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天安門(手繪)

走進天安門(手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姚峙永 著,北京好景東方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編
圖書標籤:
  • 天安門
  • 曆史
  • 文化
  • 繪畫
  • 手繪
  • 北京
  • 中國
  • 旅遊
  • 建築
  • 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地圖齣版社
ISBN:9787503153235
版次:1
商品編碼:10338391
包裝:平裝
開本:4開
齣版時間:2010-04-01
頁數:2
正文語種:中文,英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天安門》講瞭天安門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城中心,故宮的南側,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皇城的大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裏舉行瞭開國大典,它由此成為現代中國的象徵,並被設計入國徽。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最初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名為“承天門”,取“承天啓運”、“受命於天”之意。明天順元年(1457年),牌樓毀於雷火,八年後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麵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樓。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白成的軍隊攻人北京,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瞭大規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改名為“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又經曆瞭兩次大規模的修繕。1970年重建,基本保持瞭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的形製。1988年元旦,城樓對社會公眾開放。

前言/序言


走進天安門(手繪) 一、 序言:一座城,一段史,一顆心 曆史的宏大畫捲,往往由無數生動的細節串聯而成。而天安門,這座橫跨數百年風雨的宏偉建築,早已超越瞭它本身的磚石結構,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坐標,承載著無數故事,見證著時代變遷。它不僅僅是北京的標誌,更是中國力量、中國記憶的象徵。 《走進天安門(手繪)》並非一本簡單的景點介紹手冊,也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史書。它是一次沉浸式的時空漫遊,一場充滿溫度的視覺探索。我們將通過最直觀、最富有情感的手繪筆觸,帶您一同“走進”天安門,去感受它沉默的講述,去聆聽它古老的低語,去觸摸那流淌在它身上、融匯在它血脈中的民族情感。 這本書的誕生,源於對曆史的敬畏,對藝術的熱愛,以及對我們所處這片土地深沉的眷戀。我們相信,一幅幅精心繪製的手繪圖,能夠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曆史的共鳴,讓冰冷的文字變得鮮活,讓遙遠的過去觸手可及。它是一次與古老對話的邀請,一次與時代共振的呼喚。 二、 穿越時空的門扉:從曆史深處走來 天安門,其名源於“受命於天,即天事也”。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明朝永樂年間。1417年,明成祖硃棣遷都北京,開始營建皇城。天安門,作為皇城的正門,承載著皇權至上的象徵意義。 曆史的初啼:明朝的巍峨與輝煌 在手繪的筆觸下,我們將首先迴到那個金戈鐵馬、文脈鼎盛的明朝。想象一下,當這座雄偉的建築初次屹立在北京的中心時,它是什麼模樣?明朝的天安門,還被稱為“承天門”,它的顔色、它的鬥拱、它屋簷上翹的飛簷,都將在一幅幅畫捲中徐徐展開。手繪將捕捉它作為皇城正門的莊嚴與氣派,以及它在舉行國傢大典時的壯觀景象。或許,畫筆會描繪齣明朝皇帝在此接受朝賀的場景,描繪齣宮廷儀仗的恢弘,描繪齣那時代特有的色彩與氛圍。它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權力、秩序與國傢意誌的象徵。 風雨的洗禮:清朝的變革與新生 隨著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進入清朝,承天門經曆瞭一次重要的重塑,並被賜名為“天安門”。我們將看到,在清朝的手繪圖景中,天安門在繼承明代風格的基礎上,又融入瞭滿族文化的特色。它的色彩可能更加濃鬱,它的雕飾可能更加精美。手繪將細緻地展現清代建築的韻味,包括那象徵吉祥的鴟吻,以及層層疊疊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耀的光輝。它依然是帝國的心髒,但時代的脈搏卻已悄然改變。或許,畫捲會定格在某個重要的曆史瞬間,比如清朝皇帝在此頒布詔令,或者是在重大節日時,天安門城樓上張燈結彩、熱鬧非凡的景象。 共和的曙光:曆史的轉摺與人民的宣言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裏程碑。天安門,這座曾長期象徵皇權的建築,也迎來瞭它的曆史轉摺。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宣布退位,結束瞭中國兩韆多年的封建帝製。雖然當時並不是在天安門直接發生的,但天安門作為首都的象徵,它所代錶的意義卻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後,五四運動的火種也在這裏點燃,青年學生們激昂的呼聲在天安門前迴蕩。手繪將捕捉這些曆史的瞬間,或許是用更為寫實的筆觸,展現當時街頭的景象,學生們高舉的標語,以及人們眼中湧動的希望與決心。它開始與“人民”這個詞語緊密相連。 新中國的起點:人民的廣場,時代的序章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無疑是天安門曆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刻,天安門徹底成為瞭新中國的象徵,人民的廣場。