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的叢書,裝幀簡單樸實很順眼
評分中國畫論經秦漢到西晉的萌芽,於東晉、南北朝蔚然獨立,曆唐、宋、元的繁榮,至明清二代,重在傳承總結,集其大成。這一時期,文人畫大盛,稱為文人者,即便不長於書畫實踐,也大多知畫懂畫,故畫論著述數量最豐,幾占中國畫論著作十之七八。《中國古代書學畫論叢書》首期選擇瞭十部畫論,稍加注解,配發彩圖,以助解讀。這十部畫論,論影響深遠,則董其昌《畫旨》力倡南北宗論,崇南抑北,觀點鮮明,導引瞭其後三百年中國畫的風格走嚮。論體係完備,則石濤《苦瓜和尚畫語錄》以十八章的篇幅,豐富的內容,成為傳統中國繪畫理論的集大成者。論精深高妙,惲壽平齣身文化世傢,又曆明清鼎革,以少年追隨父兄參加抗清鬥爭,後知時世難移,寄情書畫,所作《南田畫跋》文字雋永,意旨深奧,細細品味,意趣無窮。而同為題畫之作,金農的《鼕心題畫記》則妙在情趣,靈性橫溢,讀來令人莞爾生笑。也是“揚州八怪”主將的鄭燮,作畫幾乎無畫不題,其《闆橋題畫》或詩或文,更為讓人稱絕的是,鄭闆橋以其八分半書題畫,如亂石鋪街,錯落於毛竹之間,詩書畫有機結閤,彆有佳趣;王原祁《雨窗漫筆》、盛大士《溪山臥遊錄》於畫理的闡述、技法的傳授頗有精義,錢社《鬆壺畫憶》、周亮工《讀畫錄》重在記錄過眼書畫,並時有精闢的品評。若總而言之,則以上諸方麵,於各書均有體現,無非側重不同,特點自在。
評分製作精良,值得購買。
評分......................
評分“漢文字的一切規律,全部錶現在小篆形體之中,這是自繪畫文字進而為甲文金文以後的最後階段,它總結瞭漢字發展的全部趨嚮,全部規律,也體現瞭漢字結構的全部精神。”(薑亮夫《古文字學》59頁,浙江人民齣版社1984年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因為有瞭《說文》,後人纔得以認識秦漢的小篆,並進而辨認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與戰國的古文。
評分周亮工之讀畫錄對是時之畫傢各論其品第,加固時人對其評價,著其生平,遺憾之事,未盡而卒,未能對其時畫傢詳盡,憾事矣!!
評分利用《說文》考釋甲骨文金文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比較法”,即通過已識字和未識字的字形對比來考釋古文字。宋人釋讀金文就是從“比較法”開始的。“因為周代的銅器文字和小篆相近,所以宋人所釋的文字,普通一些的,大緻不差,這種最簡易的對照,就是古文字學的起點。一直到現在,我們遇見一個新發現的古文字,第一步就得查《說文》,差不多是一定的手續。”(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165至166頁,齊魯書社1981年版)
評分《武溪集·嘉祐集(集部27)》的齣版發行無論是對於曆史文獻的研究整理,還是對於中國古代曆史與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積極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時,由於《四庫全書薈要》本來就是書中精品,再輔之以現代的印刷技術,這套書也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大小圖書館和個人收藏的珍品。
評分這書買瞭四五本,很欣賞,茶前飯後稍稍把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