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装修油漆工宜与忌

装饰装修油漆工宜与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永盛 编
图书标签:
  • 油漆工
  • 装修
  • 装饰
  • 施工
  • 技巧
  • 规范
  • 安全
  • 禁忌
  • 装修经验
  • 油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61140
版次:1
商品编码:1033208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建筑装饰装修宜与忌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0
字数:1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装饰装修油漆工宜与忌》针对装饰装修工程中油漆工所涉及的施工管理与安全、油漆涂料和工具、涂装前的预处理、油漆涂装方法、油漆工施工及操作等一系列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采用“宜”和“忌”的形式逐一列出,并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和最新规范、规程进行分析,指出了施工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避免出现施工问题的措施。

内页插图

目录

1 施工管理与安全 宜 忌 忌1 油漆工不注重装饰的绿色环保 忌2 施工中不注意安全卫生防护 忌3 施工时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过高 忌4 不了解室内空气检测注意事项 忌5 在地下室或密封性的空间内涂装未采取安全措施 忌6 不懂防止大漆过敏的方法 忌7 不注意易燃材料的安全问题 忌8 油漆涂料及各类稀释剂保管不当 忌9 油漆配料房内未采取安全措施 忌10 涂饰工程施工前,未先做样板件 忌11 涂饰工程施工时,环境气温条件不符合要求 忌12 苯中毒的预防与急救方法不当 忌13 铅中毒的预防与急救方法不当 忌14 汽油中毒的预防与急救方法不当 忌15 甲醇中毒的预防与急救方法不当 忌16 乙醇中毒的预防与急救方法不当 忌17 丙酮中毒的预防与急救方法不当 忌18 甲醛中毒的预防与急救方法不当 忌19 发生火灾后,逃生知识匮乏 忌20 发生紧急情况时,处理不得当 2 油漆涂料和工具 宜 忌 忌1 不了解油漆本身的特点 忌2 不了解装饰装修常用哪些油漆 忌3 选择墙漆不合理 忌4 油漆、涂料的保存方法不当 忌5 不了解常用油漆涂料的性能与用途 忌6 不了解传统的油性漆、现代的树脂漆和油基漆有什么不同 忌7 不了解判断大漆质量好坏的方法 忌8 大漆保管不善 忌9 用铁桶盛装大漆 忌10 掌握不好广漆的干燥时间 忌11 直接使用厚漆 忌12 用普通稀释剂稀释聚氨酯漆 忌13 溶剂选择不正确 忌14 用石膏粉调成的腻子中未加水 忌15 涂饰工程中的腻子使用不当 忌16 白胶使用不当 忌17 催干剂加入过多,导致漆膜发黏或起皱 忌18 不知道涂料的干燥时间 忌19 漆刷使用不正确 忌20 不会处理新排笔掉毛问题 忌21 用过的漆刷和排笔保管不当,导致干硬报废 忌22 刮涂腻子时,刮具选用不当 忌23 牛角刮板保养不当 忌24 不了解油灰刀的维修 忌25 大型喷枪喷雾不良 忌26 不了解取样检验油漆产品的规则 忌27 不了解油漆涂料的一般检验与鉴别方法 3 涂装及裱糊前的预处理 宜 忌 忌1 在既有建筑中未对旧墙面进行处理就进行墙面涂饰 忌2 涂装前的预处理工艺选择不得当 忌3 有些木材刷水色后木纹升起,未进行补救 忌4 含树脂的木材表面在涂装前未去脂 忌5 涂装前未对金属制品进行油污清除 忌6 钢材表面未进行除锈处理 忌7 不了解金属制品手工除锈的方法 忌8 进行化学除锈时,处理不得当 忌9 不了解怎样进行磷化处理 忌10 水泥制品涂装前未进行预处理 忌11 未根据不同料制品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 忌12 不了解玻璃在涂漆前应如何进行表面处理 忌13 不了解不同的橡胶制品施工前表面处理的区别 忌14 不了解怎样清除物件表面的旧涂饰基层 忌15 不了解金属制品涂装前的综合预处理 忌16 裱糊工程施工前,基层未进行处理 忌17 裱糊工程施工时,基层未先涂刷底层涂料 4 油漆涂装方法 宜 忌 忌1刷漆前未做好准备工作 忌2 刷涂操作不熟练 忌3 涂层过厚或过薄 忌4 不了解各种常见油漆涂料刷涂方法的特点 忌5 不了解擦涂硝基漆的方式 忌6 刮涂油性腻子时处理不好 忌7 刮涂大漆和桐油方法不当 忌8 不了解滚涂施工方法 忌9 在喷涂作业时,不能掌握好喷涂要领, 忌10 不了解纵行、横行和纵横交替喷涂 忌11 静电喷涂时,未采取安全措施 忌12 电泳涂装前,未做好工件表面的除油、除锈 忌13 不注重涂料pH值对电泳涂装的影响 忌14 电泳漆变质后处理不当 忌15 不了解涂料的干燥方法及其特点 5 油漆施工操作 宜 忌 忌1 不了解基层清除的方法 忌2 不了解如何嵌、批腻子 忌3 不了解打磨方法及工具的选择 忌4 不能很好地掌握材料调配的方法 忌5 不了解如何在混凝土墙面上刮腻子 忌6 水泥墙面涂装前未做清污工作 忌7 在混凝土或抹灰墙面上使用粉化腻子 忌8不了解怎样才能使清水砖墙颜色一致 忌9 外墙弹涂色浆出现颜色不匀 忌10 旧屋檐饰面脱皮粉化处理不当 忌11 炉片背后、门窗上下冒头、管子后面等部位漏刷涂料 忌12 施工管理不善,施工现场脏乱不堪 …… 6 裱糊施工操作

