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共2册】选择的悖论+遗失的智慧:除了抱怨制度,我们还能做什么? 湛庐文化 心视界

套装共2册】选择的悖论+遗失的智慧:除了抱怨制度,我们还能做什么? 湛庐文化 心视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巴里·施瓦茨,[美] 肯尼思·夏普 著,黄青翔,高洁 编,梁嘉歆,黄子威,彭珊怡,杜伟华 译
图书标签:
  • 选择悖论
  • 遗失的智慧
  • 制度反思
  • 社会批判
  • 行为心理学
  • 决策学
  • 自我提升
  • 文化评论
  • 湛庐文化
  • 心视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53122
商品编码:1037598245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湛庐文化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52361
定价:45.90

具体描述





  • 店铺: 
  • 出版社: 
  • ISBN:9787213052361
  • 定价:45.90
  • 包装:平装
  • 丛书名: 
  • 开本:16
  • 出版时间:2013-03-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32
  • 正文语种:正午
编辑推荐

  ★跨界大师用经济学布心理学的道。巴里·施瓦茨是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之后又一位将来自心理学的洞察力应用在经济学和决策学中的心理学家,三次登上TED大会的演讲台,他的成就受到津巴多、塞利格曼、卡尼曼等人的盛赞。
  ★打破错误的经济学假设。《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是施瓦茨有名的作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阐述了“为什么选择越多,人们越不幸福”这一普遍而令人困惑的悖论。自2004年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先后荣登美国《商业周刊》《福布斯》杂志年度十大畅销书,在全球以20多种语言发行。
  ★国内外知名学者感动推荐。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副教授郑晓明、中山大学心理系教授周欣悦、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副主席赵昱鲲、美国心理协会前任主席菲利普?津巴多、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著名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的作者巴里?施瓦茨是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三次登上TED大会演讲台,其著作荣登《商业周刊》《福布斯》畅销书榜,百余篇文章发表于《美国心理学家》《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等顶端期刊。
  在《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一书中,施瓦茨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究其原因,施瓦茨认为,首先,当人们面对更多的选择时,反而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我们的选择总是受到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可获得性启发式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其次,即使人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不一定会感到满足,因为适应效应、比较、机会成本等因素会降低我们的主观感受。
  50个心理学实验,揭秘影响选择的心理因素;
  4大专业测试,了解你的行为倾向;
  11条实用建议,轻松作出明智选择!

作者简介

  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2009年TED大会压轴演讲人,以博学和风趣征服观众。在现场聆听他演讲的观众超过5000人,既有政府官员,也有商业人士,遍布金融、零售、餐饮、广告、娱乐等众多行业。在互联网上观看他演讲视频的人数更是超过了500万。
  ★ 其著作《选择的悖论》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先后荣登美国《商业周刊》、《福布斯》杂志年度10大畅销书,在全球以20多种语言发行。
  ★ 他本人多次接受CNN、PBS、CBS等一线媒体的采访,他的文章频频发表在《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卫报》等顶端报刊杂志。

精彩书评

  施瓦茨是非常优秀的学者,能够把心理学的知识用直接、明白、穿透人心的方式介绍给读者,书中所讲的问题不仅关乎我们个人的幸福,同时也能启发我们对现代化的反思。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选择放弃是一种智慧,放弃选择更是一种勇气。现代人的痛苦不是选择匮乏,而是选择泛滥。“选择越多,幸福越少”,著名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的《选择的悖论》将告诉你如何明智地放弃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以赢得较大的快乐。
  ——郑晓明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没有选择时我们感觉自己像囚徒一样没有自由,选择太多时我们又觉得喘不过气来。选择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我们选择读这本书,就了解了选择本身。
  ——周欣悦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对于现代人面临的“多选择、难抉择”人生困境,施瓦茨教授不仅谈了why,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为何会这样,而且讲了how,告知大家如何运用心理学提升选择时的幸福感。
  ——迟毓凯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本书是关于选择和幸福的经典著作,论说严谨且通俗易懂,是我读应用积极心理学时的指定教材。面对现代社会铺天盖地的纷乱选项,它是帮助我们拨繁就简的好帮手。
  ——赵昱鲲  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副主席


