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法物權(第2版)》內容包括:物權法的意義和性質、物權法體係、物權法的基本原則、物權法的發展、物權通論、物權的意義、物權的種類、物權的客體、物權的效力、物權的保護、物權變動、基本理論、物權行為、不動産物權變動、動産物權的變動、體係構成及綜閤實例……     
作者簡介
     王澤鑒,1938年齣生於颱北,畢業於颱灣大學法律係,獲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曾擔任德國柏林自由人學訪問教授,並在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政經學院、澳洲墨爾本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現任颱灣大學法律係教授。專攻民法,主要著作有《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1~8冊)、《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係》、《民法概要》、《民法總則》、《債法原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民法物權》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物權法的意義和性質
第二節 物權法體係
第三節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第四節 物權法的發展
第二章 物權通論
第一節 物權的意義
第二節 物權的種類
第三節 物權的客體
第四節 物權的效力
第五節 物權的保護
第三章 物權變動
第一節 基本理論
第二節 物權行為
第三節 不動産物權變動
第四節 動産物權的變動
第五節 體係構成及綜閤實例
第四章 所有權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不動産所有權
第三節 動産所有權
第四節 共有
第五章 用益物權
第一節 緒說
第二節 地上權
第三節 農育權
第四節 不動産役權
第五節 典權
第六章 擔保物權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抵押權
第三節 質權
第四節 留置權
第七章 占有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占有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占有的分類
第四節 占有的取得和消滅
第五節 占有的效力
第六節 占有人與恢復請求人的權利義務
第七節 占有的保護
第八節 準占有
附錄一 土地權狀及登記謄本
附錄二 土地、建築改良物抵押權設定契約書
附錄三 颱灣現行“民法”(物權部分)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二)物權法上的習慣
    第757條明定采取物權法定原則的擴大,得依習慣(法)創設物權。與此種習慣(法),應予區彆的是物權法上的習慣。關於相鄰關係、地上權、永佃權和典權等,“民法”設有不少“另有習慣,從其習慣”的規定,具有形成物權關係的機能。須注意的是,此等習慣係指通常的慣行,非屬第1條所稱習慣(法)。
    二、物權的類型體係
    (一)“民法”上的物權類型
    物權須依法律而創設,法律創設何種類型的物權,視社會經濟需要而定,故各國法律規定物權種類不同。“民法”規定八種物權:所有權、地上權、永佃權、地役權、抵押權、質權、典權和留置權。另設占有,係屬一種對物管領的事實狀態,稱為類似物權。此等物權可從不同的角度或觀點加以分類:
    (1)所有權與定限物權,此係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範圍為標準而為區彆。所有權係對於物之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為全麵支配的物權,故又稱為完全物權。定限物權具有兩個意義:①於一定範圍內對物為支配的物權;②對所有權加以限製,係所有權以外的其他物權(第763條、第762條),“土地法”稱為他項權利(“土地法”第11條)。
    定限物權依其所支配內容為標準,可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係以支配物的使用價值為內容的物權,地上權、農育權、不動産役權、典權屬之。擔保物權係以支配物的交換價值為內容的物權,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屬之。
    (2)不動産物權、動産物權與權利物權,此係以標的物之種類為標準而區分。存在於不動産上的物權,稱為不動産物權,屬之者有不動産所有權、地上權、農育權、不動産役權、典權和抵押權。存在於動産上的物權,稱為動産物權,屬之者有動産所有權、動産質權和留置權。存在於權利上的物權,稱為權利物權,屬之者有權利質權、權利抵押權。此項區彆的實益在於其成立要件、效力及得喪變更的不同。
    (3)主物權與從物權,此係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為標準而區分。物權得獨立存在,不須從屬於他權利者,稱為主物權,屬之者有所有權、地上權、農育權和典權。物權不具獨立性,須從屬於他權利而存在者,稱為從物權,屬之者有擔保物權(從屬於債權)、不動産役權(從屬於需役不動産之所有權)。二者區彆的實益在於主物權得獨立存在,從物權則隨主物權的命運。
    (4)意定物權與法定物權,此係以物權發生的原因為標準而區彆。意定物權者,指物權的發生係基於當事人的意思,民法上規定的物權,除留置權外,均得依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法定物權者,指物權的發生,不問當事人的意思如何,依法律規定而發生,如留置權、法定地上權(第876條)。二者區彆的實益在於其成立要件和適用法規的不同。
    ……      
前言/序言
   
 
    
				 
				
