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今日攝影:1960年以來的影像藝術》是一部內容豐富,輕鬆易讀的當代影像藝術百科全書。從攝影在波普和觀念藝術中扮演的角色和産生的影響,到數碼時代它自身所經曆的驚人轉變,本書概述瞭1960年至今攝影作為藝術的發展狀況。作者馬剋·德登用清晰透徹的論述,探討瞭攝影如何經由那些世界上*偉大的藝術傢之手,變為一種備受推崇且應用廣泛的創作載體與媒介。這些藝術傢們包括:威廉·艾格爾斯頓、托馬斯·施特魯斯、南·戈爾丁、安德烈亞斯·古斯基、喬爾·梅耶羅維茨,辛迪·捨曼……他們星漢燦爛,盡攬本書之中。
《今日攝影:1960年以來的影像藝術》分為11個主題,其中如街頭攝影、肖像攝影、景觀攝影和紀實攝影等在攝影史中被一再強調,並對當代藝術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每一章都大緻按照時間順序開展,起於20世紀60年代,止於近幾年的新作。作者通過架構在各主題之間的知識網絡,不但追溯瞭各類彆攝影的非綫性發展脈絡,還關注瞭它們之間的互動與聯係,在旁徵博引中,展現齣一幕幕引人入勝又錯綜復雜創作情景。
全書內容嚴謹,結構清晰,將帶領讀者徜徉於一個個藝術背後的創作故事,使其對每一位攝影師的作品有更為深入的理解。這些攝影師,有的已嶄露頭角,有的處於事業發展期,還有的則成名已久。同時,本書從更為廣闊的語境以及作品在當代藝術史中的地位齣發,為讀者提供瞭對今日攝影藝術的概觀。
《今日攝影:1960年以來的影像藝術》甄選齣500餘幅具有重要意義的圖片,對超過160位傑齣攝影師的作品進行瞭詳盡論述和分析,是一本瞭解當代影像藝術必不可少的參考書。
本書目錄:
前言 6
第一章 10
摹仿:原創與復製
第二章 58
麵孔:姿態與僞裝
第三章 92
色彩:錶象與深度
第四章 136
街頭:紛爭與和諧
第五章 174
景觀:自然,文化與權力
第六章 224
曆史:見證暴行
第七章 262
身體:理想與現實
第八章 298
紀實:介入與利用
第九章 348
自我:觀照與錶演
第十章 384
建構:符號,幻想與場景
第十一章 434
攝影的未來
注釋 450
攝影師簡介 452
參考文獻 457
索引 460
作者簡介:
馬剋·德登(Mark Durden),英國作傢,藝術傢,南威爾士大學創意産業學院攝影係教授。著有《多蘿西婭·蘭格》(Dorothea Lange,2001,2012),《攝影研究的五十位重要學者》(Fifty Key Writers on Photography ,2012)。閤著包括與大衛·坎貝爾(David Campbell)閤作的《可變資本》(Variable Capital,2007),與肯·格蘭特(Ken Grant)閤作的《二次拍攝:基斯·梅得利文獻中的肖像照》(Double Take: Portraits From the Keith Medley Archive,2013)等。此外,馬剋·德登還發錶瞭大量關於攝影與當代藝術的文章。目前,他是藝術傢小組“共同文化”(Common Culture)的成員。
【譯者介紹】
欒誌超,生活工作於北京,長期從事當代藝術相關的批評、翻譯和展覽工作,譯著有《五姐妹》(2014)、《今日攝影:1960年以來的影像藝術》(2015)、《心智與肌肉》(2015)。目前任職於《藝術世界》雜誌。
周仰,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報道攝影碩士,現居住在上海。譯者,獨立攝影師,並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學院擔任新聞攝影課程外聘教師。在上海持續拍攝個人項目,作品關注年齡、遺産與記憶。2015年,作品《仙境|Faerie》參加阮儀三城市遺産基金會在英國國傢信托遺産保護會議上舉辦的“一座園”群展。譯著有《安妮在工作》《艾略特·厄威特:快照集》《數碼攝影師戶外實戰指南》《攝影師的故事》等。
範靜雯,倫敦亞非學院文化研究碩士,影像文化工作者。
羅晨,專精於鏡間快門的搜集、修理與版本考證工作。在古典攝影工藝、早期攝影器材廠商,以及大畫幅鏡頭等方嚮均有較為深入的研究。近年來著手攝影曆史文獻的翻譯與整理工作。
《今日攝影》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自己對攝影有所瞭解,但翻開這本書,纔發現1960年以來的影像藝術,竟然有著如此豐富多元的麵貌,簡直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163位藝術傢,每個人的作品風格和錶達方式都截然不同,但他們共同構成瞭一個生機勃勃的當代影像藝術圖景。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顛覆傳統的藝術傢。比如,有一位藝術傢,他打破瞭攝影與繪畫的界限,通過復雜的後期製作,創造齣充滿超現實主義色彩的影像,畫麵既詭異又迷人,讓人不禁陷入對現實與虛幻的思考。他的作品,讓我看到瞭攝影藝術在技術與觀念上的無限可能性。還有的藝術傢,則將攝影與日常生活的點滴相結閤,用看似平凡的影像,揭示齣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平凡之處。我曾反復觀看一位藝術傢拍攝的傢庭成員的照片,這些照片看似隨意,卻充滿瞭溫情與曆史感,仿佛在記錄一個時代的傢庭變遷與情感傳承。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優秀的影像藝術,往往能夠觸及最平凡的生活,並從中提煉齣最深刻的意義。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忽略的日常瞬間,並嘗試用更具藝術性的眼光去觀察和記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禮,讓我對攝影藝術有瞭更深沉的理解和更廣闊的想象。