  《选择的悖论》为所有美国人带来了一个简单但影响深远的启示。作者提出的11个步骤,将帮助你在更短的时间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从而大大改善你的生活!现在就买下这本书吧!
  ——菲利普?津巴多  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


  本书提供了有力证据证实,如果选择更少,人们会活得更好。同时,它用引人入胜的笔触介绍了大量选择和幸福感方面的心理学研究。
  ——丹尼尔?卡尼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巴里·施瓦茨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当代社会日益增加的选择让人眼花缭乱,深陷无助与不满。《选择的悖论》将告诉你如何走出选择的困境。
  ——马丁?塞利格曼  积极心理学之父,畅销书《真实的幸福》作者


  当今世界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们的满足感却降低了。这本充满挑战而又富有趣味的作品,将告诉你怎样一步步走向充实美好的人生。
  ——戴维?迈尔斯  著名心理学家


  施瓦茨教授提供的证据表明,我们拥有大量的选择,但生活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这一结论对于那些换了900个电视频道仍然无法决定看什么节目的人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选择保健计划、大学课程,还是买牛仔裤,不计其数的选择令我们筋疲力尽,不但没有解放我们,反而限制了我们。我们通常认为,拥有更多的选择会使我们更快乐,但事实恰恰相反,过多的选择只能让我们离真正的身心健康越来越远。这本书里介绍了许多相关研究,还提供了具体的步骤,告诉人们如何减轻选择的压力。
  ——《出版人周刊》


  《选择的悖论》一书分析巧妙,再配上风趣的《纽约客》卡通画,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商业周刊》