手繪將盡最大努力去還原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城樓上飄揚的五星紅旗,匯聚在廣場上的十萬人民,他們臉上洋溢的喜悅和自豪,以及閱兵方陣的威武雄壯。畫筆將描繪齣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莊重,人民大會堂的宏偉,以及國傢博物館的莊嚴。這不僅僅是一次開國大典,更是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啓,一個民族自信心的重新崛起。 三、 手繪的溫度:細節中的靈魂 《走進天安門(手繪)》的核心魅力,在於它將曆史的厚重與藝術的靈動巧妙地結閤。每一幅手繪都傾注瞭作者的心血與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色彩的敘事:紅牆黃瓦的訴說 天安門最直觀的色彩,莫過於那鮮亮的紅牆和金黃色的琉璃瓦。在手繪中,這些顔色並非簡單地堆砌,而是被賦予瞭生命。紅牆,在不同光綫下,可能呈現齣深邃的硃紅,溫潤的赭石,甚至在雨後帶著濕潤的光澤。它訴說著古老宮殿的莊嚴與曆史的沉澱。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是皇權的榮耀,又如同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精神象徵。手繪會通過對光影和色彩的細膩處理,讓這些熟悉的顔色變得更加立體、更加有層次,仿佛能感受到陽光灑在瓦片上的溫度。 綫條的韻律:鬥拱飛簷的訴說 中國古建築的精髓,在於其精巧的結構和優美的綫條。天安門的鬥拱,層層疊疊,錯落有緻,是力與美的完美結閤。手繪的綫條將勾勒齣鬥拱的每一個細節,展現其結構的復雜與精湛。而那嚮上翹起的飛簷,仿佛是龍的翅膀,在天空中舒展,帶著一種飛揚的姿態。畫筆會細緻地描繪飛簷的麯綫,以及簷角處精美的雕飾,讓觀者感受到中國古建築特有的飄逸與靈動。這些綫條不僅僅是結構的支撐,更是藝術審美的體現。 光影的變幻:四季的輪迴與時代的烙印 同一座天安門,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會呈現齣截然不同的光影效果。手繪將捕捉這些瞬間。比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亮天安門城樓,將它染成一片金黃;傍晚的餘暉灑下,紅牆在暮色中顯得更加莊重;或是細雨霏霏的日子,天安門在朦朧的雨霧中更顯神秘。這些光影的運用,不僅增加瞭畫麵的美感,也為建築本身賦予瞭生命,讓它不再是一個靜止的物體,而是與自然、與時間融為一體的動態存在。同時,在錶現某些曆史時期時,光影的處理也能烘托齣當時的情境,例如,在描繪解放戰爭勝利的場景時,光影的明暗對比會更加強烈,以突齣勝利的喜悅和新生的希望。 人物的溫度:曆史的見證者與時代的親曆者 雖然本書的重點是建築本身,但手繪中點綴的人物,卻能為畫麵注入靈魂。或許是身著傳統服飾的古代官員,在城樓下匆匆而過;或許是熙熙攘攘的近代市民,在廣場上揮灑汗水;又或許是參加閱兵的戰士,眼神堅毅,步伐整齊。這些人物的形象,雖然可能不那麼寫實,但他們的神態、他們的動作,卻能讓我們感受到曆史的溫度,感受到時代的脈搏。他們是曆史的見證者,也是時代的親曆者,他們的存在,讓畫麵更具敘事性,更富有人情味。 四、 走進天安門,走進我們自己 《走進天安門(手繪)》想要帶給讀者的,遠不止於對一座建築的欣賞,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體驗與情感共鳴。 喚醒曆史的記憶:從“看”到“懂”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充滿藝術感染力的手繪圖,讓曆史不再是教科書上乾巴巴的文字,而是觸手可及的鮮活畫麵。當您凝視著描繪明朝天安門的手繪圖時,您或許能想象齣那個時代的氣息;當您看著描繪開國大典的畫捲時,您或許能感受到當時人民的激動與自豪。我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座橋梁,連接過去與現在,讓您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天安門所承載的曆史意義,重新認識我們民族的過去與現在。 感受藝術的力量:用眼睛去“閱讀”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而《走進天安門(手繪)》提供瞭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用眼睛去閱讀。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故事,每一筆都飽含深情。我們相信,藝術的力量是直擊心靈的,它能夠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直接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通過精美的畫麵,您能體會到曆史的莊嚴、藝術的美感、以及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連接時代的情感:在宏大敘事中尋找個人坐標 天安門是中國現代史的一個重要節點,它的每一次變遷都與國傢和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從帝製的象徵到人民的廣場,它的角色轉變,也映照著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通過“走進”天安門,我們也是在“走進”我們所處的時代,在宏大的曆史敘事中,去尋找自己的位置,去理解我們之所以是我們的根源。它讓我們思考,我們與這座建築、與這片土地,與我們的曆史,有著怎樣的深刻聯係。 激發創作的靈感:讓想象力自由飛翔 我們鼓勵讀者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被動的接受者,更希望它能激發您的想象力和創作的靈感。當您看到一幅描繪清晨天安門的手繪圖時,您會聯想到怎樣的場景?當您看到描繪古代朝會的畫麵時,您會想象齣怎樣的對話?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打開的畫捲,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心中續寫屬於自己的故事。 五、 結語:一扇門,萬種風情 天安門,是一扇曆史的門,是一扇藝術的門,更是一扇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門。它承載瞭太多,也訴說著太多。《走進天安門(手繪)》希望通過真誠的筆觸,將這座偉大建築的靈魂呈現給您。 願這本書,能成為您探索曆史、感受藝術、連接時代的一扇窗口。願您在翻閱它的每一頁時,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時空的厚重與溫暖,都能在心中激起屬於您自己的澎湃情感。 這,就是《走進天安門(手繪)》。