評分《今日攝影》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去重新認識1960年以來影像藝術的宏大譜係。163位藝術傢,他們的作品如同璀璨的星辰,共同點亮瞭當代影像藝術的夜空。我尤其欣賞那些能夠將個人情感與社會觀察巧妙融閤的藝術傢。他們的作品,既有深刻的社會洞察力,又不失細膩的個人情感錶達,能夠引起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我曾被一位藝術傢拍攝的關於童年記憶的係列作品深深打動,畫麵中模糊的光影、熟悉的場景,勾起瞭我內心深處的迴憶,讓我仿佛重溫瞭那些逝去的時光。她的作品,讓我看到瞭影像藝術在記錄個人生命史,錶達情感世界方麵的獨特魅力。同時,書中也有很多藝術傢,他們以極具形式感的語言,探索影像的純粹美學。我曾反復欣賞某位藝術傢以鮮艷的色彩和幾何構圖創作的作品,畫麵充滿瞭現代感和節奏感,極具視覺衝擊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影像藝術的美,可以體現在多重維度,它可以是思想的載體,情感的抒發,也可以是純粹的視覺享受。這本書不僅豐富瞭我的藝術視野,更重要的是,它啓發瞭我用更開放、更包容的態度去欣賞和理解不同的影像藝術風格,並開始嘗試在自己的觀察和記錄中,融入更多的個人思考和情感錶達。
評分《今日攝影》這部著作,如同一部精美的影像史詩,為我展現瞭1960年以來影像藝術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163位藝術傢,他們各自以獨特的視角和手法,構築瞭當代影像藝術的輝煌篇章。我特彆被那些在影像錶達上極具實驗精神的藝術傢所吸引。他們不拘泥於傳統的攝影技法,而是勇於探索新的可能性,將攝影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融閤,創造齣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我曾對某位藝術傢通過長曝光和動態模糊技術,錶現城市夜晚的流光溢彩的作品,印象深刻。畫麵充滿瞭動感與神秘感,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迷幻的都市夢境。他的作品,讓我看到瞭攝影藝術在突破時空限製,捕捉非現實體驗方麵的潛力。同時,書中也有不少藝術傢,他們專注於挖掘影像的敘事力量,通過長期的項目式創作,深入探討某個社會議題或文化現象。我曾被一位藝術傢拍攝的關於工業化進程對某個地區帶來的影響的係列作品所震撼,畫麵中強烈的對比和客觀的記錄,讓我對社會發展的雙刃劍效應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眾多的影像藝術傢及其代錶作,更重要的是,它幫助我理解瞭這些藝術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社會背景和文化語境,從而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去欣賞和理解當代影像藝術的價值。
評分《今日攝影》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1960年以來影像藝術世界的大門,裏麵的一切都讓我感到新奇而震撼。163位藝術傢,每一位都像是一位獨特的講述者,用他們的鏡頭語言,講述著不同時代、不同角落的故事。我特彆對那些在影像實驗上大膽創新的藝術傢著迷。比如,有一位藝術傢,他將攝影與拓印、拼貼等多種技法結閤,創造齣充滿手工質感和獨特風格的影像作品,這種跨媒介的嘗試,極大地拓展瞭我對攝影的理解。他的作品,讓我看到瞭藝術傢是如何打破既有的藝術門類界限,進行自由的探索和錶達。還有的藝術傢,則專注於挖掘影像的敘事潛力,通過長期的跟蹤拍攝和深入的觀察,構建齣極具感染力的視覺故事。我曾被一位藝術傢拍攝的關於某個少數民族社區的係列作品深深吸引,畫麵中人物的質樸、生活的艱辛、以及文化的傳承,都通過他的鏡頭得到瞭生動的展現。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影像藝術並非僅僅是“看”,更是“理解”和“感受”。它需要觀者投入情感,進行思考,纔能真正領會到作品的深層含義。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藝術傢和作品的信息,更是一種引導,一種啓發,讓我開始嘗試以更自覺、更主動的方式去與影像藝術進行互動。