  非常好读的一部作品。
  ——《华盛顿邮报》


  施瓦茨以十分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的危险之处。
  ——《书单》

目录

赞誉
推荐序 经济学家的错误假设
中文版序 在多变的世界里探寻新智慧
前言 多即是少
*一部分 自由的重担
第1章 “小决定暴政”的受害者
85种饼干、75种冰茶、220门课程……我们常常对自己说:“就多逛一家店吧。”在自己的清单中多加1个选项是比较容易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从6个选项增加到30个选项,一次就加一个嘛。当我们终于做完一次商品大搜查,回头看看,过目的商品之多说不定会吓坏自己。
第2章 选择暴增的时代
10年前还是医生说了算,病人照做就行了,如今做一个医疗决策就像要交噩梦般的期末论文一样,而且承担的风险不止是不及格那么简单;两个人情定终生已经是无比艰难的决定,然而接下来他们必须决定要不要结婚,婚后谁管钱,要不要小孩……
第二部分 是什么在操控你的行为
第3章 为什么我们无法做出明智选择
做出明智的选择着实不易,你要考虑诸多因素。租一间公寓,你要考虑它的地理位置、空间大小、硬件设施、安全性和租金等因素。这之中又有无数的心理作用、经济效应在暗中控制你的选择。
“体验效用” vs“期望效用” vs“记忆效用”
“锚定效应”vs“框架效应”
“轻信常识”VS“可获得性启发”
“风险厌恶”vs“损失厌恶”
第4章 谁能做出*佳选择
做个测试看看你是*大化者、知足者还是完美主义者?哪类人更容易感到后悔,哪类人*幸福?
*大化者VS满足者VS完美主义者
*大化者测试
后悔程度测试
第三部分 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奥秘
第5章 自主权——主观幸福感的负担
每一次选择都可以印证我们拥有自主权,自己的事能自己做主。选择的每一次扩张,都是自主权的再次宣示,并展现出我们独特的性格特征。然而,除了在政治、道德以及社会上笃信自主权外,自主权同样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
工具价值VS表达价值
需要VS喜欢
生活满意度测试
第6章 机会——选择一个就意味着失去另一个
如果你选定了一个自己偏爱的选项,那么每一个你曾经考虑过的方案都会让你损失掉一些做别的事情的机会,多项选择的存在让我们更容易想象出实际上不存在的选项。取舍心理学可能是我们利用率*高的一门学问。
北加州的夜生活VS鳕鱼角的沙滩小屋VS福蒙特的农庄
99美元的索尼CD机VS 169美元的高端爱华CD机
1.5美元现金VS精美钢笔
第7章 后悔——向下拉扯的力量
后悔得分高的人比低分的人更不开心、生活满意度更低、更悲观和更忧郁。无论事前还是事后,你能感受到的选择越多,你就越容易感到后悔,但是还有比做选择时后悔更可怕的事情。
决定后懊悔VS预期性懊悔
忽略偏见VS不作为惯性
下行反事实思维VS上行反事实思维
第8章 适应——原地踏步的快乐跑步机
因为人们很容易适应,所以对积极体验的热情就不能持久。更糟糕的是人们一般都没料到这种适应现象。愉快的记忆随着时间不断消逝,*后常常产生让人不快的结果。
体验快感VS享乐适应
快乐跑步机VS满足感跑步机
第9章 比较——满意度的4重诅咒
随着物质生活和社会状况不断改善,我们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当我们接触过了高质量的物品后,我们便开始为“鉴赏力的诅咒”所困扰。不再满足于过去完全可以接受的低质量物品,快乐原点不断提升,预期和渴望也节节攀升。
希望VS预期VS过去经历VS他人经历
高期望的诅咒VS社会比较的咒语
主观快乐水平测试
第10章 幸福——为*佳选择付出的代价
如果你做的每一个选择*后都达不到你的预期和渴望,如果你执意要把失望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后必将久积成疾,“什么也干不成”的信念将把你活生生打垮。
幸福指数VS国内生产总值
习得性无助VS控制感
长期的、笼统的、个人的VS短暂的、具体的、普遍的
第四部分 明智的选择
第11章 11个方法
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发现这些东西满足不了我们的欲求;我们被一堆现代化的便捷设备所包围,却发现时间从来都不够用。我相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和甚至消除这些困扰。



  • 出版社: 
  • ISBN:9787213053122
  • 品牌:
  • 定价:49.90
  • 包装:平装
  • 丛书名: 
  • 开本:16开
  • 出版时间:2013-03-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64
编辑推荐  

  ★ 心理学领域具代表性的学者。

  施瓦茨摘下了心理学神秘的面纱,以最浅显的语言为大众指点迷津。他将心理学融入经济学、决策学当中,他的拥趸不但有各国政府、著名企业,而且还吸引了如医疗保健、旅游休闲、传媒、娱乐、建筑甚至军事领域的众多读者。
  ★ 由TED大会压轴演讲丰富而成。

  2009年施瓦茨应TED大会策划人的邀请做压轴演讲,阐述如何寻找我们遗失的智慧——实践智慧,更是获得TED大会有史以来最持久的掌声。这次演讲最终经过丰富成为《遗失的智慧》一书,2010年在美国出版。
    ★ 开启幸福之门的智慧之作。

  《遗失的智慧》没有空洞的说教,书中大量丰富生动的案例告诉读者,医生、律师和教师依靠智慧提升了他们所服务的患者、客户和学生的生活,同时也升华了自己的生活。一切都表明,我们的工作越有智慧,我们就越幸福。

