,完全没有之前那种生硬的感觉。作者的文字风格很亲切,像是邻家老师傅在耳边指点,没有太多冷冰冰的术语,即便是像我这样的半路出家者也能很快上手。这本书让我对木工装修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再是单纯的手艺活,更是一种对空间美学的把控。它提供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预防性的智慧。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木工的书籍不少,但大多要么过于理论化,晦涩难懂;要么就是停留在基础的DIY层面,缺乏对专业工程的指导。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它既有对传统工艺原理的深刻阐述(比如木材的干缩湿胀特性如何影响长期结构稳定性),也有对现代先进工具和材料的客观评价(比如CNC加工精度与传统手工的取舍)。我发现作者在谈论“忌”时,往往会结合实际案例——某某工程因为忽视了这一点而导致返工的教训,这让那些“禁忌”不再是空洞的警告,而是血淋淋的经验总结。对于那些希望将木工技艺运用到较大规模的家庭装修或小型工作室改造中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从宏观规划到微观操作的全面指导,尤其在预算控制和材料损耗预估方面,书中的表格和建议非常实用。它教会你如何用最经济、最可持续的方式,达成最理想的装饰效果。这是一本真正能指导实践,并且能提升读者整体专业素养的宝典。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过去在装修中走了多少弯路。我过去总认为木工就是结实耐用就好,对于细节上的“禁忌”往往不以为然,结果吃了不少哑巴亏。这本书在“忌”的部分着墨不少,特别是关于胶水和五金件搭配的章节,简直是血泪教训的精华。比如,它明确指出了在潮湿区域使用某些快干型胶水的潜在风险,因为快速固化可能导致内部应力不均,长久来看容易开裂。这种深入到材料化学层面的剖析,让我对“宜”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原来好的装修是基于科学的平衡。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一些经典工艺时,比如榫卯结构,那种对传统匠心精神的尊重和现代工具如何辅助的探讨。书中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充满了对实践经验的尊重。对于那些准备进行全屋定制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提前给你打了一剂预防针,让你在和设计师或工队沟通时,能够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要求,避免被那些略懂皮毛的工匠忽悠。它的价值远超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更像是一本行业内的“防坑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质量是我见过的同类书籍中数一数二的。我是一个视觉学习者,很多抽象的木工概念,比如“木材的顺纹与逆纹切割”对新手来说非常抽象,但书里通过精细的剖面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角度切割时纤维的断裂情况,配上文字说明,瞬间就明白了为什么逆纹容易造成崩边。这种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涉及了一些环保和健康层面的考量。现在大家都很关注室内空气质量,书中针对不同油漆和清漆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做了客观的对比分析,并给出了在“宜”选材时如何平衡美观和健康的标准。这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性和社会责任感。我按照书中推荐的方法,重新处理了我卧室的书架表面,不仅看起来更有质感,心理上也更踏实。对于注重生活品质,且对装修细节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取流水账式的工艺流程介绍,而是采用了主题式的归纳总结。比如,它划分了“承重与稳定之宜忌”、“表面处理之宜忌”、“空间光影与木材搭配之宜忌”等几个大板块,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我尤其喜欢关于“空间光影”的那一章,它探讨了不同木材的反射率和吸收率对房间整体氛围的影响,这已经上升到室内设计美学的范畴了。比如,作者提醒说,在朝北的房间使用吸光性强的深色胡桃木时,一定要配合充足的人工照明,否则空间会显得阴冷。这种对感性认知与理性分析结合的探讨,非常高级。它让你从一个“动手做”的工匠思维,转变为一个“规划设计”的思考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培养你的审美判断力,让你在面对复杂的装修决策时,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矛盾点,做出最“宜”的选择,规避那些不必要的“忌讳”。

评分

书好的,包装不好,箱子小了,书角卷翘。

评分

精彩书摘

评分

评分

留着装修用

评分

3.体例新颖。“宜与忌”的写法使内容本身更为突出、醒目,读者一目了然,读后更易理解和掌握。

评分

一般,一般一般

评分

留着装修用

评分

到货也很快,喜欢。。。

评分

好的资料,图文结合,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