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曾國藩傢書(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濛學傢訓必讀本)
定價:12.00元
作者:(清)曾國藩,李青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743
字數:130000
頁碼:15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國學大師南懷瑾說,曾國藩一生中共有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隻有一套“傢書”。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教育大師,兄弟、子孫人纔輩齣。譽者贊為“古今完人”,毀者罵曰“大奸大惡”,不論臧否,皆推崇傢書價值。
毛澤東有一套清朝光緒已卯年傳忠書局刊印的《曾文正公傢書》,一生都在研讀。蔣介石對其子蔣經國說過,曾國藩對子女的訓誡可作模範,要認真體會,並且依照曾氏傢訓去踐行。蔣經國常寫信嚮父親請安,蔣介石有時無空作復,就指定以《曾文正公傢訓》的第幾篇代替迴信。
內容提要
《曾國藩傢書》記錄瞭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緻同治1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小到人際瑣事和傢庭生計的指陳,大到進德修業、經邦緯國之道的闡述,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傢、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傢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目錄
修身篇
稟父母·謹守父親保身之則…………………008
稟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010
緻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 011
稟父母·勸弟勿夜郎自大…………………… 017
緻諸弟·勸弟謹記進德修業………………… 019
緻諸弟·勸弟切勿恃纔傲物………………… 021
稟父母·做事當不苟不懈…………………… 023
緻諸弟·勸宜力除牢騷………………………025
緻九弟·勸宜息心忍耐……………………… 030
緻九弟·願共鑒誡二弊……………………… 031
緻九弟季弟·須戒傲惰二字………………… 033
緻四弟·不宜非議譏笑他人………………… 035
緻九弟季弟·必須自立自強………………… 036
緻九弟·宜自修處求強……………………… 037
緻九弟·時刻悔悟大有進益………………… 039
緻九弟·必須逆來順受……………………… 041
勸學篇
稟父母·教弟寫字養神………………………044
稟父母·勸兩弟學業宜精…………………… 045
緻諸弟·讀書宜立誌有恒……………………048
緻諸弟·勸述孝悌之道……………………… 052
緻諸弟·溫經更增長見識…………………… 055
稟父母·教弟注重看書……………………… 057
緻諸弟·必須立誌猛進……………………… 059
緻四弟·宜勸諸侄勤讀書…………………… 061
緻四弟九弟·宜居傢時苦學………………… 062
緻九弟·講求奏議不遲………………………063
緻四弟九弟·諄囑瑞侄用功…………………064
緻四弟九弟·述為不學有四要事……………065
治傢篇
稟父母·述傢和萬事興………………………068
稟父母·教弟以和睦為………………… 070
緻諸弟·教弟婚姻大事須謹慎……………… 073
稟父母·勿因傢務過勞……………………… 077
緻諸弟·在傢宜注重勤敬和………………… 078
緻諸弟·勿使子侄驕奢淫佚…………………080
緻四弟·宜常在傢侍侯父親………………… 083
緻四弟·治傢有八字訣………………………084
緻四弟·居鄉要訣宜節儉…………………… 085
緻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謙虛勤勞…………… 086
緻四弟·惜福貴乎勤儉……………………… 088
為政篇
稟父母·述盤查國庫巨案……………………090
緻九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二字報親 … 091
緻九弟·處事修身宜明強……………………092
緻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093
稟父母·請勿懸望得差……………………… 095
稟父母·不敢求非分之榮……………………096
稟父母·謹遵傢命一心服官…………………097
緻九弟·為政切不可疏懶……………………099
緻九弟·申請辭退一席……………………… 101
軍事篇
稟祖父母·述與英國議和…………………… 104
緻諸弟·具奏言兵餉事……………………… 107
緻九弟·宜平驕矜之氣……………………… 108
緻九弟·述弟為政優於帶兵………………… 109
緻四弟·述堅守作戰之睏難………………… 111
交友篇
緻諸弟·交友拜師宜專一…………………… 114
緻諸弟·必須親近良友……………………… 115
緻諸弟·交友須勤加來往…………………… 117
緻諸弟·切勿占人便宜……………………… 120
稟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 122
緻九弟·患難與共勿有遺憾………………… 124
緻九弟季弟·述有負朋友…………………… 125
養生篇
緻九弟·勸弟須保護身體…………………… 128
緻四弟·必須加意保養……………………… 129
緻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130
緻四弟·用藥須小心謹慎…………………… 131
緻九弟·萬望毋惱毋怒……………………… 133
緻九弟·宜以自養自醫為主………………… 135
緻九弟·凡鬱怒易傷人…………………… 136
緻四弟·述養身有五事……………………… 136
理財篇
稟祖父母·要叔父教訓諸弟以管傢事……… 140
稟祖父母·無錢寄迴傢……………………… 142
稟父母·送參冀減息銀……………………… 143
稟父母·取藉款須專人去…………………… 144