精彩书摘

忌5在地下室或密封性的空间内涂装未采取安全措施 [分析] 在地下室或密封性的空间内涂装时,空气流通不畅,且涂装过程中,挥发出大量的有机溶剂,当室内溶剂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即会迅速燃烧,甚至爆炸。 [措施] (1)严禁施工现场有明火。 (2)施工时,操作人员应佩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具。如防风镜、防尘口罩等,必要时戴防毒面罩。 (3)在密封性的空间工作时,应首先打开所有的人口,并向内部循环送风,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4)长期连续涂装时,应经常调换人员操作。操作人员若感不适,应及时撤离施工现场。 (5)在狭小空间内涂装,必须戴好氧气面罩,由几个人轮流操作,并设专人在出人口监视。如出现头晕恶心,应立即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并休息,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检查。 忌6不懂防止大漆过敏的方法 [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大漆的“毒”产生过敏反应,绝大多数没有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大漆的人,是不会发生漆毒过敏反应的。对于那些直接接触大漆的油漆工,有时会产生过敏,在与大漆接触的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后过敏症状有:身体有些部位的皮肤奇痒难忍,轻微抓搔后就肿胀,并出现红色小丘疹;严重者局部水肿,伴有密集小疱,抓破后有黄液渗出。发病部位多在脸面、颈部、手背、前臂、脚背、腿及阴部等,并以裸露在外的皮肤较薄较湿润处更为严重,皮肤被抓破后,往往受感染而溃烂,甚至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前言/序言