				
					法律視野下的財産秩序構建:一部聚焦公司治理與閤規的深度著作  圖書名稱:《現代企業法律風險管理與治理前沿》(暫定)  圖書簡介:  在全球化浪潮與技術變革的驅動下,現代企業麵臨的法律環境日益復雜多變。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法律條文匯編或基礎理論梳理,而是深入聚焦於公司治理結構優化、商業交易中的法律風險預警與控製,以及新興領域的閤規性挑戰的實務前沿著作。它旨在為企業高層管理者、法務部門專業人士、以及關注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法律學者提供一套係統化、前瞻性的法律風險管理框架與操作指南。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問題導嚮和實戰精神。我們深知,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其在商業活動中的有效應用與風險規避。因此,全書摒棄瞭冗長而抽象的理論闡述,轉而以近年來企業密集遭遇的典型法律睏境為切入點,構建起一套多維度、立體化的風險防控體係。   第一部分:公司治理的結構性重塑與控製權博弈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在實踐中暴露齣的深層次矛盾。我們著重探討瞭股東權利的有效實現與企業決策效率之間的張力,尤其關注中小股東的保護機製在不同司法管轄區下的差異與效果。  一、治理結構的適配性研究: 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股權結構(如國有控股、民營傢族企業、上市公司)的企業,分析其適用的最佳治理模型。重點剖析瞭董事會獨立性、薪酬激勵機製與董事勤勉義務的法律邊界。探討瞭“一股獨大”背景下,如何通過章程設計和內部授權製度,有效製衡大股東的潛在濫權行為,確保公司“法人人格”的獨立性不受侵犯。  二、控製權爭奪與防範: 詳細梳理瞭近年來資本市場中復雜的控製權爭奪案例,從要約收購、協議控製(VIE架構的法律風險升級)到通過關聯交易或“毒丸計劃”的防禦策略。本書不僅描述瞭法律工具,更著重分析瞭交易結構背後的經濟實質與法律風險轉化,為企業應對突發性的惡意並購提供實操性的法律預案。  三、信息披露與內幕交易規製: 針對信息不對稱這一治理核心難題,本書細緻解析瞭強製性信息披露義務的最新監管要求,特彆是對“重大性判斷”的實務標準進行深入解讀。結閤最新的司法解釋和證監會處罰案例,構建瞭企業內部信息管理流程的閤規紅綫,強調信息流動的閉環控製與責任追溯機製。   第二部分:商業交易的法律風險穿透與閤同生命周期管理  商業交易是企業運營的血液,其法律風險的隱蔽性和復雜性是導緻企業運營中斷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部分將目光投嚮閤同的起草、履行到爭議解決的全過程。  一、復雜交易的閤同風險映射: 摒棄對標準格式閤同條款的簡單羅列,本書聚焦於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知識産權授權許可、以及跨境供應鏈融資等復雜商業閤同的特殊風險點。例如,如何構建有效的“不可抗力”條款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如何設計閤理的付款條件與擔保機製以應對信用風險,以及如何在前沿技術閤作中界定研發成果的權屬和潛在的知識産權侵權責任。  二、閤同履行中的法律乾預點: 詳細探討瞭情勢變更原則在當前經濟波動中的適用邊界,分析瞭閤同解除權與違約金條款的有效性認定。特彆引入瞭閤同履行過程中的“動態閤規審查”概念,強調企業應在閤同履行過程中持續監控外部監管環境的變化,並及時通過補充協議或通知等方式進行風險調整。  三、爭議解決機製的策略選擇: 對比仲裁與訴訟的成本效益分析。書中提供瞭一套爭議解決策略工具箱,指導企業根據爭議標的、管轄地的法律環境、以及對商業秘密保護的需求,選擇最適宜的爭議解決路徑。對於涉外商事爭議,則側重於國際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的復雜性。   第三部分:新興法律領域與未來閤規挑戰  麵對數字化轉型和全球環境治理的新趨勢,企業麵臨的法律邊界正在被不斷拓展。本書的第三部分具有強烈的前瞻性和行業特異性。  一、數據閤規與個人信息保護的深度融閤: 本部分超越瞭GDPR或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錶麵要求,深入探討瞭數據跨境流動中的法律障礙與技術解決方案。分析瞭企業在數據畫像、自動化決策以及數據資産化過程中可能觸犯的反壟斷、消費者權益保護及國傢安全法規。核心在於構建“以隱私設計為中心”的數據管理體係。  二、反壟斷與公平競爭的邊界重劃: 針對平颱經濟的崛起,本書詳細分析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標準(特彆是與創新和規模經濟的平衡),以及平颱經營者在反不正當競爭法框架下麵臨的責任。對於企業並購中的反壟斷審查,提供瞭遞錶前的自我評估清單和潛在限製條件的預先應對策略。  三、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的法律化進程: 探討瞭ESG信息披露從自願性倡議嚮強製性監管轉變的趨勢。分析瞭氣候變化相關的訴訟風險(“漂綠”指控)、供應鏈中的人權盡職調查義務,以及董事會需承擔的氣候相關財務風險的法律責任。本書強調,ESG閤規不再是公關活動,而是直接影響企業融資成本和市場估值的法律要求。  結論: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塑造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引導企業管理者和法律專業人士,從被動的“危機處理者”轉變為法律風險的“主動塑造者”。它提供的不僅是法律知識的儲備,更是一種前瞻性的、結構化的法律思維模式,以確保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商業生態中,不僅能夠生存,更能實現穩健且高質量的發展。本書是為那些緻力於建立基業長青的現代企業的法律部門和決策者量身打造的深度參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