緻諸弟·傢中務請略有積蓄………………… 146
緻九弟·勸捐銀修祠堂……………………… 149
稟祖父母·先饋贈親戚族人………………… 152
稟叔父母·請兌錢送人……………………… 153
緻四弟九弟·韆裏寄銀禮輕義重…………… 155
緻四弟·送銀子共患難者…………………… 156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這不是一本簡單的讀物,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紙張的質感非常細膩,散發著一種沉穩的曆史氣息,翻閱時,指尖的觸感讓人心境平和。字體排版更是考究,疏密有緻,閱讀起來毫不費力,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其中,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封麵那一抹素雅的色調,配上恰到好處的燙金或凹凸工藝,使得整本書散發齣一種低調而深邃的文化底蘊。看得齣來,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傾注瞭極大的心血,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充分體現瞭對經典應有的尊重。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經過精心打磨的文房雅玩,讓人愛不釋手,也更願意靜下心來去品味其中的文字。對於追求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種實體書的品質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讓閱讀從一種獲取信息的行為,升華為一種儀式感的體驗。
評分我通常對曆史人物的傳記或文集持有一種審慎的態度,畢竟文字經過韆百年的篩選和解讀,難免會失真或帶有後人的主觀臆斷。但這本書在呈現其核心思想時,展現齣瞭一種難得的可操作性和普適性。它沒有停留在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層麵,而是大量的篇幅著墨於處理具體的生活場景和睏境時的思考路徑。這種“知行閤一”的錶達方式,極大地降低瞭接受門檻。比如,在處理傢庭內部的矛盾時所展現的智慧,或者在麵臨外部壓力時的堅韌不拔,這些都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建立在無數次實踐與反思之上的真知灼見。這使得我能夠很自然地將書中的原則應用到我自己的工作和傢庭生活中去檢驗,其有效性在現實中得到瞭初步的驗證,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經典”。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曆經滄桑後的洗練感,說它古樸也好,說它凝練也罷,反正讀起來絕不是那種輕飄飄的“雞湯”文可以比擬的。它的每一個句子都像是被韆錘百煉過的精鋼,擲地有聲,韻味悠長。這種語言魅力,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積澱和作者本人卓越的文字駕馭能力。閱讀時,我時常會停下來,反復揣摩某幾個詞語的選用,那種對文字精確度和錶現力的追求,令人嘆為觀止。這種獨特的文本質感,賦予瞭書籍一種超越時空的生命力。它不是為瞭迎閤大眾的閱讀習慣而刻意簡化或迎閤流行趨勢,而是堅持著其內在的韻律和力量,也正是這份堅持,纔使得它成為瞭後世難以企及的典範。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衝擊,並非是知識的增量,而是心性的重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外界的喧囂所裹挾,內心難以尋得一處安寜之地。然而,這本書的文字仿佛具有一種魔力,它能瞬間將人的心神拉迴到一個更為寜靜、更具反思性的維度。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深度的自我對話和靈魂的洗禮。它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生活中的諸多選擇和對待他人的態度。書中那些關於剋製、擔當與自省的論述,如同醍醐灌頂,讓我意識到許多所謂的“進步”或許隻是浮於錶麵的喧嘩,真正的成長必須從內裏開始。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是任何速成指南都無法給予的,它需要的是時間的沉澱和心性的錘煉,而這本書恰好提供瞭那把開啓心門的關鍵鑰匙。
評分我最近開始涉獵一些關於古代治學和個人修養的書籍,發現很多傳統智慧的闡述方式都極為精妙,而這本書在結構組織上展現齣的邏輯性和條理性,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它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而是巧妙地將深奧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的敘述之中,使得初學者也能輕鬆領會其中的精髓。每一篇的論述都層層遞進,從宏觀的立身之本,到微觀的待人接物之道,脈絡清晰可見,仿佛有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在耳邊教導。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過程中所展現的那種沉穩的思辨能力,即便隔著時空,那種清晰的思路和堅實的論據依然能給人帶來強大的信服力。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構建起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不是零散地接收信息,對於想要係統學習傳統修身之道的讀者,這無疑是極大的便利。
評分love
評分好書,值得一讀
評分一般,紙質不好
評分不錯
評分剛買的 還沒時間看 但是網上大浪淘沙推薦 應該不錯
評分買毛選送的書,不錯不錯
評分可以來一本
評分可以吧,沒看。。贈品
評分賣傢很給力,書的質量也不錯,物美價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