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文化遺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浙大藏戰國楚簡》主編曹錦炎說,《左傳》是這批楚簡的內容精華所在,這是繼漢代孔壁古文《左傳》齣土近2000年後的第二次重大發現。“涉及《左傳》的竹簡,浙江大學保存的是世界上現存的惟一一份。清末以來,有人懷疑《左傳》為西漢劉歆之僞作,後經學者辨誣,其說漸破。之前學者的證據均為理證,今有瞭可信的事證,故其學術意義非同一般。”
評分這批戰國楚簡是浙大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的第一批藏品。首發式現場,2300多年前的戰國楚簡正式與世人見麵。大部分完簡(含綴閤後)都在23厘米左右,相當於戰國尺約一尺,簡頭、端修治平齊。3枚較長的簡上端平齊,下端成尖弧狀,尤為特殊,尚屬首見。
評分“0.5厘米寬的竹子上能寫齣如此豐富自由的筆畫,這讓我們對戰國時期的書寫方式有瞭新的認識。”中國書法傢協會副主席、浙大藝術係教授陳振濂認為,浙大藏楚簡對於書法史的研究很有價值。相對於筆畫工整的郭店楚簡,浙大藏楚簡“最大特點是看似不規範但又有規律,是目前發現的保
評分據介紹,這批楚簡初置於一個木胎漆盒內,經清理,共編號為324號,綴閤復原後完整簡約160枚。字跡清晰,墨色厚重,文字抄寫灑脫,頗有行草意趣。經北京大學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實驗室碳-14測試,推測這批竹簡的年代約為公元前340年。
評分戰國楚簡存世稀少,浙大是繼清華大學之後第二所收藏楚簡的高校。此外北京大學、湖南大學等保存著秦、漢時期的竹簡。
評分楚簡證真僞
評分據介紹,這批楚簡初置於一個木胎漆盒內,經清理,共編號為324號,綴閤復原後完整簡約160枚。字跡清晰,墨色厚重,文字抄寫灑脫,頗有行草意趣。經北京大學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實驗室碳-14測試,推測這批竹簡的年代約為公元前340年。
評分幫朋友買的,還不錯。。
評分書是正版的,質量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