用戶評價

評分

看到《走進天安門(手繪)》這個書名,我的內心立刻湧起一股強烈的期待。天安門,在中國人心中,早已超越瞭一個物理空間的意義,它代錶著一個民族的驕傲與曆史。而“手繪”二字,則為這本書注入瞭一股獨特的藝術氣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用畫筆,去“走進”這座宏偉的建築。我猜想,這本書不會是簡單的圖文並茂,而是會以一種更具溫度和人文關懷的方式,去展現天安門的魅力。也許,作者會從天安門的設計理念入手,用細膩的筆觸勾勒齣每一處建築的精巧工藝,從飛簷翹角到門釘圖案,都細細道來。更讓我心動的是,這本書是否會描繪齣天安門廣場上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比如,在某個特殊的日子裏,廣場上人們的歡騰景象,或是那些默默奉獻的建設者們的身影。我非常好奇,這本書能否通過手繪的藝術形式,讓我對天安門有一個更深切的理解,去感受它所承載的厚重曆史,去體會它與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情感。

評分

讀到《走進天安門(手繪)》這個名字,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幅幅充滿韻味的畫麵。作為一名對中國曆史文化頗感興趣的讀者,天安門在我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而“手繪”這個詞,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預示著這本書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閱讀體驗。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不會像傳統的曆史書籍那樣,用大量的文字來堆砌史料,而是會通過精美的插畫,將天安門的方方麵麵娓娓道來。也許會從天安門的建築藝術入手,細緻地描繪齣它宏偉的造型,每一處雕梁畫棟都充滿瞭故事。又或許,作者會把筆觸延伸到天安門廣場本身,描繪齣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下的廣場風貌,展現齣它作為國傢心髒的脈動。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否通過畫筆,捕捉到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背後的,屬於普通人的記憶與情感。比如,某個年代裏,人們在天安門前留下的閤影,那背後是否承載著一個傢庭的喜怒哀樂?又或是,在某個重要的曆史時刻,廣場上人們熱切的目光,那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時代精神?這本書,或許能讓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和感受天安門。

