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测量》共12章,各章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全站仪及其应用、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的测绘。附录中讲述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建筑工程测量综合实训的内容。
《建筑工程测量》注重实践性,在知识讲解上力争做到深入浅出、满足施工一线需要。在内容组织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简化理论推导,注重实用性。书中编入了很多建筑工程测量新知识,并根据章节内容编排所需的实训内容,具有较强的教学适用性和较宽的专业适用面。
《建筑工程测量》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或应用型本科建筑工程类专业或道桥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各层次人员的自学或培训用书,还可作为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1.1.1 测量学基本知识
1.1.2 建筑工程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
1.2 地面点位的确定
1.2.1 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1.2.2 地面点的高程
1.2.3 地面点的平面位置
1.2.4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3 测量工作概述
1.3.1 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
1.3.2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小结
练习与作业
第2章 水准测量
2.1 水准测量原理
2.1.1 高差法
2.1.2 视线高法
2.1.3 多测站水准测量
2.2 水准测量的常用仪器与工具
2.2.1 DS,型微倾水准仪
2.2.2 水准尺和尺垫
2.3 微倾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2.4 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
2.4.1 自动安平水准仪
2.4.2 精密水准仪简介
2.4.3 电子水准仪简介
2.5 水准测量的方法
2.5.1 水准点和水准路线
2.5.2 水准测量方法与记录计算
2.5.3 水准测量的误差和注意事项
2.6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2.6.1 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2.6.2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2.6.3 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2.6.4 支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2.7 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7.1 水准仪的轴线及其应满足的条件
2.7.2 水准仪检验与校正的方法
2.8 水准测量实训
2.8.1 测量实训须知
2.8.2 水准仪的认识、使用与水准尺读数实训
2.8.3 闭合水准测量实训
2.8.4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实训
小结
练习与作业
第3章 角度测量
3.1 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3.1.1 水平角测量原理
3.1.2 竖直角测量原理
3.2 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与读数方法
3.2.1 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3.2.2 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3.3 光学经纬仪的使用方法
3.4 水平角观测
3.4.1 测回法
3.4.2 方向观测法
3.4.3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与注意事项
3.5 竖直角观测
3.5.1 竖直度盘构造和竖直角计算公式
3.5.2 竖盘指标差
3.5.3 竖直角观测方法
3.6 电子经纬仪及其使用
3.6.1 电子经纬仪简介
3.6.2 电子经纬仪的使用
3.7 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3.7.1 光学经纬仪的轴线与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3.7.2 水准管轴LL垂直于竖轴W的检验与校正
3.7.3 十字丝竖丝的检验与校正
3.7.4 望远镜视准轴CC垂直于横轴HH的检验与校正
3.7.5 横轴删垂直于竖轴W的检验与校正
3.7.6 竖盘指标水准管的检验与校正
3.8 角度测量实训
3.8.1 光学经纬仪的认识、使用与读数实训
3.8.2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实训
3.8.3 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实训
3.8.4 竖直角观测和竖盘指标差检验实训
3.8.5 电子经纬仪使用实训
3.8.6 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实训
小结
练习与作业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4.1 钢尺量距
4.1.1 钢尺量距的工具
4.1.2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1.3 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4.1.4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4.1.5 钢尺量距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4.2 视距测量
4.2.1 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
4.2.2 视距测量的施测方法
4.2.3 视距测量注意事项
4.3 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
4.3.1 脉冲法
4.3.2 相位法
4.4 直线定向
4.4.1 标准方向
4.4.2 方位角和象限角及其关系
4.4.3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4.4.4 用罗盘仪测量磁方位角
4.5 距离测量与磁方位角测量实训
4.5.1 钢尺量距与用罗盘仪测量磁方位角实训
4.5.2 视距测量与视距计算实训
小结
练习与作业
第5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 测量误差概述
5.1.1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5。1.2 测量误差的分类
5.1.3 偶然误差的特性
5.2 评定精度的标准
5.2.1 中误差
5.2.2 容许误差
5.2.3 相对误差
5.3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3.1 算术平均值
5.3.2 观测值的改正数
5.3.3 用观测值的改正数计算中误差
5.4 线性函数的误差传播规律
5.4.1 线性函数的中误差
5.4.2 和差函数与倍函数的中误差
小结
练习与作业
第6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6.1 控制测量概述
6.1.1 平面控制测量
6.1.2 高程控制测量
6.2 导线测量
6.2.1 导线的布设形式与等级
6.2.2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6.2.3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6.3 交会测量
……