  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是活跃在建筑领域中的一支规模庞大的生力军,拥有数十万一线工人,他们在建筑主体项目上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对上岗人员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装饰装修工程是由多个工种相互配合、协同施工、共同完成的,通常有瓦工、电工、水暖工、木工、油漆工等工种。装饰装修技术的发展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与从事装饰装修的人员素质有着很大关系。为提高施工操作人员的技能,杜绝装饰装修施工的质量问题,我们组织了行业内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教师,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和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编写了上述5个工种的“宜与忌”丛书。本套丛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l_条理性强。理论叙述简明,知识阐述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适合装饰装修人员学习阅读。
  2.针对性强。将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逐一列出,采用“宜与忌”的方式,告诉读者哪些问题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针对性很强。既阐述了相关概念,又融合了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并蕴含了作者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3.体例新颖。“宜与忌”的写法使内容本身更为突出、醒目,一目了然,读后更易理解和掌握。
  本书可供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各大专院校装饰装修专业师生教学参考。
艺术家的调色盘:匠心独运的墙面表达 这是一本关于空间色彩艺术与工艺的深入探索,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油漆工指南”,而是将墙面装饰的每一个细节都升华为一种艺术创作过程。本书致力于展现如何通过精妙的色彩选择、考究的施工技法以及对空间美学的深刻理解,将平凡的墙面转变为承载情感、传递风格、彰显个性的独特画布。 第一篇:色彩的语言,空间的灵魂 色彩心理学与空间氛围的共振: 我们将深入探讨色彩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绪、感知和行为。从温暖的红色带来的活力与激情,到宁静的蓝色营造的沉思与平和,再到绿色象征的自然与生命力,以及黄色传递的愉悦与积极。书中将详细分析不同色系在不同空间(如卧室、客厅、书房、儿童房)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饱和度来调整空间的视觉大小、采光效果,甚至营造出特定的时间感和地域感。例如,如何通过柔和的米白或浅灰来放大一个小空间的视野,又如何利用深邃的墨蓝或酒红来赋予大空间以庄重与私密感。 风格的画布:色彩的时代印记与地域风情: 本书将追溯色彩在不同室内设计风格中的经典运用。从古典主义的华丽金、贵族紫,到现代简约的黑白灰、原木色,再到北欧的马卡龙色系、日式的原木与枯色,以及地中海的蓝白、陶土色。书中会详细剖析每种风格的色彩基因,并提供具体配色方案,帮助读者理解不同色彩组合如何勾勒出历史的厚重、时代的脉搏和地域的特色。例如,如何运用复古的砖红、做旧的木色和鹅黄来营造怀旧的工业风,或者如何通过明亮的橘黄、翠绿和纯白来演绎热情的波西米亚风格。 光影游戏:色彩与光线的魔术: 光线是色彩最忠实的伙伴,也是最重要的塑造者。本书将详细阐述自然光和人造光对墙面色彩呈现的影响。分析不同角度、不同强度的光线如何改变色彩的观感,以及如何利用光的特性来突出墙面的纹理和质感。例如,在采光不足的房间,如何选择浅色调并配合高反射率的涂料来提亮空间;在阳光充沛的房间,如何运用饱和度适中的色彩来避免眩光,并营造舒适的光影效果。本书还将探讨不同光源(如白炽灯、LED灯、卤素灯)的色温如何影响墙面色彩的真实还原,并提供相应的色彩选择建议。 色彩的和谐与冲突:构图的艺术: 墙面色彩的组合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需要如同画家构图般考究。本书将介绍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如互补色、邻近色、同类色等,并深入讲解如何运用色彩的比例、面积来创造视觉焦点和韵律感。我们将探讨单色系、双色系、三色系乃至多色系搭配的技巧,以及如何在局部区域使用对比色来增加空间的活力和趣味性。例如,如何在素雅的背景色墙面上,通过一抹亮色的装饰画或软装来点亮整个空间。 第二篇:质感的叙事,空间的触感 涂料的奥秘:从基础到艺术的蜕变: 本书将超越对普通乳胶漆的认知,深入介绍各种不同质感的涂料及其独特的表现力。从细腻丝滑的哑光漆,到温润如玉的蛋壳光漆,再到富有光泽的半光漆和高光漆。更将详细解读仿石漆、仿木漆、硅藻泥、艺术漆(如肌理漆、裂纹漆、变色龙漆)等特殊涂料的性能、施工特点和艺术效果。例如,硅藻泥特有的吸湿透气性和净化空气的功能,以及其天然的纹理如何为空间带来清新自然的呼吸感;艺术漆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能够呈现出如丝绸般垂坠、如金属般闪耀、或如砂岩般粗犷的视觉和触觉体验。 肌理的诗篇:触感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墙面肌理的运用是提升空间质感和艺术性的关键。本书将详细解析不同肌理的塑造方法,如刮涂、滚涂、喷涂、印花、镂空等,以及如何通过工具和手法来创造出独特的纹理效果。我们将探讨自然纹理(如木纹、石纹、砂岩纹)的模仿与创新,以及抽象肌理的几何图形和流线型设计。例如,如何通过刮刀的力度和方向来营造出岩石般粗犷而富有层次的肌理,或者如何通过特殊的模具和喷枪来创造出如水波般荡漾或如羽毛般轻盈的细腻纹理。 