内容简介

  医患关系紧张,应试教育扼杀才能…人们担心金融、教育、医疗、刑事司法等机构所提供的统统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兑付体制缺陷的办法就是制定更多的规则,或提供“更管用”的物质激励。而《遗失的智慧》却之处,不管是规则还是极力,都无法给予我们所需要的“实践智慧”——做正确之事。
  实践智慧教我们如何才能学会做好父母、好医生、好士兵、好公民或是好的政治家。正如本书作者所说的,实践智慧就是让我们逐渐明白“在特定的情况下,针对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之事”。书中展示了智慧之人不断冲击着僵化的习惯和体制,在课堂、法庭、医院以及日常生活中取得令人振奋的结果。《遗失的智慧》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发现和培养实践智慧的书。

作者简介

  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在2009年TED大会上做压轴演讲,阐述如何寻找我们失去的智慧。聆听他演讲的观众既有政府官员,也有商业人士,他的追随者遍布金融业、零售业、餐饮业、广告业、娱乐业等众多领域。
  其著作《选择的悖论》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先后荣登美国《商业周刊》《福布斯》杂志年度十大畅销书,在全球以20多种语言发行。
  他本人多次接受CNN、PBS、CBS等一线媒体的采访,他的文章频频发表于《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卫报》等顶级报刊杂志。

精彩书评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还是在身边的领袖和导师身上,我们都能看到,意志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创造出高效可靠、平易近人的实践智慧是多么重要。在这本稀世之作中,施瓦茨和夏普教我们如何将智慧融入日常生活及那些需要诚实、责任心和高效率的工作之中。
  ——菲利普·津巴多  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和《津巴多时间心理学》作者


  当巴里·施瓦茨向TED大会的观众介绍《遗失的智慧》核心思想时,他赢得了TED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最衷心的起立鼓掌。现代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人和事正在承受无穷无尽、了无生气的官僚程序的压迫,他呼唤以人类价值为中心的新智慧,他的呼声强有力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我高兴地看到,那次演讲经过丰富,最终成为这本令人爱不释手的书,成为所有政治家、CEO、父母和美国公民的必读书。
  ——克里斯·安德森  TED大会策划人


  对我们个体和整个社会而言,什么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答案是:实践智慧。如果你曾经想过如何在勇气与风险、同情与严厉之爱、规则与本能之间寻求平衡,那么《遗失的智慧》正是你的首选。
  ——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教授,畅销书《幸福的神话》作者


  《遗失的智慧》点醒了我,我们都拥有智慧,不管年龄几何,才干如何。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教会了我,智慧是我们的终极工具,唯有凭借智慧,才能在这个复杂、混乱的时代获得实现蓬勃人生的机会。
  ——奇普·康利  幸福生活酒店集团创办人,畅销书《巅峰》作者


  这是一本罕见的好书,为我们勾勒出更有意义、更幸福、更令人向往的生活前景。
  ——萨拉·劳伦斯-莱特富特  哈佛大学资深教授


  施瓦茨博士的这本书用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事例,配以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和逻辑说理,揭示了一个深刻但又常为人所忽视的道理:智慧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我们更需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实践智慧。这本书让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施瓦茨博士也断言,这会让我们更幸福。
  ——赵昱鲲  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副主席