第7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第8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9章 全站仪及其应用
第10章 建筑物的施工测量
第11章 线路工程测量
第12章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的测绘
附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3.8.1 光学经纬仪的认识、使用与读数实训
1.目的和要求
①了解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②练习经纬仪的对中、整平、调焦与照准和读数的方法。
③要求对中误差小于3mm,整平误差小于一格。
2.仪器和工具
DJ6光学经纬仪l台,测钎2只,记录本1本,伞l把。
3.方法与步骤
(1)用铅垂初步对中
张开三脚架,安置在测站上,使三脚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然后从箱中取出经纬仪,用连接螺旋将其连在三脚架上。挂上铅垂,平移三脚架,使锤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并注意保持架头大致水平,并将架脚的脚尖踩人土中。稍松连接螺旋,双手扶住基座,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铅垂尖准确对准测站点。
(2)整平并用光学对中器对中
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连线,两手同时反向转动这对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将照准部旋转90。,转动第三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通过在架头上平动经纬仪,用光学对中器照准地面的测站点。然后再做整平。
以上步骤反复1~2次,使照准部转到任何位置时水准管气泡的偏离不超过1格且光学对中器始终照准地面上的测站点,最后旋紧连接螺旋。
(3)调焦与照准
先纵转望远镜成盘左位置,再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对向明亮处,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用望远镜上的粗瞄器对准目标,使其位于视场内,固定望远镜制动螺旋和照准部制动螺旋。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旋转望远镜微动螺旋,使目标像高低适中;旋转照准部微动螺旋,使目标像被十字丝的单根竖丝平分,或被双根竖丝夹在中间。眼睛微微左右移动,检查有无视差,如果有,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予以消除。
……
前言/序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性工作。工程测量技能是施工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岗位能力。本书是经出版社和全体编者精心策划,仔细调研,周密论证,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的教育标准,为满足工程一线工程测量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编写的。
本书参考了工程测量的新标准和新规范,如GB 50026一-2007《工程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和GB/T 18314一-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等;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努力做到知识内容与工程测量实际相一致,书中编入了大量工程测量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培养技术能力为主线,加强学生对传统测量仪器和各种先进测量仪器的使用能力与借助测量仪器进行一般工程的测绘、放线等工作能力的培养。
本书在知识讲解上深入浅出,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理论推导,注重实用性。为方便教学,每章前有“学习目标”、章后有“小结”和“练习与作业”。各章中根据所讲知识安排可操作的实训内容,在附录中对建筑工程测量综合实训进行了总体安排,以便于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全书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全书分为12章和两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全站仪及其应用、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的测绘。在附录中详细讲述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建筑工程测量综合实训的内容。
《城市脉络:古今智慧的测绘传奇》 导言 在我们仰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穿梭于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或是在宽阔的公路上驰骋时,可曾想过这些宏伟的工程背后,隐藏着怎样一场与空间、距离和精度的较量?“城市脉络:古今智慧的测绘传奇”这部著作,并非专注于具体某一项工程的施工细节,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那条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脉络”——测绘。它是一部关于丈量、定位、记录和规划的史诗,一段跨越千年的智慧传承之旅,揭示了测绘技术如何从简陋的工具演变成现代科技的基石,如何一步步勾勒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形态,又如何塑造了人类探索世界的脚步。 本书不枯燥,不生涩,它将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我们会跟随古埃及的测量师,在尼罗河畔用智慧与绳索绘制土地界限,确保法老权力的延绵;我们会潜入古希腊的哲学殿堂,聆听毕达哥拉斯关于几何的伟大思考,这些思考如何为后世的测量奠定理论基础;我们会目睹罗马工程师如何运用严谨的测量技术,建造出至今仍令人惊叹的道路、渡槽和建筑。从中国的古代天文测量,到中世纪欧洲的地图绘制,再到大航海时代的星盘和六分仪,本书将串联起那些关键的历史时刻,展现测绘如何在不同的文明中生根发芽,又如何互相借鉴、螺旋上升。 与许多技术类书籍不同,《城市脉络》着重于“为什么”和“如何影响”。它探讨的不仅仅是测量工具的演变,更是测绘思维的革新。我们将看到,当人类开始尝试理解地球的形状,并试图将其准确地呈现在平面之上时,所经历的挑战、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突破。从大地基准的建立,到三角测量法的诞生,再到现代全球定位系统的出现,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智慧的结晶。这些技术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公式,它们是人类认识自我、改造环境的强大力量。 本书并非一本单纯的学术论文集,它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探险。我们会以生动的笔触,描绘那些在测绘领域留下名字的伟大人物,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创新,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从托勒密绘制的古地图,到墨卡托投影法的诞生,从中国古代的浑天仪,到现代卫星遥感的宏伟图景,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人类对精确的极致追求。我们会探讨,为什么accurate measurements are not just about numbers, but about power, about understanding, and ultimately, about building a better future. 第一篇:古之丈量——文明的基石 在文明的黎明时期,土地的划分、国家的疆域、甚至神庙的选址,都离不开最原始的测量。本书将首先回溯至遥远的古代,探寻人类最早的测量智慧。 