材质的对话:跨界融合的无限可能: 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墙面装饰与其他材质的对话与融合。如何将木材、石材、金属、玻璃、布艺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墙面设计,创造出更加丰富和立体的空间感。例如,将实木护墙板与哑光乳胶漆结合,既保留了木材的温暖质感,又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将金属线条勾勒在几何造型的墙面上,现代感十足;或者利用局部壁纸与纯色乳胶漆的拼接,形成视觉上的对比与呼应。 特殊工艺的魅力:点睛之笔的艺术: 除了基础的涂料和肌理,本书还将重点介绍一些能够为墙面增添独特艺术魅力的特殊工艺。例如,壁画绘制(手绘、喷绘)、墙面雕刻、立体造型、软包、硬包等。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工艺的技巧、难点和创意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表达主人的个性和品味。例如,在儿童房绘制一幅充满童趣的手绘壁画,或者在书房用硬包墙面营造宁静而尊贵的阅读氛围。 第三篇:匠心的传承,空间的诗意 细节的雕琢:从准备到收尾的严谨: 本书强调,卓越的墙面装饰离不开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我们将详细阐述从基层处理(墙面找平、除尘、防潮)、底漆涂刷、中涂、面漆的层层叠加,到边角、阴阳角、门窗洞口的精确处理。详细讲解不同涂料和工艺的施工顺序、干燥时间、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施工弊病,如流挂、起泡、色差等。 工具的语言:选择与运用: 不同的工具承载着不同的工艺和表现力。本书将介绍各种墙面装饰工具的特性与最佳用途,从基础的滚筒、刷子、刮刀,到专业的喷枪、模具、肌理工具。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不同的涂料和纹理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并掌握其操作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环保与健康:安心的守护者: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日益关注,环保与健康成为墙面装饰不可忽视的因素。本书将深入探讨低VOC、零VOC涂料的选择,以及硅藻泥、竹炭漆等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环保材料。介绍如何识别和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建材,并指导读者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做好通风和防护,确保居住空间的空气质量。 创新与灵感:打破常规的边界: 本书鼓励读者打破传统思维,勇于尝试和创新。我们将展示一些前沿的墙面装饰理念和案例,激发读者的灵感,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空间表达。无论是大胆的撞色组合,还是出人意料的材质混搭,亦或是结合科技感的智能涂料应用,都将为读者打开全新的视野。 艺术的延伸:墙面装饰与软装的协同: 墙面装饰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与家具、灯具、窗帘、地毯等软装元素共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空间。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将墙面色彩和质感与整体软装风格相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例如,如何通过墙面的亮色呼应软装的局部点缀,或者如何通过墙面的肌理来衬托家具的精致。 《艺术家的调色盘:匠心独运的墙面表达》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生活、追求细节、渴望将居住空间变成艺术品读者的实用手册。它不仅仅传授技艺,更传递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希望通过本书,读者能够理解墙面装饰的无限可能,并以匠人之心,为自己的家,涂抹上最动人的色彩与质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给“忽悠”了。我期待的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烟火气的装修指导手册,毕竟“宜与忌”这三个字听起来就很有针对性,仿佛能一语道破装修中的各种坑。我翻了好几页,试图找到一些关于颜色搭配的章节,毕竟油漆工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色彩的呈现。结果呢?书中对色彩的描述,不是停留在色卡编号的罗列上,就是用一些非常文学化、但缺乏具体操作指导的词语来形容“温暖的米黄”或者“清冷的灰蓝”。我真正在意的是,比如,为什么我的客厅刷完漆后,在自然光下看起来和在灯光下看起来完全不一样?这种光线对色彩的影响,书中只是点到为止,没有给出任何有效的测试方法或补救措施。更让我失望的是,对于工具的选择,它更像是一份器材清单,而不是使用指南。比如,滚筒刷的绒毛长度对不同基材的影响,刷子的毛质对不同漆料的兼容性,这些细节都没有深入探讨。我希望看到的是“如果你的墙面有细微的纹理,请选择XX规格的滚筒,否则容易留下刷痕”,而不是冰冷的专业名词堆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把“油漆工”这个职业想得太简单了,仿佛只要掌握了理论知识就能成为大师,完全忽略了实际操作中温度、湿度、基层处理等诸多变数对最终效果的决定性影响。读完后,我感觉对油漆工的工作流程更迷茫了,因为书里讲的和我在网上看到的那些“装修达人”的经验完全是两套系统。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小小的期待,毕竟家里正准备翻新一下客厅的墙面,想着能从中学到点真本事。