評分

《走進天安門(手繪)》這個書名,立刻點燃瞭我對這本書的好奇心。天安門,這座在中國人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的建築,總是充滿瞭神秘感和曆史厚重感。而“手繪”的標簽,則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藝術的色彩,讓我聯想到瞭一種更加細膩、富有情感的解讀方式。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帶領讀者去“走進”天安門。它可能不會是枯燥的曆史敘述,而是通過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將天安門的曆史變遷、建築特色,乃至與之相關的重大事件,都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我尤其期待,作者是如何運用手繪的筆觸,去捕捉天安門那莊嚴而又不失細節的美感,比如城樓上每一個精美的紋飾,或是廣場上每一棵古樹的蒼勁。又或者,這本書會描繪齣不同年代的天安門風貌,讓讀者仿佛穿越時空,親眼見證這座建築的成長與發展。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能通過藝術化的錶達,讓我對天安門有一個更深刻、更立體的認識,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政治象徵,更是作為一座承載著民族記憶和情感的建築。

評分

這本《走進天安門(手繪)》的封麵就足夠吸引人瞭,濃鬱的中國風撲麵而來,精美的插畫勾勒齣天安門莊嚴而又充滿故事感的輪廓。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想要沉浸在這場視覺與曆史的盛宴中。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品讀每一個字,但單從畫麵的細膩程度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筆觸間流淌著對這座宏偉建築的深情,每一處細節,從琉璃瓦的斑駁到石獅子威嚴的眼神,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通過手繪的形式,將那些在教科書上或電視新聞裏看到的,但卻鮮活生動的曆史瞬間呈現齣來。想象一下,那些革命年代的激昂,國慶閱兵的壯觀,或是某個尋常日子裏,人們在天安門廣場上的歡笑與忙碌,都可能被巧妙地融入畫捲。這種“手繪”的質感,總能帶來一種獨特的溫度,仿佛作者正坐在你身旁,一邊繪畫,一邊低語講述著天安門的故事。我預感,這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景點的手繪集,更可能是一本承載著厚重曆史與人文關懷的讀物,足以讓我對這座中國心髒有更深切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走進天安門(手繪)》瞬間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對天安門充滿敬意,它不僅僅是一個地標,更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徵。而“手繪”二字,則讓我對這本書的解讀方式充滿瞭期待。不同於那些冰冷的照片或枯燥的文字介紹,手繪作品往往蘊含著作者的情感和獨特的視角。我猜想,這本書一定是用一種充滿溫度和藝術感的方式,帶領我們去“走進”天安門。也許會從天安門的設計理念講起,細緻描繪建築的每一個構件,比如鬥拱的精巧、飛簷的優美,亦或是門上那枚金光閃閃的紅色國徽。更讓我好奇的是,作者會如何通過筆觸,捕捉到天安門廣場上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比如清晨升旗儀式時人們肅穆的錶情,或是傍晚夕陽下建築投下的長長剪影。這是否會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們觸摸到曆史的脈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是否能讓我對天安門有全新的認識,是否能引發我對這個偉大建築背後更深層次的思考,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個遊客的匆匆一瞥。

評分

很不錯,適閤旅遊使用!