尼罗河畔的智慧: 埃及法老治下的王国,不仅有金字塔的巍峨,更有土地管理的严谨。本书将深入探讨古埃及人如何利用太阳、水流和简单的工具,在尼罗河周期性泛滥后重新划分土地,保障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这不仅仅是技术,更是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会看到,他们是如何理解角度和直线,如何利用绳结来量度距离,以及这些实践如何孕育了早期几何学的雏形。 希腊的几何思潮: 希腊不仅仅是哲学家的摇篮,更是几何学发展的沃土。我们将探讨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测量原理,以及这些抽象的理论如何在实际测量中得到应用。从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到计算地球的周长,希腊学者们如何将数学的严谨与对自然的探索相结合,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罗马的工程奇迹: 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建立如此辉煌的文明,离不开其卓越的工程能力。本书将重点介绍罗马人在道路、桥梁、水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运用精确的测量技术。我们会了解他们的“格拉马”测量工具,他们如何利用坡度仪来设计排水系统,以及这些技术的运用如何支撑了帝国的扩张和繁荣。罗马人的测量,不仅仅是为了建造,更是为了管理和连接。 东方智慧的闪光: 在东方,中国古代的测量技术同样璀璨夺目。我们将回顾中国古代的历法测量,如何通过观测星象来确定节气和时间,以及这些天文测量如何影响了农业和日常生活。同时,也会介绍中国古代在土地测量、工程建设中使用的独特工具和方法,例如使用浑天仪进行天文观测,以及古代的“规矩”在建筑和测量中的应用。 第二篇:测绘的革新——从平面到立体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深入,测绘技术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单纯的平面绘制,到对地球真实形态的探索,每一次革新都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大航海时代的罗盘与星盘: 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到来,远洋航行对精确的定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书将讲述航海家们如何依赖罗盘、星盘、六分仪等工具,在茫茫大海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我们将探讨这些工具背后的光学和天文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帮助人类绘制出更准确的世界地图,从而连接起不同的文明。 大地测量的里程碑: 如何在平面地图上准确地表示曲面地球?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智者。我们将详细介绍大地测量学的诞生和发展,从三角测量法的发明,到经纬度系统的确立,再到大地基准的建立。这些看似枯燥的科学工作,却为现代地图绘制、地籍管理、国家边界划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摄影与航空测量: 20世纪的科技革命,为测绘带来了新的视角。本书将探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出现,如何极大地提高了测绘的效率和精度。从早期笨重的航空相机,到如今的高分辨率航拍,这项技术不仅改变了地图的绘制方式,更为资源调查、灾害监测、城市规划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空间坐标的奥秘: 当我们谈论“定位”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三维空间中的坐标。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等基本概念,帮助读者理解我们如何为地球上的每一个点赋予唯一的身份标识。我们将探讨这些坐标系统是如何建立的,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第三篇:现代的脉搏——科技驱动的测绘未来 进入21世纪,测绘技术已经与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深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革命: GPS不仅仅是一个导航工具,它代表着人类对空间信息获取能力的飞跃。本书将揭示GPS背后的卫星星座、地面控制站以及用户接收机的运行原理。我们将探讨GPS如何彻底改变了交通运输、地理信息系统(GIS)、灾害预警、科学研究等领域,并让“位置”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遥感技术的“天眼”: 从太空俯瞰地球,遥感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天眼”。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的遥感技术,如光学遥感、雷达遥感等,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监测地表变化、分析气候环境、评估自然资源。我们将看到,遥感技术如何在农业、林业、地质勘探、城市管理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智慧整合: GIS是测绘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的完美结合。本书将深入解读GIS如何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关联,从而实现对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分析和管理。我们将探讨GIS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应急响应、商业决策等方面的强大应用潜力,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倾斜摄影与三维建模: 现代测绘早已超越了二维平面的束缚。本书将介绍倾斜摄影技术如何捕捉建筑物和地物的多角度影像,并以此生成逼真的三维模型。这些三维模型不仅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遗产保护中大放异彩,更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激光扫描与点云数据的解读: 激光扫描技术以其极高的精度和效率,正在革新传统的测绘方式。本书将解析激光点云数据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通过点云数据进行三维建模、测量分析和场景复原。我们将看到,这项技术在工业测量、文物保护、工程监测等领域的独特优势。 未来的展望: 展望未来,测绘技术将继续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无人机、智能传感器、低成本卫星等将进一步 democratize spatial data acquisition。本书将对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探讨它们将如何继续重塑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互动方式,构建更加智慧、高效、可持续的城市与社会。 结语 “城市脉络:古今智慧的测绘传奇”是一次对人类探索和创造精神的致敬。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技术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理解、丈量和改造世界的故事。从古老的智慧到尖端的科技,测绘技术始终如同一条无形的脉络,将人类文明的节点紧密相连,勾勒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宏伟蓝图。阅读本书,您将获得对这个世界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那些隐藏在日常背后的非凡智慧,并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