目录

推荐序
知行合一的智慧
中文版序
在多变的世界里探寻新智慧
前言
制度之殇:在希望丧失殆尽之前
第一部分 现实呼唤变革
第1章 源于实践的智慧 重复打扫的清洁工与公正审判的女法官
卢克是一家大医院的清洁工,他曾为一位长期昏迷的年轻患者连着打扫了两遍房间。那次,他已经按照工作要求打扫了一遍,但患者已守在那里几个月的父亲却没看到,于是一把抓住他,让他清扫。于是他又打扫了一次,而且一直和颜悦色。对此,他作何解释?
第2章 “制度至上”与“智慧至上”之战 陷入两难的律师与隐瞒病情的医生
N先生CT扫描结果发现肺里有肿块,而且是恶性的。罗文斯坦医生把这一切告诉了N太太。她直接说:“你不能告诉他得了癌症。”罗文斯坦医生解释说:“保持我与 N先生之间的坦诚关系很重要。如果随着病情发展谎言被揭穿,我就很难再为他看病。”但N太太毫不妥协。医生应该告诉患者实情吗?
第二部分 我们为什么需要“实践智慧”
第3章 本来俱足的智慧
你发现了一个看似柠檬的水果,形状、味道、颜色、质地都像,于是你认为“它就是柠檬”。但若给它涂上红色指甲油,抹一层氨水,再把它压碎,此时它还是柠檬吗?当然还是,只不过是一个受过虐待的柠檬。但它之所以仍然是一个柠檬,在于我们对其建立的描述:它开始时什么样,又如何变成现在的模样。
第4章 理智与情感的完美结盟
我们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新闻:饥荒使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300万儿童挨饿。我们摇摇头,翻过了这一页。随后,电视上播放的纪录片深入报道了其中一名挨饿的儿童。看完电视,我们寄出了自己的支票。为什么对众多受苦之人的事实报道对我们的刺激甚小,而对一个受苦之人的生动描绘却能使我们立即采取行动呢 
第5章 实践智慧的机制
没有哪两个学生或客户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每次获得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若无法评估眼前的情况与过去的哪里相似、哪里不同,就不可能积累出任何知识,也就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若想获得实践智慧,我们就要具备认知机制,判断什么时候相似性最重要,什么时候区别最重要。
第三部分 为什么制度让现实不完美
第6章 让原则失去弹性
一位 39岁的女性罹患卵巢癌,而且已经转移到了肝脏。医生问她是否想尝试一种新的化疗方法,但同时也告诉她有5位肿瘤专家并不赞同这种新方法。她问医生该怎么办,医生说无可奉告,并本着“患者自主权”原则坚持让她自己抉择。她感到天旋地转:“我又不是医生!我只是一个律师!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办?”
第7章 驱除共情力
今天,学医的学生常常被老师警告不要与病人“有太多感情上的联系”,要保持医生的超然。罗文斯坦医生观察到学生变得很冷酷,他们学会了面对病人的痛苦麻木不仁,而榜样正是他们的老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生,这些人把患者称作“心梗”、“老家伙”和“没救的病号”等等。
第8章 丧失灵活性
纽约教育委员会要求成绩差的学校必须遵循步调一致的课程,一小时的授课被分解为45个可观察、可衡量的活动,学校管理者手里拿着适用于所有科目、所有年级、所有学生和所有教师的通用表格,根据那些活动对教师评分。即使是苏格拉底,遇到那种场面也会深陷麻烦之中。
第9章 扼杀意志力
以色列一家日托所曾遇到过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家长超过关门时间才来接孩子。对家长的劝告无效后,他们想到了罚款的办法。当他们开始罚款时,迟到的现象反而增加了。之前有约25%的家长迟到,但采取罚款措施后,这一百分比上升至约33%,16周后已接近40%。
第10章 使机构僵化
报纸编辑的工作目标是告诉读者所关心事情的真相,如地方政府的腐败和被社会服务机构忽视的贫困儿童。但如果左右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是那些喜欢读名人恋情和减肥计划的读者,那么,要砍掉多少“真正的”新闻?加入多少八卦消息?编辑是否还能实现他的目标?
第四部分 希望之光
第11章 制度之变
“佛蒙特州组合评估计划”开始于1991年,这不是标准化考试,这种评估不是由教育部的计算机或官僚们执行的模式化程序,而是教师们自创的。变革者知道制度不可少,但他们同时也知道规则和激励不过是最初的脚手架,追求正确目标并鼓励实践者紧随脚步才是正确的。
第12章 幸福新世界
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蓬勃人生,我们将其解读为幸福。除非你具有意志和技巧以应对每天的道德选择,否则你无法实现。实践智慧就能提供那种意志和技巧。要想获得幸福,就需要实践智慧。实践智慧能创造良性循环,使我们获得做正确之事的方法,引导我们奔向幸福新世界。
致谢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