評分《今日攝影》這部厚重的著作,讓我深刻體會到,1960年以來,影像藝術已經經曆瞭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它不再僅僅是記錄現實的工具,而是成為瞭藝術傢錶達觀念、挑戰認知、探索未知的重要媒介。我之前對當代攝影的瞭解,大多停留在一些廣為人知的作品和藝術傢身上,而這本書則像一張詳細的地圖,為我指明瞭更廣闊的藝術疆域。書中163位藝術傢的作品,風格迥異,但都共同指嚮瞭一種對影像藝術邊界的不斷拓展和挑戰。我尤其被那些在敘事方式上獨樹一幟的藝術傢所吸引。例如,有藝術傢運用非綫性的敘事結構,將碎片化的影像組閤起來,形成一種開放式的解讀空間,讓觀眾在拼湊中構建自己的理解。這種方式,讓我聯想到文學中的意識流,它打破瞭傳統的故事邏輯,更貼近人類真實的思維過程。還有的藝術傢,則將攝影與裝置、錶演等多種藝術形式結閤,創造齣跨媒介的影像作品,極大地豐富瞭藝術的錶達維度。我曾對其中一位藝術傢,將日常物品進行重新組閤和拍攝的作品印象深刻,這些作品錶麵上看似簡單,卻蘊含著對消費文化、身份認同等深刻的社會議題的探討。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當代影像藝術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於其思想性與實驗性。它鼓勵藝術傢們質疑既定的視角,挑戰固有的觀看方式,並最終引導觀眾以更批判、更開放的態度去審視周遭的世界。它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書,更是一次關於藝術與思想的啓迪之旅。
評分剛翻開《今日攝影》,就被撲麵而來的影像力量所震撼。1960年以來,這半個多世紀的影像藝術變遷,竟然能如此集結於一冊,實在難得。我一直對視覺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在當代影像藝術領域,知識點零散,難以形成係統性的認知。《今日攝影》就像一位耐心淵博的嚮導,帶著我穿越瞭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影像長廊。書中收錄的163位藝術傢,每一位都代錶著一段獨特的影像敘事,他們或以尖銳的社會視角,或以詩意的內心獨白,或以實驗性的技術探索,共同構築瞭當代影像藝術的宏偉圖景。初讀之下,我便被那些大膽的構圖、深邃的意境、以及藝術傢們對世界敏銳的觀察所吸引。例如,其中一位藝術傢,他鏡頭下的城市景觀,不再是冰冷的水泥森林,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溫度與情感的流動,我仿佛能聽到那些街道的呼吸,感受到那些建築的故事。另一位藝術傢,他的肖像攝影更是直擊人心,每一張麵孔都承載著一段生命的史詩,眼神中的故事、臉龐上的痕跡,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個體經驗的復雜與豐富。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觀念攝影的部分,那些超越瞭單純記錄的影像,充滿瞭哲學的思辨和象徵的意義,讓人在觀看的同時,不斷地進行自我解讀和反思。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藝術傢名錄,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溯源,它幫助我理解瞭影像藝術如何與社會、政治、科技、心理學等領域相互影響,如何成為錶達思想、記錄時代、挑戰常規的強大媒介。對於想要係統瞭解當代影像藝術的讀者來說,《今日攝影》無疑是一座寶藏,它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啓發和靈感,讓我對攝影這門藝術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更深的敬畏。
評分《今日攝影》帶來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一次知識的獲取,不如說是一次視覺與心靈的深度對話。我曾以為,攝影藝術的精髓在於技術的精湛與構圖的完美,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認知。1960年至今,影像藝術早已超越瞭單純的視覺呈現,它承載瞭更深層次的社會批判、個體情感的抒發、以及對存在本質的哲學探討。書中163位藝術傢的作品,猶如一麵麵鏡子,映照齣不同時代的精神風貌和文化思潮。有一位藝術傢,他以極具侵略性的視角捕捉社會邊緣人群的生活,畫麵充滿張力,直擊人心,讓我反思社會結構的不公與個體生存的艱難。他的作品,讓我看到瞭攝影作為一種社會介入工具的巨大力量。另一位藝術傢,則以一種近乎冥想的方式,描繪自然景觀,畫麵寜靜而深邃,仿佛能洗滌心靈的塵埃,讓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感受生命力的靜默綻放。書中還有大量關於概念攝影的案例,藝術傢們通過精心設計的場景、獨特的視覺語言,傳達復雜的觀念和抽象的情感,這極大地拓展瞭我對攝影可能性的想象。這些作品,不再是簡單的“按下快門”,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藝術創作,每一次構圖、每一個色彩的運用,都充滿瞭象徵意義和解讀空間。我曾花費數小時反復觀看某位藝術傢的係列作品,試圖理解他如何通過反復齣現的母題和變奏,構建齣一種具有強大敘事性的視覺語言。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優秀的影像藝術,不僅能夠“看”,更能“說”,甚至“思考”。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當代影像藝術殿堂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那些觸及靈魂深處的藝術錶達,並開始嘗試用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和欣賞它們。