評分

還行

評分

不錯 很好 不錯 很好

評分

一如既往的好

評分

還行,不錯。

評分

京東送貨速度很快,商品已經收到瞭,手繪天安門地圖,雖然有褶皺,但描繪的北京古建築的圖畫還是很精美的,有可讀性。天安門是中國國傢的象徵,坐落在中國首都北京,故宮之南,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北京皇城的正門,明代稱承天門。設計者為明代的禦用建築匠師蒯祥。天安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門”,寓“承天啓運”、“受命於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門。清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既包含瞭皇帝是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內和,長治久安”的含義。1925年10月10日,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開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這裏舉行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它由此被設計入國徽,並成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之一。天安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天安門已經成為現代中國的象徵,並被設計入國徽。天安門以其500多年厚重的曆史內涵,高度濃縮的中華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同時它還是新中國的象徵和無與倫比的政治矚目和神往,成為瞭中國人嚮往的地方。天安門位於北京城的傳統的中軸綫上,由城颱和城樓兩部分組成,造型威嚴莊重,氣勢宏大,是中國古代城門中最傑齣的代錶作。明、清時,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高為33.87米;1970年翻建後高達34.7米。它造型典雅,是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代錶作。天安門總高33.7米,最下麵是漢白玉石的須彌座,座上為高10多米的紅色墩颱,以每塊重達43韆剋的大磚砌成。墩颱上的城樓大殿東西寬九間、南北深五間,用“九、五”之數,是取帝王為“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的含意。天安門城樓的設計者是江蘇吳縣人蒯祥,他被時人譽為“蒯魯班”。天安門的主體建築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重簷歇山式,黃琉璃瓦頂的巍峨城樓,東西麵闊九楹,南北進深五間,取“九五”之數,象徵皇帝的尊嚴。正麵有36扇菱花格式的門窗。城摟基座周圍有漢白玉欄杆、欄闆,雕刻著蓮花寶瓶圖案。城樓內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60根紅漆巨柱排列整齊,柱頂上有藻井與梁枋,繪著金龍吉祥彩畫和團龍圖案。地麵鋪的全是金磚,麵積約2000平方米。屋頂的正脊與垂脊上裝飾著螭吻、仙人、走獸;天安門城樓為木結構建築,大殿飛簷下令人眼花繚亂而又排列有序的鬥拱和梁枋。鬥拱為中國傳統木構架體係中獨有,是鬥形木弓形橫木組成的具有翹、昂、拱特點的木製構件。梁枋又分額枋、簷枋,鬥拱下麵是額枋,上麵彩畫和金龍圖案,柱子之間的構件叫簷枋,繪有金龍和璽圖案。[11]天安門城樓大殿內有60根直徑為92厘米的紅漆木柱,承受著屋頂建築大部分重力。正麵的36扇門窗為中國傳統的菱花格式,屋頂上的天花藻井畫的是團龍圖案,在殿廳堂縱橫交錯的梁枋上繪的是金龍和璽彩繪;17盞古雅的大型宮燈,最大的那盞稱為主燈,有8個麵,全高6米,直徑2.8米,重約450公斤;其餘16盞為6個麵的輔燈,每個高6米,直徑2.2米,重約350公斤。每盞燈上的角各有一盞傘形小燈。[12]城颱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綫上,過去隻有皇帝纔可以由此齣入。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巨大的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全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明清兩代的宮廷廣場基本沿用其舊址,並在中間建造瞭天安門。元大都城牆四隅均有角樓,城外設有墩颱,城內宮殿在前,坊市在後,50個街坊星羅棋布。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準備將都城從金陵(今南京)北遷的明成祖硃棣,徵召全國各地能工巧匠,開始大規模重建北京城。其時,江蘇省蘇州府吳縣香山人蒯祥奉命設計建造皇宮,第一項任務就是負責設計和組織施工作為宮廷正門的承天門(即天安門前身)。當時,有一位名叫馬可·波羅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傢來到中國,看到“大汗之城”元大都那富麗堂皇的宮殿和景色優美的花圃後,大為贊嘆道:城是如此美麗,布置如此巧妙,竟是不能描寫她瞭。他後來寫的《馬可·波羅遊記》,因有大都城的記述,而使這座古城得以傳播,名揚世界。元朝雖未建造天安門,但它另擇新址的建築格局以及元故宮、宮廷廣場的定位,卻使明代始建天安門具有瞭可行性。[12]蒯祥是典型的子承父業。其父蒯富因技藝高超,當瞭總管建築皇宮的“木工首”,後來蒯祥也齣任此職,並官拜工部左侍郎。承天門屬皇城中的重要建築,當時形製為一座黃瓦飛簷的三層五間式的五座木牌樓,正中高懸“承天之門”匾額。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麵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廣場。天安門城樓坐落在廣場的北端,五星紅旗在廣場上空高高飄揚;人民英雄紀念碑屹立在廣場的中央;人民大會堂和中國國傢博物館在廣場的東西兩側遙遙相對;毛主席紀念堂和正陽門城樓矗立在廣場的南部。每天有成韆上萬的人到這裏參觀、遊覽,天安門廣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評分

不錯,小朋友很喜歡!

評分

一般

評分

不錯,小朋友很喜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