可是,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家装修材料的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专业术语和晦涩难懂的规范,读起来真的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我原本期待的是那种可以手把手教我如何调配颜色、如何用滚筒刷出完美无死角的墙面,或者至少能提供一些应对常见问题的实用小妙招,比如如何处理老墙面的起皮、如何挑选环保无味的油漆等等。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偏向于理论指导和行业标准解析,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家庭装修者来说,很多信息显得过于宏大和抽象。举个例子,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讲解不同涂料的化学成分和附着力测试标准,这些内容虽然专业,但对于只想知道“我该用哪种漆刷卧室墙”的我来说,信息过载了,读完后感觉脑子里一团浆糊,实用性大打折扣。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图文并茂的步骤分解,而不是大段的文字堆砌,比如,对于如何处理角落的细节,书中只是简单提了一句“确保边缘涂覆均匀”,并没有配上清晰的示意图来展示如何使用美纹纸胶带或者小刷子进行精细操作。总而言之,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需要深入了解行业规范的技术人员,对于初入油漆装修领域的普通人来说,门槛有点高,读起来费劲,收获的直接应用价值有限。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倒是挺不错的,纸张摸起来很有分量,看起来确实像一本“正经”的技术书籍。但这并不能弥补内容上的空洞。我买这本书的初衷非常简单:想了解一下,请油漆工进场前,我作为业主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我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把控,避免被施工队敷衍了事。这本书里,关于“如何与油漆工沟通”的部分少得可怜,更像是给油漆工自己看的“行为准则”,而不是给业主看的“验收指南”。比如,在底漆和面漆之间,到底要间隔多久才算合格?如果油漆工说“干了”,我怎么判断他说的“干了”是物理干燥还是化学固化?书中没有给出任何实用的、非专业人士可以操作的简单判断方法。我尝试在里面寻找关于“环保性”的深入讨论,毕竟现在大家都很关注VOC的释放问题。结果,书中只是笼统地提到了国家标准,但对于如何辨别市面上那些鱼目混珠的“环保漆”的概念,或者如何要求施工方提供有效的检测报告,都是一笔带过。它仿佛预设了所有的材料和工人都是顶级的,完全不考虑现实装修中的灰色地带和潜在的猫腻。所以,对于急需在装修战场上提升话语权的业主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武装力量微乎其微,读完后我更像是对油漆这个行业有了一层更加严肃的敬畏,而不是掌握了实用的对抗技巧。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异常的“板正”,缺乏任何可以让人产生共鸣的叙述口吻。我曾经尝试找一些关于不同季节施工对油漆效果影响的内容。毕竟,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或者南方多雨的梅雨季节进行油漆施工,对干燥时间和漆膜的质量影响巨大。书中对于气候因素的讨论,非常学术化,更多的是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水分蒸发速率,而不是给出具体的“如果你在湿度85%的环境下施工,请将原计划的干燥时间延长XX%”这样的可操作性建议。这种脱离实际操作环境的理论,对我的装修决策帮助不大。我需要的是那种能让我立马在脑海中构建出施工现场画面的描述,能够让我感受到刷子划过墙面时的阻力感,或者闻到新鲜油漆散发出的那种特定气味的微妙区别。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理论研究者,但他可能很久没有亲手拿起油漆桶面对一面真实的墙壁了。它是一本知识的宝库,但这个宝库的钥匙,却被锁在了太多的专业条文和理论框架之下,使得普通人很难轻易地获取并使用其中的“黄金”。我希望它能更接地气一些,少一点宏大的叙事,多一点真实的经验分享。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架构非常严谨,这一点毋庸置疑,它就像一本教科书的目录,把油漆工的工作流程划分得井井有条。但是,这种教科书式的结构,恰恰是它最大的软肋。我希望看到的是关于“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标准流程的复述。比如,我家的卧室靠近卫生间,墙面总是感觉有点潮气,我特别想知道,用什么特殊处理的底漆才能更好地防潮?或者,如果油漆干了之后出现轻微的橘皮纹路,有没有什么后期打磨和抛光的小窍门可以拯救一下?这些真正困扰普通装修者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书中几乎找不到明确的解答。内容更像是“我们应该这么做”,而不是“如果出现A情况,请执行B步骤”。此外,书中对于工具的维护和保养也只是一笔带过,对于如何清洗刷子以确保下次使用时性能不受影响,或者如何正确存放未用完的油漆,这些能延长工具寿命、节省装修成本的细节,也付之阙如。这本书更像是对“过去成功案例的总结”,而不是对“未来可能挑战的预警和应对”。它缺少了一种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视角,固守在传统的工艺流程中,对于现在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新型涂料和技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评分

真的很好啊

评分

评分

还行

评分

真的真的真的

评分

太专业的书,不大能看明白。

评分

一般,旧,一般一般一般

评分

太专业的书,不大能看明白。

评分

书好的,包装不好,箱子小了,书角卷翘。

评分

1234567890000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