評分《今日攝影》這部書,在我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1960年以來的影像藝術,如同一個龐大而精密的生態係統,而這本書,則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其中、進行探索的絕佳機會。163位藝術傢,每一位都像是這個生態係統中的一個獨特物種,他們各自遵循著生存的法則,又彼此相互影響,共同演化。我尤其欣賞那些能夠捕捉時代精神,並用影像記錄社會變遷的藝術傢。他們的作品,往往具有強烈的曆史感和現實意義,能夠引發觀者對當下社會的深刻反思。我曾被一位藝術傢拍攝的關於特定曆史時期社會運動的係列作品深深打動,畫麵中人物的堅定眼神、昂揚的姿態,以及場景的真實細節,都充滿瞭力量和感染力。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攝影作為一種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形式,它可以記錄曆史,也可以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同時,書中也有很多藝術傢,他們專注於影像的個人化錶達,用鏡頭記錄內心的情感世界,探索存在的意義。我曾對某位藝術傢以極簡的構圖和憂鬱的色調營造齣的孤獨感和疏離感,印象深刻。他的作品,讓我感受到瞭個體在現代社會中的掙紮與迷茫。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得以窺見當代影像藝術的豐富多樣性,並開始嘗試用更具同理心和批判性的視角去理解和欣賞那些觸及心靈深處的藝術錶達。
評分《今日攝影》這本書,就像一本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1960年至今,影像藝術的發展軌跡,在這本書中得到瞭極為詳盡的梳理和呈現。163位藝術傢的作品,如同散落在時光長河中的珍寶,每一件都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芒。我尤其欣賞書中那些具有強烈社會批判精神的藝術傢。他們的作品,不迴避現實的尖銳,不懼怕挑戰權威,用鏡頭語言揭示社會的不公與人性的復雜。我曾被一位藝術傢拍攝的關於某個特定曆史事件的係列作品深深打動,畫麵中人物的眼神、錶情,以及場景的細節,都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個人的情感力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攝影作為一種記錄者和反思者的重要作用,它能夠為曆史留下最真實的印記,並促使我們對過去進行深刻的理解和反省。同時,書中也有大量藝術傢,他們專注於探索影像的純粹性,通過對光影、色彩、形式的極緻運用,創造齣極具視覺衝擊力的作品。我曾對某位藝術傢以黑白影像捕捉城市建築的綫條和輪廓的作品,反復欣賞,畫麵簡潔而有力,充滿瞭抽象的美感。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影像藝術的魅力,並不僅僅在於其敘事性,更在於其純粹的視覺力量,它能夠直接觸動觀者的感官,引發深刻的審美體驗。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觀察和理解當代影像藝術的絕佳視角,讓我得以在浩瀚的藝術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航嚮。
評分《今日攝影》的齣現,無疑是給像我這樣渴望深入瞭解當代影像藝術的讀者,一次絕佳的學習機會。1960年以來的影像藝術,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在這本書中,我得以窺見這條長河中那些最璀璨、最獨特的浪花。書中收錄的163位藝術傢,每個人都像是一顆閃耀的星辰,他們以各自的方式,點亮瞭當代影像藝術的天空。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關注社會議題的藝術傢。他們的作品,直麵現實的復雜與殘酷,用影像的力量揭示那些被忽視的角落和被壓抑的聲音。我曾花很長時間去品味一位藝術傢拍攝的關於城市發展變遷的係列作品,畫麵中新舊建築的對比,人潮湧動的街道,以及偶爾閃現的孤獨身影,都在訴說著時代變遷背後的人文故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攝影作為一種具有強大社會影響力的媒介,它可以喚醒良知,引發思考,甚至推動改變。同時,書中也有很多藝術傢,他們的作品更偏嚮於內在的探索和精神的錶達。他們用鏡頭捕捉轉瞬即逝的情感,用影像構建夢境般的視覺體驗,讓觀者在靜謐中感受生命的多愁善感和存在的孤獨。我曾對某位藝術傢以極簡的構圖和微妙的色彩變化營造齣的詩意畫麵,反復揣摩,試圖理解他如何通過最少的元素,傳遞最豐富的情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羅列作品,更通過對藝術傢創作理念的介紹,幫助讀者理解影像背後的思想脈絡,從而更深入地進入藝術傢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對藝術的執著與追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